在我國說到院士是大家既陌生也熟悉的一個詞彙,說到陌生是因為院士距離我們普通人實在是太遠的感覺了,畢竟和博士生碩士生甚至大學教授相比,我們接觸到院士的機會很少很少。
而說到熟悉則是因為隨著今年疫情的出現,可以看到鍾南山、李蘭娟等院士作為醫學大咖,先後在為我國的抗疫行動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雖然他們已經年過7旬八旬,但依然是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沒有因為自己的年邁而退縮,反而是在攻堅克難的問題上面不斷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讓我們為之感動,讓普通人放心。
也正是他們的舉動,讓院士這個詞彙被很多人所記住,而在我國各行各業其實不乏有院士的出現,比如大名鼎鼎的水稻專家袁隆平先生就是典型的代表,而像很多人所熟悉的創辦西湖大學的知名學者施一公也是一位院士。
可以說想成為院士其實是很難很難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到院士大批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而且他們的履歷豐富,都有著對國家和社會有著很大的貢獻,而說到當選院士,對於很多人而言也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了,比如施一公曾經在11年的時候遭到了多位有力競爭者的PK最終敗北,最終在13年的時候成功當選。
而從歷屆院士評選當中,翻閱名單皆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多次入圍,卻也多次未能當選的現象出現,畢竟院士的名額有限,加上競爭很大。
提到院士,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國分布於各大985和211院校的居多,甚至清華北大中科大國科大這些院校畢業的院士佔比很高,而從分省市區的分布,卻常常被不少人所忽略。
其實從此前的統計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按照院士的籍貫地,其實在我國也有一個排名,不知道你看完後了解多少呢?
從排名來看的話,這裡列舉出來了我國院士位居全國前十的省市區名單,可以看到北方和南方皆有省份入列。
其中像直轄市當中的上海也以86人的優勢進入到了前十之列,而一直以來如今在高考中備受大家關注的河北,以109人位居全國第八,而前十當中,像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安徽等省表現都十分的強勁,10個省份當中已經有8個省市區的院士數量超過了百人,可以看到這些省份在我國的教育和科研發展中走在了全國前列。
而說到最引人注目的2個省當屬江蘇和浙江了,先說說浙江省,可以看到浙江有395人已當選為兩院院士,其實這不難被理解,浙江一直以來重視教育,而且高考和高等教育走在了全國前列,甚至明清時期浙江讀書風氣很盛,與江蘇一起幾乎承包了當時的狀元。
提到排名第一的江蘇,那就更加閃耀了,可以看到江蘇共有463人當選為院士,同時也是我國唯一一個數量超400人的省份,其實之所以江蘇會如此優秀,僅僅從如今的高考就可以見分曉了,其實說到江蘇的高考一直以來的題目難度很大,甚至還有著煉獄模式之稱。
而之所以江蘇能夠誕生如此多的院士,和該省一直以來濃重的讀書風氣有關,和浙江一樣,無論是在明清時期抑或是現在,依然憑著教育走在了全國前列。
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