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人才來說特別是科教人才來說其實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評判標準,但是從高校的情況來看,往往會根據職稱來評定,比如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導、博導等等。
而在科研院所又有研究員等稱呼,提到兩院院士其實是我國人才水平的最高標準了,甚至被親切地稱為領域內的學家,在我國如今存在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兩種院士,從目前我國院士數量來說還是十分稀少的,特別是兩院院士的評選超級嚴格,需要層層把關才行,甚至連原清華大學最有名的顏寧博士最終都落選了兩院院士評選。
特別是當下,我國高校在評價一所大學的實力高低的時候,其實院士數量也是被認為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標準,比如清華北大的院士數量在全國來講處在了前三的位置,而從我國排名前十的高校來看院士數量都是十分可觀的。
但是兩院院士的話若是從籍貫分布來看,卻很少有人關注,那麼從1955-2017年的62年時間裡統計的兩院院士統計數據表中可以給出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今天要給大家來看的是分布在各省市前十的院士情況不知道你看完後是不是有更深入的了解呢?
到2018年止我國兩院院士共有1600多人,其中分布情況來看55年到17年的前十名單中,江蘇以463人的數量穩居第一的位置,同時也是唯一一個走出兩院院士超過400人的省份,其次就是浙江省了,浙江省60多年時間裡走出了395位院士。
看完浙江省和江蘇省的院士名單後,很多人認為是實至名歸,江蘇和浙江一直在民間有著江浙的統稱,從明清以來不僅江浙地區的經濟發達,而且這裡重文重教特別是明朝清朝兩代甚至走出的狀元數量佔到了全國的80%以上,而建國以後的情況來看,江浙依然如此保持了原有的優勢。
特別是江蘇省的教育一直以來都被大家所熟悉,該省的高考教育被視為全國最難的煉獄模式,並非是指高考錄取率最低,而是指該省的試卷難度,作為自主命題省份,江蘇的題目無論是難度和深度是全國卷和其它自主命題省份所不能比的,也正是如此,使得江蘇高考生叫苦不迭,不過在這樣的高強度高壓力的學習狀態之下,使得該省的高考學子普遍素質較高,而從兩院院士的總數排名全國第一來看,也就不難被理解了,難怪一些網友看完後感慨:果然是它,難怪高考最難。
而從院士數量前十的分省名單中,山東廣東安徽河北福建湖南也都超過了100人,雖然和江蘇浙江相比不在一個量級之上,但也是十分優秀的,上海作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在人口和地域面積不佔優勢的情況下,60多年來走出了86位院士也是十分強悍和值得肯定的。
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兩院院士的評選結果從籍貫上來講是否可以體現一個省的科教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