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最牛群體的構成來源——國籍與籍貫分布

2020-08-11 巴爾庫的風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通常被簡稱為「兩院」。兩院院士中,以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個群體為整體學術水平與科技成就最高。中科院外籍院士泰半是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科學家。在接近70年的歷程中,中國科學院先後共產生115名外籍院士。外籍院士中的華人院士為46人,其中,在中國出生的44人,在國外出生2人。

外籍洋院士與華人院士(含已移出名單者)國籍與籍貫分布如下:

1、外籍洋人院士國籍分布:

(1)10位以上的國家:美國25人

(2)5位以上的國家:英國7人、法國7人

(3)4位院士的國家:日本

(4)3位院士的國家:俄羅斯

(5)2位院士的國家:以色列、德國、瑞典、印度、澳大利亞、巴西

(6)1位院士的國家:白俄羅斯、丹麥、芬蘭、奧地利、烏茲別克、波蘭、荷蘭、巴基斯坦

羅格歐文 英國科學家

2、外籍華人院士籍貫分布:

(1)4位院士的地區:

福州市: 林家翹 力學家、數學家(福建福州) 林同炎 橋梁和結構工程學家(福建福州) 薩支唐 微電子學家(福建福州)卓以和 電機工程學家 (福建福州)

(2)3位院士的地區:

a.蘇州市:李政道 物理學家(江蘇蘇州)吳健雄 物理學家(江蘇太倉)朱棣文 物理學家 (江蘇太倉)

b.上海市:高 錕 光纖技術專家(上海金山) 沈元壤 物理學家(上海) 黃煦濤 信息學家(上海)

c.常州市:馮元楨 力學、生物力學家(江蘇武進) 吳耀祖 流體力學家(江蘇常州) 胡正明 微電子學家(江蘇金壇)

(3)2位院士的地區:

a.嘉興市: 陳省身 數學家 (浙江嘉興)葛守仁電子學家(浙江嘉興)

b.紹興市:葉 軍 物理(浙江紹興)何毓琦 控制論專家 (浙江諸暨)

c.杭州市:錢 煦 生理學家(浙江杭州) 徐立之 高等教育及基因學家(浙江杭州)

烏石山麓是鄧叔群、林同炎院士的出生地

(4)1位院士的地區:

日照市:丁肇中 物理學家(山東日照,生於美國);泰州市:陳德亮 地球科學(江蘇泰州);鹽城市:劉必治信息科學家 (江蘇射陽),南通市:莊小威 生物物理學家(江蘇如皋);揚州市:張首晟 物理學家(江蘇高郵);南京市:張 翔 光電學家 (江蘇南京);金華市:馬佐平微納電子科學家(浙江東陽);衢州市:毛河光高壓物理學家、地球物理學家(浙江江山);溫州市:沈志勳 物理(浙江溫州);泉州市:蔡南海 植物分子生物學家(福建泉州,生於新加坡);安慶市:楊振寧 物理學家(安徽懷寧);南昌市:黃永剛 力學 (江西南昌,祖籍福建福州);新鄉市:王曉東 生物學家 (河南新鄉);開封市:張立綱 物理學家(河南開封);平頂山市1人:崔琦 物理學家(河南寶豐);鄭州市:張永山 材料科學家(河南鞏義);孝感市:姚期智 計算機專家(湖北孝感);武漢市:田長霖 工程熱物理學家(湖北黃陂);湘潭市:黎念之 化學工程學家(湖南湘潭);江門市:朱經武 物理學家(廣東臺山);梅州市:丘成桐 數學家(廣東蕉嶺);北海市:謝曉亮 分子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廣西北海);廣州市:肖蔭堂 數學家 (廣東廣州);渭南市:王中林 納米科學家(陝西蒲城);烏魯木齊市:王小凡 腫瘤分子生物學(新疆烏魯木齊);成都市:高華健 固體力學家(四川成都);臺北市:廖國男 大氣科學(臺灣臺北);香港特別行政區:簡悅威醫學家(香港)。

中研院首屆院士鄧叔群故居

黃永剛、廖國男 、沈志勳、王小凡、謝曉亮、葉軍是2017年當選的外籍院士。黃永剛與父親黃克智是一對「父子院士」。黃克智,1927年生於南昌,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黃克智的祖父黃燮曾是清末福州的一位秀才,後進過新式學堂,經兩江總督安排到南昌高等師範學堂執教英語與數理化,於是帶家人到江西定居。黃克智的父親黃以誠出生在福州,在南昌郵電局工作了40多年。黃永剛生於北京,是在福州以外地方出生的第二代,因其前輩三代慣常居住地在南昌,故填籍貫南昌,祖籍為福州。外籍院士裡還有一位薩支唐也是「父子院士」。薩支唐父親薩本棟是中央研究院幹事長,1948年首屆院士。

福州朱紫坊22號 薩家大院(薩支唐祖居)

廖國男來自臺北;王小凡出生地位為烏魯木齊,原籍不詳;謝曉亮出生於北京,原籍是廣東省合浦縣婆圍圩,這個地方現已改屬廣西北海市。

相關焦點

  • 獨家:60年來中國兩院院士籍貫分布
    原標題:獨家:60年來中國兩院院士籍貫分布 這幾天今2015年兩院院士的增選結果引發了大家很大的討論,大家也一直都聽聞說江浙地區歷來高產院士,可是對於江浙地區究竟出了多少院士其實並沒有太直觀的概念。
  • 兩院院士籍貫榜單公布,第一463人,網友:果然是它
    而在科研院所又有研究員等稱呼,提到兩院院士其實是我國人才水平的最高標準了,甚至被親切地稱為領域內的學家,在我國如今存在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兩種院士,從目前我國院士數量來說還是十分稀少的,特別是兩院院士的評選超級嚴格,需要層層把關才行,甚至連原清華大學最有名的顏寧博士最終都落選了兩院院士評選。
  • 2616位兩院院士籍貫分布!看來自哪個省份的多
    院士是我們國家最高的學術榮譽,下面是1955-2019年2616位兩院院士籍貫統計,看來自哪個省份的多!(轉自青塔)
  • 中國最強大腦地圖:兩院院士哪裡多?浙江排第二
    (總數) 在中國科學界中,兩院院士群體代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他們也是中國最值得敬佩的一群人。截止到2017年11月,共有1367名來自全國各地區(含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專家學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來自全球的116名科學家當選為外籍院士;共有879名來自全國各地區(含香港和臺灣)的專家學者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來自全球的66名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當選為外籍院士。兩院院士籍貫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 中國最強大腦地兩院院士哪裡多?浙江排第二
    2018-06-28 21:27 | 教育之弦微信公眾號1955-2017年中國兩院院士籍貫分布(總數)在中國科學界中,兩院院士群體代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他們也是中國最值得敬佩的一群人。很多人都知道江浙地區歷來高產院士,可是對於江浙地區究竟出了多少院士其實並沒有太直觀的概念。本期統計了從1955年中科院學部成立以來和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以來的兩院院士籍貫分布,從中我們可以一窺端倪。本次統計的區間為1955年到2017年這62年來當選的兩院院士籍貫,其中包括了外籍華裔院士(非華裔的不做統計),雙院士的情況只統計一次。
  • 江南才子多過江北名士,看院士籍貫分布及院士工作地分布情況
    一份關於院士籍貫分布表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情況下圖為2016年某網院士籍貫信息排行表↓表格中為院士籍貫人數大於13人的城市分布情況。(以中科院為例)資格(國內):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均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分布
    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最高的城市居然不是北京,上海,而是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其次是位於長三角的寧波。以下是詳細統計,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城市排名前251 蘇州市 67人2 寧波市 56人3 福州市 51人4 上海市 45人5 常州市 41人6 無錫市 40人7 紹興市 36人8 杭州市 31人9 嘉興市 23人10 南京市 22人11
  • 中國「兩院院士」五成有官員背景 山東籍院士約90位
    雖然中科院學部工作局隨後發表聲明,稱未收到「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但由於此事件摻雜著權力和利益的角逐,一時間,「院士」這個稱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中國,「兩院院士」代表著學界的最高榮譽稱號,是很多學者終身奮鬥的目標。據公開資料顯示,「兩院院士」中,男性院士人數超過九成,約90位院士為山東籍。除擁有學術性職務外,部分院士還兼任官員及企業高管等職務。
  • 中國各省兩院院士籍貫榜單,浙江排第二,它有463名排第一
    在我國對科教人員一直以來都是有不同的等級評價,從最基礎的副教授、教授、碩士導師、博士導師等等,越往上能力越強待遇也越高,當然很多有能力的人才的水平最高標準就不得不提兩院院士了,這是我國目前對人才最高級別的評定,兩院的院士也被稱為是科學家,教育學家等等學家的稱謂,兩院的院士就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學院的院士
  • 中國「出產」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 是這個地級市
    無論是在學界、還是在普通人心中,「兩院院士」都是一個無比光榮的稱號。 在仰望這些學界泰鬥的同時,很少有人關注過,中國「出產」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是哪裡? 最近,在網上流傳的一份名單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人數最多的城市居然不是北京,上海,而是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蘇州市。
  • 各省市及高校中國兩院院士數量排行榜:前兩名無法撼動!
    院士代表著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每兩年增選一次,每次約60人,總人數超過2000人,那麼哪些省市和高校具有院士最多呢?下面用數據說話!青塔官網統計並公布了1955-2019年間中國兩院院士籍貫及省市分布,不難看出前兩名江蘇(477人)和浙江(407人)具有碾壓的優勢,且院士籍貫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 安徽哪個市「出產」兩院院士最多?
    2019年11月22日,隨著兩年一次的院士增選結果的公布,「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話題又火了起來。「院士」來自英文「academician」,據說是傅斯年將西方的「學院」與東方的「士」結合起來翻譯而成的。
  • 全國各省「兩院院士」人數排名,江浙包攬前二,網友:江南才子多
    即使是現階段,江南民間買書讀書之風只高不減,這也從全國兩院院士籍貫排行表中可以看出,全國兩院院士人數排名包攬前二,其中江蘇排名第一,有463人,浙江排名第二,有395人。也難怪網友感嘆,自古江南才子多當今時代,科技發達,我國十分重視各個領域人才的培養,於是湧現出了大量的院士,院士是各領域中最高研究水平的代表,其必定在某一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 全國各省兩院院士大排名:浙江395人位居第二,第一居然是這個省
    中國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科技也越來越發達,我國十分注重各個領域人才的培養,因此近幾年中國湧現了大批院士。院士是各個領域中最高研究水平的代表,在某一方面一定擁有重要的成就。相信大家都聽過兩院院士這個稱號吧,兩院院士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通稱,代表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能被評為院士的人一定為社會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比如說袁隆平,袁老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相信大家都在歷史課本和《新聞聯播》中看到過他。袁老在雜交水稻中的成就創下了歷史最高水平記錄,改變了中國糧食結構,並且解決了14億人的溫飽問題。
  • 憑什麼最年輕的兩院院士均來自合肥的中科大?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最高榮譽稱號,也是代表中國高校最頂尖師資和最卓越校友的群體。在最新的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更是一騎絕塵,兩院院士新增選本科校友10人,全國第一,尤其是新增選科學院院士本科畢業於中科大的佔比高達14%!再結合第四輪學科評估數據回顧,在過去四年中高校新當選院士排名中,中科大增選6位教師校友,位列全國第三,可見不僅是院士校友等畢業生質量硬核,師資院士數量也相當可觀,高層次人才在中科大教師隊伍中也佔比近40%。
  • 兩院院士到底是什麼?
    大家好,在小編上大學時,就聽說過院士的厲害,一個院士對學校的重要程度高的無法想像,小編是無法接觸到的,但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大學高校有著很多的院士。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中國的院士到底是什麼吧。目前我國院士一共分為兩種,一種是中科院院士,另一種是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國內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工程院院士其主要任務是對國家重要工程科學與技術問題開展戰略研究,提供決策諮詢,致力於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5名。
  • 邵陽五人新當選兩院院士
    2019年11月22日,同時從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傳來喜訊,有五名邵陽籍科學家當選為兩院院士,他們分別是中科院院士王赤、謝道昕、戴永久、戴宏傑(外籍院士),工程院院士劉少軍。
  • 「兩院」院士哪個更牛?工資一般多少?
    同時,也讓一個高頻詞彙頻繁的出現在大眾的耳畔,也即「院士」,我們知道鍾南山院士、陳薇院士、張伯禮院士以及我們熟知的袁隆平院士都是工程院院士,我們也經常聽到中國科學院院士,那麼這兩種榮譽稱號有何區別?作為國家的最高級人才,他們各自的待遇又是怎樣的呢?
  • 中科院院士數據分析:工作地北京佔半壁江山,出生地江浙滬最多
    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以前稱學部委員)是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和工程院院士合稱「兩院院士」。兩院院士為國家的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和學習。其中科學院院士更專注於基礎研究,今天我們來對科學院院士群體進行初步數據分析,來進一步了解這一頂尖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