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見證到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陳薇院士、張定宇、張伯禮院士等一眾抗疫英雄們在國家危難時期做出的卓越貢獻,他們當之無愧被稱為國家英雄,他們才是年青一代要追逐的明星,是青年一代為之奮鬥的目標。
同時,也讓一個高頻詞彙頻繁的出現在大眾的耳畔,也即「院士」,我們知道鍾南山院士、陳薇院士、張伯禮院士以及我們熟知的袁隆平院士都是工程院院士,我們也經常聽到中國科學院院士,那麼這兩種榮譽稱號有何區別?作為國家的最高級人才,他們各自的待遇又是怎樣的呢?
相同之處
1、等級相同: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合稱為「兩院」院士,均分別是中國科學和技術領域以及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權威,同屬於國家認可的最高級別人才。院士稱號是一種榮譽稱號,用來表彰在專項領域內做出的卓越貢獻。「兩院」直接隸屬於國務院,同時都向國家提供專業的諮詢。
2、待遇相同:「兩院」院士均享受相當於副省/部級待遇,如果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級別的院士會享受更高級別的待遇。
袁隆平院士為工程院院士,更偏重實踐應用領域
不同之處
1、偏向不同:中科院院士更注重基礎科學的研究,中國工程院院士則是注重實踐應用。前者主要是理論上的,屬於理學,後者主要是應用工程領域,屬於工學,由於工學的範圍廣,院士也更多,所以省科協可以推薦,而理學範圍小,工學人才也是我國和世界各大國大學培養的數量最多的,所以工程院院士數量多,科學院院士數量少。總之就是一個為「學術型人才」,一個是「技能型人才」。
2、成立時間不同:中國科學院是在1949年11月成立,郭沫若、方毅、盧嘉錫都歷任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長曾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1994年6月成立,是我國工程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3、組織形式不同:科學院是實實在在的學院機構,在各地都有分院,研究特定的方向和領域,自己也有大學;而工程院則是「虛擬」機構,更像一個俱樂部性質,管理分散在全國各地、各個不同單位的工程院院士。
秦伯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唯一獲準退休院士
「兩院」院士工資一般多少?
院士的工資,主要由基本工資、國務院特殊津貼、院士津貼、崗位津貼組成。院士月基本工資大概在5000元左右,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為100元,崗位津貼1000元,院士津貼5000元,扣除相關稅收之後,院士月收入大概在9000元左右,年收入約在10萬左右。
但是從另外一方面看,近年來,在各個地方上,越來越多的地區對院士開出了更高的待遇條件,例如:
武漢理工大學承諾,凡引進來的院士,都能獲得100萬元科研經費、200平方米院士樓住房、50萬元安家費;
2009年12月,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宣布,兩院院士如果願意到院裡任職並完善協議,單位將供不小於200平方米的住房,並一次性給予200萬元安家費;
江蘇南通市曾在2010年推出名為&34;的攬才計劃,其中包括:到南通市區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或條件相當的境外高端人才,提供不低於500萬元的工作經費,150萬元的購房補貼或提供不少於180平方米的暫住房,並在3年內按實際在通時間給予每月5000元的生活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