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兩院院士現600萬天價待遇 成博取私利「搖錢樹」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南京兩院院士現600萬天價待遇 成博取私利「搖錢樹」

2015-07-26 11:56:16來源:央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羅攀

2015年07月26日 11:56 來源:央廣網 

參與互動

(

)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近日,南京曉莊學院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對兩院院士亮出「高薪牌」,提供購房補貼、安家費、科研啟動費等最高600萬元的待遇。「院士」頭銜為何如此天價?

  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是終身的榮譽。而江蘇省各種普通高校134所,但是擁有的院士卻不超過一百位。「僧多粥少」的現狀,讓各大高校摩拳擦掌,不惜重金引進人才。除了南京的各大高校之外,江蘇的師範大學就為院士級的高層人才提供約200平方米的過渡住房,還有每月10萬元的生活補貼。南京審計學院招聘的院士最高能拿到350萬元的購房補貼。

  此外,地方政府重金攬才的勢頭也十分猛烈。如江蘇省高郵市對引進的兩院院士給予所購房屋全額資助的待遇;泰州市則為引進的兩院院士提供3年的免費人才公寓,並且發放100萬元的「購房券」。其實院士「搶手」本來是件好事,這意味著社會越來越重視知識和人才,但是動輒百萬元的高額納賢之風,同樣折射出一個問題:高校和地方把院士當成支撐門面的「招牌」,一味的關注院士數量,卻忽視了自身的科研條件和學術氛圍的建設。這種盲目的做法無疑背離招賢納士的初衷。

  其實,院士作為高端人才,享受高待遇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但是近幾年,將院士請過來裝點門面,賺鈔票的問題日趨嚴重。整個社會把院士拔得太高,各種考察、座談也對院士邀約不斷,導致地方、高校和研究院競相用高額的科研啟動費、安家費以及年薪來爭奪院士。業內觀點認為,一方面,目前高校擁有的院士數量的多寡,直接會影響到高校的排名、權威性還有課題資源的獲取,這就導致了高校形成「院士在手好說話」的管理心態;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科技創新驅動政策,但是落實到某些地方,就變成了高層次人才的比拼。院士的數量越多,領導面子上越好看。所以這件事情說到根子上,還是利益在驅動在作祟。

  院士頭銜「含金量」為何如此驚人?「天價」院士又能帶來些什麼?高新攬才背後,究竟有哪些利益訴求呢?

  除去薪酬待遇,院士可以作為博取私利的「搖錢樹」同樣是人盡皆知的「秘密」。記者採訪了解到,不少院士都有隱形收入:一方面是從科研項目中經費中或多或少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收入;第二就是通過日常評審,包括兼職等方面的收入。很多院士也是熱衷拿項目與課題,既能為自己掙錢,讓別人掛院士之名申請課題,自己也能從中獲利。

  院士名氣響、面子大,可以說成了不少高校的這種「廣告招牌」。像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是江蘇省的兩所國家重點建設高校,院士分配機制是「基本工資+津貼」,基本工資享受一級教授的待遇是每月5000多元,年崗位津貼是24萬元,另外江蘇省委組織部每月還要補貼1萬元,加起來共計是大約42萬元的年薪。其實這樣的收入相對來說並不算高,但南京大學有32名院士,東南大學有11名院士,他們可以說人心思齊,也一心一意搞科研,成效非常顯著。

  資深院士馮端告訴記者,真正的院士是拿錢買不來的,因為都在埋頭搞科研的院士是不在乎錢的多少的,他們看重的是更尖端的科研平臺和濃厚的科研氛圍。東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仲偉俊表示,院士作為高端人才,享受高待遇無可非議。但是近幾年,將院士請過來當「花瓶」,賺鈔票的問題日趨嚴重。在他看來,社會把院士拔得太高,各種考察、座談和評審也對院士邀約不斷,導致了地方、高校還有研究院之間競相用這種高額的科研啟動費包括安家費、高額年薪爭奪院士,可以說這是在裝點門面。(記者王宇)

相關焦點

  • 揭秘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
    「院士一年待遇40萬還不夠」  有一個細節也讓他切實體會到國家對科技創新、對人才的重視。在趙淳生左邊就座的是國務院一名幹部,座談會開始前,他向趙淳生詢問:現在的科研製度還有什麼問題?待遇怎麼樣?當聽說趙淳生作為院士一年待遇有大約40萬時,這位幹部說:「這個還夠。」不過,趙淳生說,經歷過苦難,這些錢夠了,可能年輕人不夠。
  • 兩院院士談院士制度: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原標題: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在機場走貴賓通道是最顯示「院士身份」的事情   鐵路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並不介意「曬」出他的收入。
  • 重慶面向全球特聘「兩江學者」 待遇接近兩院院士
    今年,我市將面向全球公選特聘首期25名教授、專家出任「兩江學者」,待遇接近兩院院士。據悉,目前兩院院士每月崗位津貼8000元,科研經費每年多為30萬至50萬元。
  • 兩院院士到底是什麼?
    大家好,在小編上大學時,就聽說過院士的厲害,一個院士對學校的重要程度高的無法想像,小編是無法接觸到的,但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大學高校有著很多的院士。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中國的院士到底是什麼吧。目前我國院士一共分為兩種,一種是中科院院士,另一種是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國內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工程院院士其主要任務是對國家重要工程科學與技術問題開展戰略研究,提供決策諮詢,致力於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 院士被指成所在單位「聚寶盆」 獲額外待遇和權力
    原標題:院士被指成所在單位「聚寶盆」 獲額外待遇和權力   守住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聚焦兩院院士制度改革   長期以來,我國院士制度在推動科技界出思想、出謀略、出成果、出人才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不容否認,院士制度尚存在一些社會關注、科技界反映突出的問題,必須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 「兩院」院士哪個更牛?工資一般多少?
    同時,也讓一個高頻詞彙頻繁的出現在大眾的耳畔,也即「院士」,我們知道鍾南山院士、陳薇院士、張伯禮院士以及我們熟知的袁隆平院士都是工程院院士,我們也經常聽到中國科學院院士,那麼這兩種榮譽稱號有何區別?作為國家的最高級人才,他們各自的待遇又是怎樣的呢?
  • 盤點那些給院士的高待遇:年薪200萬 免費供住房
    兩院院士大會閉幕,兩院院士章程都從提名途徑、遴選機制、退出機制三方面做了修訂   中科院院長:院士是稱號不存在退休  昨日,為期五天的兩院院士大會閉幕。這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首次舉行院士大會,兩院院士章程大修備受矚目。  近年來,諸如「院士退休」、「院士隱形利益」等話題一直頗受輿論關注,院士制度改革一直呼聲甚高。  迄今為止兩院院士章程已歷經數次修訂,而此次修訂被視為修改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 中國「兩院院士」五成有官員背景 山東籍院士約90位
    雖然中科院學部工作局隨後發表聲明,稱未收到「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但由於此事件摻雜著權力和利益的角逐,一時間,「院士」這個稱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中國,「兩院院士」代表著學界的最高榮譽稱號,是很多學者終身奮鬥的目標。據公開資料顯示,「兩院院士」中,男性院士人數超過九成,約90位院士為山東籍。除擁有學術性職務外,部分院士還兼任官員及企業高管等職務。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5名。
  • 中國「出產」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 是這個地級市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兩年一次的院士增選工作啟動,「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話題又火了:全國一共有近一億科技工作者,但目前「兩院」相加,也一共只有1637名(中國科學院780名、中國工程院857名,均不含外籍院士)。
  • 蓋茨當選的外籍院士,只有榮譽沒有待遇
    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2017年選舉產生的新院士名單日前公布,兩院外籍院士增選結果也同步產生。這次增選外籍院士,由於有比爾·蓋茨當選工程院外籍院士,因此引起輿論的關注。有網友好奇地打聽,外籍院士享受的待遇是什麼?
  • 南京教育實力有多強?科教綜合實力全國第三、兩院院士近200人
    南京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重要城市,其教育實力長期位居中國前茅,今年的南京教育實力仍然極強 南京是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 ,國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 ,科教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 ,居全國第三位,有仙林大學城、江寧大學城和浦口大學城三個大學城,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南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61%,人均受教育超過14年,從南京走出的兩院院士近200人。
  • 安徽哪個市「出產」兩院院士最多?
    2019年11月22日,隨著兩年一次的院士增選結果的公布,「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話題又火了起來。「院士」來自英文「academician」,據說是傅斯年將西方的「學院」與東方的「士」結合起來翻譯而成的。
  • 四川大學聘任詹石窗、霍巍為傑出教授,與兩院院士享同等待遇
    四川大學新聞網 圖據四川大學官網8月29日消息:日前,該校正式發文決定聘任學校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詹石窗教授、歷史文化學院霍巍教授為四川大學傑出教授,他們將在校內與兩院院士享有同等待遇。詹石窗現為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導,是我國道教文化研究、宗教學領域的著名學者;霍巍現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是我國秦漢至元明考古領域的著名學者。根據四川大學官網「師資隊伍」欄目披露,四川大學此前在2003、2005、2008、2009年聘任過多位學者為四川大學傑出教授。
  • 培養兩院院士最多的四所高中,群星璀璨,堪稱「院士的搖籃」
    兩院院士,即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研人員的至高榮譽。 今天筆者給大家聊一聊我國培養兩院院士最多的四所高中,群星璀璨,堪稱「院士的搖籃」,而培養的院士多,也證明了這些學校深厚的底蘊和超強的實力。
  • 2020中國大學兩院院士校友數量排名:150餘所高校擁有院士校友!
    「兩院院士」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和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榮譽稱號,每兩年評選一次,從國內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是代表著我國科研實力最高水平的一批人。 在一定程度上,兩院院士校友的數量是一個學校生源質量、培養能力和師資力量反映。
  • 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迄今為止,1000元仍是全體兩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貼標準。80歲以後的兩院院士成為「資深院士」,不再擁有院士選舉的投票權,但另外領取「資深院士津貼」,每年1萬元。    王夢恕當選院士時,工作地點在河南省,按照省裡的文件規定,他每個月還能領到500元的技術津貼,直到他離開當地。    目前,他的工資關係在中鐵總公司,作為副總工程師,他的月薪不到兩萬元。
  • 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 處級以上官員無資格候選
    1月1日啟動,這是自2014年6月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之後的首次院士增選。  【焦點1】  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年齡上限下調5歲  「官員院士」一度成為院士制度改革中外界關注的焦點,研究院士制度多年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曾表示,「仕而優則學」是「官本位」文化影響的產物。  此次兩院院士增選,兩院均要求「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
  • 20餘位兩院院士參會 2020長沙新材料展11月上旬舉行
    三湘都市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博覽會將於11月6日至8日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將有20餘位兩院院士參會,600餘家新材料企業參展。 本屆博覽會以「創新、發展、應用」為主題,採用「展+會」相結合的形式,現場將舉辦2場大會、10餘場專題論壇。
  • 哪所城市新當選院士多!2019年新當選兩院院士工作城市排行
    院士是我們國家最高的學術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都是兩年增選一次。2019年共增選139位兩院院士,其中科學院院士64人,工程院院士75人。看高校對2019年新當選的兩院院士工作城市進行了統計。可以看出,北京擁有絕對的優勢,達61人;其次為上海11人,南京、武漢、長沙分別當選7人,杭州當選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