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談院士制度: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2020-12-04 人民網

原標題: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在機場走貴賓通道是最顯示「院士身份」的事情

  鐵路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並不介意「曬」出他的收入。

  他1995年當選院士,當時每月的「院士津貼」是200元,幾年後上調至每月1000元。迄今為止,1000元仍是全體兩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貼標準。80歲以後的兩院院士成為「資深院士」,不再擁有院士選舉的投票權,但另外領取「資深院士津貼」,每年1萬元。

  王夢恕當選院士時,工作地點在河南省,按照省裡的文件規定,他每個月還能領到500元的技術津貼,直到他離開當地。

  目前,他的工資關係在中鐵總公司,作為副總工程師,他的月薪不到兩萬元。此外他兼任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建了一個實驗室,該校每月給他發放5000元的補貼。很多學校請他兼職,他同意了,但只讓對方負擔往返差旅支出,其他一概不要。

  「我在整個院士裡面,算是高的。」王夢恕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他向記者舉了個例子,農業領域的一位院士,妻子早已去世,孩子又常年看病,家裡十分寒酸。有記者去拜訪,這位院士說,不要報導我的生活情況,否則讓年輕人一看,院士都這麼窮困,更不願意學農業了。

  王夢恕坦言,當選院士以後,很多人找上門來。只要他肯調到南方某個單位,所在省份每月會發給他一萬元補貼。有人請他做項目顧問,一個項目報酬十幾萬元,他不敢去「顧問」。有個城市成立「院士辦公室」,請他開會,他提了一點意見,該市官員掏出一個布袋子,說是他的「顧問費」,他估算裡面「起碼十萬元」。但他拒絕了,「這不是整我嗎」?

  他覺得,確有個別院士表現很不好,使院士群體的形象受損,但社會上對院士的認識,「誤解多於理解」。

  「我覺得社會上對院士的誤解很大。」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其鳳院士也對中國青年報記者感慨。

  比如有傳聞說,院士享受「副部級待遇」。周其鳳指出,國家對院士是有優待,但絕對不是副部級待遇。政治上,院士能看到副部級官員的內部文件嗎?生活上,院士享受不到副部級的住房標準,也沒有專車接送。醫療上,國家會安排院士體檢,但醫院不會按照副部級待遇來為院士服務。副省長到醫院去看病,跟院士能一樣嗎?

  他能想到的優待之一是,憑藉院士證,乘飛機時即使不買頭等艙,仍可進入貴賓室候機。他認為,這體現了對知識分子的尊重,「這個過分嗎?」

  北京大學擁有眾多院士,該校住宅小區有「院士樓」,院士的住房標準是140平方米。據周其鳳介紹,北大前校長陳佳洱、許智宏院士以及他本人,都住在那裡。北大院士也沒配備專車,如果哪位院士需要幫助,學校會為他派車,但提出要求的院士實際很少。很多院士寧可打計程車。師生能夠見到,陳佳洱院士在80歲以前,都是騎自行車出行。

  而王夢恕所能想到、最能顯示自己「院士身份」的事情,也是在機場走貴賓通道。但在他工作的鐵路系統,就沒有這個待遇。

  他有時去北京交通大學,先坐地鐵到西直門地鐵站,再花5塊錢坐個「黑三輪」。有次一個老師發現了,對他說,您是院士,這多危險啊!

  54歲的數學家、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院士,建議記者到著名數學家王元、楊樂院士家裡去看看——看看他們的住房條件就知道,院士沒有什麼特殊待遇。袁亞湘當年求學時,王元、楊樂就已赫赫有名,但他們目前的生活條件,還不如一些年輕學者。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文俊院士,也沒有專車。

  袁亞湘記得很清楚,中科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之前,研究員們的工資很低。要漲工資了,他這一代學者提出,希望每個月能漲1000元。而王元院士表示,我們漲1000太多了吧?漲800就夠了。

  袁亞湘感慨:「這些科學家多淳樸!」

  他說,院士裡面肯定有不合格分子,但是任何一個群體都會有害群之馬,現在需要警惕,不要把院士群體妖魔化。

  袁亞湘還認為,一些省份為了政績,鼓勵「引進」院士,「你來我們省,我可以給你個別墅」。在一些行業或地方,給院士副部級待遇、「少將待遇」。他認為,院士制度自身需要改革,但是要制止這類不合理現象,更需要管住的是那些部門,而不是院士本身。

相關焦點

  • 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迄今為止,1000元仍是全體兩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貼標準。80歲以後的兩院院士成為「資深院士」,不再擁有院士選舉的投票權,但另外領取「資深院士津貼」,每年1萬元。    王夢恕當選院士時,工作地點在河南省,按照省裡的文件規定,他每個月還能領到500元的技術津貼,直到他離開當地。    目前,他的工資關係在中鐵總公司,作為副總工程師,他的月薪不到兩萬元。
  • 兩院院士到底是什麼?
    大家好,在小編上大學時,就聽說過院士的厲害,一個院士對學校的重要程度高的無法想像,小編是無法接觸到的,但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大學高校有著很多的院士。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中國的院士到底是什麼吧。目前我國院士一共分為兩種,一種是中科院院士,另一種是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國內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工程院院士其主要任務是對國家重要工程科學與技術問題開展戰略研究,提供決策諮詢,致力於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 蓋茨當選的外籍院士,只有榮譽沒有待遇
    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2017年選舉產生的新院士名單日前公布,兩院外籍院士增選結果也同步產生。這次增選外籍院士,由於有比爾·蓋茨當選工程院外籍院士,因此引起輿論的關注。有網友好奇地打聽,外籍院士享受的待遇是什麼?
  • 南京兩院院士現600萬天價待遇 成博取私利「搖錢樹」
    南京兩院院士現600萬天價待遇 成博取私利「搖錢樹」 2015-07-26 11:56:16如江蘇省高郵市對引進的兩院院士給予所購房屋全額資助的待遇;泰州市則為引進的兩院院士提供3年的免費人才公寓,並且發放100萬元的「購房券」。其實院士「搶手」本來是件好事,這意味著社會越來越重視知識和人才,但是動輒百萬元的高額納賢之風,同樣折射出一個問題:高校和地方把院士當成支撐門面的「招牌」,一味的關注院士數量,卻忽視了自身的科研條件和學術氛圍的建設。這種盲目的做法無疑背離招賢納士的初衷。
  • 楊振寧改中籍真相,中國院士待遇到底幾何?
    原標題:楊振寧改中籍真相,中國院士待遇到底幾何?也就是成為院士後,只要你沒犯原則性的錯誤,不管你生老病死,這個身份就一直在。 而說這兩位都是「少不報國」,卻在臨老了到回到國內弄一個身份養老。這就要說到國內院士的待遇了。 兩院院士待遇如何 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中國科學院院士。
  • 兩院院士四川行|參會院士人手一張「卡」!四川準備的這份「見面禮...
    四川在線記者 任鴻 攝影 華小峰9月18日,成都, 「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開幕。這是截至目前全國省級層面規模最大的一次「院士地方行」活動。為了表達誠意,四川省委、省政府為參會院士們準備了人手一份的「見面禮」——在每位院士的座位上都放了一張「天府英才卡·院士卡」(以下簡稱「院士卡」)。這是啥?記者採訪了卡片的「出品方」——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卡片雖小,但『含金量』不小。」該負責人介紹,「院士卡」是為支持兩院院士在川創新創業定製的專屬服務卡。
  • 工程院回應院士制之爭:無規定院士享受副部待遇
    正在研究延長選舉周期  記者:有很多人認為現在每隔兩年就選一次院士,造成很大損耗,而且很多學者整天忙於參選和評選,院方是否有改良計劃?  沈國舫:院士們也反映,現在兩年搞一次選舉,時間太緊張。我們正在研究延長選舉周期,比如3年選一次或者4年選一次。
  • 還有多少人願意放棄「院士」待遇?
    他也由此成為中國社科界辭去「院士待遇」第一人。2014年04月17日08:2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據報導,張開沅請辭的「資深教授」是人文社科領域的最高學術頭銜。資深教授由高校自我評選,在教育部統一報備。資深教授享受與院士同等待遇,且同樣終身制。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馬敏介紹,章開沅先生於2002年受聘,是該校僅有的兩名資深教授之一。章老說,現在的大學就像一座圍城,體制就是圍牆。
  • 委員透露在京中科院院士享受副部長級醫療待遇
    張玉臺提到的院士「享受副部級待遇」的傳聞,一直是個疑問。正在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農工黨中央委員會以黨派提案形式,向大會提交《關於我國院士制度改革的建議》,其中提到「院士被賦予了過多的行政化、權威化色彩,其擁有的權利和發揮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科學界」,因此建議我國啟動院士選舉和管理制度的改革,讓院士「去官員化」。一時間,各方觀點相互碰撞、對弈。
  • 「兩院」院士哪個更牛?工資一般多少?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見證到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陳薇院士、張定宇、張伯禮院士等一眾抗疫英雄們在國家危難時期做出的卓越貢獻,他們當之無愧被稱為國家英雄,他們才是年青一代要追逐的明星,是青年一代為之奮鬥的目標。
  • 揭秘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
    「院士一年待遇40萬還不夠」  有一個細節也讓他切實體會到國家對科技創新、對人才的重視。在趙淳生左邊就座的是國務院一名幹部,座談會開始前,他向趙淳生詢問:現在的科研製度還有什麼問題?待遇怎麼樣?當聽說趙淳生作為院士一年待遇有大約40萬時,這位幹部說:「這個還夠。」不過,趙淳生說,經歷過苦難,這些錢夠了,可能年輕人不夠。
  • 由「王正敏造假」反思中國院士制度
    長江商報消息 ■ 楊玉聖院士制度兩大悖論截至2013年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總數已達75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已達807人,除去117位外籍院士,兩院院士已多達1440人。一方面,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無論學術研究還是科技發明,我們都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們又擁有著全世界最龐大的院士集團。
  • 外籍院士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揭秘院士制度是怎麼來的
    同為院士 中外待遇有不同當今世界,院士(Academician)被普遍認為是一種最高的學術頭銜,標誌著榮膺者在研究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院士制度發源於17世紀的歐洲,至今已發展出一套比較成熟的遴選標準。縱覽世界各國的院士制度,創立於1660年的英國皇家學會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從未中斷過的科學學會。
  • 院士制度最大問題並不是「副部級待遇」
    院士制度最大問題並不是「副部級待遇」   日前,有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顧海兵教授,就院士退休、退出制度、院士待遇、院士兼職等方面制度的建設和改革進行分析。
  • 院士都是什麼級別?能享受哪些待遇?為何處級以上幹部不得當選?
    那麼在中國,院士都是什麼級別呢?能夠享受哪些待遇呢?為什麼現在處級以上幹部沒辦法評院士了?在中國院士有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之分,一般都是兩年評選一次,候選人都是中國最優秀的專家與學者,每次總名額不超過60人。而且院士是部級單位,直接隸屬於國務院。
  • 院士被指成所在單位「聚寶盆」 獲額外待遇和權力
    原標題:院士被指成所在單位「聚寶盆」 獲額外待遇和權力   守住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聚焦兩院院士制度改革   長期以來,我國院士制度在推動科技界出思想、出謀略、出成果、出人才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不容否認,院士制度尚存在一些社會關注、科技界反映突出的問題,必須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 盤點那些給院士的高待遇:年薪200萬 免費供住房
    兩院院士大會閉幕,兩院院士章程都從提名途徑、遴選機制、退出機制三方面做了修訂   中科院院長:院士是稱號不存在退休  昨日,為期五天的兩院院士大會閉幕。這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首次舉行院士大會,兩院院士章程大修備受矚目。  近年來,諸如「院士退休」、「院士隱形利益」等話題一直頗受輿論關注,院士制度改革一直呼聲甚高。  迄今為止兩院院士章程已歷經數次修訂,而此次修訂被視為修改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 兩院院士大會召開,南大都有為、邢定鈺、祝世寧院士談創新
    兩院院士大會召開,南大都有為、邢定鈺、祝世寧院士談創新 2018-05-30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區別以及級別待遇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那麼院士是什麼級別幹部的待遇呢?1院士的級別待遇院士沒有行政級別,只是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部級。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
  • 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 處級以上官員無資格候選
    兩院為規範院士增選工作,均在去年12月底公布了新的院士增選實施辦法或細則,而新的辦法或細則則提出多個遵循去年修改後的章程精神的新規。中國工程院內部人士對新京報記者介紹,年輕化、取消部門遴選、處級以上幹部不得成為候選人等規定是此次增選的變化亮點。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