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2020-12-04 中國青年報

    在機場走貴賓通道是最顯示「院士身份」的事情

    鐵路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並不介意「曬」出他的收入。

    他1995年當選院士,當時每月的「院士津貼」是200元,幾年後上調至每月1000元。迄今為止,1000元仍是全體兩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貼標準。80歲以後的兩院院士成為「資深院士」,不再擁有院士選舉的投票權,但另外領取「資深院士津貼」,每年1萬元。

    王夢恕當選院士時,工作地點在河南省,按照省裡的文件規定,他每個月還能領到500元的技術津貼,直到他離開當地。

    目前,他的工資關係在中鐵總公司,作為副總工程師,他的月薪不到兩萬元。此外他兼任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建了一個實驗室,該校每月給他發放5000元的補貼。很多學校請他兼職,他同意了,但只讓對方負擔往返差旅支出,其他一概不要。

    「我在整個院士裡面,算是高的。」王夢恕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他向記者舉了個例子,農業領域的一位院士,妻子早已去世,孩子又常年看病,家裡十分寒酸。有記者去拜訪,這位院士說,不要報導我的生活情況,否則讓年輕人一看,院士都這麼窮困,更不願意學農業了。

    王夢恕坦言,當選院士以後,很多人找上門來。只要他肯調到南方某個單位,所在省份每月會發給他一萬元補貼。有人請他做項目顧問,一個項目報酬十幾萬元,他不敢去「顧問」。有個城市成立「院士辦公室」,請他開會,他提了一點意見,該市官員掏出一個布袋子,說是他的「顧問費」,他估算裡面「起碼十萬元」。但他拒絕了,「這不是整我嗎」?

    他覺得,確有個別院士表現很不好,使院士群體的形象受損,但社會上對院士的認識,「誤解多於理解」。

    「我覺得社會上對院士的誤解很大。」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其鳳院士也對中國青年報記者感慨。

    比如有傳聞說,院士享受「副部級待遇」。周其鳳指出,國家對院士是有優待,但絕對不是副部級待遇。政治上,院士能看到副部級官員的內部文件嗎?生活上,院士享受不到副部級的住房標準,也沒有專車接送。醫療上,國家會安排院士體檢,但醫院不會按照副部級待遇來為院士服務。副省長到醫院去看病,跟院士能一樣嗎?

    他能想到的優待之一是,憑藉院士證,乘飛機時即使不買頭等艙,仍可進入貴賓室候機。他認為,這體現了對知識分子的尊重,「這個過分嗎?」

    北京大學擁有眾多院士,該校住宅小區有「院士樓」,院士的住房標準是140平方米。據周其鳳介紹,北大前校長陳佳洱、許智宏院士以及他本人,都住在那裡。北大院士也沒配備專車,如果哪位院士需要幫助,學校會為他派車,但提出要求的院士實際很少。很多院士寧可打計程車。師生能夠見到,陳佳洱院士在80歲以前,都是騎自行車出行。

    而王夢恕所能想到、最能顯示自己「院士身份」的事情,也是在機場走貴賓通道。但在他工作的鐵路系統,就沒有這個待遇。

    他有時去北京交通大學,先坐地鐵到西直門地鐵站,再花5塊錢坐個「黑三輪」。有次一個老師發現了,對他說,您是院士,這多危險啊!

    54歲的數學家、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院士,建議記者到著名數學家王元、楊樂院士家裡去看看——看看他們的住房條件就知道,院士沒有什麼特殊待遇。袁亞湘當年求學時,王元、楊樂就已赫赫有名,但他們目前的生活條件,還不如一些年輕學者。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文俊院士,也沒有專車。

    袁亞湘記得很清楚,中科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之前,研究員們的工資很低。要漲工資了,他這一代學者提出,希望每個月能漲1000元。而王元院士表示,我們漲1000太多了吧?漲800就夠了。

    袁亞湘感慨:「這些科學家多淳樸!」

    他說,院士裡面肯定有不合格分子,但是任何一個群體都會有害群之馬,現在需要警惕,不要把院士群體妖魔化。

    袁亞湘還認為,一些省份為了政績,鼓勵「引進」院士,「你來我們省,我可以給你個別墅」。在一些行業或地方,給院士副部級待遇、「少將待遇」。他認為,院士制度自身需要改革,但是要制止這類不合理現象,更需要管住的是那些部門,而不是院士本身。

    院士退出制度一直存在,院士退休是個偽命題

    在聊起院士制度究竟如何改革之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首先提醒記者,院士問題上,社會上還存在著一些誤解。

    很多人在關注「院士退出」,顧秉林說,院士退出制度一直存在,事實上也在執行。他1999年當選院士,據他所知,已有數位院士或者自動、或者被要求退出。

    他認為,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做得更好」。

    2013年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點到了院士制度改革。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章節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袁亞湘說,任何一個普通公民觸犯法律都要受到制裁,院士如果出現問題,當然也應退出,這個很容易理解。

    兩院院士章程規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或喪失科學道德,違背院士標準,有不少於5名院士書面提議,要求撤銷其院士稱號時,由其所在學部常務委員會受理並審議後,通過所在學部全體院士投票表決,可作出撤銷其院士稱號的決定。

    華東理工大學原校長陳敏恆曾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上世紀90年代,他指導的博士胡黎明出現了論文抄襲醜聞,而他本人也是抄襲論文的署名作者之一。2000年,按照章程,經院士投票,中科院撤消了陳敏恆的院士稱號,並在2000年的院士大會上公布。

    但是,對於「院士退休」一說,很多院士表示費解。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院士退休』是個偽命題。」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屬於終身榮譽。葉培建指出,院士既然是個榮譽稱號,不是一個工作崗位,就沒有「退休」一說。退休,應該是從工作崗位上退休。

    「就像一個人是勞動模範、戰鬥英雄,不能說他老了,就把這個稱號撤掉。院士也是一樣的。院士是對一生的科技方面的評價。」周其鳳也指出,如果一位院士不符合標準,可以取消稱號,讓其退出,但退休是另一回事,它是一個行政上的概念。

    葉培建指出,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文件規定「院士不退休」。但客觀來說,很多單位不願意讓院士離開單位,這樣能夠「替本單位說說話,多申請項目」,因此院士在工作崗位上退休的很少。

    這些單位的主要依據,是1983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高級專家離休退休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其中提到,「學術上造詣高深、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傑出高級專家,經國務院批准,可以暫緩離休退休,繼續從事研究或著述工作」。

    此後,對傑出高級專家暫緩離退休審批,都是由原人事部報請國務院批准。1991年起,這項審批授權給原人事部,不再報國務院批准。在1992年發布的《關於傑出高級專家暫緩離退休審批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原人事部明確,「傑出高級專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起,「學部委員」改稱「院士」。

    「據我所知,科學院也在討論,想提出具體的年限,到了一定的年限以後,本單位延聘你,你也別幹了。各單位也不要去聘了。」葉培建說,但這項工作歸口人事部門,科學院或工程院沒有這個權力,院士們也大都不在兩院工作。

    不過,一位要求匿名的中科院院士對此不太贊同。他說,在很多國家,一位教授退休後,可能很快會被其他高校聘走,這是由市場決定的。為什麼要加以行政幹涉?

    王夢恕也認為,「有本事人家就請你,沒有本事人家也不理你」。

    另一方面,周其鳳提醒,不要過於強調「院士隊伍年輕化」。他說,院士畢竟是個終身榮譽稱號,而且強調「年輕化」有年齡歧視之嫌。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中科院院士對記者說,「院士退休」之說提出後,在他所在的學部,很多六七十歲、還沒「資深」的院士有點「緊張」。他們很關注的一個問題是,「退休」到底是什麼意思,會要求他們立即從現在的崗位上離開嗎?他們還會不會有院士選舉的投票權?這位院士認為,如果大家依然擁有投票權,能夠決定院士稱號的歸屬,在現有的環境下,各單位仍然不會「答應」院士們退休。院士制度改革,絕對不只是這些高級專家們「退休」或「待遇」的問題。

    去年,農工黨中央提交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一份提案,是「關於我國院士制度改革的建議」,其中指出,從世界範圍看,院士增選基本上被界定為科學界內部的事情。而在我國,院士增選「與很多科學以外的事情聯繫在一起」。

相關焦點

  • 兩院院士談院士制度: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原標題: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在機場走貴賓通道是最顯示「院士身份」的事情   鐵路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並不介意「曬」出他的收入。
  • 博士進機關享受副處級待遇,憑啥?
    全日制博士、碩士到黨政機關工作,可分別享受副處級和正科級工資、福利待遇,這是蘭州市近日作出的規定。蘭州市市級黨政機關,縣區、鄉鎮黨政機關在編制限額內接收全日制博士、碩士,可分別享受副處級和正科級工資、福利待遇。  到事業單位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碩士,可不受編制限制「先進後出」,專業技術職務可直接聘任。
  • 委員透露在京中科院院士享受副部長級醫療待遇
    他的這段發言,是關於「院士副部級待遇」傳聞產生的來龍去脈。「闢謠」:副部級待遇純屬誤解、誤會和誤傳「你查遍國務院的所有文件,沒有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副部長級待遇這樣一條」「前段日子,我看到有的報刊上提到,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是副部級幹部,或者副部級待遇。
  • 工程院回應院士制之爭:無規定院士享受副部待遇
    正在研究延長選舉周期  記者:有很多人認為現在每隔兩年就選一次院士,造成很大損耗,而且很多學者整天忙於參選和評選,院方是否有改良計劃?  沈國舫:院士們也反映,現在兩年搞一次選舉,時間太緊張。我們正在研究延長選舉周期,比如3年選一次或者4年選一次。
  • 楊振寧改中籍真相,中國院士待遇到底幾何?
    原標題:楊振寧改中籍真相,中國院士待遇到底幾何?但事實是,楊振寧和姚期智本身就是中科院的外籍院士,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第十三條規定,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國國籍後,可直接轉為院士或資深院士,並享有同等義務、權利及有關待遇。因此,楊振寧與姚期智之所以能加入中科院,是因為兩位取得了中國國籍,因此從外籍院士直接轉為院士,符合相關規定。 那外籍院士與院士在職責和待遇上有什麼區別呢?
  • 院士都是什麼級別?能享受哪些待遇?為何處級以上幹部不得當選?
    那麼在中國,院士都是什麼級別呢?能夠享受哪些待遇呢?為什麼現在處級以上幹部沒辦法評院士了?在中國院士有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之分,一般都是兩年評選一次,候選人都是中國最優秀的專家與學者,每次總名額不超過60人。而且院士是部級單位,直接隸屬於國務院。
  • 董明珠稱:格力正在培養自己的院士,能享受國家院士待遇
    她還設立了一個格力院士站。表示:「格力現在培養自己的院士,享受國家院士的待遇。」緊接著,董明珠提到,「比如說奧克斯的空調,低於國家標準,竟然敢在市場上忽悠,坑蒙拐騙消費者,沒有人敢說。你不說,我來說。當時好幾個企業,美的、海爾都說我們支持,我們一起,等格力真正舉報的時候,全部縮回去了。」
  • 還有多少人願意放棄「院士」待遇?
    他也由此成為中國社科界辭去「院士待遇」第一人。2014年04月17日08:2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據報導,張開沅請辭的「資深教授」是人文社科領域的最高學術頭銜。資深教授由高校自我評選,在教育部統一報備。資深教授享受與院士同等待遇,且同樣終身制。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馬敏介紹,章開沅先生於2002年受聘,是該校僅有的兩名資深教授之一。章老說,現在的大學就像一座圍城,體制就是圍牆。
  • 院士談副部級待遇:僅生病時可去幹部保健門診
    我國的院士評審機制是否存在漏洞?  葛均波:院士推選機制確實有一些計劃經濟遺留的弊病。在我國,地方政府、行業部門都可以推薦院士的候選人。這樣推薦的候選人,可能就不是惟科研成就論,而會綜合、平衡考慮候選者的背景、影響力等。這種機制下,優秀的科學家也許就被埋沒。
  • 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區別以及級別待遇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那麼院士是什麼級別幹部的待遇呢?1院士的級別待遇院士沒有行政級別,只是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部級。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
  • 兩院院士到底是什麼?
    大家好,在小編上大學時,就聽說過院士的厲害,一個院士對學校的重要程度高的無法想像,小編是無法接觸到的,但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大學高校有著很多的院士。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中國的院士到底是什麼吧。目前我國院士一共分為兩種,一種是中科院院士,另一種是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國內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工程院院士其主要任務是對國家重要工程科學與技術問題開展戰略研究,提供決策諮詢,致力於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 蓋茨當選的外籍院士,只有榮譽沒有待遇
    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2017年選舉產生的新院士名單日前公布,兩院外籍院士增選結果也同步產生。這次增選外籍院士,由於有比爾·蓋茨當選工程院外籍院士,因此引起輿論的關注。有網友好奇地打聽,外籍院士享受的待遇是什麼?
  • 揭秘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稱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10月改為現名。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大陸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群體。下面小編為你揭曉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希望你喜歡。  作為院士身邊的人,有機會接觸很多學術界泰鬥,網上正在熱議的金融高管6000萬年薪,突然讓我覺得有必要曬曬身邊院士的工資。
  • 南京兩院院士現600萬天價待遇 成博取私利「搖錢樹」
    「高薪牌」,提供購房補貼、安家費、科研啟動費等最高600萬元的待遇。  其實,院士作為高端人才,享受高待遇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但是近幾年,將院士請過來裝點門面,賺鈔票的問題日趨嚴重。整個社會把院士拔得太高,各種考察、座談也對院士邀約不斷,導致地方、高校和研究院競相用高額的科研啟動費、安家費以及年薪來爭奪院士。
  • 兩院院士入贛享副省級醫療待遇
    其中,引進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按我省有關規定享受相關生活待遇,即每月1萬元的生活津貼,享受副省級幹部醫療保健待遇,住房不低於150平方米,配備工作用車和工作助手。  此外,省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還將對省屬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給予一次性獎勵補貼,按照引進人次的分類分別按每人100萬元、20萬元、5萬元、2萬元的標準進行獎勵補貼,其中在南昌市的省直屬高校引進博士不再予以獎勵補貼。
  • 院士制度最大問題並不是「副部級待遇」
    日前,有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顧海兵教授,就院士退休、退出制度、院士待遇、院士兼職等方面制度的建設和改革進行分析。顧海兵認為,院士應該是一種終身的榮譽,不應該存在退休或退出,但「有院士稱號的教授」可以退休。對其享有的副部級待遇,應當予以取消。關於院士的兼職,顧海兵認為,院士不應該兼任實職,在其精力允許的範圍內,可以有多個虛職,而虛職的數量該由所在單位規定。(昨日《京華時報》)  我基本認同顧海兵教授的各項主張,不過關於退出和退休,我還是有一點小小的異議。
  • 《新聞聯播》主持人享受什麼待遇和級別?
    曾有媒體報導說,趙忠祥退休後享受廳局級待遇,趙忠祥對此表示:都退休了,什麼待遇不待遇的。這是不是意味著,央視主持人也享受一定的級別待遇呢?  「政事兒」注意到,2009年央視各頻道新聞類節目資源整合,新聞中心由過去的12個部門擴成17個部門。新設的部門中就包括新聞播音部,對全臺幾十個新聞播報類主持人進行統一管理。
  • 解讀:「中將」和「上將」,享受待遇有什麼不同?看完就知道了!
    解讀:「中將」和「上將」,享受待遇有什麼不同?看完就知道了!對於現在部隊裡面的這些軍人們來說,他們在部隊裡面如果想要獲得晉升的機會,就需要在部隊裡面立下功勞,貢獻成績比較突出才會被授予軍銜。那麼,「中將」和「上將」,享受待遇有什麼不同?看完就知道了!下面小編就給大家進行解讀!
  • 你知道錢學森歸國後享受的待遇如何嗎?真相難以想像
    首先,資金投入不足,儀器設施、和研發材料非常匱乏;其次,給予科研人員的薪資也不高,一般來講這種級別的人才無論在哪一個國家,都會得到很好的薪資待遇,但當時的中國還做不到。但是 你知道嗎,當時錢學森回國後的待遇到底怎麼樣嗎? 真相超乎大家的想像!
  • 為啥享受軍人待遇?
    以前總是想著消防員是幹啥的?整天除了救火就啥都不幹嗎?哪有那麼多火可以救,感覺這職業好沒勁,後來才明白原來消防員是公安的一種,也挺重要的。不過奇怪的是,為什麼有了公安消防又有武警消防呢?兩者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