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院士評審機制是否存在漏洞?
葛均波:院士推選機制確實有一些計劃經濟遺留的弊病。在我國,地方政府、行業部門都可以推薦院士的候選人。這樣推薦的候選人,可能就不是惟科研成就論,而會綜合、平衡考慮候選者的背景、影響力等。這種機制下,優秀的科學家也許就被埋沒。
王隴德:現在院士評選的程序、相關規定還不完善。比如現在基本是個人在哪個學部、交到哪個學部,就由哪個學部評選了。如果根據個人業績、學術研究特點,決定該由哪個學部去評選,而不是只由本人所在的學部評,就更合適。
院士待遇國家有沒有相關規定?有人說院士享有副部級待遇?
葛均波:這也是社會對院士的一個誤解。所謂副部級待遇,就是生病時,可以去看幹部保健門診。其他的,院士沒有任何行政權力或待遇。
王隴德:院士該享受什麼樣的待遇,國家從沒有做出過規定。我們中國工程院,每個院士每月有1000塊錢補助,再沒其他了。地方上的院士很少,物以稀為貴,所以給了很多房、車、特殊補助、科研經費等等。院士該享受什麼樣的待遇,這方面也應該有限制。
有觀點認為應建立院士退出機制,你怎麼看?
王隴德:建立退出機制是對的。在院士評審過程中,不一定能保證百分之百正確。所以如果有退出機制,在評審過程中一旦出問題,就可以糾正。如果評審結束後發現申報結果作假、不真實、抄襲別人等,也應該有個撤銷制度,現在這樣的制度就沒有。
葛均波:假如查實一個人在申報院士時,申報材料造假或有瑕疵,就應該通過正式渠道退出。但一個院士到底有沒有學術不端行為,不能僅憑有人爆料或媒體報導,要經過多輪謹慎學術調查。調查的過程和結果應向社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