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

2020-11-26 上海熱線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稱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10月改為現名。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大陸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群體。下面小編為你揭曉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希望你喜歡。

  作為院士身邊的人,有機會接觸很多學術界泰鬥,網上正在熱議的金融高管6000萬年薪,突然讓我覺得有必要曬曬身邊院士的工資。

  周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發明一等獎獲得者,國家人事部等部位記一等功,先後獲得國家、部、省科技獎勵30餘項。累計創經濟效益超過400億。

  周院士最近

  一年工資狀況:

  月基本工資:4890;

  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100;

  崗位津貼:1000;

  院士津貼:5000;(由於大學有寒暑假,假期沒有崗位津貼)

  扣除:所得稅約800,住房公積金1200,工會費等其他費用約2000 累計月收入約:9100元左右。年收入約100000元。

  看了這個工資單,開眼了吧,實際上,很多高校和農業科研單位,院士的收入都差不多這個水平,該大學,還有另外一個院士,工資還要少上幾百元,同為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先生的工資也比這個高不了多少。我有兩年沒有見到袁先生了,至少3年前,他們的工資是差不多的水平。汗,當100個院士,100個中國頂尖科學家的工資還趕不上一個一般金融業高管薪酬的時代,肯定不能說我們現在的分配製度是很公平、科學的。這也是自然科學學術界人才流失,科技創新能力、科技發展水平很難趕上和超越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院士一年待遇40萬還不夠」

  有一個細節也讓他切實體會到國家對科技創新、對人才的重視。在趙淳生左邊就座的是國務院一名幹部,座談會開始前,他向趙淳生詢問:現在的科研製度還有什麼問題?待遇怎麼樣?當聽說趙淳生作為院士一年待遇有大約40萬時,這位幹部說:「這個還夠。」不過,趙淳生說,經歷過苦難,這些錢夠了,可能年輕人不夠。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這位「奔八」的老人正用自己的超聲電機專利技術作股,與社會資本合辦企業。

  地方給予院士的優厚待遇

  儘管院士已經在人數上大大增長,在地方上,他們仍然是相當稀缺的資源。公開資料顯示,各地為了招徠院士,均推出了相當優厚的條件。

  2009年12月,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宣布,兩院院士如果願意到院裡任職並完善協議,單位將提供不小於200平方米的住房,並一次性給予200萬元安家費。

  2010年8月,河北宣布,在冀院士特殊生活補貼由每人每年6萬元增加到20萬元;新引進和新當選的院士給予100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支持;新引進院士給予一次性安家費20萬元;醫療保健按副省級對待,每年兩次健康檢查;配備相對固定的專用車輛。

  河南省明文規定,從2004年起,河南省省屬單位院士年薪不低於20萬元,省財政為院士每人補貼20萬元配備工作用車,院士享受相當於副省級的醫療待遇,醫療費用實報實銷並發給每位院士每月500元護理費用。

  武漢理工大學承諾,凡引進來的院士,都能獲得100萬元科研經費、200平方米院士樓住房、50萬元安家費。

  湖南一所大學對引進院士許諾:配偶隨調,支付100萬元人才使用費,100萬元科研啟動費,安排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

  山西省中北大學規定的引進院士待遇為,科研啟動費200萬元、安家費10萬元、年薪20萬元、來校後分配260平方米住房等。

  江蘇南通市曾在2010年推出名為"江海英才"的攬才計劃,其中包括:到南通市區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或條件相當的境外高端人才,提供不低於500萬元的工作經費,150萬元的購房補貼或提供不少於180平方米的暫住房,並在3年內按實際在通時間給予每月5000元的生活津貼。

  高校數百萬年薪招聘 院士頭銜為何如此「天價」?

  近日,南京曉莊學院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對兩院院士亮出「高薪牌」,提供購房補貼、安家費、科研啟動費等最高600萬元的待遇。無獨有偶,湖北中醫藥大學開出200萬元年薪「挖」院士;臨沂大學開出科研啟動經費1000萬元,年薪300萬元,安家費200萬元等優厚待遇招聘院士。

  類似這樣高薪招攬院士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讓人不禁質疑:院士頭銜「含金量」為何如此驚人?「天價」院士又能帶來些什麼?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院士頭銜「含金量」驚人

  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自2009年起,中科院給院士的津貼由原來每月200元調高至1000元。此外,年滿80周歲的院士升為「資深院士」,不再擁有院士選舉投票權,但每年另享有1萬元「資深院士津貼」。

  記者採訪了解到,江蘇兩院院士收入分配機制基本分為以下兩類:一類是工資加津貼,如一年工資收入20萬元左右,另有24萬元左右津貼;第二類是各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土政策」,即所謂年薪制,如某高校規定新引進院士年薪150萬元,為確保不至於「招來女婿氣跑兒子」,新引進院士與學校原有院士享受同等待遇,校內原有院士也享受年薪150萬元的待遇。這裡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有些院士本身就是各單位的「頭頭」,既當領導,又享受高薪,難免引起群眾非議。

  江蘇共有普通高校134所,但擁有的院士不過百位。「僧多粥少」的現狀讓各大高校摩拳擦掌。江蘇師範大學為柔性引進的院士量級高層次人才提供的待遇為200平方米的過渡住房,每月10萬元生活補貼。南京審計學院招聘的院士最高能拿到350萬元的購房補貼。

  此外,地方政府重金攬才勢頭也十分猛烈。如江蘇省高郵市對引進的兩院院士給予所購房屋全額資助的待遇;泰州市則為引進的兩院院士提供3年免費人才公寓,並發放100萬元「購房券」。

  院士「搶手」本是好事,這意味著社會越來越重視知識和人才,但動輒百萬元的高額納賢之風,同樣折射出一個問題,高校和地方把院士當成支撐門面的「招牌」,一味關注院士數量,忽視了自身科研條件與學術氛圍的建設。這種盲目的做法無疑背離招賢納士的初衷。

  高薪攬才背後的利益訴求

  4年前,華中師範大學原校長章開沅4次請辭與兩院院士具有同等待遇的資深教授一職,在學界掀起不小的波瀾。當被問及原因,章開沅直言:「院士補貼太高,終身待遇不合理。」

  除去薪酬待遇,院士可以作為博取私利的「搖錢樹」,同樣是人盡皆知的「秘密」。記者採訪了解到,不少院士都擁有隱形收入:一是從科研項目中「剋扣」經費;二是日常評審、兼職等方面的收入。中國第一位退休的院士秦伯益就曾坦言,很多院士熱衷拿項目與課題,既能為自己掙錢,讓別人掛院士之名申請課題,也能從中獲利。院士名氣響、面子大,成了不少高校的「廣告招牌」。

  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是江蘇省內兩所國家重點建設高校,其院士分配機制是「基本工資津貼」,基本工資享受一級教授待遇每月5000多元,年崗位津貼24萬元,另外江蘇省委組織部每月補貼1萬元,加起來共計42萬元左右。這樣的收入並不算高,但南京大學有32名院士,東南大學有11名院士,他們人心思齊,一心一意搞科研,成果顯著。資深院士馮端告訴記者:「真正的院士是拿錢買不來的,因為埋頭搞科研的院士不在乎錢的多少,他們看重的是尖端的科研平臺和濃厚的科研氛圍。」

  「院士作為高端人才,享受高待遇無可非議。但近幾年,將院士請過來當『花瓶』,賺鈔票的問題日趨嚴重。」在東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仲偉俊看來,社會把院士拔得太高,各種考察、座談和評審也對院士邀約不斷,導致地方、高校和研究院競相用高額科研啟動費、安家費以及年薪等爭奪院士,裝點門面。

  仲偉俊認為,問題主要出在高校與地方政府上:一方面,在現行體制下,高校擁有院士數量的多寡,直接影響高校排名、權威性及課題資源的獲取,這導致高校形成「院士在手好說話」的管理心態;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科技創新驅動政策,但落實到某些地方,就變成了高層次人才的比拼。「院士數量越多,政績越大,領導面子上越好看。說到根子上,還是利益驅動在作祟。」

  國外院士制度引反思

  兩院院士章程修訂數次,2014年修訂被視為力度最大的一次。新修訂後的章程從提名途徑、遴選機制、退出機制3個方面進行了修改,但院士津貼依然維持每月1000元,對院士待遇並沒有明確規定。

  這也為院士待遇的「漫天飛價」提供了「社會土壤」,一方面,高額的薪酬讓不少院士捨不得退休;另一方面,高校與地方的「門面需求」也不允許院士輕易退休。2013年11月,年滿80歲的沈國舫院士向工作了一輩子的北京林業大學表達退休意願,但該校以「無人勝任沈國舫崗位」為由拒絕了他的請求。

  梳理歐美國家的院士制度,記者發現了迥然不同的狀況:英國皇家學會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學會,但會員沒有工資,更談不上像中國院士那樣高額的薪酬,他們只有少部分的補貼,甚至還要自掏腰包做研究。同樣,美國申請科研經費的關鍵在項目內容,不少院士實驗室因項目內容不過硬而無法得到經費,難以逃脫「被淘汰」的命運。

  「院士是學術稱號,也是終身榮譽,但我國院士頭銜被賦予太多學術之外的東西。」江蘇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等教育專家告訴記者,有些上了年紀的院士已無足夠精力搞科研,但學校還是抓住不放,將其作為申請國家科研資金和提高名聲的「法寶」。而在美國,院士不退休就得承擔教學與科研任務,不願意或者無力承擔就得退休。這種以學術為本位的精神無疑值得借鑑。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 揭秘中科院真實收入
    眾所周知,近日,中科院有多人集體離職了,引起了廣泛關注!有工作人員透露這90多名科研人員被挖走的。然而,大家就比較關心中科院的工資,你知道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嗎?據說,中科院的福利不錯的,年薪也是挺高的。
  • 都說搞IT的工資高,那麼他們的真實工資到底是多少?長見識了
    都說搞IT的工資高,那麼他們的真實工資到底是多少?長見識了我們經常會聽說某某人的工資很高,是個搞IT的,有時候甚至還會對自己的子女說,要不你也去學習一下怎麼搞IT,將來也拿一個月一萬的工資,雖然這麼和子女說有點太過直接,但也是為了子女好。
  • 「兩院」院士哪個更牛?工資一般多少?
    同時,也讓一個高頻詞彙頻繁的出現在大眾的耳畔,也即「院士」,我們知道鍾南山院士、陳薇院士、張伯禮院士以及我們熟知的袁隆平院士都是工程院院士,我們也經常聽到中國科學院院士,那麼這兩種榮譽稱號有何區別?作為國家的最高級人才,他們各自的待遇又是怎樣的呢?
  • 一般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一個月工資多少?月薪上萬有沒有難度
    「一般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一個月工資多少?月薪上萬有沒有難度?」一名大一的大學生問我。但是,如果你是三本院校(二三本合併後又稱「新二本」)的大學生,而且你選擇的是冷門專業,那麼別說月薪上萬,就是有月薪都是一種非常幸運的事情。大學畢業生的月薪能否上萬,和地域、專業、能力等方面是息息相關的。(一)大學生就業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越好的用人單位,就業薪酬一般就越好一些。
  • 鹿晗年收入2億,中科院院士袁隆平教授的收入又是多少呢
    但是,鹿晗、楊冪、關曉彤、趙麗穎、薛之謙、霍建華、劉詩詩……隨隨便便,我能說出名字,都有幾十個。這是為什麼呢?明天新聞鋪天蓋地,鹿晗和關曉彤兩個小屁孩談個戀愛,都佔據了幾天的新聞頭條。而一位為共和國奉獻一生的中科院院士,有可能在死那天,才能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則小小的訃告。這不是一種悲哀嗎?我們這是怎麼了?我們的媒體又是怎麼了,每天盯著幾個小鮮肉愛得死去活來。
  • 明星的助理一個月工資大概是多少?
    明星助理的工資一般是多少?一般來講,在我們大多數人眼中,明星都是非常光鮮的存在,一個比較有名的明星他的收入應該不會低。在我們看到各種各樣明星的照片裡,很多時候明星的助理總是如影隨形,他們是幕後工作者中和明星最為接近的職業之一。那麼在明星身邊工作的明星助理工資會有多少呢?
  • 清華大學教授一個月工資有多少?說出來你們不信
    言歸正傳,能夠去清華讀書的學生,那可是學校中的佼佼者,能教這些學生的老師也肯定不是等閒之輩,而清華大部分的教師都是教授級別的,大家知道清華的教授工資有多少嗎?一位退休的教授透露了實情。在我國,根據相關的文件可知,教授的工資會有一個明顯的劃分準則,那便是依據教授的級別來確定工資的,先簡單介紹一下教授的級別,教授有主要級別,也就是正副教授,其中正教授又有1到4個級別,相對應的副教授也有5到6個級別,級別越高,工資也就越高,待遇也就越好。
  • 【揭秘】鴨綠江到底有多少種魚?
    【揭秘】鴨綠江到底有多少種魚?鴨綠江發源於吉林省長白山南麓,流經遼寧省,向南注入黃海,全長700多公裡,主要支流在我國境內有渾江、蒲石河和璦河等。據歷史資料顯示,鴨綠江魚類資源豐富,自然分布的魚類總數100多種,獨有的魚類有鴨綠江小鰾鮈、中鮈、斑鰭鱥、革條副鱊、小背鰭鯰、石川哲羅鮭、鴨綠江茴魚、小頭櫛鰕虎8種。
  • 周鴻禕不知道畢業生工資多少 那就讓大數據告訴你
    近日360公司舉行了校招活動,在現場演講時周鴻禕不知道畢業生工資多少到了一個笑話,火速傳遍全網。董事長兼CEO周鴻禕表示,自己不知道現在應屆生工資多少,「幾萬塊錢?一個月?」現場的同學們只能用笑聲來回應。
  • 院士揭秘「人造太陽」
    原標題:院士揭秘「人造太陽」本報訊(記者 汪永安)12月12日下午,由皖新傳媒主辦的公益活動——「院士進校園」在合肥四十二中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所長李建剛和數百名中學生親切互動,用通俗生動的語言揭開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俗稱「人造太陽」)的神秘面紗。
  • 解密國網工資有多少?聽聽內部員工怎麼說?看看網友怎麼說?
    國家電網一直都是大家口中的「別人家的單位」,大家都很羨慕國家電網工資高,待遇好。可是國家電網的工資到底有多高,大家心裡可能真的沒有譜。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揭秘一下國家電網的工資情況,一起來看看國家電網的內部員工怎麼說的吧!
  • 科學VS工程院院士,誰含金量高?高福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工程院士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方面,最高學歷為博士,與世界接軌,在學術榮譽上,應該是院士最高了,因為院士稱號是終身的,能評上院士說明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對於科技方面有重大和突出的貢獻,大家在評價大學的時候,都是以這所高校有多少院士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中科院90名科研人員集體的離職。僅僅是因為工資低嗎?並不是
    中科院90名科研人員集體的離職。僅僅是因為工資低嗎?並不是,這只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理由而已。 中科院的一名員工說:我在這裡辛辛苦苦工作了11年,拿到的是每個月9000元的工資,現在有一家新的機構來找我
  • 兩院院士談院士制度: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原標題: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在機場走貴賓通道是最顯示「院士身份」的事情   鐵路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並不介意「曬」出他的收入。
  • 敲重點,年終獎不會算等於少拿一個月工資!
    我們究竟能到手多少的年終獎呢?年終獎要納稅嗎?如果納稅的話怎麼納稅才能讓年終獎到手儘量多呢? 01、年終獎繳稅 早在18年年底,財政部稅政司就發布了《關於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後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其中對於全年一次性獎金等多項個稅優惠政策進行明確。
  • 全面揭秘:南極到底隱藏了多少秘密
    全面揭秘:南極到底隱藏了多少秘密
  • 中科院團隊成功揭秘蝗災罪魁禍首
    【中科院團隊成功揭秘蝗災罪魁禍首】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康樂說:「我們通過一系列行為實驗確定該化合物對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不同發育階段和性別都有很強的吸引力,能夠響應蝗蟲種群密度的變化,隨著種群密度增加而增加。」通過實驗,研究人員證明4VA對實驗室種群在戶外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大範圍區塊實驗也證明,該化合物不僅能吸引野外種群,而且不受自然環境中蝗蟲背景密度的影響。
  • 袁隆平為什麼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作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太多榮譽等身,他曾受邀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甚至在我國,有一個小行星還以「袁隆平」命名。毫不誇張地說,袁隆平憑一己之力,養育了大半個中國。但這位把一生傾注在土地上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其實對於這些頭銜並沒有過多關注,就連外界對他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的事而憤憤不平,袁隆平本人也只是淡淡地回應:「不要再搞啦,把注意力放在地上。」如今的袁隆平雖然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並不妨礙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專家在其專業上繼續開疆擴土。為何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 院士們到底享受啥待遇
    迄今為止,1000元仍是全體兩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貼標準。80歲以後的兩院院士成為「資深院士」,不再擁有院士選舉的投票權,但另外領取「資深院士津貼」,每年1萬元。    王夢恕當選院士時,工作地點在河南省,按照省裡的文件規定,他每個月還能領到500元的技術津貼,直到他離開當地。    目前,他的工資關係在中鐵總公司,作為副總工程師,他的月薪不到兩萬元。
  • 院士醜聞背後的水到底有多深
    最近,央視曝光了一起中科院院士遭學生舉報事件,堪稱是對院士醜行細節的一次極致呈現。   被舉報的中科院院士叫王正敏,舉報者是其學生王宇澄。師徒反目,據稱是因為利益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