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團隊成功揭秘蝗災罪魁禍首怎麼回事?蝗災罪魁禍首是什麼
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康樂團隊通過分析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在35種化合物中鑑定到由群居型蝗蟲特異性揮發的氣味——4—乙烯基苯甲醚(4VA)。
-
中科院團隊成功揭秘蝗災罪魁禍首,將改變治理蝗災理念
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康樂團隊通過分析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在35種化合物中鑑定到由群居型蝗蟲特異性揮發的氣味——4—乙烯基苯
-
中科院團隊揭秘蝗災罪魁禍首4VA,將改變對抗蝗災的理念和方法
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康樂團隊通過分析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在35「長期以來,人們對於蝗災的防治主要依賴大規模噴施化學殺蟲劑
-
50年後,科學找到了蝗災的「罪魁禍首」,或將徹底消滅蝗災
眾所周知,在020年初始之時,出現了全球性的蝗災,4000多億隻的蝗蟲侵襲農田,導致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暫時性的糧食危機,農民多年的勞作毀於一旦。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蝗災呢?蝗災是大量的蝗蟲聚集而引發的一場動物性的災難。一隻蝗蟲其實並不可怕,可是成千上萬隻蝗蟲,足以釀造成一場災難。蝗蟲為何喜歡聚集在一起呢?
-
中科院院士康樂團隊成功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中科院今天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了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成功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8月12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
中科院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 孫自法 攝中科院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孫自法 攝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研究員團隊成功揭秘蝗蟲聚群成災機理的重大科研成果論文,已獲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鑑定發現蝗災「罪魁禍首」4VA中科院13日在北京就這項成果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
-
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成功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
央廣網北京8月13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在人類歷史上,蝗災與旱災、洪災並稱三大自然災害,在全球造成了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從2019年到今年6月,沙漠蝗的爆發從非洲之角到伊朗南部和印巴邊境,蔓延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
-
傳統防蝗無法治理蝗災,中國團隊發現新方法,實在太厲害了
蝗災一直是人類頭疼的自然災害之一,它就像是一場能夠移動的「瘟疫」,人類又對此無能為力,一直以來只是儘量壓制,並不能消滅它們。今年年初東非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蝗災,隨後蝗群還越過了紅海到達中東地區,並一路向東蔓延到南亞地區,蝗蟲所到之處,自然植物、農作物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會造成貧困落後地區更加貧困。
-
傳統方法無法治理蝗災,中國團隊發現新方法,引國外媒體爭相報導
根據報導,近日來自中科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和河北大學研究人員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治理蝗災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對現實的蝗災治理是否有實質性的幫助呢?於是蝗群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造成了蝗災。
-
蝗災追兇16年
飛蝗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供圖人們很難想像,即便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蝗災」這個看似久遠、曾肆虐人類上千年的災害,也並未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技高度發達而消失。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遭遇蝗災,再次敲響人類警鐘:「東非正遭遇70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南亞國家印度再遭蝗災襲擊,部分城市進入警戒狀態」「蝗災肆虐逼近我國雲南,多地相繼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關乎人類立身之本的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受到威脅。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
-
蝗災真的來了?中科院院士康樂:很難入侵核心地帶
奔赴巴基斯坦的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日前稱,當地蝗災區的蝗蟲已進入交配期,情況比預想嚴重,「蝗蟲沙地產卵,(手)一挖就出來」。與此同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預警:如果氣候條件適宜,此次發生的沙漠蝗存在從巴基斯坦和印度直接侵入西藏,或者經緬甸侵入雲南,或者經哈薩克斯坦侵入新疆的風險。僅一平方公裡蝗群,一天的食物消耗量就相當於3.5萬人。
-
...中科院團隊研究揭秘「張衡一號」衛星如何觀測到地磁脈動...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團隊研究揭秘「張衡一號」衛星如何觀測到地磁脈動 2020-07-02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字體:大 中 小】
-
罪魁禍首終於找到,中國科學家宣布重大好消息,全球目光聚焦東方
眾所周知,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遭遇蝗災,這讓人類立身之本的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受到威脅。面對蝗災的肆虐,人們始終沒能找到其具體形成的原因。然而,近日中國科學家卻宣布了一則重大好消息,致使蝗災形成的罪魁禍首終於找到了。
-
中國科學家揭示蝗災的奧秘
【背景:】 蝗災與旱災、洪災並稱我國歷史上的三大自然災害,曾造成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飛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蝗蟲,據我國近2000多年的歷史記載顯示,大規模的蝗災發生過800多次。 儘管蝗災與人類發展歷史長期相伴,但是真正在科學上對蝗災成因的認識不足百年。近80年來,對蝗群如何形成有許多的假說,分別有食物、繁殖地、性成熟、群集信息素、氣候等假說,但是究竟是哪一個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其中的奧秘和機理並沒有在科學上被揭示。 20世紀七十年代,國際上科學家們才逐步認識到群聚信息素可能是蝗蟲能夠聚集的最關鍵因素。
-
解密蝗災爆發原因,罕見氣旋是罪魁禍首,人類不要錯過黃金時機
2020年1月,聯合國糧農安全組織發出呼籲,非洲多國正備受蝗災困擾,正在籌集7000多萬美元用作救援基金,希望有能力的國家能夠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災害國度過這場危機。同時,該組織也派出數架直升機前往事發點,噴射強力殺蟲劑,竭盡全力控制蝗災。這場蝗災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首先在數量和品種上,此次蝗災的蝗蟲主力軍是沙漠蝗蟲,它們不僅僅個頭大,而且生命力和持久力都非常強。
-
蝗災追兇16年 中國科學家對世界的又一個重大科學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飛蝗 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供圖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遭遇蝗災,再次敲響人類警鐘:「東非正遭遇70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南亞國家印度再遭蝗災襲擊,部分城市進入警戒狀態」「蝗災肆虐逼近我國雲南,多地相繼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關乎人類立身之本的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受到威脅。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
-
雲南多地發生蝗災:為什麼蝗災總會捲土重來?
對於這次竹蝗災,據中科院西雙版熱帶植物園的科普專家劉光裕介紹,主要原因首先是古人多靠天吃飯,一旦地裡的莊稼沒了收成,接下來便是餓殍遍地,甚至因蝗災導致亡國。從公元前707年(魯桓公十三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發生蝗災508次(該書印刷有誤,統計為2618年,538次)。
-
「蝗災」未走,「鼠災」又來!2020年 怎麼了?罪魁禍首還是人類?
地球的生態系統只有在保持平衡的時候才能夠穩定的發展,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那就意味著我們會面臨大自然的報復,如果某一種生物突然泛濫成災,無疑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就好比如前段時間發生的蝗災,數千億隻蝗蟲肆意橫行,吃掉了農民辛苦種植的農作物,讓許多地區的經濟遭到了巨大的損失,蝗災一直都是農民最害怕遇到的災難
-
中科院空天所黃文江團隊發布2020年1-14期亞非沙漠蝗蟲災情監測與...
中科院空天所黃文江團隊發布2020年1-14期亞非沙漠蝗蟲災情監測與評估報告(中英文版) 2020-12-16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