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了50年後,我國科學家破解3000年的難題,蝗災成因被找到了
提到蝗災,它幾乎貫穿了人類的整個農業發展史。特別是在古代,蝗災爆發讓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殺蟲劑等來消滅蝗蟲,而且對於蝗災的形成,也沒有什麼研究, 所以一個地方如果爆發了大規模的蝗災,那麼很可能會顆粒無收。
-
追蹤16年 中國科學家找到蝗災真兇
4VA的發現讓蝗災綠色防控成為可能。本報訊 據中新網報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年追蹤研究,終於找到一種誘惑蝗蟲破壞性集群的關鍵化學物質——4-乙烯基苯甲醚。8月12日,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這是中國科學家為國際昆蟲學和蝗蟲防治作出的巨大貢獻。」聯合國糧農組織植物生產與保護司司長夏敬源專門為這一成果發來賀信。他說,這是在經歷50年的漫長探索後,科學家第一次真正確認了飛蝗的群聚信息素;這一發現將大大提高蝗災的預測和控制水平,為人們開發新的蝗災控制方法提供重要線索。
-
蝗災追兇16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年追蹤研究,終於找到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8月12日,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1平方公裡蝗群1天吃掉3.5萬人的口糧蝗蟲鋪天蓋地般襲來時,便會帶來遮天蔽日的景象,所過之處寸草不留。
-
困擾人類3000多年,蝗災成因終被找到,科學家這50年沒白費
據報導,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來自於中國的科學家團隊,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後,終於搞清楚了蝗災出現的原因,竟然和一種被稱作4VA的信息素有關,這種信息素又被叫作4-乙烯基苯甲醚。為了搞清楚究竟哪一種是主要原因,科學家們在蝗蟲身上進行了大量的實驗,最終才破解了這道困擾了人類上千年的科學謎題。
-
中國科學家歷時16年找到蝗災真兇 綠色防控成為可能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年追蹤研究,終於找到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8月12日,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1平方公裡蝗群1天吃掉3.5萬人的口糧蝗蟲鋪天蓋地般襲來時,便會帶來遮天蔽日的景象,所過之處寸草不留。
-
中國科學家歷時16年找到蝗災真兇!綠色防控成為可能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年追蹤研究,終於找到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8月12日,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在世界範圍內,蝗災仍然對農業、經濟和環境構成重大威脅。 百年未解科學難題 儘管蝗災與人類發展歷史長期相伴,然而人們對蝗災成因的科學認識不足百年。
-
蝗災追兇16年 中國科學家對世界的又一個重大科學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年追蹤研究,終於找到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8月12日,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1平方公裡蝗群1天吃掉3.5萬人的口糧蝗蟲鋪天蓋地般襲來時,便會帶來遮天蔽日的景象,所過之處寸草不留。也因此,蝗災被認為是與旱災、洪災齊名的我國三大自然災害,曾造成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
-
中科院團隊成功揭秘蝗災罪魁禍首
【中科院團隊成功揭秘蝗災罪魁禍首】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央視新聞截圖「長期以來,人們對於蝗災的防治主要依賴大規模噴施化學殺蟲劑。」
-
中科院團隊成功揭秘蝗災罪魁禍首,將改變治理蝗災理念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蝗災的防治主要依賴大規模噴施化學殺蟲劑。」康樂表示:「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蝗蟲群居的奧秘,也將從多個方面改變人們對抗蝗災的理念和方法,使蝗蟲的綠色和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蝗災沒那麼可怕了?以前看新聞時經常看到這個國家,那個國家又經過蝗蟲災害了!
-
十九世紀那場人類最大蝗災 美國人究竟是如何「消滅」蝗蟲的?
這是來自世界糧農組織對於蝗災危害的分析。對於人類來說,蝗蟲吃掉的不僅是糧食,還帶來密集恐懼症的噩夢。今天我們要對比想像和現實,說說十幾年前關於蝗災的一部紀錄片與一部電影。剛剛孵化的幼蟲一天就能吃下等於體重三倍的食物,如果換成人類,那等於一名青少年一天要吃掉180斤的食物。這部《蝗蟲過境》的紀錄片播放於2005年。
-
中國科學家揭示蝗災的奧秘
儘管蝗災與人類發展歷史長期相伴,但是真正在科學上對蝗災成因的認識不足百年。近80年來,對蝗群如何形成有許多的假說,分別有食物、繁殖地、性成熟、群集信息素、氣候等假說,但是究竟是哪一個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其中的奧秘和機理並沒有在科學上被揭示。 20世紀七十年代,國際上科學家們才逐步認識到群聚信息素可能是蝗蟲能夠聚集的最關鍵因素。
-
解密蝗災爆發原因,罕見氣旋是罪魁禍首,人類不要錯過黃金時機
2020年1月,聯合國糧農安全組織發出呼籲,非洲多國正備受蝗災困擾,正在籌集7000多萬美元用作救援基金,希望有能力的國家能夠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災害國度過這場危機。同時,該組織也派出數架直升機前往事發點,噴射強力殺蟲劑,竭盡全力控制蝗災。這場蝗災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首先在數量和品種上,此次蝗災的蝗蟲主力軍是沙漠蝗蟲,它們不僅僅個頭大,而且生命力和持久力都非常強。
-
蝗災有這麼可怕嗎?印度再次得到光顧,為啥總是消滅不掉?
這個問題可能對很多00後都比較陌生,但是對於80來說,這也是一場噩夢,畢竟在建國時期就遭遇蝗災的突襲,弄的祖國上下糧食緊張。蝗蟲又稱為「螞蚱」,分布於全世界熱帶、溫帶的草原沙漠地區。是農業的害蟲,種類繁多,繁殖能力強,數量驚人。最令人畏懼的是飛蝗,鋒利的前爪,麻利的啃食,甚至有時候刮到人類的肌膚都會受傷。
-
中科院團隊成功揭秘蝗災罪魁禍首怎麼回事?蝗災罪魁禍首是什麼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蝗災的防治主要依賴大規模噴施化學殺蟲劑。」康樂表示:「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蝗蟲群居的奧秘,也將從多個方面改變人們對抗蝗災的理念和方法,使蝗蟲的綠色和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
東非蝗災蔓延 是誰吹響幾千億隻蝗蟲的「衝鋒號」
幾千億蝗蟲將給農業帶來沉重打擊2019年年底開始,這場蝗災就已經在東非地區醞釀蔓延。到目前為止,1000多萬東非民眾身陷蝗蟲肆虐之地,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危機。為此,聯合國已發出警告,必須快速行動消滅蝗災,否則一場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很快就會到來。蝗災與水災、旱災齊名,並稱為人類農業的三大自然災害。
-
70年一遇的蝗災,會威脅到中國嗎?
70年一遇的蝗災 2020年,中國與疫情的鬥爭仍未結束。放眼世界,恐怖的沙漠蝗災已蔓延10多個國家,非洲大陸首當其衝。評估顯示,這是東非地區25年來遭遇的最嚴重的蝗災,更是肯亞70年來損失最為慘重的蟲害。
-
雲南蝗災面積再次提升,波及範圍已達13.5萬畝,如何才能消滅?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雲南蝗災再次升級,根據農業部新消息之中,雲南多地遭受蝗災入侵,6月底以來,黃脊竹蝗大量持續從寮國豐沙裡省,遷移到我國雲南江城、勐臘等邊境地區,波及範圍已經達到了13.5萬畝,其中農田3.2萬畝,林地10.3萬畝。
-
蝗蟲,蝗災與人類
後翅為半透明。一些種類的蝗蟲翅膀退化變小,一些種類如菱蝗已喪失飛行能力。大約公元前1422年至1411年,古埃及一個墓室的狩獵壁畫中,就出現了關於蝗蟲的細節繪畫。宗教典籍聖經中的《出埃及記》也曾記載了公元前1446年埃及地區的大瘟疫,《古蘭經》中也有蝗災的記錄。而在古代中國,西周時期(公元前9世紀)就有專門處理蝗災的官員。
-
罪魁禍首終於找到,中國科學家宣布重大好消息,全球目光聚焦東方
眾所周知,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遭遇蝗災,這讓人類立身之本的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受到威脅。面對蝗災的肆虐,人們始終沒能找到其具體形成的原因。然而,近日中國科學家卻宣布了一則重大好消息,致使蝗災形成的罪魁禍首終於找到了。
-
印巴蝗災有多恐怖?蝗蟲聚集後變「喪屍」,「戰鬥雞」也束手無策
印度此次蝗災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導致40萬公頃面積農作物減產或絕收。中國農科院專家稱,沙漠蝗災通常每年5、6月份才會在印巴等國爆發,今年提前了好幾個月,是因為去年較嚴重的蝗災使很多蝗蟲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處留下了蟲卵,目前發生的沙漠蝗災是由當地留下的蟲卵孵化形成的。按照專家的意思,很多蝗蟲還處於「幼年階段」,還沒發育成完全體,所以危害沒有達到極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