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蝗災面積再次提升,波及範圍已達13.5萬畝,如何才能消滅?

2021-01-15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雲南蝗災再次升級,根據農業部新消息之中,雲南多地遭受蝗災入侵,6月底以來,黃脊竹蝗大量持續從寮國豐沙裡省,遷移到我國雲南江城、勐臘等邊境地區,波及範圍已經達到了13.5萬畝,其中農田3.2萬畝,林地10.3萬畝。可以說相對前段時間的覆蓋面積又增加了,當然這也說明了如今的蝗蟲影響還是較大。

從全球範圍來講,確實今年的蝗災問題還是相對比較嚴重,非洲蝗蟲一直蔓延到印度區域,如今我國又出現不同的蝗蟲,這說明生態系統的一個改變情況,正在適應這些蝗蟲的發展,如今需要嚴格控制蝗災的發展才行。

雲南蝗災已經達到了什麼狀態?

上面我們也說了,蝗災如今的受災面積達到了13.5萬畝,其中雲南已經啟動了大規模的防控措施,正在積極地對黃脊竹蝗進行控制,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已調集植保無人機組25組,投入噴霧器2574臺(次),出動3.5萬人次,累計實施防治13.5萬畝次。其中,農田實施防治3.53萬畝次,做到應防盡防,沒有對農作物生長造成嚴重危害。

所以說雲南採取的措施非常強,根據專家組研究結果表明,如今黃脊竹蝗依然是可控的,其實我們對比防控面積與波及範圍的對比就可以知道,是增加一點控制一點,完全不用擔心,也就是說如今的「竹蝗」完全是屬於控制範圍之中,加上我國在黃脊竹蝗等蝗蟲防治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應對如今的蝗蟲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也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嚴重,雖然綜合面積確實提升了,但是「竹蝗」完全是可控狀態。

黃脊竹蝗有什麼特點?

竹蝗與飛蝗和沙漠蝗是具有不同的點,不屬於遠距離遷飛性害蟲,也就是說它們並不會出現類似於今年「沙漠蝗蟲」一樣的情況,直接從非洲遷飛到亞洲地帶,而我國本身也是具有黃脊竹蝗的活動區域,其中雲南、廣西、廣東、湖南、四川等省均有分布,通常喜食竹葉,也可取食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這完全是跟它的寄主植物存在一定的關係。

所以「黃脊竹蝗」算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蝗蟲,一般來說,黃脊竹蝗每年發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於5月初開始孵化,5月中下旬為孵化盛期,6月底孵化完畢,所以如今7月能夠看到它們的盛行就是孵化之後的一個表現。如果出現極強災難的時候,大規模的黃脊竹蝗會將竹葉吃盡,如同火燒一般,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後2~3年內不發新筍,這就是它的一個重大威脅。

黃脊竹蝗如今可控,如何才能徹底消滅?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如今雲南已經利用大規模的防禦措施,很明顯不太可能繼續蔓延了,何況我們多次強調,專家說了是可控的,所以要相信科學,當然除了如今的防控的直接措施之外。

其實其他比較天然的防禦措施也不少,例如黃脊竹蝗也可以採用天敵進行處理,在自然界生物之中,燕子、竹雞、紅嘴藍鵲、喜鵲等等都是它的天敵,同時黃脊竹蝗在孵卵的時期也有天敵,步甲、食蟲蝽象、食蟲虻、螞蟻等等都會去尋找蝗卵食用。

在這些時段,天然的生物種群注意控制蝗蟲的繼續蔓延,只不過,如今是很難將這些天然的蝗蟲天敵物種集聚到一起,所以採用的是比較快速的化學防禦,未來我們可以利用它的蝗蟲習性來進行控制,這樣也就不用擔心未來再次可能出現蝗災的情況。整體上來說,雲南蝗蟲的控制效率還是較高,不像沙漠蝗蟲在國外出現「失控」的模式,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綜合情況而言,總結一下就是如今雲南多地遭受蝗災,雖然波及範圍已經達到了13.5萬畝,但是依然是可控的狀態,所以不用擔心繼續蔓延的問題。同時對農作物的影響暫時也沒有多大的情況,報告也說了,沒有對農作物生長造成嚴重危害,繼續觀察動態即可。

相關焦點

  • 雲南蝗災覆蓋面積達119244畝!7月至8月爆發可能性大,如何防治?
    作者:文/虞子期 2020年,關於蝗災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沙漠蝗蟲」,從非洲一直遷徙到亞洲地帶,影響全球多個國家,並且沙漠蝗蟲帶來的糧食危機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而除了這次的蝗災之外。
  • 雲南蝗災嚴重,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又應如何防治呢?
    據最新消息,雲南省勐臘縣累計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面積已達十萬畝,自今年年初以來,全球各地就被蝗災信息不斷席捲,但我國雲南省出現的蝗災為本地蝗災,和席捲非洲的沙漠蝗蟲並不是同一種蝗蟲。雲南蝗災——黃脊竹蝗 為什麼世界範圍內會不斷出現蝗災消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中科院團隊揭秘蝗災罪魁禍首4VA,將改變對抗蝗災的理念和方法
    截至7月25日,雲南省共發生黃脊竹蝗的危害面積是140623畝,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已成立工作指導組,趕到蝗蟲主要發生區域—— 雲南普洱的江城縣,與當地共同採取防治措施。7月26日上午,在江城縣曲水鎮的玉米地裡,部分玉米葉遭到了黃脊竹蝗啃食,防治人員啟用了無人機開展飛防作業。
  • 中國有世界第一植保無人機群,雲南蝗災會爆發北遷嗎?
    據媒體報導,雲南發生大面積蝗災,到7月12日為止,普洱蝗災累計波及面積已接近12萬畝,大量農作物被蝗蟲啃食一空,當地正在積極開展蝗蟲殺滅工作!這蝗蟲不是在非洲和南亞肆虐呢,怎麼跑雲南來了?6月28日媒體報導寮國的黃脊竹蝗正在入侵雲南,半個多月以來,一直檢測到北遷的蟲群越過邊境!據寮國日報報導,5月份就在寮國豐薩裡市超過34個地區發現了正在孵化的黃脊竹蝗,村民們積極展開自救,並且政府向農民提供的大量的殺蟲劑用於治理蝗蟲!
  • 擴種13.4萬畝,今年南充糧食播種面積將達850萬畝,「米袋子」有保障
    擴種13.4萬畝,今年南充糧食播種面積將達850萬畝,「米袋子」有保障 2020-04-09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們該如何應對頻發的蝗災?
    聯合國方面已發出警告,如果蝗蟲無法控制,那麼在幾個星期之後,印度、中國和緬甸等周邊國家都要遭殃。據專家們分析,如果這些蝗蟲再得不到控制,那麼到了4月份,也就是糧食成熟的時候,這些蝗蟲的數量就會再次進行擴張,擴大到當前的500倍之多。一旦蝗蟲形成了這樣的規模,那麼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 寮國蝗災蔓延到雲南,近10萬畝區域監測到!密集恐懼症慎入…
    據寮國媒體《萬象時報》報導,6月27日寮國豐沙裡省遭受蝗災,村民種植的農作物尤其是旱稻受到極大影響。據現場拍攝的照片和視頻,整片農作物種植區全是綠油油的蝗蟲。目前,寮國蝗災已蔓延進入普洱市。
  • 今年大慶新增水田12.5萬畝 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
    ●2016年,我市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減少玉米種植169萬畝,實有玉米面積669萬畝,完成調減計劃的121%  ●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壓減到600萬畝以下,未來5年調減到500萬畝  我市將增加多少水稻種植面積?
  • 雲南多地發生蝗災:為什麼蝗災總會捲土重來?
    蝗蟲是如何成災的?一般而言,蝗災的發生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數量突然增加;其二是大規模集群。此外,英國牛津與劍橋的研究人員發現蝗蟲的集群受到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影響。平日裡蝗蟲之間彼此嫌棄,一旦它們體內的5-羥色胺水平升高,它們就會摒棄「個蟲成見」,聚集在一起。5-羥色胺化學物質在蝗蟲大腦中比較常見,如同武俠小說中的「聖火令」,可以號召蝗蟲聚集在一起。
  • 東非蝗災蔓延 是誰吹響幾千億隻蝗蟲的「衝鋒號」
    引起蝗災的主角就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下的成員,它們在全世界範圍內共有1萬多種,在中國有300多種。一隻蝗蟲不可怕,千億蝗蟲卻能摧枯拉朽,蝗災來時,密密麻麻的蝗蟲鋪天蓋地,所到之處寸草不生。這種身披「利甲」的昆蟲何以有如此大的破壞能力?面對「蝗恐」來襲,人類的防禦武器在哪裡?
  • 蝗災真的來了?中科院院士康樂:很難入侵核心地帶
    奔赴巴基斯坦的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日前稱,當地蝗災區的蝗蟲已進入交配期,情況比預想嚴重,「蝗蟲沙地產卵,(手)一挖就出來」。與此同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預警:如果氣候條件適宜,此次發生的沙漠蝗存在從巴基斯坦和印度直接侵入西藏,或者經緬甸侵入雲南,或者經哈薩克斯坦侵入新疆的風險。僅一平方公裡蝗群,一天的食物消耗量就相當於3.5萬人。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為什麼?
    首先是因為氣候變化讓它們變得更加適應生存了,所以在有利的條件之下,一隻雌性蝗蟲可以產大約300顆卵,1平方公裡規模的蝗群一天的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可以想下,如果印度的4000億蝗蟲再次進行蔓延的話,那它的發展程度會達到例外一個巔峰,所以這次我們的感謝印度,不然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更大。
  • 印度蝗災再次爆發,每平方公裡1億多隻,這東西為啥消滅不完?
    為什麼消滅不乾淨其實肆虐了幾乎半個地球的蝗災,來自於2018年阿拉伯半島南部的一次蝗災,當年在季風雨的滋潤下,蝗蟲在阿拉伯南部的無人區開始發展,由於在無人區,蝗蟲在沒有人類幹預的情況下繁殖了兩季,一直到2019年春天時當地再也容納不下巨大的蟲群而開始了遷飛,向東則擴展到了伊朗和巴基斯坦以及印度,向西則到達了東非各國!
  • 果樹《我國果園面積達1.84億畝!你知道水果種植面積前十作物都有哪些嗎》
    其中,廣西柑橘面積700萬畝,四川600萬畝,湖南570萬畝,江西480萬畝,湖北457.4萬畝,福建378.9萬畝,重慶242.6萬畝,浙江178.5萬畝,廣東100萬畝。我國蘋果種植面積2907.8萬畝(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產量4242.54萬噸。
  • 我國五年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 溼地保護率達50%以上
    「十三五」期間,我國採取政策、法律、科學等綜合措施,全面提升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五年來,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國際重要溼地15處,國家重要溼地29處,溼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 「十三五」期間,我國持續強化溼地管理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溼地生態系統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 「吉林根網」雲南多地發生蝗災:為什麼蝗災總會捲土重來?
    環境條件和人為活動導致蝗蟲數量突然增加,這是蝗災形成的第一步。蝗蟲平時都喜歡獨居,只有突然大規模集群之後才能造成更大的危害。蝗蟲的集群同樣需要條件。蝗蟲為何聚集也是許多昆蟲專家研究的熱點問題。英國牛津大學的動物學家發現,蝗蟲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它們就會改變原來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
  • 雲南蝗蟲侵襲11萬畝,不是沙漠蝗,當地農民:第一次見
    從春節時候開始,各地出現蝗災的新聞頻頻爆出,顯示東非,然後是中東,緊接著歐洲南部的義大利也在5月份出現了蝗災。6月份,南亞和西亞地區也出現了蝗災,最近,大片的蝗蟲又從南亞和西亞進入了中亞地區,尤其是以哈薩克斯坦的蝗蟲數量最多。6月底開始,南美洲的巴西等國,也出現了蝗災。但是和我們常說的沙漠蝗不同,是當地獨有的一種蝗蟲。大環境如此,我國也難以獨善其身了。
  • 蝗災已經鬧到中亞,有通道能進入我國,或許又該「鴨軍」發威了
    從2019年4月份開始,非洲東部一些地區爆發了大規模蝗災,之後這場蝗災就沒有被真正地消滅掉,並且一直遷延至今,其擴張範圍很大,去年六七月份的時候就已經遍及非洲東部和北部,還越過紅海與波斯灣,飛到了西亞和南亞地區,之後蝗災現象就在這些地區起起伏伏,今年1~2月份時的蝗災就屬於去年蝗災的延續,但規模和災害程度已增大,進入4月底和5月份之後,這些國家的蝗災又再度爆發,媒體報導稱印度蝗災每平方公裡多達
  • 蝗蟲,蝗災與人類
    序言 二月初,來自印度與巴基斯坦的「4000億」蝗蟲在網絡上肆虐,網友們紛紛出謀劃策,貢獻烹飪方法,甚至有傳言浙江省要出動「10萬鴨子大軍」幫助巴基斯坦消滅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