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果種植豐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查詢,2019年我國果園種植面積共計1.8415億畝。種植面積比較大的你都知道是哪些嗎?近期,整理了水果種植面積較大的十種作物,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柑橘種植面積3730萬畝(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產量4584.54萬畝。主要分布在廣西、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福建、重慶、浙江、廣東等地區。
其中,廣西柑橘面積700萬畝,四川600萬畝,湖南570萬畝,江西480萬畝,湖北457.4萬畝,福建378.9萬畝,重慶242.6萬畝,浙江178.5萬畝,廣東100萬畝。
我國蘋果種植面積
2907.8萬畝(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產量4242.54萬噸。
其中,陝西種植面積1087.85萬畝,甘肅445.42萬畝,山東387萬畝,山西228.09萬畝,河南221.09萬畝,雲南106.05萬畝,新疆82.5萬畝。
我國西瓜種植面積
2276.9萬畝,產量6153.69萬噸(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
從全國區域布局來看,西瓜生產布局主要以華東和中南兩大地區為主,兩區域合計生產了70%左右的西瓜。2018年產量前十的省份:
河南、山東、江蘇、湖南、廣西、湖北、安徽、河北、新疆、浙江,佔總產量的73.30%。其中,河南376.62萬畝,山東226.76萬畝,江蘇161萬畝,湖南162.61萬畝,廣西151.72萬畝,湖北113.64萬畝,浙江99.51萬畝,安徽96.69萬畝,新疆77.61萬畝,河北67.54萬畝。我國梨種植面積
1415.1萬畝,產量1731.35萬噸(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
其中,河北297萬畝,遼寧151萬畝,四川117.45萬畝,新疆110.85萬畝,河南95萬畝,雲南86.25萬畝,貴州71萬畝,陝西70萬畝,安徽60萬畝,江蘇60萬畝,山西59萬畝,山東52.5萬畝,湖南50萬畝,重慶36.12萬畝,湖北35.82萬畝,廣西34.2萬畝,江西33.7萬畝,浙江32.16萬畝,甘肅30萬畝。2017年全國桃樹種植面積在
1366.84萬畝,主產區集中在
山東、河北、河南等省區,佔到了全國的40%。其中,山東種植面積156萬畝,產量246.48萬噸,河北種植面積128萬畝,產量166.17萬噸,河南種植面積115萬畝,產量110.12萬噸,湖北種植面積80萬畝,產量72.49萬噸。我國葡萄種植面積
1087.6萬畝,產量1419.54萬噸。主要集中在新疆、河北、陝西、山東、雲南、遼寧、江蘇、河南等地。
其中,新疆種植面積214.2萬畝,河北129萬畝,陝西73萬畝,山東64萬畝,雲南58萬畝,遼寧57.6萬畝,江蘇57萬畝,河南54.5萬畝,廣西49.5萬畝,寧夏48.6萬畝,浙江47.3萬畝,四川44.7萬畝,貴州43.1萬畝,甘肅41.6萬畝,湖南37.6萬畝,安徽28.65萬畝。我國甜瓜種植面積
564.18萬畝,產量1315.93萬噸。主要分布在新疆、河南、山東,江蘇、內蒙古等地。
其中,新疆甜瓜種植面積87萬畝,河南70萬畝,山東62.32萬畝,江蘇43萬畝,內蒙古35.6萬畝,陝西27.5萬畝,湖南26萬畝,河北25萬畝,黑龍江22萬畝,湖北19.6萬畝,吉林19萬畝,遼寧16萬畝。我國香蕉種植面積
497.85萬畝,產量1165.57萬噸(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主要分布在廣東、雲南、廣西、海南等地。
其中,廣東香蕉種植面積163.1萬畝,雲南128.6萬畝,廣西124萬畝,海南52.1萬畝,福建17萬畝。
截至2019年底,全國獼猴桃栽培面積
436萬畝,總產量達300萬噸。分布於我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排名前6的是陝西、四川、貴州、湖南、江西和河南省,其中陝西獼猴桃產業規模約佔全國的40%左右。主要種植產區及面積如下圖:
芒果是著名的熱帶水果,有「熱帶果王」之美稱,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芒果主產區。海南南部—西南部、廣西右江河谷、四川—雲南金沙江乾熱河谷流域、雲南怒江—瀾滄江流域、雲南紅河流域、廣東雷州半島、貴州黔西南、福建閩南等8個產區構成了我國芒果種植的版圖,組成了中國芒果大家庭。據統計,2018年全國芒果種植面積
417.34萬畝,產量223.81萬噸。主要分布在海南、百色和攀枝花三大產區。百色市芒果種植面積120萬畝,海南芒果面積85萬畝,攀枝花芒果種植面積達66萬畝。果樹的花芽是來年果樹開花坐果和新梢生長的基礎,如果在夏秋季果樹沒有出現花芽分化或者花芽分化的質量不高,那麼,就說明來年果樹就處於絕收的狀態,甚至可能出現果樹枯死的情況。所以,果樹花芽分化如何,是直接判斷果樹產量如何的一個標準。我們在果樹的夏季和秋季的管理中,有很大一部分目的就是為了促進果樹花芽分化,以及提高果樹的花芽質量。一般來說,只要平時我們在果樹的管理上,不是粗放式管理,果樹有充足的營養、光照、水分等等,花芽分化都不會有問題。但是,如果要讓果樹的花芽分化質量高的話,必須要採取措施加以改善。主要措施有以下幾種:
葉片是果樹的主要同化器官,葉片功能的高低和壽命的長短影響著果樹的正常生理活動。同時,葉片還具有蒸騰、呼吸和吸收養分的生理功能,常綠果樹的葉片還有貯藏養分的功能。葉片合成的有機物供應就近芽或花芽所需的養分。因此,保證葉片健全是果樹栽培中提高花芽質量的首要措施。需要常年搞好果園管理,尤其是防治好病蟲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團粒結構,調節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增肥土壤。在秋季施有機肥能加快有機肥的腐殖發酵,促使因施肥傷根的傷口癒合,誘發新根,增加樹體貯藏營養,恢復樹勢,促進花芽分化。所以,秋施優質足量、充分發酵的有機肥,是保證果樹分化優質花芽、來年果品優質高產的基礎。夏季修剪是指果樹萌芽後生長季的修剪,是實現果樹豐產優質的有效措施。夏季修剪主要是改善通風透光條件,讓果樹最大限度地截獲利用光能,避免鬱閉引起葉片養分的無效消耗,提高花芽質量,調節養分分配,提高果實品質。總之,果樹的花芽質量與果實的豐產優質有著必然的因果關係,我們只有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果樹的花芽質量,才能為果樹優質高效奠定基礎。既然果樹的花芽分化是在夏秋季節,要促進果樹花芽分化和提高花芽質量,大多數管理措施都是在夏秋季節進行,哪為什麼在冬季對果樹修剪時,還需要分辨出果樹的花芽和葉芽,甚至是辨別出其質量的好壞呢?實際上,分辨出花芽和葉芽,是為了正確修剪,辨別花芽質量,則是為了進一步改進花芽質量。之所以在果樹的冬季修剪中,要分清楚花芽和葉芽,是因為花芽和葉芽的修剪方法是有區別的。如果分辨不清花芽和葉芽,就有可能誤剪,特別是對於已經產生大小年現象的果樹,不但影響當年果實的產量和質量,而且還關係到花芽分化的數量和質量,大小年矛盾也不能得到及時調整。因此,冬剪時要先認真細緻地區分花芽和葉芽,然後再動手修剪。一般來說,花芽芽體肥大飽滿、頂端圓鈍、鱗片多而光亮、抱合緊密,用手捏時感到發硬,茸毛較少,顏色較深,稜體突出,葉痕突出呈疙瘩狀,剝去鱗片後,中間是一個綠色的小圓球。而葉芽則芽體較小、頂端細長、鱗片少、抱合較松、茸毛色暗、剝去鱗片後,中間是若干個針狀綠色小尖齒。在修剪上,如果遇到花量多、芽質較好的大年樹,應多剪除一部分中、長果枝上的花芽,達到以花換花的目的,減少當年結果量,滿足果實生長發育和花芽形成對養分的需求。在小年結果、花量不足的年份,應以保花為主,見花就留,確保當年的產量,減少花芽形成。對於花量較多的弱樹,要多剪除部分弱枝上的花芽,保留壯枝上的花芽結果。要判斷出花芽的質量好壞,有很多種方法,例如可以從形態特徵上判斷,可以檢查子房大小及每序花朵數情況,還可以通過檢測營養狀況及檢查枝梢情況等來判斷。但我們一般在冬季,都是採取操作比較簡單的形態特徵來進行判斷。從形態的特徵上來判斷花芽的質量如何,相信這個大家都能看得出來,只要是芽體飽滿,色澤鮮豔的都是質量上乘的。如果等到花芽綻放季節,開花後花瓣大,開花有力,花期集中的就是質量上乘的花芽。我們在判斷出花芽的質量後,就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如花枝比例高,花芽充實飽滿,在修剪時要採取以控制花量為主的修剪方法,去除結果母枝較細、發育不充實的花芽。如花枝比例低,花量不足,花芽發育不充實的,則在修剪時應以保花為主,加強人工授粉,以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