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下面種植什麼作物好?在果園中種植作物可充分利用土地增產增收,間作物覆蓋地面可保持水土,防止雜草叢生,還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肥力,為果樹生長創造良好條件。果園的小氣候對間作物生長也有利。果園間作是一種以短養長,以園養園,提高果園前期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我國糧食和經濟作物種類繁多,果園常種植的有豆類、禾穀類、薯類、藥類蔬菜等。它們各有特點,豆類主要是有根瘤菌,起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肥力;禾穀類的根糸發達,鬚根密集,能增加土壤團粒結構;薯類莖葉茂密,適應性強,對栽培條件要求不高;蔬菜類須精耕細作,加強肥水管理;藥類一般植株矮小,根糸淺,需肥水較少。間作時,應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肥水供應以及間作物對果樹生長發育的影響,選用適宜的作物種類和品種。
棗麥間作,棗樹落葉早,發芽遲,當小麥出土不久,棗即落葉,翌年小麥揚花時,棗樹才展葉生長,至棗樹開花期小麥已成熟,常常可獲得棗、麥雙豐收。板慄和核桃樹幹較高,前期技葉較稀,間作麥類光照的矛盾較少。蕎麥生長期較短,鬚根多,其殘根對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效果較好,尤以山區果園間做蕎麥效果更好。穀子根深而量少,與果樹根糸交叉較少,生長期短且大量吸水期是在拔節、抽穗和灌漿期,此期正值雨季,與果樹所需肥水矛盾較少,同時耐旱又耐瘠薄,一向是山區、灘地、平原果園的良好間作物。馬鈴薯的根系較淺,主要根群分布在15cm以內,且播種較早,可充分利用果樹展葉前的光照,至薯塊形成期,果樹葉幕已形成,轉入陰蔽,對種薯影響不大,是平原一種較好的間作物。
一般來說大豆、綠豆、蠶豆、豌豆、花生等是山區、丘陵地和沙灘地果園的良好間作物。果園內最好不間種芝麻、高粱、玉米等高杆作物,如間作應種在距樹冠1m以外,同時供給足夠的水肥。如間作瓜類,要及時理蔓,切忌把果樹當成為瓜棚豆架。藥用植物的白菊、甘草、沙參、黨參、丹參、地黃、紅花等以及蔬菜作物的葉菜、果菜、根菜類均可在果園間作,不過要注意果樹的樹齡和長勢,做到適季間作,避免果菜間的矛盾。
長期連作易造成某種元素貧乏,元素間比例失調或在土壤中遺留有毒物質,對果樹和間作物生長發育均不利,可行輪作或換茬。一般立地條件較差的果園,以穀子、大豆、馬鈴薯、花生輪作為宜,也可間作換茬以花生、大豆、豇豆,一年一熟為主。立地條件較好的果園可實行小麥、薯類為主的兩年三熟制。也有不少地方採用五年六熟制,即第一年秋播冬小麥,第二年收麥後播種小豆,第三年春播種穀子,第四年春播種玉米,秋後休閒,第五年春播種穀子,秋後種冬小麥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