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億公頃!去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略有下降

2021-01-09 生物技術育種

ISAAA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共有29個國家和地區種植了轉基因作物,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繼2018年南非、蘇丹和埃斯瓦蒂尼王國 後,2019年非洲又有3個國家的加入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種植的行列,分別是馬拉威、奈及利亞和衣索比亞,增加了1倍。此外,42個國家 /地區( 16個國家 /地區+歐盟 26 國) 進口轉基因作物用於糧食、飼料和加工。

不過就種植面積而言,在2019年這個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的第24個年頭裡,比2018年的1.917億公頃小幅減少了130萬公頃,減少約0.7%,達到了1.904億公頃。

1996—2019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

全球四大主要轉基因作物為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其中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最大,為9190萬公頃,佔全球轉基因作物總種植面積的48%,比2018年減少了4%,其次是玉米(6090萬公頃)、棉花(2570萬公頃)和油菜(1010萬公頃)。從全球單一作物的種植面積來看,2019年轉基因棉花的應用率為79%,轉基因大豆的應用率為74%,轉基因玉米和油菜的應用率分別為31%和27%。

2019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種類及種植面積(單位:萬公頃)

轉基因作物已經擴展到四大作物之外,為世界上許多消費者和食品生產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包括苜蓿(130萬公頃),甜菜(47.3萬公頃),甘蔗(2萬公頃),木瓜(1.2萬公頃),紅花(3500公頃),土豆(2265公頃),茄子(1931公頃),以及南瓜、蘋果和菠蘿等。

2019年,美國仍為全球第一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其種植面積為7150萬公頃,巴西緊隨其後,種植面積為5280萬公頃,接下來是阿根廷(2400萬公頃)、加拿大(1250萬公頃)和印度(1190萬公頃)。排名前五位的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面積佔全球的90.7%,惠及19.5億人口,佔世界目前76億人口的25.65%。

不過2019年全球排名前五位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的平均轉基因作物應用率再次提高,接近飽和。其中美國為95%(大豆、玉米和油菜的平均應用率),巴西94%,阿根廷接近100%,加拿大90%和印度94%。為了增加營養食品的產量,緩解氣候變化及新的病蟲害帶來的問題,這些國家要擴大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將是通過批准新的轉基因作物和新的性狀並將其商業化來實現。

不同國家/地區獲得批准次數最多的十大轉基因品種

耐除草劑玉米品種NK603(在 28 個國家 /地區 + 歐盟 28 國獲得 61 個批文)仍然是批准次數最多的品種

耐除草劑大豆GTS 40-3-2(在 28 個國家 /地區 + 歐盟 28 國獲得 57 個批文)

抗蟲玉米MON810(在 27個國家/地區 + 歐盟 28 國獲得 55 個批文)

耐除草劑和抗蟲玉米TC1507(在 27 個國家 /地區 + 歐盟 28 國獲得 55 個批文)

Bt11耐除草劑和抗蟲玉米Bt11(在 26 個國家 /地區 + 歐盟 28 國獲得 54 個批文)

抗蟲玉米MON89034(在 25 個國家 /地區 + 歐盟 28 國獲得 51 個批文)

耐除草劑玉米GA21(在 24 個國家 /地區 + 歐盟 28 國獲得 50 個批文)

除草劑和抗蟲玉米MON88017(在 24 個國家 /地區 + 歐盟 28 國獲得 45 個批文)

《全球糧食危機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年底,55個國家和地區的1.35億人面臨嚴重的糧食安全危機,需要採取緊急行動。此外,超過1.83億人處於緊張的糧食安全危機下,如果疊加COVID-19大流行的演變趨勢,極有可能陷入嚴重的糧食安全危機,這尤其令人擔憂。而1996—2018年轉基因作物將農作物生產力提高了8.22億噸,為全球帶來的經濟收益總計達2249億美元;僅在2018年,就有8690萬噸,價值189億美元,為95%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在這23年間減少農藥使用量77.6萬噸。同時轉基因作物的1996—2018年種植節省了2.31億公頃土地,保證了森林和生物多樣性。同時ISAAA指出,轉基因作物不是萬能藥,像常規作物一樣堅持良好的耕作規範(例如輪作和抗性管理)是轉基因作物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

更多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號:生物技術育種

相關焦點

  • ISAAA:2013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500萬公頃
    2013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500萬公頃(點擊看大圖) 人民網北京2月13日電(記者 馬麗)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今天選擇在中國北京舉行其在全球範圍內第一場2014年新聞發布會並發布報告
  • ISAAA:過去20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約百倍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於文靜、林暉)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13日在北京發布年度報告顯示,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上升至2015年的1.797億公頃,20年時間取得約百倍的增長。
  • 數據新聞|數看轉基因作物種植「世界地圖」
    ,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快速增長。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2019年9月發布的《2018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2018年全球有26個國家和地區種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超1.9億公頃,其中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的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佔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91%。
  • ISAAA發布報告:轉基因作物種植23年,種植面積增加約113倍
    2018年共有70個國家種植或進口了轉基因作物,這已是全球連續應用轉基因作物的第23個年頭。26個國家(21個發展中國家和5個發達國家)共種植了1.917億公頃轉基因作物,比2017年的種植面積增加了190萬公頃。
  • 轉基因種子對於這些年全球農業種植有什麼影響
    現在的大多數地區農民選擇轉基因種子,他們非常歡迎這項技術,全球54%的轉基因作物都在發展中的一些國家,比如在巴西還有印度和南非以及孟加拉,其中還包括了宏都拉斯和緬甸等國家。這個數據可能會對於後期全球農業發展的走勢起到一定的影響,報告來自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中心,這個機構跟蹤了轉基因植物種植20多年。報告稱轉基因作物是近幾年來最快採用的作物技術。剛開始它們首次商業化時它們的種植面積不足200萬公頃,去年達到了近1億9200萬公頃。
  • 轉基因生物技術育種: 機遇還是挑戰?
    到1987年, 短短4年時間, 第1例抗蟲轉基因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就在美國進行了田間實驗。1994年美國農業部(USDA)和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第1例轉基因作物——延熟保鮮轉基因番茄進入市場。1996年, 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60萬公頃。在隨後的十幾年中, 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得到了迅速發展, 已成為近代育種史上發展最快、效率最高的作物改良技術。
  • 美洲帝王蝶因轉基因作物數量減少
    新研究發現,除了棲息林減少、極端氣候影響之外,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也是帝王蝶數量銳減的原因之一。 據報導,帝王蝶數量下降的情況逐年嚴重,2013年在墨西哥過冬的帝王蝶,大約只有4400萬隻,比1999年減少了82%。
  • 巴拉圭2019年穩居全球第六大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應用國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巴拉圭轉基因作物(主要為大豆、玉米和棉花)種植面積達到了410萬公頃,穩居全球第六大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應用國。   巴拉圭《國家報》12月19日報導,全球約有19.5億人受益於轉基因生物技術的應用,該技術在提高農作物產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降低生產成本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 轉基因作物進入「成熟秋天」?—新聞—科學網
    轉基因作物進入「成熟秋天」?據這位農民高級技師介紹,光是2010年秋季,他種植的164畝抗蟲棉,收入就達到16.2萬元。 對祖茂堂這樣的棉農來說,轉基因棉花豐實了他們的「錢袋子」。 據統計,從1997年到2016年,國內95%的棉花都應用了抗蟲棉,產量提高了10%。棉農總收入增加了1567億元(232億美元),平均每公頃(等於15畝)收入增加了2470元人民幣(366美元)。
  • ISAAA:中國批准轉基因水稻刺激全球第二輪轉基因應用高潮
    作為一家追蹤全球生物技術作物情況的非盈利機構,農業生物技術應用國際服務組織(ISAAA)今年第一次選擇中國發布上一年全球主要市場的生物技術作物採用情況的研究年度報告,該組織的首位創始資助人Norman Borlaug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一位生物技術和轉基因作物的堅定支持者。
  • ISAAA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是轉基因作物增長主力
    人民網北京2月13日電(記者 趙竹青)2011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新增1200萬公頃,比2010年增長了8%。其中發展中國家增長率達11%,發達國家為5%,前者增速為後者的兩倍。這是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日前在其2011年轉基因作物年度報告中披露的數據。2011年,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以來的第16個年頭。
  • 轉基因(GM)作物對全球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影響(1996-2012)
    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展了許多有重大影響的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發表了許多有影響的學術論文。 摘要 這篇文章概況了作物生物技術對全球農業產生的經濟和環境影響。分析結果表明,在農場水平上產生了非常顯著的淨經濟收益,2012年總計達到188億美元,從1996年到2012年的17年間共計達到1166億美元。
  • 效益加持,爭議猶存:轉基因作物的「成熟秋天」來了嗎
    圖片來源:OTICKI/SHUTTERSTOCK.COM 數據清晰地顯示了全球範圍內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張」: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攀升至2018年的1.917億公頃,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達24.0%。
  • 政策層面高度重視種子問題,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機會凸顯!
    轉基因作物種植集中度高,前五大主產國轉基因應用率接近飽和。全球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始於1996年,1996-2019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從170萬公頃攀升至1.904億公頃,年複合增長率22.8%,2013-2019年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趨於穩定,年複合增長率1.4%。
  • 隆平高科布局轉基因,中國轉基因作物路在何方?
    轉基因技術,是指提取特定生物體基因組中的目的基因或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並將其轉入特定生物中,與生物本身的基因組進行重組,然後從重組體中進行數代的人工選育,從而獲得具有穩定表現某些特定遺傳性狀的個體。轉基因該技術可以使重生物獲得人們所期望的新特性(如抗蟲性),培育出新品種。
  • 正確認識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有關轉基因的謠言轉基因技術發展的如此迅速,那我們身邊又有哪些食品屬於轉基因範疇呢。全球商業化轉化體批准及轉基因作物種植情況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的最新統計,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44個國家或組織共批准了32類作物的420餘個商業化轉化體(詳見下表)。
  • 馬妍:話說轉基因
    2001年為5260萬公頃;2004年為8100萬公頃;2005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9000萬公頃,而僅美國種植轉基因作物面積約為4980萬公頃,佔全球種植面積的55%;到了2006年,全球種植轉基因作物面積猛增了1200萬公頃,增幅為13%,達到了1.02億公頃,首次突破了1億公頃大關,與此同時,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農戶數量首次超過了1000萬戶。
  • 轉基因作物困局求解:是新物種還是生態魔鬼
    「它」,就是轉基因。  轉基因優勢「不可忽視」?  「目前在生命安全領域,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在國內,很多問題還沒有搞清楚。轉基因技術是繼續發展,還是有限制地發展,現在還是一個有爭議的焦點和敏感問題。」環境保護部國家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王捷處長說。
  • 轉基因種業專題報告:國際轉基因種業發展歷程的啟示
    近 20 年種植轉基因的國家數量快速增長,美國是播種面積最大國家隨著轉基因種子技術的逐漸成熟,轉基因種子的應用也開始在全球推廣。1996 年以後, 全球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數量快速增長,1996 年僅有 6 個,而 2018 年已然發展至 26 個。
  • 種業專題報告: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漸近,龍頭公司共享行業擴容
    (一)轉基因種植面積佔比:五大主產國 91%,四大品種 99.4% 1、2018 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 1.917 億公頃 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種植始於 1996 年,1996-2018 年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從 170 萬公頃攀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