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高科布局轉基因,中國轉基因作物路在何方?

2020-08-21 老家在農村

4月8日,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發布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7億元,用於轉基因品種研發、種子加工生產線新建和南繁科研基地等五大項目。

隆平高科布局轉基因,再次將轉基因拉入人們的視野。2013年,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費去美國拍攝一部有關轉基因的紀錄片《小崔考察轉基因》,這部紀錄片讓更多普通人知道了轉基因,也將轉基因推上了風口浪尖。

轉基因是什麼?

轉基因技術,是指提取特定生物體基因組中的目的基因或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並將其轉入特定生物中,與生物本身的基因組進行重組,然後從重組體中進行數代的人工選育,從而獲得具有穩定表現某些特定遺傳性狀的個體。轉基因該技術可以使重生物獲得人們所期望的新特性(如抗蟲性),培育出新品種。

然而,轉基因卻是一項飽受爭議的技術, 2014年它入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雜誌的年度十大科技熱詞之一,次年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通過一項法令——允許歐盟成員國根據各自情況選擇批准、限制或禁止在本國種植轉基因作物。其實,轉基因的爭議焦點在於人類是否像自己所認為的那樣,已經可以代替「上帝」改造自然。

轉基因作物有害嗎?

關於轉基因的不好傳言有很多,有些甚至聽起來讓人覺得恐怖,然而轉基因作物商業化20多以來年,至今還沒有發現被證實的轉基因食品安全事件。那這能證明轉基因作物無害嗎?當然不能,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轉基因作物有害,但不等於將來沒有,仍需謹慎。

那我們是不是等轉基因作物被證實是安全之後再去推廣應用?但這個時間需要多久,是100年、1000年、還是10000年?其實轉基因技術還有一個孿生兄弟——轉基因藥品,如胰島素、幹擾素,轉基因藥品自問世以來,已經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因此對待轉基因作物我們可以採取審慎的態度,而不是談虎色變。

轉基因作物是陰謀論?

有激進者認為,轉基因作物可能是美國對中國進行的「生物恐怖主義」,就如同前段時間有人認為新冠狀病毒也是美國搞的鬼。其實這都是毫無依據可言的,看一組數據大家可能會更明白。

在美國的近2億公頃耕地中,有約40%種植的是轉基因作物。玉米、大豆和油菜三穀物中,轉基因的種植比例甚至都超過90%,而且其中2/3的轉基因穀物供給給了美國本土。換句話說,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轉基因作物的消費國。若真如上面所言——轉基因作物是一種生物武器,那就意味著美國人首先給自己挖了個坑,這是有違常理的。

轉基因作物在我國未來如何?

大家可能不清楚,我國雖是農業大國,但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糧食,其中大豆佔了絕大多數。近幾年,我國從國外進口的大豆基本都維持在1億噸左右,這其中絕大多數是轉基因品種。1億噸大豆相當於8億畝耕地的產量,而我耕地面積總面積也不過20億畝。

讓人吃驚的是,我國進口大豆的價格要遠遠低於國內自產的,其實原因很簡單,轉基因大豆的種植成本低,而且產量高,這就是轉基因品種的優勢所在。說實話,中國在全球種子行業的競爭中,除了袁隆平院士研發的雜交水稻,我們在其他領域都鮮有話語權。

如何正確對待轉基因作物?

正如上交大崔凱教授所講的那樣:如果我們在轉基因領域繼續停滯不前,將來勢必受制於國際種業公司,意味著我國的糧食安全將失去主動權,其後果比「缺少晶片技術」更為嚴峻。

相關焦點

  • 轉基因概念股異動拉升 隆平高科、豐樂種業漲停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轉基因概念股異動拉升,隆平高科、豐樂種業漲停,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就《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徵求意見稿》三十二條要求,對於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質,不得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類似字樣強調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對於未使用轉基因食品原料,不得以「不含轉基因」「非轉基因」或者類似字樣介紹食品;不得使用「特供」「特製」「特需」「監製」等詞語介紹食品。天風證券表示,我國轉基因商業化有望加速,龍頭公司將受益。
  • 隆平高科轉基因雜交雙優勢,未來種業巨頭締造者-隆平高科玉米種子...
    原標題:隆平高科(000998)轉基因雜交雙優勢,未來種業巨頭締造者-隆平高科玉米種子報告來源:國泰君安本報告導讀:如若轉基因玉米放開,公司有望憑藉轉基因前瞻性技術儲備搶佔市場考慮到轉基因放開可能,公司可能全面收益,給予2020年49倍PE,上調目標價為23元,「增持」評級。多因素驅動轉基因放開,公司儲備充分受益。我們認為轉基因玉米放開有其內在和外在的推動力,存在放開可能性,原因如下:1)中美關係緩和,進口美國轉基因玉米倒逼國內政策放開;2)東北市場已經違法爛種,市場倒逼政策放開;3)草地貪夜蛾等蟲災威脅需要放開。
  • 私募高毅鄰山加倉隆平高科 或下注轉基因技術成果應用
    財聯社(長沙,記者黃路)訊,4月29日,隆平高科發布年報,19年實現營收31.30億元,同比降12.58%;淨利潤虧2.98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8.07億元,同比增9.05%,實現淨利0.24億元,同比降逾八成。
  • 農業掀起「基因」浪潮,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商業化提速
    跟隨國家政策的指引,行業內的頭部企業逐漸開始了在農業生物技術領域的探索,例如華大基因和隆平高科。碧桂園布局農業全產業鏈條,著力打造科技型、平臺型、國際型農業。隆平高科:高位布局玉米轉基因品種開發隆平高科自設立以來一直以現代種業產業化為發展方向,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主要從事農作物高科技種子及種苗的研發、繁育、推廣及服務。
  • 重磅消息帶來轉基因概念的春天,機構推薦這些個股
    1月7日,轉基因板塊延續了前幾日的強勢,截至發稿,荃銀高科、登海種業、大北農3股漲停,隆平高科大漲7%,其餘多股紛紛跟漲。 同時,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近年來也是迅猛增長,據粵開證券的最新研報統計,當前全球有26個國家和地區種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超1.9億公頃,其中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的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佔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91%。轉基因種植第一大國美國的玉米大豆平均應用率已達到93%。
  • 資本熱逐加政策利好,國內轉基因作物能否再進一步?
    今年中國官方批准種植的轉基因作物種類能否成功「擴圍」?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大背景下,這成為包括資本市場在內多方的關注熱點。 據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尚未看到明顯的擴圍苗頭,儘管今年年初有頒發包括轉基因玉米在內的安全證書,但距離真正的商業化種植還面臨著諸多考量。
  • 轉基因概念股有哪些? 轉基因概念股一覽
    隆平高科(000998):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供應基地,超級雜交水稻三期規劃將還有轉基因技術。袁隆平之子在做轉基因研究。2011年12月與第二大股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佔8.04%)籤訂排他性全面合作協議書;協議期限15年,公司每年向中心支付1000萬元合作資金。
  • 隆平高科深度解析:種質、研發優勢突出,持續引領生物育種
    我國是最早參與生物育種和轉基因種子研發的國家,然而轉基因作物尚未實現大面積商業化種植。未來強化以轉基因、基因編輯為代表的生物育種技術是我國種業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為保糧食安全,轉基因種子迎來政策支撐。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協議籤訂,中國將加大從美國進口農產品。
  • 生物育種再次釋放政策信號 玉米轉基因步伐有望加快
    轉基因技術作為堪比載人航天、大飛機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是生物育種領域的重要技術之一。今年1月21日,農業農村部正式頒發了瑞豐125等兩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被視為加快玉米轉基因步伐的重大信號。瑞豐125是隆平高科參股子公司杭州瑞豐自主研發的抗除草劑基因,為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型基因,已在中國和美國獲得專利。
  • 前瞻熱點:轉基因育種市場空間巨大
    2020年以來,我國在種子領域政策頻出:批准了兩例轉基因玉米和一例轉基因大豆形狀;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品種專利保護;加大非法轉基因打擊力度;提出2020年修訂一些種業法律法規。這些政策的出臺,大概率是在為轉基因的商業化鋪路,疊加蟲害影響,轉基因推廣大概率會加速。
  • 三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十年來首次獲生物安全證書
    大北農稱,此次玉米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品種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頒發對於中國玉米產業將是一次重大的技術升級,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將為每畝玉米種植增加綜合收益至少100元以上。因此轉基因玉米產業化無論從農民種植效益和玉米種業健康發展,還是從下遊飼料養殖企業對高品質玉米原料需求上都將產生重大和積極影響,同時還對我國大田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和糧食安全具有戰略意義。
  • 政策層面高度重視種子問題,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機會凸顯!
    轉基因作物種植集中度高,前五大主產國轉基因應用率接近飽和。全球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始於1996年,1996-2019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從170萬公頃攀升至1.904億公頃,年複合增長率22.8%,2013-2019年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趨於穩定,年複合增長率1.4%。
  • 國金證券:乘轉基因政策之風 國內種業加速整合發展
    2)作物間發展不均衡;雜交稻最為活躍,企業已分層發展,雜交玉米早期活躍,後來停滯不前,主營其他作物的企業併購活動較少;3)處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參與了國際併購;近年來隆平高科、荃銀高科、農發種業等上市公司紛紛在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地設立種子公司,2017 年6月,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以430 億美元收購瑞士先正達,12 月,隆平高科攜手中信農業基金宣布完成收購陶氏益農巴西玉米種子業務,種業「走出去」步伐加快
  • 轉基因概念全面暴發,相關概念股迎機遇
    4月23日,轉基因概念持續走強,截至發稿,芭田股份漲停,神農科技、豐樂種業、大北農、隆平高科等紛紛跟漲。據證券時報消息,農業農村部預計今年我國小麥條銹病、赤黴病、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呈偏重發生趨勢,要立足抗災奪豐收,重點落實包括推進分類施策,分病蟲分區治理等在內的五項措施。
  • 轉基因概念全面暴發,相關概念股迎機遇丨牛熊眼
    4月23日,轉基因概念持續走強,截至發稿,芭田股份漲停,神農科技、豐樂種業、大北農、隆平高科等紛紛跟漲。華泰證券指出,短期防控手段將大量使用農藥,預計今年會取得較好防控效果,但長期來看,建立長效防控機制或將需要轉基因的幫助。萬聯證券表示,我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仍較低,政策新突破疊加病蟲害有望推進轉基因作物商業化進程加速。轉基因大豆和玉米是主要作物,合計佔比達到 93.75%。
  • 轉基因發展駛入快車道 種業有望借其東風 關注產業龍頭
    財聯社9月10日訊,今日午後,農業轉基因板塊大幅上漲,萬向德農(600371,股吧)拉升封板,登海種業(002041,股吧)隨後漲停。農發種業(600313,股吧)、豐樂種業(000713,股吧)等大幅跟漲。
  • ISAAA:中國批准轉基因水稻刺激全球第二輪轉基因應用高潮
    「這個強有力的事實擊破了轉基因作物僅能夠服務大型農戶和發達國家的觀點,」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黃大昉說,「事實上,像中國這樣擁有數百萬小農戶的國家,已經將轉基因作物作為實現糧食自給的重要手段,從而減少在食物、飼料和纖維方面對他人的依賴。」
  • 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提速 三大央企已經布局
    (原標題: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提速 三大央企已經布局)  中國發展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中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必須在轉基因技術上佔有一席之地。中央對轉基因發展要求是明確的,即研究上要大膽,堅持自主創新,推廣上要慎重,必須做到確保安全。  有接近農業部的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在「十三五」期間,中國轉基因商業化的步伐會加快,預計在三五年內,就會推動實現轉基因玉米商業化。
  • 含「轉基因」的作物安全嗎?
    轉基因作物從陌生,到前幾年的爭論和恐懼,再到最近幾年的火熱,人們漸漸地認識到了轉基因這項技術對於保證人類的糧食安全和提高經濟作物供給等方面的強大優勢。美國50%以上的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內銷、75%的加工食品含有轉基因作物成分。歐盟和日本年均轉基因產品進口量接近2000萬噸。
  • 國泰君安證券:當轉基因玉米來敲門
    早在今年四月份《中國今年會發生糧食危機嗎?| 國君農業》我們就曾經詳細分析過——我國的三大主糧目前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稻穀、小麥自給率100%,玉米自給率95%,米糧基本無憂。為了保證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轉基因作物的推廣一直遵循著「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路線圖進行。  首先發展的是非食用的經濟作物,比如棉花等。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比如玉米、大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