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發布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7億元,用於轉基因品種研發、種子加工生產線新建和南繁科研基地等五大項目。
隆平高科布局轉基因,再次將轉基因拉入人們的視野。2013年,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費去美國拍攝一部有關轉基因的紀錄片《小崔考察轉基因》,這部紀錄片讓更多普通人知道了轉基因,也將轉基因推上了風口浪尖。
轉基因技術,是指提取特定生物體基因組中的目的基因或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並將其轉入特定生物中,與生物本身的基因組進行重組,然後從重組體中進行數代的人工選育,從而獲得具有穩定表現某些特定遺傳性狀的個體。轉基因該技術可以使重生物獲得人們所期望的新特性(如抗蟲性),培育出新品種。
然而,轉基因卻是一項飽受爭議的技術, 2014年它入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雜誌的年度十大科技熱詞之一,次年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通過一項法令——允許歐盟成員國根據各自情況選擇批准、限制或禁止在本國種植轉基因作物。其實,轉基因的爭議焦點在於人類是否像自己所認為的那樣,已經可以代替「上帝」改造自然。
關於轉基因的不好傳言有很多,有些甚至聽起來讓人覺得恐怖,然而轉基因作物商業化20多以來年,至今還沒有發現被證實的轉基因食品安全事件。那這能證明轉基因作物無害嗎?當然不能,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轉基因作物有害,但不等於將來沒有,仍需謹慎。
那我們是不是等轉基因作物被證實是安全之後再去推廣應用?但這個時間需要多久,是100年、1000年、還是10000年?其實轉基因技術還有一個孿生兄弟——轉基因藥品,如胰島素、幹擾素,轉基因藥品自問世以來,已經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因此對待轉基因作物我們可以採取審慎的態度,而不是談虎色變。
有激進者認為,轉基因作物可能是美國對中國進行的「生物恐怖主義」,就如同前段時間有人認為新冠狀病毒也是美國搞的鬼。其實這都是毫無依據可言的,看一組數據大家可能會更明白。
在美國的近2億公頃耕地中,有約40%種植的是轉基因作物。玉米、大豆和油菜三穀物中,轉基因的種植比例甚至都超過90%,而且其中2/3的轉基因穀物供給給了美國本土。換句話說,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轉基因作物的消費國。若真如上面所言——轉基因作物是一種生物武器,那就意味著美國人首先給自己挖了個坑,這是有違常理的。
大家可能不清楚,我國雖是農業大國,但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糧食,其中大豆佔了絕大多數。近幾年,我國從國外進口的大豆基本都維持在1億噸左右,這其中絕大多數是轉基因品種。1億噸大豆相當於8億畝耕地的產量,而我耕地面積總面積也不過20億畝。
讓人吃驚的是,我國進口大豆的價格要遠遠低於國內自產的,其實原因很簡單,轉基因大豆的種植成本低,而且產量高,這就是轉基因品種的優勢所在。說實話,中國在全球種子行業的競爭中,除了袁隆平院士研發的雜交水稻,我們在其他領域都鮮有話語權。
正如上交大崔凱教授所講的那樣:如果我們在轉基因領域繼續停滯不前,將來勢必受制於國際種業公司,意味著我國的糧食安全將失去主動權,其後果比「缺少晶片技術」更為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