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3日電(記者 趙竹青)2011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新增1200萬公頃,比2010年增長了8%。其中發展中國家增長率達11%,發達國家為5%,前者增速為後者的兩倍。這是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日前在其2011年轉基因作物年度報告中披露的數據。
2011年,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以來的第16個年頭。16年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迅猛增長到2011年的1.6億公頃,目前共有29個國家正在種植,轉基因技術因此成為近代農業史上普及最快的作物技術。ISAAA預測,到2015年,全世界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數將增加到40個,種植面積也將增加到約2億公頃。
目前,美國仍是轉基因作物種植的「頭號大國」,其種植面積達6900萬公頃。而在世界農業領域佔有重要地位的歐盟,歷來對轉基因食品持非常謹慎的保守態度,目前僅有8個國家在種植轉基因作物。因此全世界轉基因種植面積的前十位中,沒有出現歐盟成員國的名字。
排在第二位的巴西,共種植了3030 萬公頃的轉基因作物,並且連續三年增長率世界第一。ISAAA主席克萊夫·詹姆士(Clive James)表示,這主要是得益於巴西政府對轉基因的「放鬆管制」政策原則。
中國是繼美國、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之後,位列第六的種植國,面積達390萬公頃。迄今,我國已有棉花、牽牛花、西紅柿、甜椒、白楊、木瓜五個物種取得了安全生產證書並已進行商業化生產。其中轉基因抗蟲棉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商業化,目前在我國的種植比例已高達71.5%.
我國今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中提到,要「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分析稱,這是一個信號,表明中國政府依靠科技創新、自主發展轉基因技術的方向不會改變。
然而,國內公眾對轉基因潛在危害的擔憂一直都存在著。對此,來自國際上最活躍的支持農業生物技術的組織掌門人詹姆士認為,16年的商業化種植經驗已經證明了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同時他也提醒各國政府,對轉基因作物的商業種植應當採取嚴格的監管,並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進行積極防範。
(責任編輯:馬麗)
1007|||17131964|||ISAAA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是轉基因作物增長主力|||2012年02月16日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