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據新聞|數看轉基因作物種植「世界地圖」
轉基因技術是現代種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自1996年轉基因技術商業化以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快速增長。
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2019年9月發布的《2018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2018年全球有26個國家和地區種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超1.9億公頃,其中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的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佔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91%。
自1996年以來,批准商業化種植轉基因的國家由5個增長為26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則增加了約113倍,累計面積達25億公頃。
《2018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認為,全球農民持續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情況表明,轉基因作物將繼續幫助人類應對飢餓、營養不良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
目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世界地圖」是什麼樣子?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四大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及品種應用率如何分布?
從作物層面看,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是主要的轉基因作物。據ISAAA,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9590萬公頃,同比上升2%,佔比50%,玉米、棉花、油菜分別佔比為30.73%、12.99%、5.27%。根據單一作物種植面積測算,轉基因大豆應用率為78%、棉花應用率為76%、玉米應用率為30%、油菜應用率為29%。
從全球新獲批轉基因品種來看,玉米是轉化體獲批數量最多的作物。據ISAAA,截止2018年全球(70個國家/地區)共批准了387個轉化體,其中玉米獲批137個,佔35.4%;其次是棉花、馬鈴薯、大豆和油菜,分別獲批63、49、38、37個,分別佔比16%、13%、10%、10%。
從轉基因性狀來看,抗除草劑獨佔鰲頭,複合性狀異軍突起。全球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性狀主要包括抗除草劑、抗蟲和複合性狀(多種性狀的結合)。據ISAAA,自1997年以來,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始終位於首位,但2013年後呈下降趨勢,2018年下降1%至8818萬公頃;複合性狀因為成本優勢,種植面積持續上升,2018 年上升3%至8051萬公頃;抗蟲總體維持上升趨勢,但漲幅較小,2018年下降1%至2300萬公頃。
ISAAA董事會主席Paul S.Teng博士表示:「轉基因技術在糧食安全的各個方面都做出了貢獻。這項技術通過提高產量與減少損失保證糧食供應;幫助農民改進流程並加入現代供應鏈,從而改善人們獲取食物的途徑;通過提高農民與農村收入增加獲取低價格食物的機會;並且通過嚴格的食品安全和衛生標準幫助提高食物的利用率。雖然農業生物技術不是提高全球糧食安全的唯一關鍵技術,但它卻是多學科方案中的一項重要科學工具。」
數據來源: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
出 品:光明網基因科普團隊
技術支持: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