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新聞|數看轉基因作物種植「世界地圖」

2020-12-05 雲南網

原標題:數據新聞|數看轉基因作物種植「世界地圖」

轉基因技術是現代種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自1996年轉基因技術商業化以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快速增長。

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2019年9月發布的《2018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2018年全球有26個國家和地區種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超1.9億公頃,其中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的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佔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91%。

自1996年以來,批准商業化種植轉基因的國家由5個增長為26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則增加了約113倍,累計面積達25億公頃。

《2018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認為,全球農民持續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情況表明,轉基因作物將繼續幫助人類應對飢餓、營養不良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

目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世界地圖」是什麼樣子?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四大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及品種應用率如何分布?

從作物層面看,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是主要的轉基因作物。據ISAAA,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9590萬公頃,同比上升2%,佔比50%,玉米、棉花、油菜分別佔比為30.73%、12.99%、5.27%。根據單一作物種植面積測算,轉基因大豆應用率為78%、棉花應用率為76%、玉米應用率為30%、油菜應用率為29%。

從全球新獲批轉基因品種來看,玉米是轉化體獲批數量最多的作物。據ISAAA,截止2018年全球(70個國家/地區)共批准了387個轉化體,其中玉米獲批137個,佔35.4%;其次是棉花、馬鈴薯、大豆和油菜,分別獲批63、49、38、37個,分別佔比16%、13%、10%、10%。

從轉基因性狀來看,抗除草劑獨佔鰲頭,複合性狀異軍突起。全球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性狀主要包括抗除草劑、抗蟲和複合性狀(多種性狀的結合)。據ISAAA,自1997年以來,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始終位於首位,但2013年後呈下降趨勢,2018年下降1%至8818萬公頃;複合性狀因為成本優勢,種植面積持續上升,2018 年上升3%至8051萬公頃;抗蟲總體維持上升趨勢,但漲幅較小,2018年下降1%至2300萬公頃。

ISAAA董事會主席Paul S.Teng博士表示:「轉基因技術在糧食安全的各個方面都做出了貢獻。這項技術通過提高產量與減少損失保證糧食供應;幫助農民改進流程並加入現代供應鏈,從而改善人們獲取食物的途徑;通過提高農民與農村收入增加獲取低價格食物的機會;並且通過嚴格的食品安全和衛生標準幫助提高食物的利用率。雖然農業生物技術不是提高全球糧食安全的唯一關鍵技術,但它卻是多學科方案中的一項重要科學工具。」

數據來源: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

出 品:光明網基因科普團隊

技術支持:鏑數

相關焦點

  • ISAAA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是轉基因作物增長主力
    人民網北京2月13日電(記者 趙竹青)2011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新增1200萬公頃,比2010年增長了8%。其中發展中國家增長率達11%,發達國家為5%,前者增速為後者的兩倍。這是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日前在其2011年轉基因作物年度報告中披露的數據。2011年,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以來的第16個年頭。
  • 農業部介紹中國允許種植的轉基因作物種類
    關於轉基因,農業部今天上午透露了這些關鍵信息 今天上午,農業部新聞辦公室舉行了一場非常吸引眼球的新聞發布會,不是肉價上漲,也不是菜價上漲,而是「農業轉基因」。據「人民日報經濟社會」(id:rmrbjjsh)微信公號記者了解,這可是農業部首次主動召開有關轉基因的新聞發布會哦。
  • 轉基因作物進入「成熟秋天」?—新聞—科學網
    轉基因作物進入「成熟秋天」? 對祖茂堂這樣的棉農來說,轉基因棉花豐實了他們的「錢袋子」。 據統計,從1997年到2016年,國內95%的棉花都應用了抗蟲棉,產量提高了10%。棉農總收入增加了1567億元(232億美元),平均每公頃(等於15畝)收入增加了2470元人民幣(366美元)。 在增加產量的同時,轉基因抗蟲棉使得農藥用量明顯減少。
  • 隆平高科布局轉基因,中國轉基因作物路在何方?
    轉基因技術,是指提取特定生物體基因組中的目的基因或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並將其轉入特定生物中,與生物本身的基因組進行重組,然後從重組體中進行數代的人工選育,從而獲得具有穩定表現某些特定遺傳性狀的個體。轉基因該技術可以使重生物獲得人們所期望的新特性(如抗蟲性),培育出新品種。
  • ISAAA:2013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500萬公頃
    2013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500萬公頃(點擊看大圖) 人民網北京2月13日電(記者 馬麗)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今天選擇在中國北京舉行其在全球範圍內第一場2014年新聞發布會並發布報告
  • ISAAA發布報告:轉基因作物種植23年,種植面積增加約113倍
    2018年共有70個國家種植或進口了轉基因作物,這已是全球連續應用轉基因作物的第23個年頭。26個國家(21個發展中國家和5個發達國家)共種植了1.917億公頃轉基因作物,比2017年的種植面積增加了190萬公頃。
  • 美洲帝王蝶因轉基因作物數量減少
    目前帝王蝶數量正逐年減少,2013年更是整整遲了數周才抵達墨西哥。新研究發現,除了棲息林減少、極端氣候影響之外,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也是帝王蝶數量銳減的原因之一。 據報導,帝王蝶數量下降的情況逐年嚴重,2013年在墨西哥過冬的帝王蝶,大約只有4400萬隻,比1999年減少了82%。
  • 農業部:中國分級分階段評價管理轉基因作物—新聞—科學網
    12月19日、20日,「求證」欄目報導了美國大規模種植轉基因作物、大量消費轉基因食品的情況,以及中外專家對轉基因作物的看法。
  • 彭於發:轉基因作物優勢明顯 有充分數據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彭於發做客人民網(趙竹青 攝) 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趙竹青 馬麗 魏豔)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彭於發今天在作客人民網科技頻道「再論轉基因」系列訪談時表示,轉基因作物優勢明顯,有大量田間試驗等充分的科學數據支撐。
  • 轉基因作物究竟是什麼?有什麼優勢和危害?
    這幾年崔永元可謂是風風火火,除了對娛樂圈的揭露並且取得了極大成效之外,崔爺另一個更加出名的時間應該就是轉基因作物的抵制行動了。那麼,轉基因作物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原因使得轉基因作物如此大面積種植?轉基因作物又有什麼危害呢?
  • 去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略有下降
    ISAAA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共有29個國家和地區種植了轉基因作物,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繼2018年南非、蘇丹和埃斯瓦蒂尼王國 後,2019年非洲又有3個國家的加入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種植的行列,分別是馬拉威、奈及利亞和衣索比亞,增加了1倍。此外,42個國家 /地區( 16個國家 /地區+歐盟 26 國) 進口轉基因作物用於糧食、飼料和加工。
  • ISAAA:過去20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約百倍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於文靜、林暉)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13日在北京發布年度報告顯示,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上升至2015年的1.797億公頃,20年時間取得約百倍的增長。
  • ISAAA:2014年中國轉基因作物面積位列世界第六
    種植轉基因作物的20個發展中國家和8個發達國家佔全球人口的60%以上。自1996年以來,全世界有10多種轉基因糧食和纖維作物獲得了批准和商業化。範圍包括主要商業化作物如玉米、大豆和棉花以及水果和蔬菜類的木 瓜、茄子以及最近的土豆。
  • 潭村調查之三:轉基因作物在農村「定居」的結果
    耕地面積21萬畝,人口11萬人,全年平均氣溫約16℃,盛產棉花、油菜、水果、蔬菜等作物。潭村距離Z市8公裡左右。截至本文作者進行調查時,有住戶625戶,村民總人口約2307人,勞動力1270(其中男性690人,女性580人)。統計數據顯示,村人均年收入為4800元。耕地總面積為2749畝,以種植棉花、油菜、玉米為主,也有少部分村民種植柑橘。
  • 含「轉基因」的作物安全嗎?
    轉基因作物從陌生,到前幾年的爭論和恐懼,再到最近幾年的火熱,人們漸漸地認識到了轉基因這項技術對於保證人類的糧食安全和提高經濟作物供給等方面的強大優勢。美國50%以上的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內銷、75%的加工食品含有轉基因作物成分。歐盟和日本年均轉基因產品進口量接近2000萬噸。
  • 效益加持,爭議猶存:轉基因作物的「成熟秋天」來了嗎
    圖片來源:OTICKI/SHUTTERSTOCK.COM 數據清晰地顯示了全球範圍內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張」: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攀升至2018年的1.917億公頃,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達24.0%。
  • 被「妖魔」的轉基因|什麼是轉基因作物?能靠外觀判斷嗎?
    【編者按】自從1983年第一株轉基因植物問世以來,轉基因技術的前行就伴隨著巨大的爭議。如今已有數十種乃至上百種轉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誕生,涉及作物種類包括木瓜、大豆、玉米、茄子等。然而在全球範圍內,公眾對轉基因技術的概念認識卻廣泛受到陰謀論和政治群體的影響。與所有技術一樣,轉基因技術在應用時需要嚴格的論證和政府的監管。儘管各國政府的監管方式有所不同,對轉基因的科學理解卻早已達成共識。澎湃新聞整理了國內相關學者的科普演講,為公眾簡述轉基因是什麼、研究的必要性,並對轉基因常見誤解進行解答。本篇為該系列的第1篇。
  • 轉基因作物的生態與健康風險
    我演講的題目和海報上的題目不太一樣,我想得稍微學術一些,重點介紹「轉基因作物生態與健康的風險」。目前轉基因技術引起更大的問題是對生態環境的威脅和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今天講七方面內容:一是看問題是怎麼產生的?
  • 不敢吃轉基因食品?其實天然「轉基因作物」人類已吃了幾千年
    世界上的第一棵轉基因作物是什麼?它是出身於實驗室裡,由科學家培育出來的嗎?你可能想像不到,早在數千年前,第一棵轉基因作物就已經在自然條件下誕生了。「人們看見不一樣的蔬菜、水果、作物和花卉後,總是忍不住聯想它們是『轉基因』的。實際上,在自然界數以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基因組本身就在發生變化,世界也因此變得豐富多彩。」
  • 轉基因(GM)作物對全球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影響(1996-2012)
    關鍵詞 產量,成本,收入,生產,轉基因作物,殺蟲劑,固碳,免耕,環境影響指數 前言 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自從作物生物技術在1990年代第一次商業化推廣之後,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農民採用這種技術並將繼續應用於農業生產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