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國際上權威組織對轉基因的態度

2020-11-29 人民網

自1996年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應用以來,國際上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擴展至2017年的1.898億公頃,增長了約112倍,超過全球耕地總面積的12%。全球六大洲的67個國家和地區批准轉基因作物種植或進口。

與此同時,轉基因安全問題也一直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相關爭論不絕於耳,眾說紛紜。為進一步促進公眾科學認識、理性對待轉基因技術,國際權威組織也先後就轉基因問題進行表態。

世界衛生組織:

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可獲得的轉基因食品已通過安全性評估,並且可能不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危險。此外,在此類食品獲得批准的國家,民眾對這些食品的消費未顯示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歐盟委員會:

根據500多個獨立科學團體歷時25年開展的130多個科研項目,得出結論:「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並不比傳統育種技術更有風險。

毒理學學會:

科學分析表明,轉基因食品的生產過程不大可能導致任何連毒理學家都不能預知的其他危害。對消費者而言,現有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水平看來與傳統食品的安全水平相當。

國際科學理事會:

現有的轉基因作物以及由其製成的食品,已被判定可以安全食用,所使用的檢測方法被認為是合理適當的。

英國皇家學會:

與傳統農作物相比,轉基因農作物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食用轉基因農作物是安全的。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

歷時2年研究、分析30年來900項基因工程技術研究資料後認為,沒有發現確鑿證據表明目前商業種植的轉基因作物與傳統方法培育的作物之間在健康風險方面存在差異,沒有發現任何疾病與食用轉基因食品之間存在關聯,沒有發現確定性因果關係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會造成環境問題。

巴西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印度國家科學院、墨西哥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和第三世界科學院:

發表《轉基因植物與世界》,認為「可以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更有營養、儲存更穩定的食品,給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帶來惠益。」

美國科學促進會:

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改良的農作物是安全的。為在美國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每一種新的轉基因農作物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分析和測試。有時會有人聲稱,給動物餵養轉基因食品導致了從消化紊亂到不育、腫瘤和早死等異常。儘管此類說法通常都很聳人聽聞,獲得媒體的大量關注,但沒有一個能經得起嚴格的科學審查。

(責編:王堃、章翔)

相關焦點

  • 方舟子:90天餵豬試驗是慣例 12個權威機構認可轉基因
    編者按:近日61名院士請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讓轉基因食品安全再次引發關注。方舟子認為轉基因食品不僅安全,並且便宜、環保,他說新一代的轉基因作物能改變食物的營養成分,將會讓消費者更切身地體會到其好處,而他自己也已經吃了十幾年的轉基因食品。
  • ISAAA:中國批准轉基因水稻刺激全球第二輪轉基因應用高潮
    作為一家追蹤全球生物技術作物情況的非盈利機構,農業生物技術應用國際服務組織(ISAAA)今年第一次選擇中國發布上一年全球主要市場的生物技術作物採用情況的研究年度報告,該組織的首位創始資助人Norman Borlaug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一位生物技術和轉基因作物的堅定支持者。
  • 新媒體環境下科學知識對爭議性科技態度的影響——以轉基因為例
    (三)對轉基因的態度在受眾態度測量上,本研究考察的是受眾對國家發展轉基因技術的態度、轉基因的商業化量產和是否支持政府將轉基因技術用於生物醫療領域,分析受眾對於轉基因技術應用的態度認同,問卷參考項新華、張正和龐星火(2005)。
  •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定論嗎?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等部門就轉基因技術的評價及安全性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國際公認和遵循的評價標準與準則,以保證經過安全評價以及批准的轉基因產品除了增加我們期望的特定功能外,比如抗蟲抗旱功能,並不增加任何其它的風險。
  • 轉基因:學界和公眾,分歧在哪裡?
    媒體報導轉基因的方式在歐美也有很大不同,我們將在本文第三部分重點論述這點。此外,歐美兩地公眾對科學及對政府的不同態度也與他們對轉基因的支持與否相關。在美國,正規環保組織,不論是大自然協會(TNC)、還是美國環保協會(Environmental Defense),都沒有把轉基因作為主要議題,各種教會也同樣缺乏興趣討論轉基因。
  • 剖析國際十大「轉基因安全事例」
    在生物技術育種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其中有10個「轉基因安全事例」常常被人當作反對轉基因的佐證。但事實表明,這些事例均缺乏科學依據。為了讓更多的公眾了解事情的真相,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所依據發生的先後順序,將這10個事例一一列出,並儘可能找全這些事件的原始出處和權威機構的最終論斷。
  • 揭轉基因十大謠言:美國人不吃轉基因賣給中國人?
    權威學術組織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今天在京發布轉基因十大謠言真相。風口浪尖的轉基因,頻頻在網絡上傳出「聖女果都是轉基因」、「美國人從來不吃轉基因」等虛假消息,即便權威人士反覆闢謠也沒能阻擋謠言的流傳。你有沒有中招,來看一看。
  • 俄羅斯禁止轉基因代價慘重,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禁用轉基因技術將幫助俄羅斯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有機食品基地」的印象。 特卡喬夫在多個場合表示,相比於美國的轉基因食品,如果俄羅斯糧食完全不含轉基因技術,世界對俄有機農產品需求將大幅上升。
  • 轉基因食物引發激烈爭論,崔永元和方舟子互掐,袁隆平卻這麼說
    轉基因食物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各界對此都包郵自己的態度。而方舟子和崔永元這對「冤家」對此各持己見,他們之間的對話頗有針鋒對麥芒的味道。方舟子曾經就轉基因的問題在中國農業大學的現場品嘗轉基因玉米。對此,他說:「雖然品嘗轉基因玉米並沒有什麼科學價值,但是科普價值卻不能否認,應當創造更多的條件讓國人天天吃轉基因食品。」
  • 轉基因食品致癌是謠言 農業部:不存在轉基因濫種
    農業部回應轉基因  13日,針對轉基因食品問題,農業部首次主動召開新聞發布會,給上市轉基因產品上了道「安全門」,也給市民吃了個「定心丸」。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孔明說,這些不符合實際,也不符合科學。其實是謠言,毫無事實依據,也被科學界一一否定。
  • 揭秘轉基因十大謠言真相
    謠言一: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生產出來都賣給中國人美國市場上75%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研發大國,也是轉基因食品生產和消費的大國。謠言四:轉基因致老鼠減少,母豬流產2010年9月21日,《國際先驅導報》報導稱,「山西、吉林等地區種植『先玉335』玉米導致老鼠減少、母豬流產等異常現象」。科技部、農業部分別組織多部門不同專業的專家組成調查組進行實地考察。
  • 100餘位諾獎得主手撕綠色和平,轉基因推廣迎來轉機?
    諾獎得主們比綠色和平組織更可信面對百餘位諾獎得主對綠色和平及其「同盟者」的指責,不少反轉人士並不服氣。他們認為,諾獎得主來自各行各業,這些「跨行科學家」在轉基因領域並非權威,發表的言論不足為信。這種觀點不值一駁。
  • 張宗毅: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本文從轉基因陰謀論為什麼不可信、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實例、國家主管部委態度、科學家態度4方面來澄清認識。——基於事實和數據 我們很容易可以從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ISAAA)的官方網站(http://www.isaaa.org/)查詢到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情況。
  • 農業部再度明確發展轉基因 國內轉基因產品名單一覽
    中央對轉基因工作要求是明確的,也是一貫的,即研究上要大膽,堅持自主創新;推廣上要慎重,做到確保安全;管理上要嚴格,堅持依法監管。今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要「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發和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  廖西元稱,目前全球轉基因研發發展勢頭強勁。
  • 「調查」什麼人反對轉基因?這14個轉基因傳聞可信嗎?
    2012年,公眾態度的拐點作為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為了保障糧食安全,中國從1995年開始從國際市場進口大豆。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從1995年的30萬噸飆升到2017年的9500萬噸,佔全球大豆貿易的2/3。為什麼要進口這麼多大豆?為什麼不擴大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很多中國公眾對此並不理解。大豆,不僅是主要的食用油原料,榨油後的豆粕也是主要的飼料原料。
  • 你好轉基因食品確實是高科技,但是目前來說沒有一個權威機構能斷定...
    你好轉基因食品確實是高科技,但是目前來說沒有一個權威機構能斷定這東西是安全的,也許短期內沒有影響,也許某個轉基因沒有壞處,但是你能肯定吃了若干年後或者後代其中人為基因不會產生危害?
  • 科學解讀公眾關注熱點:理性看待轉基因
    美國市場上70%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歐洲轉基因的研發水平曾一度領先於美國,但之後態度趨于謹慎,目前已大大落後於美國。如今,歐盟部分成員國也在積極推動政策調整,2013年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捷克和斯洛伐克5個歐盟國家抗蟲玉米的種植面積已達到14.8萬公頃,其中西班牙種植面積最大,佔其種植面積的94%。
  • 調查:什麼人會反對轉基因?14個轉基因傳聞,你信過幾個?
    其中也存在一定的群體差異(如表1):年齡段與對轉基因食品的支持態度呈反比,1990年以後出生的青少年群體對轉基因食品支持率最高(19.5%),反對率最低(18.5%)。男女性別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上沒有顯著差異。西部省份對轉基因的支持率最低(7.4%),反對率最高(51.3%)。
  • 全球生物學界(含中國)對於轉基因安全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都專門制定了國際公認和遵循的轉基因安全標準和規則,確保通過安全評價的批准上市的轉基因產品,除了增加預期或者是期望的特定功能,比如抗蟲、耐除草劑,或者抗旱的功能之外,並不增加額外的風險,這其中有一整套科學權威嚴格的安全評價程序。」張桃林說。
  • 農業部官員: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純屬謠言
    此外,參與安全評審的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委員的名單、安委會工作規則、轉基因行政審批工作規範都已經在農業部網站轉基因權威關注等欄目上公開。可以說,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項目的受理和評審程序都是嚴格按照法律法規來進行的。包括進口產品在內的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和評審,都是按照法律法規來嚴格進行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和管理整個的過程是符合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不是秘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