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官員: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純屬謠言

2020-12-06 觀察者網

左:金蕪軍;中:李寧;右:戴景瑞(李寧: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基因安全管理處處長;戴景瑞——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金蕪軍——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農業部轉基因植物用微生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常務副主任。)

6月13日,農業部批准了三種轉基因大豆的進口,再次引發各界對於轉基因的討論。媒體和公眾經常引用「美國人不吃轉基因大豆」等觀點進行反駁和抗議。

對此,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基因安全管理處處長李寧7月3日在做客人民網訪談時表示,「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純屬謠言」,「真相是美國是種植和食用轉基因作物時間最長和數量最多的國家」。

她說,事實上,美國是種植轉基因和食用轉基因作物時間最長、數量最大的一個國家。在美國,它的轉基因大豆、玉米種植比例超過了90%,本國人不吃實際上是做不到的。根據糧農組織2007年有一個食物平衡表的數據,當年美國大豆的產量是7286萬噸,在這其中,有近60%的都是國內消費,在國內消費裡面,又有93%是用作食用的,大家可以想像這個量有多麼大。

另外,據中美生物技術工作組美方官員和專家介紹,美國人吃的食品裡面,70%都有轉基因成份,因為這個大豆和玉米是食品的一個原料,轉基因作物事實上早都進入了美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去了。從1996年,轉基因大豆商業化以來,已經有上億的美國人直接或間接地食用轉基因大豆或者轉基因食品,至今已經有17年的歷史了。

到現在為止,沒有一例被證實了的,因為吃轉基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這也充分證明,食用轉基因的大豆是安全的。

以下為訪談文字直播:

問:自從6月13日農業部批准了三種轉基因大豆的進口,包括媒體和公眾都引起了比較重要的關注。最近幾天就有南方的媒體評述說,自從6月13日農業部閃電批准了三種轉基因大豆的進口,但是在這個進口轉基因大豆長達16年的國家,轉基因產品的評估報告、評審過程卻是秘密的,就連是誰在評審轉基因產品,公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從知曉。首先我們特別想問李處長,作為管理者,您如何看待上述的媒體的這段描述?

李寧:對進口轉基因生物和產品進行安全管理是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其配套規章來進行管理的。從2001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施以來,農業部開始受理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申請,到了2012年,農業部一共批准了8個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大豆的安全證書,每個都經歷了嚴格的安全評價和審批的程序,都是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來進行審批的。

為什麼要用三年呢?因為對於進口的審查,我們除了要有書面的審查資料之外,還要有由農業部轉基因檢測機構在中國境內對轉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和環境安全的重要指標進行檢測驗證,另外還要進行身份驗證。所以,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對於進口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是以科學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態度是非常審慎的,並不是閃電批准。

在信息公開方面,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和《農業部信息公開規定》的要求,已經在農業部網站上公布了審批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及時公布了發放安全證書的審批清單,包括項目名稱、項目編號、研發單位,有效期等內容。而且所有頒發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項目的申請資料,都可以通過申請政府信息公開來進行查詢。部裡也有一個想法,就是以後能夠進一步來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來回應公眾的關切。此外,參與安全評審的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委員的名單、安委會工作規則、轉基因行政審批工作規範都已經在農業部網站轉基因權威關注等欄目上公開。

可以說,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項目的受理和評審程序都是嚴格按照法律法規來進行的。包括進口產品在內的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和評審,都是按照法律法規來嚴格進行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和管理整個的過程是符合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不是秘密的。

問:就像您剛才介紹的,農業部轉基因權威關注頻道,其實已經公開了很多大家感興趣的信息。確實,在幾年前,農業部就曾經表示過,在以往的轉基因項目的實施過程當中,對於科普工作可能重視的程度不太夠。但是我們發現,在2010年7月,農業部官方網站就建立了您剛剛提到的轉基因權威關注這樣一個頻道,上面一些和轉基因相關的法律法規,包括哪些國家公司的轉基因產品獲準進口,包括哪些國產的轉基因產品獲準種植,以及參與轉基因產品安全評價的委員會的專家的名單,其實都有相關的信息公布。我想,對於公眾來說,您覺得這樣一種嘗試,對於咱們農業部,對於轉基因安全辦來說,它是不是也是推動這個轉基因透明公開化的一種比較積極的推動作用?

李寧:肯定是有幫助的。事實上,農業部在《條例》實施之初就已經在農業部官方網站上建立了一個生物安全網。可能那個大家關注的不是太夠。在這個裡面,已經陸續公布了比如說法律法規、審批信息、研發進展、管理動態等內容。為了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在2010年7月份,在農業部官網首頁上開闢了這麼一個欄目,這個欄目裡面包括了科普宣傳、政策法規、知識問答、申報指南、審批信息、參考資料、最新進展、事件真相和相關連結等9個板塊,對公眾廣泛關注的事件、質疑的問題、審批信息都來進行了公布和澄清。另外,為了回應公眾的關切,還編寫了一些科普宣傳知識和資料。應該說,科普宣傳這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部裡也是非常重視這一塊工作,轉基因權威關注的欄目是宣傳的一個重要的陣地,而且我們感到,這個欄目也基本上能夠滿足公眾的需求。

問:剛才您介紹當中還提到了信息公開申請。我手上有這樣一個案例想和幾位老師分享一下。有媒體報導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了一份政府信息公開答覆函,這上面顯示,今年5月20號之前,農業部都尚未受到國RR2大豆安全證書的申請。信息公開申請者、北京市民楊曉陸就認為,僅僅過了兩三周的時間,農業部就批准了進口,這個過程當中是否涉嫌違法和違規操作。我想今天既然李處長在這裡,也借這個機會,能不能就這樣一個案例和流程來回應一下公眾的質疑。

李寧:好的。農業部非常重視信息公開工作,在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發布的時候,農業部也制定了《農業部信息公開規定》,這個信息公開規定對於信息公開的範圍、方式、程序、監督和保障措施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我們現在對於涉及轉基因生物安全的信息公開,也是嚴格按照這個規定來執行的。

剛才您提到了,我們收到了RR2這個事,我們當時是收到了一個要求公開轉基因Intacta RR2 Pro 這麼一個申請安全評價資料的申請。收到了以後,我們與已經受理的安全評價項目進行認真地核對,反覆地核對,沒有發現與申請信息公開名稱一致的項目。因此,告知申請人這個信息是不存在的。大家剛才也知道了,農業部已經批准了3個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大豆分別是:抗除草劑的大豆CV127、抗蟲大豆MON87701和抗蟲耐除草劑大豆MON87701XMON89788。這三個大豆的安全評價的第一次申請是在2010年,評審過程歷時三年。

問:北京市民這個信息公開的申請者所提出的這個信息公開其實名稱是有錯誤的。所以導致咱們回復的信息,比如說是沒有類似的信息顯示。但是可能大家在解讀的過程當中,是存在一些誤解的。

說到轉基因,我採訪轉基因的專家也有一些年頭了,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就發現,其實轉基因技術在很多科學家的眼裡,就覺得這個技術是目前生物技術當中最先進的水平,也代表了日後它在推廣過程當中所帶來的巨大的產業市場。在一些政府官員的眼裡,就覺得轉基因是解決未來我國人口增長糧食安全問題的現實途徑。但是,相反,在公眾眼中,卻覺得它就是一個洪水猛獸。我在接觸轉基因相關工作者當中,我就發現,其實或多或少大家對於公眾的看法,都會有一些委屈。今天戴院士也在,我想問問戴院士,您覺得普通老百姓,特別是沒有一定理工科背景的老百姓,他們有沒有能力來理解我們說的轉基因技術以及轉基因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戴景瑞:轉基因技術比較複雜,一般公眾,不是專業這方面的人才,很難理解。但是,通過我們做一些宣傳,大家就會清楚。我覺得,並不是所有的公眾都有問題,還是少數,我覺得還是小部分吧。包括很多知識分子,高級知識分子,他也不太清楚到底這個東西是有害、無害,因為大家不清楚。但是,通過宣傳,這有一個過程。通過宣傳以後,特別是主流媒體大力宣傳,大家就會把這個疑難問題就解決了。其實轉基因技術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因為有少數人把這個事情給妖魔化了,認為這個東西好象洪水猛獸一樣那麼厲害,實際不是那麼回事。

我個人感覺,凡是我們國家政府通過安全程序審批的,最後公開發放的,都是安全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都是經過嚴格的科學實驗的。而且是國際上已經大面積推廣,17年了已經。我們國家做的實際上都是按照人家的老路走過來的,在我們的材料上有一些創新,適合我們國家需要。所以是這樣的,大家不必擔心的。大家不清楚,這有一個認識過程,我覺得需要宣傳。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

我舉個例子。實際上,消滅害蟲,玉米地裡面有那個鑽心蟲,過去我們直接噴灑芽孢桿菌的菌液,直接往玉米上噴,後來我們發現這個太浪費,效果也不好,就把噴液中芽孢桿菌裡面最終殺蟲的基因克隆出來、分離出來,然後直接轉到玉米裡面去了,這樣就不用去噴了,玉米長出來就是抗蟲的。大家又說這個抗蟲是不是能殺蟲,人吃了也有問題呢?又懷疑了,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這個基因編碼蛋白,專門殺這種蟲子,別的蟲子都不受影響。所以,科學家是很負責任的。我們把芽孢桿菌不用再去噴了,噴多費勁,又浪費人力,又浪費資源,轉到玉米裡面去,他自己天生就有這個抗性,蟲子就不敢吃了。但是別的非目標蟲子不受影響。人就更不受影響了。因為它編碼的蛋白,只是在鱗翅目蟲子的胃裡面起作用,對其他生物都不起作用,所以大家用不著害怕,應該相信政府。

問:其實戴老師也給大家提了一個醒,我們在隨大流式地認同別人的這種觀點之前,是不是也要先自己搞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要從自己的是非觀出發,而不是一味地隨眾的心態。歸根到底,公眾對於轉基因的一些擔心還是因為大家對於自身的身體健康,人體生命健康的擔憂。我們剛才說,近期公眾比較關心的轉基因的致癌論,最近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發布了一份「轉基因大豆與腫瘤高度相關」的分析報告,妄斷轉基因大豆致癌。後來協會的負責人出來說只是推論,不是定論。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對此回應,而且是特別肯定地說,把這兩件事結合在一起是毫無根據的。今天戴院士在這裡,我也想就這個事問問戴院士的看法。

戴景瑞:我也很關注這個事,那個人叫王曉語(音),我後來專門打電話,問了黑龍江的有關同志。咱們不說他怎麼樣,就說他這個觀點,就事論事。轉基因大豆致癌的事情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因為有一個法國的專家,叫塞拉利尼,宣傳吃了這種大豆後致癌。經過科學論證以後,認為他說的沒有根據。法國凱恩大學的一個教授,他也是綠色和平的一個成員,他長期以來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他通過他的實驗發表的文章叫《食品與化學毒物學》雜誌上發表了文章,老鼠吃了以後致癌。歐洲的食品安全局,還有歐盟委員會都非常關注這個事情,專門做了分析,證明它的實驗是不科學的,是缺乏科學根據的,這幾個結果都不一致,有的吃的少的得了癌,吃的多的還不得癌。這個事情是去年就發表了,我很關注這個事。發表文章這個人自己做了批評了,說我搞錯了,我以後再也不發轉基因了,是這麼一個情況。有人看到他這個文章了,或者道聽途說了,就聽說大豆致癌。這根本沒有這麼回事。

咱們國家進口的大豆也都是經過安全審查的,這麼多年了,一直沒有發生任何問題。17年來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轉基因食品出了問題,一個經得起考驗的例子都沒有,這是可以肯定的,到目前為止。

問:所以科學求真的態度是一個非常嚴謹的,哪怕做了實驗,實驗存在偶然性的結果,也不能代表全部正確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公眾可能偶爾聽到一個這樣的消息,就覺得是真的,真正這個過程是不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是不是經得起所有科學家來認可,可能我們還要關注最終的結果。

戴景瑞:大家不要信謠,更不要傳謠,必須要有根據再說,現在有的人不太負責任,昨天有一個老太太,她說現在得癌症的那麼多,都是吃轉基因食品得出的。我說你舉個例子,誰是吃了轉基因食品得了癌的。一家兄弟幾個,或者一家五口人,都吃一樣的東西,有一個人得癌了,這些人都不得癌,這是什麼道理。所以,沒有根據。

問:包括我前兩天逛超市的時候也是,有超市賣大豆,黃豆,當時就有兩個也是阿姨在挑的時候,說這個豆子我聽人家說泡水裡長芽的就是非轉基因,不長芽的就是轉基因的。我從事轉基因報導很長時間,我知道,其實是面上的轉基因大豆根本不是當做大豆來賣,只是用作轉基因大豆油的壓榨。市面上根本沒有轉基因大豆在賣,但是公眾可能道聽途說的一個小消息,或者從網上看到一個不負責任的言論就會發表這樣一個看法。一傳十,十傳百,造成恐慌的心理,其實事實根本不是這樣。

戴景瑞:中國進口的大豆主要榨油,豆餅、豆粕主要是做飼料,這個大家都可以放心,不要傳謠,不要信謠。

問:說到陳君石院士發表的看法,陳院士也說,轉基因大豆誘發癌症的說法在流行病學上是沒有根據的,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科學證據來證明轉基因食品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了危害。這樣一段話,公眾也會摳這個字眼,大家說到目前為止沒有,是不是以後就會有呢?這樣一個公眾的憂慮,不知道金老師是怎麼來看的?

金蕪軍:其實轉基因技術研究的初期,科學家們已經考慮安全因素了。轉基因植物大面積商業化種植已經有17年,第一個轉基因產品問世也已經有30年了。在這麼長時間範圍裡面,還沒有出現過一例經過科學證實的安全性事件。國際社會對轉基因安全都非常重視,國際上食品安全的一些法規標準是由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制定的,CAC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成立的國際機構,主要就是協調各個成員國來確定自己的食品安全法規標準和方法,並且制定國際食品法典。它是國際上裁決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一個權威機構。

我們國家的轉基因安全評價就是充分考慮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還有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還有經濟合作組織,制定發布的這些規範性的文件。我們的生物安全評價主要從營養學、毒理學、過敏性這些方面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安全評價的。這個安全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而是一個相對的,是和非轉基因對照比較的。即使是我們現在經常食用的傳統的食品,它也不能說是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人都是安全的。比如說聯合國糧農組織就把牛奶、雞蛋、魚、甲殼類、花生、核果類、大豆、小麥,這八類食物列為常見的過敏食物。對這些食物過敏的人群來說,這些食物可能也是不安全的。我們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是基於風險分析和預防的原則來進行的,它的目的就是防患於未然,所以,請大家對轉基因安全的問題一定要科學理性地看待,要科學、理性,不要輕信謠言。

問:其實科學家的語言都和他們做科學的態度是一樣的,都是嚴謹的。很多時候,大家說科學家發表一個相對的結論,公眾就說你為什麼不下絕對的結論,其實在科學當中,這樣反而體現了科學家嚴謹的態度。如果一個科學家很不負責任就說,絕對怎麼怎麼樣,我們可以相信,可能這個科學家的科學態度也並非是嚴謹的。

說到大豆,其實我們知道,翻看中國的歷史,其實中國是一個大豆的出口大國,但是在最近十年,我們的大豆進口量猛增,但是國產的大豆面積卻逐漸減少。大豆的主產區加工企業甚至很多出現了停工破產的現象。大家就說,我們如果單純從大豆的營養價值從口感來分析的話,是不是轉基因的大豆和國產大豆之間就一定相差很懸殊呢?

戴景瑞:這個很簡單,咱們國家原來是大豆的原產國,大豆起源於中國的,咱們一直是出口的,但是後來因為咱們人口增加了,大家需求量也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油炸食品也多了,所以,油的消耗量就比較大,特別是咱們國家,畜牧業發展也非常快,肉蛋奶都需要畜牧業來生產,畜牧業又需要大量的飼料,咱們國家生產的大豆不夠用。這是一個。

另外,大豆的單產比較低,與其他作物如玉米的比較效益低,比如我國東北大豆平均畝產120公斤,而玉米的產量高,一畝地一千多斤,七八百公斤。所以,咱們農民就不願意種這個大豆,他願意種玉米。這樣的話,一畝地的玉米比種大豆至少多增加200元收入,所以農民不願意種大豆,大豆就緊缺,大家需求量就大,咱們市場又生產不出來,那就進口。進口大豆價格還有優勢,為什麼?因為發達國家規模化生產,不像咱們國家一農戶經營幾畝地那麼種,它起碼一個農戶種幾千畝,可以規模化生產,成本就低,進口的大豆一般來講,它的含油量比咱們國家高一些。一般據我了解,高的不是很多,只有一兩個百分點是沒有問題的。咱們國家個別品種產量含油量也高,但是面積很小,總體上比人家要低,至少增加兩三個、一兩個百分點。咱們大豆加工單位就願意進口大豆,它可以增值,出油率又高,進口價格又低。因此,轉基因大豆就進來了。因為現在大豆主要生產國——美國,巴西、阿根廷,他們生產的大豆,基本上都是轉基因大豆。所以,咱們需要的話,你就得進這個東西,沒有別的可以進的。因為實際上剛才講過了,沒有什麼危害。所以我們才敢進的。政府是高度負責的,這個用不著害怕的。

我剛才講非常安全的道理,咱們是經過嚴格的審查,安全管理部門經過審查的,剛才這位也談到了,國內外都是經過大量的長期的安全評價以後,包括營養評價、毒理學的評價,還有致敏性的評價,實驗證明,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在營養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是實質等同的,兩者沒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國家才大量地進口。而且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一個事例,就是說進口這麼多沒有任何安全事件出來。

問:是不是這意味著從未來長遠的一個產業格局來考慮,很長一段時間還是會依賴大豆進口,我們自己國產的大豆,如果不依賴進口轉基因,我們單純靠國產大豆,是不是不現實的?

金蕪軍:坦率地說當前不現實的。我國是一個農業和人口大國,面對耕地、水等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災害頻發等諸多問題。在這個條件下,你要保障糧食安全,可能就要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來保障農產品的有效供給,這是保障糧食安全的一個必然選擇。現在我們國家進口轉基因大豆,你是不是進口,進口多少,它是由國內的需求來決定的,是一個市場行為。發放安全證書只是證明這個產品是安全的,是可以進口的。是不是進口,進口多少,是由市場決定的。現在我們國家由於國內的需求特別旺盛,還有國內的產出又不夠,所以,近幾年連續每年進口大豆在5000多萬噸,大部分是轉基因的。此外還有大豆油,還有豆粕,如果五千多萬噸大豆全部國產的話,剛才大家說,我們大豆的畝產也就是120公斤左右,額外就需要4億畝耕地,現在我們沒有這個後備的耕地資源,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不現實的。從另外一個角度,現在我們國產的非轉基因大豆,也存在成本高,比較經濟效益差這麼一個問題。所以,國內有一些農戶也不願意選擇種大豆,而去種玉米去了。

問:剛才聊天的過程當中,三位老師都提到了一個詞,就是可能公眾對於轉基因理解當中存在一些誤差,甚至被妖魔化。現在轉基因不僅在安全方面被妖魔化了,也被政治化和民族化了。就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了。媒體和公眾經常會說美國人都不吃轉基因大豆,為什麼我們要吃?其實他是存在一個比較的心態。但是美國人是不是真的就不吃轉基因大豆,這是不是一個事實,我們也想求證一下。

李寧:其實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純屬謠言,事實上,美國是種植轉基因和食用轉基因作物時間最長、數量最大的一個國家。在美國,它的轉基因大豆、玉米種植比例超過了90%,本國人不吃實際上是做不到的。根據糧農組織2007年有一個食物平衡表的數據,當年美國大豆的產量是7286萬噸,在這其中,有近60%的都是國內消費,在國內消費裡面,又有93%是用作食用的,大家可以想像這個量有多麼大。另外,據中美生物技術工作組美方官員和專家介紹,美國人吃的食品裡面,70%都有轉基因成份,因為這個大豆和玉米是食品的一個原料,轉基因作物事實上早都進入了美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去了。從1996年,轉基因大豆商業化以來,已經有上億的美國人直接或間接地食用轉基因大豆或者轉基因食品,至今已經有17年的歷史了。到現在為止,沒有一例被證實了的,因為吃轉基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這也充分證明,食用轉基因的大豆是安全的。

李寧稱,美國人食用轉基因食品已有17年歷史

問:下次當咱們公眾再說美國人不吃的時候,就要想清楚了,今天李處長說,美國人不僅吃,而且還不少吃。吃是一個方面,大家更關心的是歐美國家對於轉基因產品的審批流程和相關的政策,和我們國家相比又有哪些不同?

李寧:美國的管理方式是以產品的特性和用途來進行管理的,它沒有單獨的立法。在1986年的時候,美國政府頒布了《生物技術法規協調框架》,在這個框架裡,明確地規定了由農業部、環保署和食品藥品局共同對於農業生物技術和產品進行管理,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進行安全管理,其中既有分工,又有協調,美國農業部主要負責轉基因產品的種植安全,環保署主要是負責用作農藥的轉基因生物的安全,這裡面可能大家有點不太好理解,比如說抗蟲玉米,環保署是對於比如BT表達蛋白,它對這個蛋白的安全性進行管理。美國的食品藥品局是負責對轉基因食品飼料的安全還有標識進行管理。

對於歐盟來說,它是以過程為基礎來進行管理的。它的決策部門是歐盟委員會和部長級會議。日常的工作是由一個叫EFSA(歐洲食品安全局)進行管理的,這個EFSA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獨立開展風險評估,提出科學的意見。基本的框架就是各國的政府對受理這個材料提出初步的意見,EFSA組織專家進行風險評估,最後由歐盟委員會的主管當局和部長級會議最後來決策。

問:其實我們說每一個新的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當中都會伴隨著一些質疑的聲音,也會有一些恐慌,甚至是擔憂。當然,這不僅僅是局限在轉基因方面,但是我們說也有觀點認為,轉基因工作步子發展的太快了,是不是得慢一點,跟得上老百姓認識的發展的腳步,否則太快,老百姓跟不上,跟不上了可能就會想法多一點。而且也有觀點說,未來十年轉基因的發展戰略和藍圖能不能也給大家公布一下。我不知道戴院士怎麼看。

戴景瑞:快和慢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懷疑的人就覺得太快了,支持的人覺得太慢了。咱們國家要和其他國家比,和那些發展快的國家比,實際上已經落後了。咱們國家非常重視,為什麼慢了呢?就是因為關心老百姓的需求,重視老百姓的關注,怕老百姓不放心,所以,政府非常慎重。咱們國家目前主要是推廣棉花,棉花這個不吃,所以大家放心,咱們的棉花發展很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了,咱們有獨立的智慧財產權,老百姓也放心。但是食品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糧食作物沒有批准進入生產,就是考慮到公眾的關注。國家有個原則,對轉基因的作物,一個叫做加快研究,研究上要加快,國家有重大專項,大量投入,好多科學家參加了研究。一旦需要的時候咱們能拿得出來,不至於落後。另外一個就是推進應用,就是咱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要用,但是怎麼用呢?還是要規範地管理。比如說李處長他們就管安全的事,不安全的咱們絕對不能種,不能讓老百姓吃。另外就是要科學發展,就是按照科學的規律,穩步地發展。政府的方針是非常明確的。

按道理說,咱們為了保障咱們的糧食安全,保證農產品的供應,我個人看法,應該加快一點,但是現在政府還是很慎重,很負責任地發展轉基因作物。現在有一個十年規劃,政府有一個發展的路線圖,有一個時間表。這個路線圖是什麼?咱們優先發展經濟作物,比如棉花,這種不吃的,這個沒有問題。下一步再發展非食用的或者是間接食用的,比如玉米做飼料,大豆也可以加工豆粕,餵牲口,人不吃。實際上這個在國外已經不成問題了,但是咱們中國還算穩當一點,先發展不吃的,然後是間接吃的,成熟一項發展一項。因為有搞水稻的,就主張說,水稻應該趕快發展,因為水稻是主食,政府還是說水稻暫時先不發展。先發展經濟作物,然後非食用的、間接食用的,一步一步往前走。大家完全放心,要相信政府。

問:通過我們發展藍圖的戰略來看,也可以看出,不光是國家、政府,包括我們的科學家,其實在發展科學研究的過程當中,都是本著以民眾為本的態度在發展。當然,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為了造福人類,所以我們始終沒有脫離這樣一個宗旨。

就像剛才說的,任何一個科學技術,包括科學政策,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很多是存在質疑的,不光是轉基因,比如水電大壩的發展,比如化工業的發展,一路都是紛紛擾擾、爭議很多,但是這個過程中就考驗著轉型中的中國和中國的科技產業。作為政策的管理者,轉基因作物的推進和輿論處於今天這樣一個比較相對矛盾和相對尷尬的狀態,我想可能李處這邊是壓力最大的。對於未來的轉基因的一些發展,包括轉基因科普的發展,您或者是咱們轉基因辦有哪些相對的應對措施呢?

李寧:轉基因技術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應用最為迅速的技術。近年來,國際上以抗除草劑和抗蟲為主的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的產業化速度明顯加快。在1996年是170萬公頃,到了2012年就猛增到了1.7億公頃,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目前全球已經有59個國家和地區批准了進口轉基因食品、飼料或者是種植。從全球範圍看,如果我們能夠抓住了轉基因技術發展的大好機遇就會在整個國際競爭當中贏得優勢、贏得機會。如果是鴕鳥思維,最後帶來的就是落後,你不發展,並不意味著別人不能發展,只能是差距越來越大。另外,國內外的實踐也證明,種植轉基因的作物是能夠給農民增收、生態安全、消費者健康以及國家糧食安全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剛才戴院士提到了轉基因的十六字方針,我也想說,在這十六字方針裡面,對管理的要求是規範管理,這是科學發展的保障。我想今後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按照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任務,科學評估、規範管理,繼續做好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工作。轉基因是一個非常新的技術,新生事物,大家對它的了解、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個過程,所以,科普宣傳也是將來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我想只要大家逐步地了解、理解、科學理性地認識轉基因技術,就能夠體會到它的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那就會逐步地接受和認識它,也會使這個技術為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我們國家造福。

相關焦點

  • 傳轉基因食品致癌讓精子活力下降 農業部:謠言
    、不育不孕,歐美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等多種說法。今日上午,農業部官員和專家公開回應稱:經過安全性評價審批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網上一些如轉基因致癌,致流產等說法為謠言。有關轉基因食品,網上流傳很多說法,如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會導致癌症,轉基因玉米導致廣西大學生精子活力下降,轉基因食品導致不育,歐美人不吃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馬鈴薯致實驗大鼠中毒,轉基因玉米導致老鼠減少、母豬流產,轉基因正成為超過原子彈的殺傷武器等。
  • 轉基因食品致癌是謠言 農業部:不存在轉基因濫種
    近日,有關轉基因食品,網上流傳很多說法,比如聖女果、小黃瓜吃不得,國外都不吃轉基因,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會導致癌症;轉基因玉米導致廣西大學生精子活力下降;轉基因食品導致不育;轉基因馬鈴薯致實驗白鼠中毒;轉基因玉米導致老鼠減少、母豬流產;轉基因正成為超過原子彈的殺傷武器等。真的是這樣嗎?小編帶您一起了解一下。
  • 揭轉基因十大謠言:美國人不吃轉基因賣給中國人?
    權威學術組織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今天在京發布轉基因十大謠言真相。風口浪尖的轉基因,頻頻在網絡上傳出「聖女果都是轉基因」、「美國人從來不吃轉基因」等虛假消息,即便權威人士反覆闢謠也沒能阻擋謠言的流傳。你有沒有中招,來看一看。
  • 農業部專家:大學生吃轉基因食品精子質量變差是謠言
    近段時間,一系列事件再次讓「轉基因」成為熱點話題。上周,甘肅張掖市發出轉基因「禁令」;此前,法國老鼠致癌實驗、崔永元赴美調查轉基因、黃金大米實驗違規事件以及院士上書呼籲轉基因產業化,都讓老百姓越來越「看不懂」。日前,新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農業部農作物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黃大昉。他表示,國內大部分人都已吃過轉基因食物。
  •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歐盟也吃轉基因食品
    昨天下午,受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委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吳孔明在武漢舉行的一個轉基因研修班上,澄清關於轉基因危害的一些傳言。吳孔明表示,食用轉基因食品不會改變人的遺傳物質,不會影響生育能力,也不會影響子孫後代。    1轉基因食品為何不做人體實驗?
  • 揭秘轉基因食品的幾個常見謠言!你中招了沒?
    上期我們了解了轉基因食品安不安全、能不能吃的問題,今天我們接著來了解幾個關於轉基因的謠言,並深入了解一下這些為什麼是謠言。轉基因食品影響後代健康?在網絡上的一種常見的觀點,就是食用轉基因食品可能影響後代健康。但這早已被大量科學實驗證明,是完全沒有根據的「杞人憂天」。這是因為,基因控制的是蛋白質的合成。
  • 又說美國人不吃轉基因了?
    就在前天召開的「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年會暨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懇談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陳章良列舉了春節過後一個轉基因謠言微信轉發的例子。他說,我自己就是研究轉基因科學的,真的感到科普工作太重要了,食品科普工作任重而道遠。  其實關於轉基因的事,本版以前都說過N多次了,今天為啥又要說?
  • 揭秘轉基因十大謠言真相
    謠言一: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生產出來都賣給中國人美國市場上75%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研發大國,也是轉基因食品生產和消費的大國。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國內生產和銷售的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來源的轉基因食品超過3000個種類和品牌,加上凝乳酶等轉基因微生物來源的食品,超過5000種。謠言二:轉基因大豆毀掉了阿根廷農業阿根廷並非「被轉基因毀掉的國家」。阿根廷因為使用轉基因技術使之成為全球農業出口大國,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 農業部:理性看待轉基因 理性選擇轉基因產品
    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表述:轉基因工程育種就是需要什麼基因就轉移什麼基因,而雜交育種是轉移什麼基因就是什麼基因。    人們對轉基因恐懼和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質疑,更多是受各方面轉基因安全負面宣傳影響而對質量安全風險做出的主觀反映。我國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 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很多美國人吃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在世界遍地開花,但其到底安全與否,業界學界一直爭論不休。在中國,隔段時間就有一波關於轉基因危害的民間傳言充斥於耳。由於美國是轉基因大國,因此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那裡,無論是轉基因的支持者還是批評者都以美國為例,尋找自己的論據。而美國駐華大使館25日就表態稱,很多美國人吃轉基因食品。
  • 農業部介紹中國允許種植的轉基因作物種類
    這些年,一提起「轉基因」,各位看官最先想到的是不是爭論,以及正反雙方的代表性辯友(請自行腦補),還有各式各樣不辨真假的傳言?比如說:色彩鮮豔的聖女果、小黃瓜、甜玉米都是轉基因食品;再比如:歐洲對轉基因「零容忍」,歐盟、日本都不吃轉基因;更讓人恐慌的是這個:法國教授用轉基因玉米餵食大鼠,產生腫瘤!!
  • 美國科學院宣布轉基因食品無害,中國專家如何解讀
    美國國家科學院5月17日發表報告,宣布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無害,食用轉基因食物不會增加患癌症、肥胖症、消化道疾病、腎病、自閉症和過敏症的風險。 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傳統食品安全性 「有的人一談到轉基因就色變,其實這是一種科學認識上的誤區」,研究轉基因棉花技術超過15年的陳曉亞院士說。有關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其實早就有了明確的權威結論。
  • 《科學新聞》:美國人究竟吃不吃轉基因食物
    美國人用於直接食用的轉基因食物的比例相對於其生產規模來講,百分比確實不高,但由於其龐大的農業生產能力,即便很低的比例也可以得出很高的人均消費量  近年來,國內輿論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惑,作為轉基因作物種植第一大國,美國的公眾到底吃不吃轉基因食品?圍繞著這一問題的各種說辭,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 美國已正式宣布轉基因有毒!仔細看你吃過的食品··
    崔永元贏了,美國已正式宣布轉基因有毒!那些力挺轉基因的人是不吃轉基因食品的。良心大大的壞了!崔永元本是一名成功的主持人,曾主持過不少大型綜藝節目,例如:《東方時空》、《謝天謝地,你來啦》、《小崔說事》、《實話實說》等。他本來可以在娛樂圈享受成功的安逸生活,而他卻在事業巔峰的時候,突然宣布離職,遠赴美國調查轉基因產品。
  • 獨家:轉基因食品餵食實驗,是決定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唯一標準
    •影響歐洲的塞拉利尼實驗•法國塞拉利尼教授,為期2年的轉基因餵食實驗結束後,結果震驚歐洲和世界。多方表達了不同觀點,而我國的觀點是塞拉利尼「謠言」。法國政府高度重視,責令調查。最終全面禁止轉基因農作物種植。
  • 吃轉基因食品致癌?央視怎麼說?
    王小語說,湖南湖北浙江貴州這些地方人們主要吃菜籽油,腫瘤也不高發。) 中國人對央視的信任度還是很高的,所以,很多人看到這個小視頻,以為堂堂央視都認為轉基因大豆油有可能誘發癌症,吃瓜群眾當然很容易相信。但是,經過一番查證後,我卻對製作這個小視頻的人感到非常的憤怒,故意誤導公眾這一條是坐實的。
  • 「美國人吃的食品裡面,70%都有轉基因成份」 農業部回應轉基因大豆...
    6月13日,根據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審結果,農業部批准發放了三個可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圖為2012年3月27日,在巴西庫亞巴,工人們用收割機收割大豆。(新華社/路透 /圖)針對公眾對於轉基因大豆進口過程的質疑,7月3日,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轉基因安全管理處處長李寧在參加人民網在線訪談時表示:農業部對於進口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是以科學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態度是非常審慎的,並不是閃電批准。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和管理也不是秘密的。6月13日,農業部批准了三種轉基因大豆的進口。
  • 國人體內出現轉基因作物中常見基因?純屬謠言
    近日,微信公眾號「奇聞趣事糗事」的一篇文章《英國研究:中國人體內已出現轉基因作物中常見的基因,請當心下一代!》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  事實真是這樣嗎?並非如此。這實則是用有關轉基因的釣魚文和謠言文拼湊起來,為非轉基因食品雜貨店站臺的廣告文。
  • 方舟子說自己吃轉基因食品,還提倡國人天天吃轉基因食品!
    ,自己經吃了二十年了,現在美國幾種最主要的農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油菜、甜菜、棉花等,基本上都是轉基因的品種。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解讀了美國毒理學會關於轉基因食品和飼料安全性的立場聲明後,再次強調:大量科學數據表明,轉基因作物(食品)與傳統作物(食品)相比較,同樣安全和具有營養。而在解讀之前,陳君石也觀看了紀錄片《食物進化》。這是一部公平而理性地探討轉基因話題的紀錄片,影片北美上映後受到媒體的一致好評。
  • 轉基因有毒?2016年食品安全謠言大盤點
    謠言 中國使用碘酸鉀進行食鹽碘強化是美國人的陰謀  真相:我們原來使用的是碘化鉀,但因其性質不穩定,容易氧化失效,所以改成了碘酸鉀。國際上使用碘酸鉀的國家很多,比如澳大利亞、德國、印度等。說碘酸鉀比碘化鉀毒性大10倍,是指它的半致死劑量更小,但這並無需擔心,因為被允許的添加量都在安全範圍以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