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文章來源《院士講科學》,該書由《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總策劃,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
專家:戴景瑞,玉米遺傳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教授,現任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
上期我們了解了轉基因食品安不安全、能不能吃的問題,今天我們接著來了解幾個關於轉基因的謠言,並深入了解一下這些為什麼是謠言。
轉基因食品影響後代健康?
在網絡上的一種常見的觀點,就是食用轉基因食品可能影響後代健康。但這早已被大量科學實驗證明,是完全沒有根據的「杞人憂天」。這是因為,基因控制的是蛋白質的合成。人吃下的蛋白質到胃裡面以後,就會分解成胺基酸,而胺基酸本身是沒有毒性的,更不會重新變成人的基因的一部分。
而人遺傳給後代的是由大量基因組成的DNA,所以,每一餐吃下的蛋白質,不會對後代產生任何影響。至於抗蟲轉基因玉米「能殺蟲也難免會殺人」的謠言,則源於對這類作物「殺蟲」原理的誤解。昆蟲的消化系統與脊椎動物有很大不同,轉入基因生成的那些蛋白質,可以通過摧毀昆蟲消化系統來實現「殺蟲」的效果,對人類卻是無害的。
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
還有一種關於轉基因的網絡謠言,是宣稱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但事實絕非如此。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研發大國,也是轉基因食品生產和應用大國。
在美國種植的玉米,90%以上都是轉基因的;在經濟作物方面,90%以上的棉花和94%以上的大豆都是轉基因品種,而且美國只種植轉基因甜菜。如此高的轉基因種植比例,決定了美國75%~80%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根據世界糧農組織統計,美國2009年生產大豆9141.7萬噸,44%用來出口,大部分都出口到中國,其餘的都用於國內消費,其中國內消費的93.1%為食用。同一年,美國玉米產量為3.3億噸,14.6%用於出口,國內消費28.7%為食用,其他用於製造飼料和工業品等。可以說,美國是世界上供應轉基因食品種類最多、時間最長的國家。我也曾在美國生活過很長時間,一日三餐會吃下很多轉基因食品,但沒有對健康產生任何影響。
「先玉-335」是轉基因玉米??
另一則關於轉基因玉米的謠言,其主角則是美國先鋒公司培育的玉米品種「先玉-335」。它在中國被大面積推廣,特別是在東北平原和黃淮海平原上,都有巨量種植。但在網絡謠言中,它被說成是轉基因玉米,而且是山西省和吉林省老鼠減少和體型縮小的元兇。農業部為此專門派出專家進行調查,發現「先玉-335」不是轉基因玉米,網絡謠言中提到的地點也沒有種植轉基因玉米。
至於老鼠減少的現象則確實存在,但那是這些玉米種植區禁止劇毒農藥的結果,與玉米種植業完全無關。在若干年以前,中國很多地方會使用劇毒鼠藥去殺滅危害農作物的農田鼠類,猛禽等野生動物食用中毒而死的老鼠後,會因為生物富集作用而中毒死亡。隨著天敵減少,繁殖力極強的老鼠在一定時間內出現了數量激增的現象。但隨著劇毒農藥淡出,老鼠天敵的數量有所恢復,再加上越來越多的農民使用混凝土結構建造糧倉,有效地壓縮了老鼠的生存空間。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太原市的武宿機場被選為備降機場,因此,機場周圍的農村做過集中滅鼠措施,使這一區域的老鼠數量顯著減少。至於「老鼠變小」的說法,則是因為大多數人對農村鼠害並不了解。可能危害農作物的老鼠不止一種,不同的物種自然會存在體型差異。
聖女果、袖珍南瓜是轉基因作物?
近年來,隨著蔬菜育種領域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特菜」被推廣種植,比如袖珍番茄(聖女果)、袖珍南瓜,以及成熟後也仍然是綠色的番茄和顏色鮮豔的彩椒等。在一些網絡謠言中,這些作物都被說成是有安全隱患的轉基因作物。但事實上,這些作物都只是雜交育種技術的結果,與轉基因完全無關。
在網絡上為博取關注度而對農產品造謠、傳謠的行為,有可能危害正常的農業生產,損害農民利益,並對公眾科學素質的提升帶來不良後果,應當受到嚴厲譴責。
在網上仍然有很多關於轉基因作物的謠言或「陰謀論」。無謂的恐慌引發的反轉基因思潮,有可能會遲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甚至有可能會危害到國家未來的糧食安全。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輕信謠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