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為什麼?

2021-01-08 冷眼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冷眼

這幾天關於「蝗蟲」的事件可以說非常熱門,因為這還是一群「非同尋常」的蝗蟲,它們跨越了東非、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等地,最終對我們亞洲部分地區都帶來了影響,根據科學統計數據顯示,這次的蝗災蔓延出現在了10多個國家之中。它的出現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主要是因為它對糧食的影響最嚴重,所以說這才是我們最擔心的問題。

不過,我們還是迎來了一些好消息,那就是根據印度公開數據顯示,4000億沙漠蝗蟲如今已經得到了控制,所以這絕對是一個好消息,但是也有一個不幸運的消息,那就是印度農業部門預測,今年6月蝗災威脅可能加劇。所以說還需要準備下一步的蝗災問題,雖然這是說預測的可能性,但是提前做好準備是沒有什麼壞處的。

蝗蟲為什麼有這麼多?

首先是因為氣候變化讓它們變得更加適應生存了,所以在有利的條件之下,一隻雌性蝗蟲可以產大約300顆卵,1平方公裡規模的蝗群一天的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可以想下,如果印度的4000億蝗蟲再次進行蔓延的話,那它的發展程度會達到例外一個巔峰,所以這次我們的感謝印度,不然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更大。

由於4000億沙漠蝗蟲到達印度之後,有概率會東移南下,甚至會進入到我國雲南地區,所以如今控制了,那對我國的影響基本上解除,但是印度也說明了。在6月份的時候,「蝗災」可能會「捲土重來」,那麼我們也必須提前準備下,這不是說一定會來,但是準備是沒有錯誤的。在這麼多的蝗蟲面前,可能不少的人「嘴又不聽話了」,很多人會這樣的一個問題。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

當然對於這樣的蝗蟲,肯定不少人就會熱議了,到底能不能吃,那麼我們來看看蝗蟲的情況。「蝗蟲」就是我們俗稱「螞蚱」,在全世界範圍之內,總計有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

而除了沙漠蝗蟲之外,我國還有三種獨特的蝗蟲出現,那就是東亞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亞洲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Linnaeus))和西藏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itensis Chen)3種,最多的就是東亞飛蝗。分布廣泛,危害大。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所以說近些年來,我們是在不斷地根除它。

而我們人能不能吃?其實這個暫時還沒有明顯的記錄說法,由於這些蝗蟲的種類很多,說以沒有明確說明什麼蝗蟲可以吃,什麼蝗蟲不能吃。這裡我們也不提倡大家去吃「蝗蟲」,除非你知道什麼蝗蟲可以真正的食用才行,在食療價值方面確實有過這樣的記錄。蝗蟲營養豐富,在香港等地具有「飛蝦」的美稱,同時在美國還舉行「昆蟲宴」,其中就有蝗蟲。所以說確實是美味。

但是蝗災時的蝗蟲由於數量大,其中蔓延過程之中可能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是不是我們看到的美味是無法進行確定的。並且還有些蝗蟲存在基因變異的情況,例如在2014年的核實後,日本就發現了只通體粉紅的蝗蟲,昆蟲專家介紹就說這是基因突變,因此非常罕見。所以小編在以科學的解釋來說明,大家不要「嘴不聽話」,偷偷的來幾串,這是野外的,出了問題還不好說。

蝗災時的蝗蟲可能不能吃,那如何消滅它?

確實為了防止蝗災的出現,科學家們研究出來的方式很多,例如改造蝗蟲的棲息地,減少發生基地的面積,然後就是利用天敵去保護,那就是放養雞、鴨、鵝等家禽防治。在19年前養雞鬥蝗的紀錄片我相信不少人也看到了。

5天時間內就可以完成1000畝的活動任務。2012年,國家農業部發動河北、內蒙古、甘肅等十個地區進行牧雞治蝗,全國有1.25萬農牧戶出動了近300萬隻雞,對1400多萬畝草原蝗蟲進行了治理,共減少牧草直接經濟損失1.27億元,戶均減災1萬多元,戶均增收近6500元。

所以說,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到,天然的「天敵」是最好的治理方式,當然除了這些之外,也存在一些現代化學防治的方式,例如:噴霧或噴粉,毒餌誘殺等方式,這些都是最常見的,所以在不同的地區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這就是一個基本情況。

相關焦點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完全是兩碼事!
    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解決兩碼事,你不會真覺得靠人吃能消滅蝗災吧?太文盲了,一是大規模蝗災蝗蟲有毒,吃多了會死人,其次數量太多,快速吃完一個地方的糧食就飛走,蝗蟲能飛一兩千米高。在沒有現代科技加持的古代,蝗災是無解的。其實吃不吃的真的沒所謂,人類不缺這點蛋白質,主要也還是因為不好捉,現在工業滅蝗普遍還是飛機噴灑農藥,但都集中在前期預防,對這種成規模的流動性大群體是否有效真的存疑。
  • 古代發生蝗災時,為啥災民寧可挨餓也不吃蝗蟲?專家:想吃也不能吃
    這基本就是不符合實際的,在任何時候有錢人家都不用為吃飯擔心,單是他們攢下的糧食起碼就夠吃三年的。但是蝗災一來窮苦的老百姓就遭殃了,辛辛苦苦在田頭勞作一年,黑壓壓一片衝過來片刻就一掃而空了,看到此情景,任何人都束手無策只能急得掉眼淚。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中國人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遊的哪個不敢吃,把蝗蟲當下酒菜吃這災情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 古代常見蝗災,但現在中國為什麼沒有蝗災了?蝗蟲都被吃貨擼了嗎?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困擾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什麼現在很少見了?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史書中的蝗災,中國現在為什麼很少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蝗災」了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古代鬧蝗災,為啥百姓寧願挨餓也不吃蝗蟲?專家:他們不能也不想
    而今年又是一個庚子年,結果就是全球新冠疫情,非洲蝗災等等。而且,在這個秋天時候,非洲的蝗災在夏天消停了一會兒之後,又再次捲土重來。蝗災發生時,會有鋪天蓋地的蝗蟲四處取食,所到之處是寸草不生,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自然災害。
  • 蝗災來時,「吃貨」可以消滅蝗蟲?史書記載,豬吃蝗蟲長得很快
    即便是它們飛到不適合其繁殖的地方,依然可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所以蝗災時,場面是非常壯觀和可怕的,遮天蔽日,所過之地莊稼不留。根據經歷過民國時期的老人說,40年代初蝗災來時,站到廚房裡,把鍋蓋打開,再把鍋蓋合上,鍋裡就是一鍋螞蚱了,螞蚱連廚房裡的灶王爺貼紙都吃了。
  • 蝗蟲,蝗災與人類
    而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變態的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總結治蝗方法,根據歷史上從春秋至元朝記載的一百一十一次蝗災分析,得到蝗災「最盛於夏秋之間,與百穀長養成熟之時正相值,故為害最廣」的結論。
  • 蝗蟲最怕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蝗災?
    根據專家的預測,如果不對蝗蟲數量加以控制,其規模還將進一步大幅增長,最多可能會達到200萬億隻,因為蝗蟲現在已經進入繁殖季節。為什麼會發生蝗災呢?蝗蟲容易泛濫成災的一大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繁殖能力非常強。蝗蟲每隔三周就能進行一次繁殖,而且對於產卵地的要求很小,只要土質較為鬆軟就行,幾乎可以隨時隨地繁衍後代。而且蟲卵都在地下,它們不容易遭到破壞。
  • 史書中的「蝗災」,為何中國現在很少見?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一旦有蝗災發生,田裡莊稼幾乎是顆粒無收,在長發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蝗蟲出現意味「路有餓死骨」;蝗蟲飛過代表「莊稼盡毀」,能夠號令千軍萬馬、指揮眾多猛獸的統治階層對蝗蟲也無可奈何。它們體積小、飛地高,想要將其一網打盡幾乎是難於登天。蝗蟲難治,難道古人對蝗蟲就聽之任之了嗎?儘管這種難以根治的小蟲子令人抓狂,這並不代表古人就舉旗投降了。
  • 蝗蟲的前世今生,蝗災的治理,非洲蝗蟲為什麼飛不過來?
    之後在《呂氏春秋》《審時篇》《禮記·月令》也有"蟲蝗為災"的記載,約在宋以後,蝝改稱"蝻",合稱蝗蝻,沿用至今.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除蝗疏》統計了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蝗災的次數,指出春秋294年中共發生蝝災111次。
  • 蝗蟲被古人奉為蝗神,當蝗災來臨時,老祖宗們都是怎麼應對的
    可這新一年的起始,國人卻著實承受了太多:新冠病毒令我們談蝙蝠而色變,而另外一位賣相同樣不太漂亮的客人——蝗蟲,正從東非鋪天蓋地向世界各地進擊。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判斷,本次非洲蝗災規模之大,是二十五年一遇。當然,綜合了氣溫、季風和地理屏障等因素進行考量後,專家們得出結論——我國不會受蝗災的波及——總算給群眾吃了一顆定心丸。
  • 蝗蟲和螞蚱是同一個東西嗎?為什麼東非會突然暴發沙漠蝗災呢?
    那麼,就有很多人要問了,蝗蟲和我們小時抓的那個螞蚱是一樣的嗎?它為什麼會突然爆發呢,一下子就出現了數十個蝗蟲群每個蝗群多大幾千萬的蝗蟲,鋪天蓋地的掠過,所到之處不論是莊家還是植被所有綠色消失,大地都變成了灰色。
  • 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大蝗災了?
    02 蝗蟲吃肉嗎?很多人一看那張西笨蝗吃蛇的圖,都害怕了:這蝗災一來,還不把人都吃了?首先,蝗蟲吃肉是很正常的事。不光西笨蝗,你樓底下隨便抓一隻蝗蟲,養在瓶裡,餵它點魚蝦肉、蟲子肉,它都吃。受傷的同類它也吃。
  • 說吃蝗蟲的醒醒吧!群居蝗蟲是有毒的,不能依靠吃來解決物種入侵
    近日,印度爆發的蝗災可謂是讓全世界都為之擔憂,如果不加以控制,這些蝗蟲甚至有可能進入中國,一些中國網友笑稱,這些蝗蟲,也就是俗稱的蚱蜢,是可以拿來吃的,「如果它們敢來中國,我們就把它們吃光。」因為在中國古代也確實有吃蝗蟲的先例,甚至現在仍然有人吃蝗蟲,因為蝗蟲怎麼說也是一種高蛋白的昆蟲。
  • 高考地理考點 : 從東非蝗蟲肆虐看蝗災
    當下,來勢洶洶的蝗群正在逼近中國,雖然我國有著天然的高原山脈作為屏障,但同樣是不能掉以輕心的。   熱點解讀   以熱點事件為背景,以區域地理為載體考查發生蝗災地區的氣候特徵、蝗災形成的原因、蝗蟲的生長習性、蝗災產生的危害、蝗災的防治。
  • 2020大蝗災是怎樣發生的?|蝗蟲|聯合國糧農組織|東非|蝗群
    據估算,這種蝗蟲每天可以隨風移動150公裡,存活時間為3個月左右,主要啃食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一隻雌性蝗蟲可以產大約300顆卵,1平方公裡規模的蝗群一天的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沙漠蝗群從何而來?為什麼會突然成群肆虐?蝗災又該如何遏制?此次蝗災會不會入侵中國?我國是否有充足準備以應對蝗災?
  • 蝗蟲為什麼這麼厲害?
    2020年初,4000億蝗蟲從非洲奔湧到亞洲,在印度形成巨大的災害,波及到的國家包括:東非的肯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蘇丹、烏幹達、坦尚尼亞,西亞的伊朗、葉門、阿曼,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等。據報導,肯亞已經有約105萬畝土地受到影響。印度555萬畝農田受害,損失超百億盧比。為什麼看似不起眼的小蟲子卻能如此厲害?
  • 非洲蝗災肆掠,為什麼不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呢?
    前段時間的非洲蝗蟲的確刷新了我們的三觀,也見證了蝗蟲恐懼的繁殖能力,數量大,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我前天在西瓜上面刷到了一個視頻,講的是在熱帶地區有一種龍貓,專門以吃蝗蟲為主。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我麼國家確實有養殖螞蚱的,但是不是很多。
  • 人類為什麼不能讓蝗蟲滅絕?為什麼小小蟲子能帶來巨大災難?
    今年註定是個不同尋常的年份,全世界人都在緊盯東方疫情的時刻,東非和中東地區又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蝗蟲災,目前已波及到巴基斯坦大有入侵印度的架勢。根據權威媒體的報導,這次世界性的蝗蟲災很可能讓一些國家陷入糧食危機,對世界糧食行情產生重大影響。那麼這個蝗蟲到底是個啥東西?為什麼會對人類社會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
  • 蝗災是如何形成的?蝗災能危害到中國嗎?西瓜視頻給你答案
    蝗災是如何形成的,浩浩蕩蕩的蝗蟲大軍到底有多可怕?今天在瀏覽西瓜視頻時,看到有老師在討論這一問題。我們就來聽聽西瓜視頻創作人是怎麼說的。當乾旱和暖冬到來時,在地下埋藏多年的蟲卵開始孵化了沙漠蝗蟲的幼蟲是跳躍能手,在這個階段他們還不能飛,他們成群結隊尋找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