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鴨防蝗是通過人工預測在蝗蟲5、6周齡即若蟲時期(此時蝗蟲剛出土,尚不具備飛行能力未形成外骨骼,更沒有因為群居而產生毒性)此時對雞鴨進行放牧,雞鴨是從小就訓練好的,定時借用哨子一類的轉場,將蝗蟲數量控制在每樣方15隻以下,預防蝗災發生,若是已經形成蝗蟲群雞鴨根本吃不了。
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解決兩碼事,你不會真覺得靠人吃能消滅蝗災吧?太文盲了,一是大規模蝗災蝗蟲有毒,吃多了會死人,其次數量太多,快速吃完一個地方的糧食就飛走,蝗蟲能飛一兩千米高。在沒有現代科技加持的古代,蝗災是無解的。其實吃不吃的真的沒所謂,人類不缺這點蛋白質,主要也還是因為不好捉,現在工業滅蝗普遍還是飛機噴灑農藥,但都集中在前期預防,對這種成規模的流動性大群體是否有效真的存疑。
養殖的不群聚,蝗蟲群聚時腿會高頻次摩擦,就會激發群居態,而且會變成雜食,為避免被同類吃掉就會同向飛行,從而形成蝗群開始統一行動。可能不準確,大概就是這麼回事。蝗蟲很可怕,跟人類搶口糧,中國人是世界上受蝗災歷史最慘烈的民族。我覺得是對我們民族的侮辱。我覺得說吃蝗災的蝗蟲的人腦子都不太好!那麼多蝗蟲,那麼頻發,全球各地,古今中外,就你能?單從能量傳遞的角度,你沒事吃著玩我不反對,一大群蝗蟲吃了糧食,而你吃蝗蟲,這個過程能量轉化才最多五分之一。
不算你在烹飪過程中消耗的其他能量!先不說有沒有毒,假設這些蝗蟲是能吃的,想靠吃蝗蟲撐過去是有可能的,但不會是所有人。學過高中生物的都知道,能量從生產者傳遞到一級消費者會浪費掉80%以上,原本擁有100%能量的農作物也只是勉強養活所有人,現在想靠只擁有20%能量都不到蝗蟲養活所有人?,這不是開玩笑嗎?還有提到了群居蝗蟲有毒,我只想說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還有人類吃蝗蟲可不都是生吃的,大部分是經過一定烹飪處理的,這個因素也應該考慮進去。
能流計算不能那麼粗淺的理解。能流效率參考的是營養級,不是具體物種和某一時刻的生物質總能量對比。蝗蟲不是只吃農作物。另外如果蝗蟲對農作物的捕食率為100%(全部一網打盡),那麼在短時間內蝗蟲種群生物質能和農作物總生物質能比值為蝗蟲消化系統的同化效率值,而非20%。當然,確實也完全填不夠坑就是了[捂臉]首先蝗蟲捕食率遠遠達不到100%,其次人利用的可食用部分(種子),在植株死掉之後就顆粒無收了,等於其實是相對自然狀態直接減損了很多潛在的生物質,而植株的殘體,人類也無法利用。單純對比蝗蟲的能量和預計收成中穀物的能量,差距肯定是很大的,蝗災是特殊的生態學事件,因為遭蝗災的農田不是自然且穩定的生態系統,要動態計算。當然蝗蟲的營養價值是可以吹的,對於中等發達國家居民來說其實缺的營養往往不是能量物質,然而對非洲兄弟來說那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鬧蝗災的時候,不管中國外國,不知道有多少災民抓蝗蟲吃,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烤或者油炸,也沒見幾個吃中毒了。你過分強調了蝗蟲體內的毒,但同時也說了不能生吃而已,還沒到不能吃的程度吧!還有過敏,查到那個論文完全說明不了問題。吃蠶蛹吃螃蟹海鮮過敏的人有的是,怎麼了,都不能吃?只能說過敏的人少吃不吃罷了。只有最後一點說得有點道理,噴過農藥的蝗蟲不能吃,那抓沒噴過農藥的蝗蟲吃不就得了。
都是睜眼瞎嗎,那邊蝗災年年有人吃蝗蟲呢,到2020年了您費這勁說不能吃了。雞鴨那個報導說的不是吃會飛的蝗蟲;有毒和過敏不是不能吃蝗蟲的重點吧,如果真想吃,經過科學處理還是可以輕易解決這些問題的;另外,也不是所有人吃了都會過敏,饑荒發生,餓殍遍野,什麼都吃,還在乎什麼過敏,不死就行;記得本質原因是蝗蟲經過之處,作物基本不剩,與此相比,吃蝗蟲能提供的食物根本就滿足不了需求;蝗蟲已經成災了,其運動能力和範圍極強,人為捕獲肯定沒問題,但沒有有效迅速的手段,再還沒來得及捕獲完,其造成的糧食減產已經非常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