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最怕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蝗災?

2021-01-09 火星科普

在2020年的年初,長寬大約50公裡的蝗蟲大軍從東非出發,開始向亞洲蔓延。目前,蝗災已經肆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蝗蟲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大量的農作物被啃食破壞,甚至導致一些非洲國家可能會出現糧食危機。

據統計,蝗蟲數量已經達到了4000億隻,這是目前全球人口總數的51倍。根據專家的預測,如果不對蝗蟲數量加以控制,其規模還將進一步大幅增長,最多可能會達到200萬億隻,因為蝗蟲現在已經進入繁殖季節。

為什麼會發生蝗災呢?

蝗蟲容易泛濫成災的一大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繁殖能力非常強。蝗蟲每隔三周就能進行一次繁殖,而且對於產卵地的要求很小,只要土質較為鬆軟就行,幾乎可以隨時隨地繁衍後代。而且蟲卵都在地下,它們不容易遭到破壞。

據估計,每隻雌性蝗蟲能夠產下大約100枚蟲卵,每平方米的土中可能會存在多達30萬枚蟲卵。因此,只要條件合適,蝗蟲就能大規模繁殖,種群數量會快速增加。血清素會讓本來獨居的蝗蟲將會變得群居,其身體顏色會從綠色變為褐色,它們飛到哪裡就會吃到哪裡,從而出現蝗災。

蝗災的發生與氣候變化有關,尤其是與旱災的出現有關。古語有云:「旱極而蝗」。較為乾燥的環境對於蝗蟲的繁殖比較有利,而且乾旱還會迫使蝗蟲大規模遷徙。

除了繁殖能力很強之外,蝗蟲還不挑食,包括農作物在內的各種植物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而且蝗蟲的飛行能力非常強大,它們可以接連飛行數小時,飛行距離可達150公裡。只要一周的時間,蝗蟲就能飛到1000公裡之外。

那麼,人類該如何面對來襲的蝗災?蝗蟲最怕什麼?

首先,可以從蝗蟲的繁殖行為來治理蝗災。由於蝗蟲生性喜旱,我們可以設法提高植被的覆蓋率,較為溼潤的環境讓蝗蟲難以把蟲卵產到土壤之中。因此,保護植被的作用不僅在於防護風沙,而且也能用於阻止蝗災。

其次,可以用蝗蟲的天敵來消滅蝗蟲。蝗蟲的天敵主要包括蛙類、鳥類、遊走蛛以及家禽,通過蓄養或者保護蝗蟲的天敵,也能有效抑制蝗蟲的數量。

另外,還可以通過消殺蝗蟲的蟲卵和幼蟲來控制它們的數量。蝗蟲的蟲卵和幼蟲都是在地上,可以通過化學防治方法進行殺滅。從源頭上抑制蝗蟲的數量,這樣也可以預防蝗災的發生。

不過,上述兩種方法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它們都是長期性的預防方法,例如,蝗蟲的天敵數量有限,它們不可能一下子消滅掉蝗災;而且如果蝗蟲的天敵過多,可能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反而造成負面影響。

如果要在短期內遏制蝗災,只能採取一些有力殺滅蝗蟲的方法。目前,通過飛機噴灑農藥是殺滅蝗蟲的最有力的方法,可以大規模殺滅蝗蟲。

相關焦點

  • 古代常見蝗災,但現在中國為什麼沒有蝗災了?蝗蟲都被吃貨擼了嗎?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困擾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什麼現在很少見了?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為什麼?
    它的出現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主要是因為它對糧食的影響最嚴重,所以說這才是我們最擔心的問題。不過,我們還是迎來了一些好消息,那就是根據印度公開數據顯示,4000億沙漠蝗蟲如今已經得到了控制,所以這絕對是一個好消息,但是也有一個不幸運的消息,那就是印度農業部門預測,今年6月蝗災威脅可能加劇。所以說還需要準備下一步的蝗災問題,雖然這是說預測的可能性,但是提前做好準備是沒有什麼壞處的。
  • 2020大蝗災是怎樣發生的?|蝗蟲|聯合國糧農組織|東非|蝗群
    一場歷史罕見的蝗蟲災害,正在席捲東非和亞歐大陸。近日,包括肯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在內的東非國家正遭遇25年來最嚴峻的沙漠蝗災害。沙漠蝗災在東非大規模肆虐,已經對幾十萬畝農田造成破壞。據估算,這種蝗蟲每天可以隨風移動150公裡,存活時間為3個月左右,主要啃食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一隻雌性蝗蟲可以產大約300顆卵,1平方公裡規模的蝗群一天的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沙漠蝗群從何而來?為什麼會突然成群肆虐?蝗災又該如何遏制?此次蝗災會不會入侵中國?我國是否有充足準備以應對蝗災?
  • 蝗蟲,蝗災與人類
    ,總結治蝗方法,根據歷史上從春秋至元朝記載的一百一十一次蝗災分析,得到蝗災「最盛於夏秋之間,與百穀長養成熟之時正相值,故為害最廣」的結論。 而19世紀,在美國西部與加拿大西部部分地區肆虐過的落基山蝗蟲(Rocky Mountainlocust),則被載入了吉尼斯紀錄。據記載,1875年蝗災最嚴重時,蝗蟲大軍的規模達510000平方公裡,比加利福尼亞州的面積還要大,蝗蟲有多達12.5萬億隻,蝗群飛過時,堪稱遮天蔽日。
  • 史書中的蝗災,中國現在為什麼很少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蝗災」了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蝗蟲危害很大,如果發生蝗災,要如何防治?
    此次非洲地區發生了一場70年一遇的蝗災,造成此次蝗災的是沙漠蝗蟲是一種棲息在沙漠的短角蝗蟲,由於這種蝗蟲繁殖能力超強,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蝗蟲就會大規模繁殖,種群數量會極速增加,其身體顏色會從綠色變為褐色;沙漠蝗蟲的遷飛能力也非常強,它們飛到哪裡就會吃到哪裡,這裡的食物吃完後就會遷飛到其他有食物的地方。
  • 雲南多地發生蝗災:為什麼蝗災總會捲土重來?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為活動也會造成蝗災,比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蝗災發生。處於集結狀態的蝗蟲體內的5-羥色胺水平比獨處狀態的蝗蟲高出近3倍多。蝗災的危害有多大?一旦蝗蟲具備上述兩個條件,蝗蟲群會越聚越大。一個數量多達400億隻的蝗蟲群一天可以吃掉8萬噸食物,相當於40萬人一年的口糧。
  • 蝗蟲和螞蚱是同一個東西嗎?為什麼東非會突然暴發沙漠蝗災呢?
    從去年11月份開始,東非遭遇了70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害,FAO(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預警,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利亞等國家的沙漠蝗災正在迅速蔓延,目前推算僅三國境內的蝗災以超過3600億隻,或對非洲糧食安全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
  • 蝗災為啥會發生?科學家最新揭秘:化學物質吸引蝗蟲「群集」
    來源:新華社外媒稱,今年蝗蟲正在世界多個地區毀滅莊稼,眼下科學家正在發現這種害蟲為什麼會形成破壞性的集群。是什麼促使蝗蟲從獨居變成「群集」?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秘密在於信息素。
  • 蝗蟲的前世今生,蝗災的治理,非洲蝗蟲為什麼飛不過來?
    之後在《呂氏春秋》《審時篇》《禮記·月令》也有"蟲蝗為災"的記載,約在宋以後,蝝改稱"蝻",合稱蝗蝻,沿用至今.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除蝗疏》統計了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蝗災的次數,指出春秋294年中共發生蝝災111次。
  • 4000億蝗蟲侵入亞洲,蝗蟲都怕什麼呢?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方法?
    近日,源起東非的蝗災呈現擴大之勢且進入亞洲,巴基斯坦和印度已有多地受到了共4000億隻蝗蟲的攻擊。中科院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院士康樂介紹,我國蝗災治理非常成功,本輪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巴基斯坦等國的主要原因,這些地帶給沙漠蝗蟲提供了適宜繁殖的生存環境所致,環境是蝗蟲最怕的主要原因之一,沒有了適宜的環境,這種沙漠蝗蟲自然很難形成氣候。
  • 敘詭筆記|1644年蝗災:蝗蟲竟然「環抱人而蠶食之」
    前一段時間,4000億隻蝗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消息牽動了很多國人的心,擔心這些蝗蟲會進入中國,給我國糧食生產帶來巨大危害……雖然後來的一切證明,「蝗蟲軍團」雖然猖獗,但不大可能越過我國邊境,但在網上,各種關於蝗災的科普文章和視頻,以及相關的檢索量還是暴增。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完全是兩碼事!
    雞鴨防蝗是通過人工預測在蝗蟲5、6周齡即若蟲時期(此時蝗蟲剛出土,尚不具備飛行能力未形成外骨骼,更沒有因為群居而產生毒性)此時對雞鴨進行放牧,雞鴨是從小就訓練好的,定時借用哨子一類的轉場,將蝗蟲數量控制在每樣方15隻以下,預防蝗災發生,若是已經形成蝗蟲群雞鴨根本吃不了。
  • 蝗蟲最怕什麼?採取怎樣的綠色環保的方法消滅?
    導讀摘要:蝗蟲最怕什麼?人們採取什麼樣的綠色環保的方法消滅蝗蟲,不破壞生態?蝗蟲最怕什麼?為什麼?目前印度和巴基斯坦境內有四億隻蝗蟲群正在橫掃中亞和東南亞各國,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與我國接壤,山水相連,很有可能蝗群飛到我國境內的危險綠色植物。
  • 「吉林根網」雲南多地發生蝗災:為什麼蝗災總會捲土重來?
    此外蝗蟲的爆發和氣候條件也有很大關係。中國古代有「旱極而蝗」的說法,認為蝗災往往和旱災相生相伴,非洲沙蝗的大爆發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對於竹蝗來說需要的氣候條件可能又不同。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乾旱的環境有利於它們生長發育。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為活動也會造成蝗災,比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蝗災發生。
  • 高考地理考點 : 從東非蝗蟲肆虐看蝗災
    肺炎疫情各科考點最新最全專題匯總!   背景材料   近日,非洲蝗災大爆發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熱度甚至僅次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2019年年底至2020年初,起源於非洲東部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利亞的沙漠蝗災爆發,此次沙漠蝗蟲的爆發是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25年來最為嚴重的蝗蟲災害。
  • 蝗災愈發猖狂,俄羅斯已守不住,被蝗蟲啃食60000公頃的牧場
    自今年2月以來,世界多地都遭遇蝗災,此前聯合國糧食以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發布「威脅」預警,是次高等級的預警信號。可見,蝗災已然嚴重影響多地正常生活。所到之地即刻荒蕪蝗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螞蚱或者草蜢。它們的腿部受到刺激之後就會聚集在一起形成蝗群,當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便會朝著一個方向前行,持續時間可達8個小時。
  • 史書中的「蝗災」,為何中國現在很少見?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二、鳴金趕蟲,這種最原始的「恐嚇法」在田間氣到「治標不治本」的效果,動物懼怕聲響,他們利用這個通病在田間鳴金,古代沒有錄音機,這行鳴金只能依靠最原始的人力,收效甚微、難以根治。這個方法彰顯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
  • 東非蝗災蔓延 是誰吹響幾千億隻蝗蟲的「衝鋒號」
    嚴重蝗災與乾旱氣候、環境破壞有關人類很早就發現,嚴重的蝗災往往伴隨著乾旱的氣候,我國古代的相關書籍就有「旱極而蝗」的記載,科研人員指出,蝗蟲喜溫暖乾燥,將卵產在土壤中,土壤含水量在10%—20%時最適合它們產卵。張志剛介紹:「儘管暴發蝗災的原因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但是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環境乾旱肯定是重要原因。
  • 為什麼有蝗災,卻很少聽說其它昆蟲成災的?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
    日前在印度發生的大規模蝗災讓作為鄰居的我們也開始有點慌了,足足4000億隻蝗蟲,要是過來了那還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