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愈發猖狂,俄羅斯已守不住,被蝗蟲啃食60000公頃的牧場

2021-01-08 黑洞先驅

蝗災愈發猖狂,俄羅斯已守不住,被蝗蟲啃食60000公頃的牧場

據央視網7月8日報導,近日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遭遇蝗災,蝗蟲群所路過的牧草、農作物毀於一旦,損害面積達到了6萬公頃,牧群此後可能會因為牧草的短缺面臨死亡。自今年2月以來,世界多地都遭遇蝗災,此前聯合國糧食以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發布「威脅」預警,是次高等級的預警信號。可見,蝗災已然嚴重影響多地正常生活。

所到之地即刻荒蕪

蝗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螞蚱或者草蜢。它們的腿部受到刺激之後就會聚集在一起形成蝗群,當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便會朝著一個方向前行,持續時間可達8個小時。蝗蟲雖小,但是食量驚人,而當它門成群結伴的時候,消滅草場或者農作物的速度可不是一般動物能比的。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1平方公裡的蝗群一天吃掉的糧食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口糧。

更為可怕的是,蝗災持續的時間並不會太短,此次俄羅斯爆發的蝗災極有可能是從非洲遷徙過來的。這批蝗蟲已經給非洲、印度、巴基斯坦等地造成嚴重影響。多地都已經啟動飛機來噴灑農藥,但是蝗群面積過大,想要全部消滅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且它們還在一直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消滅的難度。

為何今年蝗災如此嚴重

蝗災並不是近些年才出現的災難,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對蝗災的記錄。但多數時候蝗群的規模都沒有讓一個首都進入高警戒狀態,蝗群的規模相對而言還是可控的。但是今年多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聯合國也發出蝗災警告。對此,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專家認為,近期發生的蝗災和全球變暖有著極大的關係。

我們知道,蝗蟲喜歡高溫、甚至是乾旱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在沙漠也會出現蝗災的原因。在高溫的環境當中,蝗蟲的繁殖能力大大增強,體型也會有所變大。此前西班牙蘭扎羅特島和福特彎圖拉島因為高溫,在2004年遭遇蝗災,當時的蝗蟲足足有10釐米長。而今年全球變暖趨勢增強,多地出現史上異常高溫,史上最熱月份,無疑給蝗蟲們提供了繁育的溫床。

蝗災是否會危及我國

我國生態和昆蟲學家、院士康樂表示:此批蝗蟲進入我國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我國並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區,不是自己生存的地盤,即使千軍萬馬,它們也不敢貿然進入。此外,我國和印度以及巴基斯坦接壤的地區,多為高海拔的山區,氣溫較低。即使蝗蟲有極大的能耐,也難以跨過高山,即便跨過去,它們也會因為太冷而死去。

不過即使此批蝗災不會危及我國,我國也需要提高警惕,做好預防工作。此前我國歷史上也發生過很嚴重的蝗災,比如清朝鹹豐時期的大蝗災。我們可以通過多植樹造林,利用家禽或者兩棲動物以及鳥類來去除蝗蟲。民國時期,政府也曾推出過養鴨治蝗的方案。此前科學家也在珠三角做過鴨子治蝗的實驗。結果表明,天敵的方法要比噴灑農藥更為安全。

目前蝗災盛行,想要全部消滅他們,需要多個國家共同努力。蝗蟲的跨地域遷徙,影響的也遠不止一個國家,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參考信息:央視網新聞 7月8日 《俄羅斯遭遇蝗災 約6萬公頃牧場被啃食殆盡》

相關焦點

  • 60000公頃牧場被啃食,蝗蟲已進入俄羅斯等國,多國進入防備階段
    60000公頃牧場被啃食,蝗蟲已進入俄羅斯等國,多國進入防備階段 據央視網7月8日的報導,近日,成千上萬隻蝗蟲入侵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在網友拍攝的視頻當中,蝗群密密麻麻,如同一大片烏雲一般,而且翅膀震動的聲音極為清晰。
  • 面對蝗蟲,巴基斯坦考慮從印度進口殺蟲劑,網友說加點咖喱更美味
    ▲在東非國家肯亞桑布魯地區,匍匐在地上的一隻沙漠蝗蟲在巴基斯坦周二召開的內閣會議上,出現了「進口」的議題。巴基斯坦國家糧食安全研究部植物保護司司長法拉克納茲博士告訴路透社記者:「是的,我們確實對今年6-7月份可能爆發的蝗災有所恐懼,這就是我們提前計劃和準備的原因。」
  • 蛙類鳥類都是蝗蟲的天敵,為何蝗災來的時候依然無法阻止?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其實,「利用天敵防治蝗災」的思路,早在中國古代就十分豐富。比如在中國古代治蝗史上,這種「等天敵」的事情就不少。許多曾震驚朝野的蝗災,都是被神兵天降般的「蝗蟲天敵」打敗的:唐朝開元二十五年(737)貝州蝗災時,就有數萬白鳥從天而降,把蝗蟲轉眼一掃光。
  • 高考地理考點 : 從東非蝗蟲肆虐看蝗災
    熱點解讀   以熱點事件為背景,以區域地理為載體考查發生蝗災地區的氣候特徵、蝗災形成的原因、蝗蟲的生長習性、蝗災產生的危害、蝗災的防治。   考點連結   1.蝗災,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蝗蟲趨水喜窪,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由乾旱地方成群遷往低洼易澇地方。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   2.蝗災的致災物種主要為蝗蟲。
  • 國外蝗蟲厲害,會不會飛到中國,危害農田草場?過來後能防治嗎?
    蝗蟲是一種直翅目植食害蟲,又叫蚱蜢、螞蚱、草蜢,生長在東南亞,熱帶和溫帶草地、沙漠地區以植物葉片雜草為食,是一種植食能飛行小昆蟲動物,能夠遷徙飛到我國境內,啃食山林,搶食莊稼,危害極大。蝗蟲以群集兵團式啃食植物,所到之處,只留下啃不動的樹枝、葉脈、草莖,片綠不存,所到之處造成植物毀滅性損失。蝗蟲種類繁多,有1000多種,分土蝗和飛蝗,繁殖能力非常強大,以群居形式生活在沙漠、草場和森林之中。
  • 蝗蟲最怕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蝗災?
    在2020年的年初,長寬大約50公裡的蝗蟲大軍從東非出發,開始向亞洲蔓延。目前,蝗災已經肆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蝗蟲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大量的農作物被啃食破壞,甚至導致一些非洲國家可能會出現糧食危機。據統計,蝗蟲數量已經達到了4000億隻,這是目前全球人口總數的51倍。
  • 蝗蟲,蝗災與人類
    不過很多學者認為,侏羅紀時期,恐龍成為霸主時,蝗蟲的蹤跡也已經在地球上隨處可見啦。 蝗蟲的後腿普遍很發達,用後腿可以跳到身體數十倍長的距離。後翅為半透明。一些種類的蝗蟲翅膀退化變小,一些種類如菱蝗已喪失飛行能力。
  • 蝗蟲危害很大,如果發生蝗災,要如何防治?
    蝗蟲俗稱螞蚱,是農田中常見的一種昆蟲,蝗蟲主要發生在熱帶、溫帶草原和沙漠地區,蝗蟲的食性雜、食量大,喜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蔬菜的農作物,食物匱乏時豆類、菸草、蘆葦、果樹、林木及雜草的葉子、嫩莖、花蕾和嫩果等等植物都會受到蝗蟲的危害,蝗蟲每天都要吃掉和自己的體重相當的食物,一旦成災,有可能導致糧食顆粒無收
  • 中國工作組考察巴基斯坦蝗災區:蝗蟲進入交配繁殖期,情況比預想嚴重
    肆虐東非和南亞多國的沙漠蝗蟲災害已持續數月,其影響仍在繼續擴大。在巴基斯坦,入侵的沙漠蝗蟲已經對該國多個省份的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破壞。在旁遮普省巴克卡的蝗災區,來自中國的蝗災防治工作組正在考察當地的災情。專家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蝗蟲正進入交配繁殖階段,而這次蝗災比預想得要嚴重。
  • 2020大蝗災是怎樣發生的?|蝗蟲|聯合國糧農組織|東非|蝗群
    2月18日最新消息稱,當前印度蝗災已基本結束,目前僅西部拉賈斯坦邦部分地區仍有少數蝗蟲聚集。但印度政府仍發布預警稱,今年6月可能出現更為嚴重的蝗災。人們擔心,如果蝗災進一步蔓延,很可能會逼近中日韓地區。另據外媒報導,在兩天前,蝗群已經到達了中國西部邊境地區,但該消息暫未得到官方的證實。
  • 誰來驅散漫天蝗蟲-虎嗅網
    蝗蟲的繁殖周期在三個月左右,每次繁殖都可使蝗群規模增長近20倍。上一波蝗蟲年初時已在伊朗沿海產下蟲卵,預計將在七月成熟,並帶來新一波災情。如果不及時幹預,或許今年先到來第二波的不是新冠,而是蝗災。這種蝗蟲主要生活在中東和北非的沙漠地區,以雨後生長出的植物為食,並在溼潤的泥土上產卵。與絕大多數草蜢不同,沙漠蝗蟲並不喜歡獨處。當聚集到一定密度時,蝗蟲的後腿會通過相互觸碰產生荷爾蒙反應,並引發外表從綠色變為黃色。這時的蝗蟲便進入了一種群居狀態,他們會突然開始躁動並成為極具侵略性的生物族群,消滅地表的各類植物並離開沙漠,大規模遷入周邊地區。
  • 蝗蟲止步!
    面對愈發嚴峻的形勢,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於2月11日正式向全球發布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目前正在肆虐的蝗災。從第一批「吃世界」的蝗蟲說起蝗災,可追溯到很久以前。遠古時期,蝗災就成為饑荒和人類遷徙的主要原因之一。
  • 目前緬甸境內的蝗災情況;就沙漠蝗蟲可能入境緬甸之事農牧水利部門發出通知
    就沙漠蝗蟲可能入境緬甸之事農牧水利部門發出通知伊江樹報導 據《緬甸之光》報7月3日報導,沙漠蝗蟲(Desert Locust)的學科名詞為Schistocerca gregaria,屬昆蟲種類,俗稱「螞蚱」。
  • 中國有世界第一植保無人機群,雲南蝗災會爆發北遷嗎?
    據媒體報導,雲南發生大面積蝗災,到7月12日為止,普洱蝗災累計波及面積已接近12萬畝,大量農作物被蝗蟲啃食一空,當地正在積極開展蝗蟲殺滅工作!這蝗蟲不是在非洲和南亞肆虐呢,怎麼跑雲南來了?東非恐怖的蝗災所以2018年中開始到2020年中,蟲群就在這些地區一直反反覆覆,始終無法清理乾淨!那麼雲南的蝗蟲群來自在印度肆虐的沙漠蝗嗎?完全不是!
  • 沙漠蝗蟲VS草地貪夜蛾,誰的危害更大
    取食方式 草地貪夜蛾是鱗翅目昆蟲,而蝗蟲是直翅目昆蟲,二者從生理上具有較大差別。草地貪夜蛾取食量最大的是高齡幼蟲(4~6齡),而蝗蟲成蟲期補充營養強烈,食量最大,約佔一生總食量的75%以上。 2019年草地貪夜蛾剛入侵我國,鑽心的取食方式增加了種植戶的防治難度。
  • 沙漠蝗蟲VS草地貪夜蛾,誰的危害更大?
    蝗蟲食物範圍同樣很廣,可取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豆類、菸草、蘆葦、蔬菜、果樹等,將葉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發生時可將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淨,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當季節乾旱時,它們更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即排洩出體外,便從中獲得大量水分,供給生理代謝需要,從而增加了對作物的為害程度。
  • 突然印度蝗災過了:除了噴曬農藥殺蝗,與蝗蟲壽命到了也有關係
    前段時間,網絡上還充塞著從非洲飛來的總數在3600億隻以上的沙漠蝗蟲,空降以後給南亞帶來了巨大災難,面對蝗災來襲,印度為了集中對付蝗災,甚至都主動和巴基斯坦握手言和,不在兩國邊境地帶兵戎相見了。印巴兩國舉行了五次會議,就蝗蟲威脅交換信息、共同商討應對措施;巴基斯坦政府甚至一次性豁免,從印度進口殺蟲劑的關稅,以抗擊蝗蟲對農業的持續襲擊。印度拉賈斯坦邦,蝗災情況最為嚴重,受災面積超過36萬公頃;此外,古吉拉特邦受災面積為1.8萬多公頃,小麥、芥菜、蓖麻、孜然等農作物損失最為嚴重。
  • 印度爆發27年來最大蝗災,50000公頃農田被吃光
    據《今日印度》報導,印度多地蝗蟲成災,大批農田被毀。印媒稱印度正在遭受27年來最嚴重蝗災。印度蝗蟲預警組織副主任古傑爾告訴媒體,拉賈斯坦邦和中央邦的一些地區活躍著8到10個蝗蟲群,每個蝗蟲群的面積約一平方公裡,目前蝗災已造成50000公頃農田被毀。
  • 蝗蟲止步!災難的蝴蝶效應
    而最近,蝗災成為了除疫情之外的另一焦點。此次蝗災於去年年底在東非醞釀興起,為東非地區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情。然而,千億隻蝗蟲並沒有考慮停下前進的腳步,隨後,它們又飛躍至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西南亞國家,讓各國的農業籠罩在恐慌之下。面對愈發嚴峻的形勢,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於2月11日正式向全球發布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目前正在肆虐的蝗災。
  • 史書中的「蝗災」,為何中國現在很少見?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文/淺弋道歷史看過古裝劇的小夥伴對封建時期的都蝗災略知一二,突如其來的蝗災對食不果腹的百姓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在科技落後的封建時期,人們對蝗災束手無策,由於沒有科學的根治方法,鋪天蓋地的蝗蟲讓百姓頭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