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東非和南亞多國的沙漠蝗蟲災害已持續數月,其影響仍在繼續擴大。在巴基斯坦,入侵的沙漠蝗蟲已經對該國多個省份的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破壞。在旁遮普省巴克卡的蝗災區,來自中國的蝗災防治工作組正在考察當地的災情。專家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蝗蟲正進入交配繁殖階段,而這次蝗災比預想得要嚴重。
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生態修復處處長 王卓然:我們前兩天看到的主要是沙漠蝗蟲在荒漠草原上的危害情況,今天巴方政府帶我們來到這片農地,看(沙漠蝗蟲)對農業的損失情況。從目測情況看,沙漠蝗蟲的密度還是比較大。
據專家介紹,此次災害中的沙漠蝗蟲與中國境內常見的東亞飛蝗相比,不但個體較大,攻擊性較強,對生態的破壞也十分嚴重。
中國山東省植保總站副站長 王同偉:這個(沙漠蝗蟲)個體,就要比東亞飛蝗要大、要壯,我感覺它要比東亞飛蝗要兇猛些,昨天它還咬我。
巴專家:蝗蟲繁殖期是防控的關鍵節點
巴基斯坦當地植保部門的工作人員則表示,交配產卵季節是治理蝗蟲的關鍵節點,如果讓蝗蟲順利完成繁殖,成長起來的下一代幼蟲將帶來更大災害。
喀拉蚩食品安全部植保中心主任 塔拉奇:實際上,在此階段遷徙的成蟲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但是當蟲卵孵化並形成幼蟲時,由於它們無法飛行,情況將非常令人擔憂。它們將留在這些農作物附近,啃食這些農作物,它們將在幾天內就吃光一片地。
巴方工作人員表示,中國蝗蟲治理經驗將使巴基斯坦受益,目前中巴兩國專家正密切合作,共同應對此次蝗災。
近幾個月來,非洲東部多國遭受嚴重的沙漠蝗蟲災害。聯合國糧農組織25號再次發出警告稱,東非地區的蝗災仍處於「極其令人擔憂」的狀態,蝗災將對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和肯亞等國的糧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聯合國糧農組織稱,非洲地區的蝗蟲正在不斷繁殖,預計未來幾周內將形成新的蝗蟲群,進一步加劇災情——其中,衣索比亞南部的索馬利亞州和奧羅米亞州的蝗蟲繁殖情況尤為嚴重,將會出現大量新蝗蟲群;肯亞北部和中部地區的蝗蟲大部分已經成熟並產卵,即便是在地面和空中共同實施措施治蝗的圖爾卡納湖沿岸,也持續有蝗蟲群出現;索馬利亞的蝗蟲繁殖則主要集中在東北部地區,預計新繁殖的幼蟲將在未來一周左右發育成熟。
此外,蝗蟲群還在繼續向非洲多地蔓延,與肯亞相鄰的烏幹達東北部地區、南蘇丹東南部地區等也都發現了成熟的蝗蟲群。
造成此次東非蝗災的元兇「沙漠蝗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裡,存活時間三個月左右。據悉,佔地一平方公裡的蝗蟲群一天可吃掉3.5萬人的口糧。
當前巴基斯坦正遭受27年來最為嚴重的蝗災,將對本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巴基斯坦因此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由於蝗蟲肆虐,巴基斯坦蝗災告急。
就在中國派專家趕赴巴基斯坦,幫助制定滅災方案和提供技術支持之際,一篇《蝗災告急!浙江10萬鴨子軍團將出徵巴基斯坦滅蝗》的報導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該報導稱:「根據巴方需求,中國政府已派出蝗災防治工作組抵達巴基斯坦。隨後,10萬『鴨子軍隊』也將代表國家出徵滅蝗。」
對此,正在巴基斯坦進行蝗災考察的中國農業部工作組表示,現階段派「鴨子軍團」赴巴滅蝗並不現實。目前工作組正在巴基斯坦信德省、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省開展災情實地調研,預計會捐助一些滅蝗設備,為巴方提供蝗災防治與技術支持,以有效幫助巴基斯坦滅蝗減災。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導,當地時間1月31日,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嚴重蝗災。據外媒報導,巴基斯坦信德和俾路支兩省約有8萬公頃農作物遭到破壞,牧場和林地也受侵擾。據俾路支省農業部估計,蝗蟲侵襲僅在該省就造成了約46.3億盧比的農業損失,受損作物包括小麥、大麥、豆類、蔬菜、草料、棉花和園藝作物等。
另外,根據巴基斯坦官方數據,蝗蟲目前每天破壞約3.5萬人的口糧,預計今年巴基斯坦穀物和棉花收成會大幅受損。
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裡克25日說,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洛科克和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主任比斯利當天共同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更多資金,以應對正在肆虐的蝗蟲災害。
近幾個月來,多個國家遭受沙漠蝗蟲災害。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報告,這次蝗災席捲了從西非到東非、從西亞至南亞20多個國家,受災面積總計1600多萬平方公裡,其中非洲之角最為嚴重。
迪雅裡克說,糧農組織曾在1月發起一項7600萬美元的籌款計劃,希望藉助國際社會力量,幫助非洲之角地區抵禦蝗蟲侵襲,但是這項籌款的進度過於緩慢,到目前為止只收到捐款或承諾捐款3300萬美元。
迪雅裡克表示,三位聯合國機構負責人認為,蝗蟲繼續在東非地區肆虐,導致應對成本已經翻番,達到1.38億美元。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說,僅應對蝗災對糧食安全的影響,其成本就將比目前阻止蝗災擴大的成本高出至少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