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蔓延 專家稱要警惕沙漠蝗6月隨季風入境中國

2020-11-26 手機鳳凰網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隨著2月10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呼籲各國關注非洲蝗災,多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關於沙漠蝗的警報也在全球範圍內拉響。據報導,已有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位於印度西部的拉賈斯坦邦,並有向鄰國巴基斯坦蔓延的趨勢。作為印巴鄰國,我國是否也將面臨威脅?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未來3-5個月中,受季風氣候影響,沙漠蝗遷飛進入我國境內的概率會升高。張澤華提到,我國目前的監測技術、防治方法都很成熟,但另一方面也應密切關注沙漠蝗動態消息,參與到國際防控合作中。

沙漠蝗。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沙漠蝗曾出現在我國雲南西藏

據媒體公開報導,這場今年受到全球關注的蝗災,在去年起便開始了「蓄力」。2019年1月,沙漠蝗群由蘇丹和厄利垂亞飛越紅海,此後先後到達葉門、沙烏地阿拉伯,以及伊朗等地,除了在當年給上述國家農業造成嚴重影響,還積累了大片蟲源,導致當前東非的糧食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也是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蟲害防控崗位專家,他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全世界的蝗蟲大概有1萬多種,我國有1000多種蝗蟲分布,形成災害的蝗蟲50多種,主要包括飛蝗3亞種(東亞飛蝗、亞洲飛蝗、西藏飛蝗)、亞洲小車蝗、義大利蝗、西伯利亞蝗等遷飛性蝗蟲,以及白邊痂蝗、毛足棒角蝗、寬須蟻蝗等近50種成災蝗蟲。我國蝗蟲災害主要發生在農區和草原省區,最高年份發生近3億畝,平均1.5億畝,年均損失18億元人民幣,曾對我國糧食生產和草原區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經過多年的蝗災防治實踐,我國已經形成成熟的蝗災防控應對機制,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監測預警體系和防控體系。

而談及沙漠蝗的時候,張澤華說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也是危害最重的蝗蟲。

為什麼這麼說?張澤華說,沙漠蝗的體型較一般蝗蟲偏細長,「這也就意味著沙漠蝗的翅膀會更大,飛翔能力會更強。也就是說它去哪裡都沒有什麼阻力,只要環境適宜,就能夠生存下來。歷史上記載過它曾飛越大西洋。」他提到,面積達到1000多平方公裡的蝗群,一天的食物相當於40萬人一年的口糧。

肯亞的沙漠蝗群遮天蔽日。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張澤華介紹,沙漠蝗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也正好是北回歸線穿過的區域,與我國的雲南、廣西等地是統一緯度。除此以外,在歐洲,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也有沙漠蝗的分布,地中海沿岸、裏海周邊,也是擴散區域。

中國並非沙漠蝗的傳統分布區,不過張澤華提到,根據1956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昆蟲學家蔡邦華所著的《昆蟲分類學》一書記載,沙漠蝗在我國雲南有分布,根據昆蟲生態學家陳永林在1982年發布的報告,西藏也有沙漠蝗分布,2002年陳永林還在《警惕沙漠蝗的猖獗發生》一文中,指出西藏、雲南等邊境地區應加強監測工作。不過,沙漠蝗從未在我國形成大規模的蝗災。

蝗蟲或受季風影響入境我國

張澤華介紹,今年之所以蝗災暴發,與東非當地氣候不無關係。他分析,因為多年以來,東非已經飽受蝗災影響,去年成蟲的基數較大,這也意味著產卵量的激增。再加上當地前期降雨的關係,使得大量的蟲卵得以孵化,隨後沙漠蝗逐漸擴散,到如今還出現在了印巴交界地。不過張澤華說,按照往年的規律,沙漠蝗從非洲遷飛,出現在印巴交界處的時間,應不早於6月,「但現在這個地方就有了,說明是去年就有沙漠蝗在這裡產下了卵。」

印度和巴基斯坦與我國接壤,且更靠近曾經出現過沙漠蝗足跡的西藏,「可由於青藏高原阻隔,想從青藏高原進到內陸是很難的,概率很小。」

那麼我們國家就安全了嗎?「也未必。」

張澤華說,待今年5-6月份,會有大批沙漠蝗從非洲沙烏地阿拉伯再次飛到巴基斯坦和印度,那麼如果這個時候印度沙漠蝗得不到相應的控制,蝗蟲就會繼續擴散到孟加拉國和緬甸。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風異常強勁,沙漠蝗在1500米高空翻越橫斷山脈機會將會大增,遷飛進入我國雲南境內可能性較大。而到了7-8月份,如果下一代成蟲種群暴發,在西風急流與印度洋西南季風共同作用下,遷入我國廣西、雲南境內的概率也將陡然升高。

張澤華表示,目前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也就打破了曾經因溫度原因而隔絕沙漠蝗的地域壁壘,再加上沙漠蝗為雜食性蝗蟲,環境也就不會再成為限制它生存的因素。

全球性公共事件應共同面對

不過,就算沙漠蝗真的遷飛至我國境內,也無須恐慌。張澤華介紹,我國目前的監測技術、防治方法都很成熟,也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防控策略,一旦沙漠蝗入境,我們也有能力控制其為害。

張澤華說,棘手的地方在於,對於一個三十多年來都沒有在中國出現過的沙漠蝗,一旦侵入,將面臨發生規律未知、監測技術缺乏、防控難度增大等諸多不確定性。一旦它產卵「定居」下來,它對於我國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新的害蟲。而為了應對「新的災害」,國家也需額外再投入更多的資源,「要是年年為它費心,導致許多資源被浪費,對我國農業生產和草原生態也將構成巨大威脅。」

2020年1月,從東非到南亞,多國遭遇蝗災。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張澤華特別提到,印度和緬甸都屬於蝗災擴散區,蝗蟲的來源即是巴基斯坦和印度邊界的區域,「所以只要印巴之間的蝗災控制住,那麼蝗蟲隨季風繞道到我國的風險就非常小了。」

張澤華認為,蔓延多國的蝗災,並非只關乎受災國的農業,更是全球的公共事件。「除了當地政府在實施各種措施來防治,國際社會,比如說聯合國糧農組織也在籌款。如果都行動起來,我們是有戰勝災害的力量和預期的。」他指出,國家除了在國內協調不同省區、實施動態監測、做好物資儲備外,國際間的合作在此時尤為重要,參與到合作中的國家不但能獲得更多動態信息,也可以及時作出應對。

相關焦點

  • 沙漠蝗會影響我國嗎?2020年幾月會進入中國雲南
    沙漠蝗直接遷飛進入我國內陸可能性極小  專家表示仍須警惕  近期非洲暴發沙漠蝗災,並有向亞洲蔓延趨勢,其是否會對我國產生影響成為許多公眾關注的問題。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因地形原因,沙漠蝗直接遷飛進入我國內陸地區的可能性極小,但如果沙漠蝗在境外得不到有效控制,夏季進入我國境內的概率將升高,仍須警惕。  張澤華介紹,沙漠蝗蟲被認為是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裡,存活時間3個月左右。
  • 沙漠蝗蟲有可能侵入中國嗎?專家:警惕蝗蟲群遷入境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沙漠蝗有可能侵入中國嗎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系主任石旺鵬稱,蝗蟲嚴重爆發的風險將進一步增大。正在非洲、南亞肆虐的沙漠蝗蟲,會對我國造成威脅嗎?發端於東非的沙漠蝗災,飛越紅海,進入了中東和南亞,正在巴基斯坦、印度肆虐。
  • 防治沙漠蝗 中國緊鑼密鼓
    自2019年6月,衣索比亞東部和索馬利亞北部聚集了大批沙漠蝗蟲,並快速發展成為該地區25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蟲入侵事件。巴基斯坦遭受沙漠蝗蟲危害程度超過了1993年史上最嚴重的蝗災,今年的損失僅小麥就可能達10億美元。沙漠蝗災害年年有,為什麼今年災害特別大,以至於形成了持續性、大範圍災害呢?
  • 「沙漠蝗」來勢洶洶 多國治蟲救災
    原標題:「沙漠蝗」來勢洶洶 多國治蟲救災近期,來勢洶洶的「沙漠蝗」大軍正侵入俄羅斯南部,俄多個地區正在與蝗蟲作戰。俄羅斯南部的農民為了保護小麥,從早到晚,連續兩周不停地噴灑化學藥劑,防範蝗蟲成災。雖然蝗災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科學家們認為,氣候變化正在讓這一情況變得更糟。 在印度,蝗蟲席捲了西部和中部各邦。高溫天氣進一步加劇了蟲害。在噴灑殺蟲劑的同時,中央邦地方當局還通過在車上放置擴音器大聲播放音樂的方式,來驅趕蝗蟲。專家警告,如果6月底前蝗災不得到控制,印度的食品供應也會面臨風險。
  • 東非蝗災蔓延 是誰吹響幾千億隻蝗蟲的「衝鋒號」
    近日,憑藉著驚人的遷徙能力和繁殖能力,幾千億隻蝗蟲從非洲蔓延至中東地區,並直抵南亞進入印巴,逼近我國。引起蝗災的主角就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下的成員,它們在全世界範圍內共有1萬多種,在中國有300多種。一隻蝗蟲不可怕,千億蝗蟲卻能摧枯拉朽,蝗災來時,密密麻麻的蝗蟲鋪天蓋地,所到之處寸草不生。這種身披「利甲」的昆蟲何以有如此大的破壞能力?
  • 雲南蝗蟲侵襲11萬畝,不是沙漠蝗,當地農民:第一次見
    從春節時候開始,各地出現蝗災的新聞頻頻爆出,顯示東非,然後是中東,緊接著歐洲南部的義大利也在5月份出現了蝗災。6月份,南亞和西亞地區也出現了蝗災,最近,大片的蝗蟲又從南亞和西亞進入了中亞地區,尤其是以哈薩克斯坦的蝗蟲數量最多。6月底開始,南美洲的巴西等國,也出現了蝗災。但是和我們常說的沙漠蝗不同,是當地獨有的一種蝗蟲。大環境如此,我國也難以獨善其身了。
  • 非洲4000億蝗蟲已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下一步真的要到中國了嗎?
    05真實的印度蝗災到底是怎樣的?據印度媒體《 The Wire 》1月23日的一篇報導,可以確認兩點:第一,印度近大半年確實遭受了嚴重的蝗災,而且是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第二,報導所指的印度蝗災,是指2019年6月到2020年初的這次蝗災。與2020年初廣為報導的東非蝗災沒有直接關係。這場印度蝗災始自2019年6月。
  • 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 距離中國僅一步之遙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 距離中國僅一步之遙 近期,一場罕見的沙漠蝗蟲災害衝擊非洲大陸。2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進行了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現在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 2020大蝗災是怎樣發生的?|蝗蟲|聯合國糧農組織|東非|蝗群
    近日,包括肯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在內的東非國家正遭遇25年來最嚴峻的沙漠蝗災害。沙漠蝗災在東非大規模肆虐,已經對幾十萬畝農田造成破壞。截至去年12月底,近3600億隻蝗蟲摧毀了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17.5萬英畝農田,其中,已有近400億隻蝗蟲到達中國接壤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並有不斷向東北部蔓延的趨勢。
  • 寮國蝗災蔓延到雲南,近10萬畝區域監測到!密集恐懼症慎入…
    今年以來,黃脊竹蝗等在西南亞部分國家爆發,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據寮國媒體《萬象時報》報導,6月27日寮國豐沙裡省遭受蝗災,村民種植的農作物尤其是旱稻受到極大影響。據現場拍攝的照片和視頻,整片農作物種植區全是綠油油的蝗蟲。目前,寮國蝗災已蔓延進入普洱市。
  • 沙漠蝗再次「組團」來襲 殺蟲界「明星」生物農藥放大招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再次發布信息,第二波蝗災已造成東非6個國家(衣索比亞、肯亞、索馬利亞、南蘇丹、烏幹達和坦尚尼亞)約2000萬人陷入嚴重糧食危機。此外,葉門也遭遇了蝗蟲侵襲,該國有1500萬人面臨相同處境。」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張澤華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威脅中國機率有多大?
    今年,這種害蟲已經給多個國家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在受災最嚴重的6個東非國家,已經有約2000萬人因為蝗蟲陷入糧食不安全的境地。此外,巴基斯坦、葉門等國也遭遇了沙漠蝗的侵襲。按照信息顯示,沙漠蝗的種群數量、發生規模和面積,要遠遠大於上一次的情況。特別是在非洲,已經從東非往南、西、北擴散,現在已經蔓延到了10多個國家,已經危害了當地的牧場、糧食作物和生態環境,帶來了非常大的危害。巴基斯坦的情況實際上也一樣,現在已經往小麥產區遷移,危害當地的小麥、棉花產區。
  • 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大蝗災了?
    但是在中國沒有成災記錄,只有1956年昆蟲學家蔡邦華記載「沙漠蝗原為舊大陸包括非洲的有名的大害蟲,在我國雲南亦發生。」中科院動物所張學忠先生在1974年4月29日在西藏聶拉木的樟木採到1頭沙漠蝗。可以說, 沙漠蝗在中國基本沒有,只是零星地進入西南邊境。
  • 沙漠蝗再次來襲,規模增至年初20倍,該如何應對?
    據媒體報導,正當世界各國忙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威脅時,東非國家正面臨一個新的困擾——大規模蝗蟲再次來襲,此次蝗災的規模是年初首次災情的20倍。▲資料圖:2月20日,在肯亞基圖伊一處農場拍攝的蝗蟲。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從年初至今,沙漠蝗席捲非洲、西亞、南亞。
  • 中國工作組考察巴基斯坦蝗災區:蝗蟲進入交配繁殖期,情況比預想嚴重
    肆虐東非和南亞多國的沙漠蝗蟲災害已持續數月,其影響仍在繼續擴大。在巴基斯坦,入侵的沙漠蝗蟲已經對該國多個省份的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破壞。在旁遮普省巴克卡的蝗災區,來自中國的蝗災防治工作組正在考察當地的災情。專家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蝗蟲正進入交配繁殖階段,而這次蝗災比預想得要嚴重。
  • 蝗蟲,蝗災與人類
    宗教典籍聖經中的《出埃及記》也曾記載了公元前1446年埃及地區的大瘟疫,《古蘭經》中也有蝗災的記錄。而在古代中國,西周時期(公元前9世紀)就有專門處理蝗災的官員。而在中國,近2000年裡,有確切文字記錄的蝗災達173次。宋朝以後,更對蝗災有了較科學化的認知,並總結一些滅蝗的方法,如:鳴金驅趕法、捕擊法、火燒法、溝坎深埋法、掘種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溼難飛用器具抄掠法等。
  • 70年一遇的蝗災,會威脅到中國嗎?
    70年一遇的蝗災 2020年,中國與疫情的鬥爭仍未結束。放眼世界,恐怖的沙漠蝗災已蔓延10多個國家,非洲大陸首當其衝。評估顯示,這是東非地區25年來遭遇的最嚴重的蝗災,更是肯亞70年來損失最為慘重的蟲害。
  • 蝗災真的來了?中科院院士康樂:很難入侵核心地帶
    那麼,沙漠蝗經過上述3條「路線」侵入我國的可能性有多大?當前熱議的「雞鴨治蝗」和「吃貨治蝗」是否靠譜?蝗蟲要趕盡殺絕嗎?中科院院士、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近日再次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沙漠蝗很難入侵到中國核心地帶,更勿論主要產糧區。「不排除有零星個體可能擴散到我國」,但要科學判斷、理性分析,「沒必要大動幹戈。」
  • 一天最快能飛150公裡,吃掉百萬人口糧,鋪天蓋地的蝗蟲離中國有多遠...
    2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向全球預警,要求全球高度戒備正在肆虐的蝗災,如蝗災進一步擴大,千萬人將因此面臨饑荒的威脅。有報導稱,本次蝗災始於葉門,此後一部分跨海進入東非,一部分到達亞洲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國僅一步之遙。目前,非洲、中東和南亞次大陸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進入緊急狀態。這次蝗災到底有多嚴重?是如何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