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再次「組團」來襲 殺蟲界「明星」生物農藥放大招

2020-12-04 金臺資訊

據媒體報導,正當世界各國忙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威脅時,東非國家正面臨一個新的困擾——大規模蝗蟲再次來襲,此次蝗災的規模是年初首次災情的20倍。

「從年初至今,沙漠蝗席捲非洲、西亞、南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再次發布信息,第二波蝗災已造成東非6個國家(衣索比亞、肯亞、索馬利亞、南蘇丹、烏幹達和坦尚尼亞)約2000萬人陷入嚴重糧食危機。此外,葉門也遭遇了蝗蟲侵襲,該國有1500萬人面臨相同處境。」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張澤華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多國再次發生大規模蝗蟲災害,草地貪夜蛾也在威脅著我國糧食安全。在這場防治害蟲的阻擊戰中,除了傳統的化學農藥等害蟲防治措施,生物農藥正在逐漸成為殺蟲界冉冉升起的明星。

餵食真菌,讓蝗蟲患上「流感」

那麼,生物農藥的設計中使用了哪些技術,這些農藥是如何消滅蝗蟲的?

「生物農藥是指生物活體及其代謝產物,包括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天敵生物等。目前在防治蝗蟲的生物農藥中,市場上較多的是對環境無害的微生物農藥,包括真菌、細菌、病毒、原生動物等。」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草原生物災害防治國家創新聯盟秘書長塗雄兵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這些微生物來源於自然界。「例如,我們現在常用的綠僵菌,它是一種重要的蟲生真菌,就是從得『流感』的蝗蟲身體中提取出來的。相對於化學農藥而言,很多生物農藥發揮效果較慢,一般需要1到2個星期的時間才開始對害蟲起作用。」塗雄兵說。

為了提升這些藥劑的防治速度和效果,科研人員藉助航天誘變、基因工程、分子育種等技術,來提高它們應對蝗蟲的毒力。

塗雄兵表示,蝗蟲在取食或接觸這些真菌以後,就患上了「流行性感冒」,並且這種「流感」會一直持續下去,降低蝗蟲的繁殖率、攻擊力和壽命。從目前統計數據來看,這種控制手段的防治效果最長可以達到8到10年。還有天敵治蝗的方法,例如在內蒙古地區,採用牧雞牧鴨治蝗;在新疆西部地區,人工築巢招引粉紅椋鳥治蝗均取得了成功,成為局部地區天敵生物防蝗的典範。

已用於防治棉花和蔬菜害蟲

「任何單一技術都不能解決蝗災的問題,因此要結合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生態治理多項措施,實現害蟲種群的長期控制。」張澤華分析,特別是在中、高密度地區,可以採用生物農藥為主的持續防治措施,使這些微生物在密集的蝗蟲群體中形成疾病流行,通過遷飛又互相攜帶,實現蝗蟲的持續控制,讓災害不再蔓延。

除了針對蝗蟲的生物農藥,科學家們還在研發哪些生物農藥?

「除真菌、細菌等微生物防蝗殺蟲劑以外,目前市場較多的生物殺蟲劑還有蘇雲金桿菌、病毒、植物源殺蟲劑等多種類型。」塗雄兵介紹,其中,蘇雲金桿菌殺蟲劑,也叫Bt殺蟲劑,是目前生物農藥研究和開發應用最成功的殺蟲劑,約佔生物殺蟲劑總量的90%以上,能防治150多種鱗翅目害蟲。

「蘇雲金桿菌不僅能直接用於害蟲防治,同時,還可用於轉基因育種技術,例如,轉Bt基因抗蟲棉育種成功,有效控制了棉鈴蟲危害,在我國棉花種植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塗雄兵表示,核型多角體病毒在防治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蔬菜類害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還有印楝素、苦參鹼、魚藤酮等植物源殺蟲劑,在防治蚜蟲、小菜蛾等不同靶標害蟲中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毒性較低甚至無毒,持續作用時間長

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相比,主要優勢有哪些?

張澤華表示,相比較而言,生物農藥有三大優勢,一是有效期長。與化學農藥相比,生物農藥毒性較低或沒有毒性,持續作用時間長。例如,2003年至2005年間,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太僕寺旗曾連續3年利用綠僵菌防治蝗蟲。直到2016年,土壤中仍能檢測出存活的綠僵菌孢子在發揮作用,該區域連續10年沒有蝗蟲大面積發生。

張澤華指出,生物農藥還有一大優勢,即靶標性好、選擇性強,它們只對一種或一類害蟲有效,對非靶標害蟲沒有作用,同時對人類、鳥類、魚類、蠶類等無害。另外,無殘留、對環境友好,也是生物農藥的優勢之一。生物農藥的使用劑量相對較小,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目前還沒有關於生物農藥使用後害蟲產生抗藥性的報導。並且它們來源於自然界中土壤、植物或昆蟲等,因此還能避免由化學農藥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

張澤華告訴記者,以微生物防治蝗蟲為例,2000年之前,我國草原蝗蟲年均發生面積超過3億畝,採用綠僵菌等生物防治措施以後,現階段我國草原蝗蟲年均發生面積控制在1.2億畝以內。並且生物防治比例由2003年的15.4%提高到現在的60%,對保護草原生態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

「經過實踐檢驗,這種生物防治措施對環境是無害的,在國際上被廣泛接受,在我國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和應用。並且也已經開始走出國門,服務於哈薩克斯坦、蒙古、寮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張澤華表示。

相關連結

是什麼導致沙漠蝗連年暴發

「2019年2次氣旋帶來的降雨為蝗蟲繁衍提供了有利條件,今年3月大範圍降雨促使蝗卵快速孵化,是本次沙漠蝗暴發成災的重要誘因。但自然資源無序開發,砍伐樹木作為燃料,燒荒開墾棄耕閒置,導致生態環境破壞,是沙漠蝗暴發的主要原因。」張澤華分析。

非洲大陸的風場特徵為沙漠蝗遷飛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每年在主要繁殖區之間,從紅海兩岸、非洲之角到薩赫勒地區、撒哈拉沙漠中心地帶,以及尼羅河流域、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循環遷飛,使得沙漠蝗遍布非洲大陸每一個角落。

「監測不到位,防控不及時,導致沙漠蝗連年暴發。由於非洲戰亂不斷,監測技術力量不足,信息溝通不暢,不能及時預警。」張澤華表示,2019年發生的沙漠蝗殘留較多,為今年暴發埋下了「地雷」,第一波蝗災又未能有效防治,第二波災害主要來自於第一波沙漠蝗蟲大量產卵,蝗群世代重疊嚴重,家族中既有成蟲,又有若蟲,蝗蝻在出土,卵還在孵化,威脅越來越大,防治越來越困難。使沙漠蝗毫無約束地繁殖2代,才導致2020年百年不遇的蝗災。

由於災害已經形成,防治可選擇的手段不多,化學農藥過度使用,大量殺傷天敵,失去自然控制的沙漠蝗暴發成災。

相關焦點

  • 沙漠蝗再次來襲,規模增至年初20倍,該如何應對?
    據媒體報導,正當世界各國忙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威脅時,東非國家正面臨一個新的困擾——大規模蝗蟲再次來襲,此次蝗災的規模是年初首次災情的20倍。▲資料圖:2月20日,在肯亞基圖伊一處農場拍攝的蝗蟲。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從年初至今,沙漠蝗席捲非洲、西亞、南亞。
  • 比沙漠蝗還可怕的生物,一夜之間吃光果園,樹葉上全都是
    沙漠蝗大家都知道吧,在前幾個月的時候,很多地區都出現了沙漠蝗的蹤影,植物全部都被吃掉,它在我國屬於一種外來入侵物種,但是有一種生物比沙漠蝗還要可怕,一夜之間能夠吃光果園,樹葉上也全都是他們的身影,他就是美國白蛾。
  • 防治沙漠蝗 中國緊鑼密鼓
    值得注意的是,沙漠蝗作為是蝗總科沙漠蝗屬下的一種昆蟲可以進行生態相的突變,即可以由散居變為群居,而這正是其造成極大破壞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情況下,沙漠中稀少的植被只能維持少數沙漠蝗蟲的生命,它們各自分散生活,夜間飛行,不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當集中了大量雨水,植物驟然生長,沙漠蝗大量繁殖。
  • 雲南蝗蟲侵襲11萬畝,不是沙漠蝗,當地農民:第一次見
    但是和我們常說的沙漠蝗不同,是當地獨有的一種蝗蟲。大環境如此,我國也難以獨善其身了。很多人都想有著喜馬拉雅山的天險,沙漠蝗飛不進我國,但是不想,雖然沙漠蝗飛不進來,卻有其他蝗蟲品種捷足先登了。今年的6月28日,在雲南普洱市發現了一種黃脊竹蝗,它們從寮國飛來,目前已經影響到當地11萬畝土地。
  • 卷土「蟲」來,能否再次扇動A股相關股票?
    在2月份的蝗災中,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的主糧並未受到嚴重影響,但一輪蝗群再次來襲,現階段時間正是印度、巴基斯坦的主要農作物的生長的重要時間,如果蝗災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繼續蔓延,將會對水稻、棉花和甘蔗等當季的農產品產生較大影響。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全球的稻米、小麥、棉花以及白糖的主要生產國,稻米產量佔全球的25%,小麥佔17.3%,棉花佔29.3%,白糖佔21%。
  • 「沙漠蝗」來勢洶洶 多國治蟲救災
    原標題:「沙漠蝗」來勢洶洶 多國治蟲救災近期,來勢洶洶的「沙漠蝗」大軍正侵入俄羅斯南部,俄多個地區正在與蝗蟲作戰。俄羅斯南部的農民為了保護小麥,從早到晚,連續兩周不停地噴灑化學藥劑,防範蝗蟲成災。「沙漠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遷徙性害蟲,它們成群結隊活動,有時候一群蝗蟲能夠超過5000萬隻,每群蝗蟲每天可以飛行200多公裡,吃下相當於3.5萬人吃的食物,每平方米產卵1000個。專家提醒,隨著更多蝗蟲下月從非洲抵達印度,蝗災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
  • 蝗災蔓延 專家稱要警惕沙漠蝗6月隨季風入境中國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未來3-5個月中,受季風氣候影響,沙漠蝗遷飛進入我國境內的概率會升高。張澤華提到,我國目前的監測技術、防治方法都很成熟,但另一方面也應密切關注沙漠蝗動態消息,參與到國際防控合作中。
  • 沙漠蝗會不會入侵中國?
    沙漠蝗會不會入侵中國? 2020-03-05 22:20 來源: 中國政府網 牛蛙還能吃嗎?
  • 無人機滅蝗有奇效 能從根源上將蝗蟲消滅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介紹,引發本次蝗災的叫沙漠蝗蟲,是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數據表明,一個規模為一平方公裡的蝗群,大約能有8000萬隻成年蝗蟲,每天幾乎能吃掉3萬多人一天的口糧,對農業的危害性極大。 而目前,蝗災已經蔓延到歐洲和亞洲地區,並於近期抵達巴基斯坦等國家。在這群不速之客日益逼近我們之際,我國也是拒絕坐以待斃,積極協助鄰國抗擊它們。
  • 沙漠蝗會影響我國嗎?2020年幾月會進入中國雲南
    沙漠蝗直接遷飛進入我國內陸可能性極小  專家表示仍須警惕  近期非洲暴發沙漠蝗災,並有向亞洲蔓延趨勢,其是否會對我國產生影響成為許多公眾關注的問題。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因地形原因,沙漠蝗直接遷飛進入我國內陸地區的可能性極小,但如果沙漠蝗在境外得不到有效控制,夏季進入我國境內的概率將升高,仍須警惕。  張澤華介紹,沙漠蝗蟲被認為是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裡,存活時間3個月左右。
  • 沙漠蝗蟲有可能侵入中國嗎?專家:警惕蝗蟲群遷入境
    沙漠蝗一年半內增加6400萬倍在東非,沙漠蝗蟲正在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利亞蔓延,其規模和破壞力使非洲之角的糧食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這也是繼2016年1月非洲爆發草地貪夜蛾之後,再次爆發的嚴重蟲害。沙漠蝗蟲具有飛行能力強、食量大的特點,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
  • 突然印度蝗災過了:除了噴曬農藥殺蝗,與蝗蟲壽命到了也有關係
    前段時間,網絡上還充塞著從非洲飛來的總數在3600億隻以上的沙漠蝗蟲,空降以後給南亞帶來了巨大災難,面對蝗災來襲,印度為了集中對付蝗災,甚至都主動和巴基斯坦握手言和,不在兩國邊境地帶兵戎相見了。突然之間,印度《印度時報》就報導稱,在受災最為嚴重的拉賈斯坦邦,目前蝗蟲只存在於一小塊地區,對農作物的威脅大幅減弱,目前除零星地區外,蝗災情已完全可控。對付蝗蟲,目前,全球沒有太多的辦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噴曬農藥;印度為了滅蝗,其實,已經是非常拼了,出動了大量的農用飛機,從空中噴曬農藥,是本次戰勝蝗蟲災難,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 蝗蟲來襲!建立防禦蝗蟲11道防線
    有人說廣西蝗蟲爆發跟沙漠蝗蟲無關,但是這個結論也許下得太早。沙漠蝗蟲一天飛行一百五十公裡,五天就能飛行七百公裡從寮國飛入廣西併到達桂林。我研究了治理沙漠蝗蟲五道防線,現在可以實施了。五道防線是吸蝗機,捕蝗網,人工網兜捕捉,鴨子飛鳥吃,最後毒藥噴殺。前面四道都已經飛過了,只能毒殺。一定要把蝗蟲消滅在廣西境內,不讓蝗蟲擴散到全國各地。
  • 豐山集團:公司針對草地夜貪蛾和沙漠蝗的相關製劑產品種類較多
    摘要 【豐山集團:公司針對草地夜貪蛾和沙漠蝗的相關製劑產品種類較多】豐山集團(603810)周三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針對草地夜貪蛾和沙漠蝗的相關製劑產品種類較多。公司原藥合成車間自2019年10月25日復產後一直在生產,目前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 雷雨+大風+冰雹組團來襲!邢臺天氣再起波瀾!
    雷雨+大風+冰雹組團來襲!邢臺天氣再起波瀾!中部和西部地區有雷陣雨局地可能伴有短時大風個別地點有冰雹偏南風4—5級局地陣風6—7級最高氣溫33℃未來氣溫繼續走高雖然又經歷降雨天氣但未來三天氣溫總體是上升我們也將再次迎來高溫天氣
  • 抵禦寒潮,靜安置業「放大招」--你有冰凍暴擊,我有「神奇四俠」
    抵禦寒潮,靜安置業「放大招」--你有冰凍暴擊,我有「神奇四俠」 2021-01-11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撒哈拉沙漠下雪了!快點一起組團去沙漠看雪景啊!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9日報導,號稱"全球最熱"的撒哈拉沙漠地區,7日又迎來一場降雪,厚度達近半米的白雪覆蓋在撒哈拉沙漠上,非常壯觀。雖然撒哈拉沙漠我沒去過,也沒見過。但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沙漠我見過,下雪我也見過。
  • 重大教授研製出「可以喝的生物農藥」 原料是食用油和大米
    和這些害蟲鬥爭20多年後,夏玉先研製出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以下簡稱「生物農藥421」)。因為只殺害蟲不殺益蟲且對人畜無害,被媒體譽為「可以喝的生物農藥」。生物農藥421去年在重慶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農藥生產巨頭紛紛派人來重慶打探——中國人是怎樣解決世界性難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