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真的是多災多禍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經濟活動受到影響,而在2月份,印度出現蝗災的消息,一度讓國人擔心,蝗蟲會繞過喜馬拉雅山,直擊我國新疆和西藏地區。所幸蝗災在2月份就已經被遏制了,但最近,蝗災又有捲土重來的趨勢。
據報導,上月28日在巴拉圭發現的超大型蝗蟲群正在飛向阿根廷。與此同時,烏拉圭媒體又指出,蝗蟲群已經抵達了離烏拉圭150公裡處。繼巴拉圭、阿根廷後,烏拉圭也要遭受蝗蟲群的攻擊。無獨有偶,此前在2月份曾經爆發過一輪蝗災的印度,也再度出現蝗蟲的身影,根據媒體消息報導,當地時間6月27日,印度首都新德裡附近的多個城市遭到大批蝗蟲入侵,蝗蟲遮天蔽日,當地政府要求居民關門閉窗。這也是印度自1993年以來遭遇到的最為嚴重的一次蝗災。在2月份的蝗災中,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的主糧並未受到嚴重影響,但一輪蝗群再次來襲,現階段時間正是印度、巴基斯坦的主要農作物的生長的重要時間,如果蝗災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繼續蔓延,將會對水稻、棉花和甘蔗等當季的農產品產生較大影響。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全球的稻米、小麥、棉花以及白糖的主要生產國,稻米產量佔全球的25%,小麥佔17.3%,棉花佔29.3%,白糖佔21%。
蝗蟲主要以植物葉片為食,幾乎所有的闊葉類綠色植物的葉片都吃,尤其是禾本科植物。阿根廷國家農業食品衛生和質量管理局指出,一個蝗蟲群寬度可達到3公裡、長10公裡。根據一隻蝗蟲的大小,一平方公裡的蝗蟲群會由4000萬隻蝗蟲組成。而印度的蝗蟲主要是沙漠蝗蟲,可以形成密集的蝗群,移動以季風氣候相關,每天可以飛行150公裡。每隻蝗蟲可以吃掉與其體重相當的植物,而阿根廷的蟲群更是一天可以吃掉35萬人的口糧。
目前世界主要產糧國,產量第一是中國,其餘依次分別為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烏克蘭,澳大利亞,哈薩克,法國,加拿大、阿根廷等。排名靠近並不意味著產量也接近,排名第三的印度,糧食產量比美國少了一半,而巴西也比印度少了一半。
而我國與南美的植物類糧食交集,主要是大豆類產品。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我國大豆進口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南美大豆供給佔比超過美國。2016—2017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9349萬噸,其中巴西4534萬噸,佔48.5%,較三年前增加1.7個百分點;美國3684萬噸,佔39.4%,較三年前下降1個百分點。以南美為主的非美大豆進口已經佔到我國大豆進口量的六成以上,且呈穩定增長趨勢。那麼一旦南美蝗災蔓延的情況,我國的進口大豆將會受到影響。
由於我國農藥消費大國以及出口大國的身份,蝗群的出現,會對我國的農業需求量有一定的拉升作用,防止蝗蟲的殺蟲劑主要包括有機磷類農藥、菊酯類、昆蟲生長調節劑、菸鹼類等,目前我國批准的蝗蟲登記用藥主要是有機磷類、菊酯類用藥和幾種生物用藥,如揚農化工的菊酯原藥;江山股份、安道麥A的敵敵畏原藥;長青股份的三唑磷、氟蟲腈原藥、有機磷和菊酯類的製劑;海利爾的氟蟲腈原藥、有機磷和菊酯類的製劑;中旗股份的氟蟲腈原藥和氟蟲脲。
早在2月中旬,沙漠蝗信息曾在國內發酵,並造成相關概念股的大起大落。2月17日,沙漠蝗A股概念股短暫爆發,受益的糧食股,如北大荒、中糧糖業等漲停;消滅蝗蟲的農藥企業也掀起漲停潮,如海利爾、紅太陽等,全球菊酯產品龍頭揚農化工當日大漲;產業上遊的種業股,如登海種業、敦煌種業等也大幅度上揚。
不知此番蝗群捲土重來,又能否再次煽動A股相關股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