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具足蟲時隔兩年再次排便引轟動,代謝率是否與壽命相關?

2020-11-22 大河報

被眾人圍觀排便並熱烈歡呼是種什麼感覺?最近,這個待遇落到了一種叫大王具足蟲的動物身上。原因無他,只因為它們太能憋了。

日前,日本三重縣鳥羽市鳥羽水族館內的幾隻大王具足蟲時隔兩年再次進行「新陳代謝」,引發了當地媒體及民眾關注。

緩慢的消化速率代表著緩慢的新陳代謝率。幾隻大王具足蟲兩年才出現了一次排便現象,足見這一物種的代謝速率緩慢到何種程度。降低新陳代謝率,會是延年益壽的終極秘訣嗎?

大王具足蟲。

大王具足蟲排便頻率極低

來自海底的怪奇生物大王具足蟲,或許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蟲形生物之一——它們有兩對觸鬚,黑漆漆的大複眼由4000隻平面小眼組成,它們的嘴有四套顎,平日裡靜悄悄地收合在一起,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

「大王具足蟲是一種長相與潮蟲相似的海洋生物,體長可達50釐米(與家貓近似),是等足目生物中體型最大的,在深海動物中比較難得。它們平時棲息在大西洋深海,以其他海洋生物的殘骸為食。」大阪大學免疫前沿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夏至說。

大王具足蟲的食性和生態還有很多謎團未解,甚至對它的排便頻率人們也尚無定論。

「它們排出的糞便是水溶性的,如果食物被完全消化,何時發生了排便我們也不得而知。不過,在正常情況下,它們的糞便中總會有未能完全消化的食物殘渣,人們可以通過觀察這些殘渣,得知它們的排便情況。」夏至說。

根據朝日新聞的報導,鳥羽水族館所飼養的大王具足蟲排便頻率極低,館內每次都會有專人進行記錄。此次引起轟動的大王具足蟲排便,是該水族館時隔兩年再次觀察到的。

鳥羽水族館從2007年9月開始飼養大王具足蟲,自2013年7月以來,陸續有新的夥伴加入,目前共有5隻。上次工作人員觀察到它們排便,還是在2018年4月23日,並且其中沒有包含未被消化的食物。

大王具足蟲排出的未消化的魚鱗。 鳥羽水族館 圖

據該館介紹,此次大王具足蟲排便是在5月12日確認的。因其糞便中含有的未被消化的魚鱗並非水族館作為餌食投餵的東西,也並非周圍魚類遺落,因此工作人員判斷,這些魚鱗應該是它們在入館前吃下去的。

「雖然不知道具體是哪一隻排的便,但足以證明它們是一種代謝相當遲緩的生物,不管是吃還是排便的速度都比較緩慢。」鳥羽水族館負責人學藝員·森瀧丈也說。

據悉,該館飼養的大王具足蟲,基本上不吃餌食。2019年11月加入被稱為「No.29」的大王具足蟲,經確認到目前為止僅僅吃過2次餌食。另外,2007年9月入館被稱為「No.1」的,在2009年1月最後一次吃過餌食後,5年內沒有再吃,且已經死亡。

恆溫動物代謝水平顯著高於變溫動物

新陳代謝在生命活動中起著什麼重要作用,不同種類動物之間新陳代謝都有著怎樣的特點?代謝率和動物本身有著怎樣的聯繫?

在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裡這樣解釋「新陳代謝」——其是指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自我更新過程,包括合成代謝(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謝(異化作用)。

同化作用令生物體不斷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並將其加工合成為自身物質;而異化作用則是機體將自身物質不斷分解氧化,產生能量供機體需要,並把代謝中所產生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

可以說,新陳代謝是全部生命活動的基礎。然而,不同動物之間的新陳代謝水平有著明顯的差異。

「動物機體基礎代謝水平的調節是非自主性的。研究表明,恆溫動物的能量消耗要比變溫動物高很多,比如體重相當的狼和鱷魚,基礎代謝速率前者是後者的7倍左右。」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姜韜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理論上講,代謝活動越旺盛,動物機體對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代償能力就越強,就會對外界環境變化的刺激更耐受。

姜韜解釋,高於環境溫度的體溫維持,在分子水平上,是靠高耗能的生物化學過程——蛋白質合成和降解形成的空循環(不產生淨物質)實現的,這個過程會不斷釋放出熱量。

在好萊塢生物類大片裡,經常見到有怪物在迅速長大的鏡頭。「且不論這個生長需要同時消耗數倍於體重的食物,單就這麼快速的蛋白質合成,產生的熱量怕是會立即把生物體燙熟了。」姜韜說,在生物學家眼裡,生物的體型瞬時成倍放大就是個笑話。

複雜高級的神經活動也高度依賴穩定的溫度,因此隨著智力的高度進化,人類同時也進化出了更強的陳新代謝水平和較為發達的體溫維持能力,一個證據就是人類的汗腺遠比一般高等動物發達。

「短跑裡,人類遠不是兔子、羊、鹿,更不用說獵豹的對手,但是如果較量馬拉松,它們都不是人類的對手,並非是人類的肌肉和心肺功能更強,而是因為人類對於防止體溫過高的控制能力更強大。」姜韜說。

代謝率是否真的與壽命相關

此前有科學家認為,新陳代謝率是決定物種壽命的重要指標,代謝率較高的動物相對來說壽命較短。同為兩歲,新陳代謝率低的動物可能只是「黃口小兒」,但代謝率高的動物可能已經接近暮年。

「物種體型與代謝速率通常有特定的關聯性。由於要最大化利用能量,又要兼顧散熱(體型越大散熱越難),動物進化普遍遵循著『四分之三定律』,即體型越大,相對代謝速率越慢,並且和體重的四分之三次方成正比。」夏至說。

打個比方說,如果一隻貓的體重是一隻老鼠的100倍,那麼,相同時間內貓的代謝量只有老鼠的32倍(100的四分之三次方),而非100倍。這就是著名的克萊伯定律。

「在變溫動物中,以大王具足蟲為代表的深海動物,又將節能減排貫徹到了極致。」夏至說。

夏至解釋,一般而言,動物體型越小,壽命越短,比如家貓壽命只有十幾年。但是目前比較普遍的觀測結論是,大王具足蟲壽命有40到60年。相對其體型來看,可以說它們的壽命非常長了。而且不光是大王具足蟲,大部分代謝緩慢的物種生命跨度都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這不禁讓人想到,如果人類也擁有低代謝率,是不是就能延年益壽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如此。除了我們在科幻小說中看到的『人體冷凍』技術(目前已有實驗研究)外,日常場景中也有一些對應的研究。」夏至說。

比如,已有不少研究顯示,細胞內的能量代謝狀況與壽命的長短存在相關性。有生物學家證實,在不造成營養不良的前提下,將熱量攝入減少到正常水平的70%後,所有參與研究的物種,包括酵母、蠕蟲、蒼蠅、狗以及恆河猴等,壽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長。

有科學家就此推測,限制熱量的攝入,可以降低靜息代謝和運動代謝,從而廣泛地預防與年齡有關的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不過,仍有不少學者對限制熱量攝入能夠『凍齡』延壽的觀點表示質疑。但即便不從代謝角度考慮,低熱量飲食對健康的積極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夏至說,「各種生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各自領地上生生不息。對這些生物的研究,也終將幫我們更好地了解生命。」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龔浩

相關焦點

  • 降低代謝率能延壽嗎?大王具足蟲時隔兩年再次排便引轟動
    被眾人圍觀排便並熱烈歡呼是種什麼感覺?最近,這個待遇落到了一種叫大王具足蟲的動物身上。原因無他,只因為它們太能憋了。日前,日本三重縣鳥羽市鳥羽水族館內的幾隻大王具足蟲時隔兩年再次進行「新陳代謝」,引發了當地媒體及民眾關注。緩慢的消化速率代表著緩慢的新陳代謝率。
  • 時隔兩年再次排便引轟動!日本大王具足蟲太能憋了!
    日前,日本三重縣鳥羽市鳥羽水族館內的幾隻大王具足蟲時隔兩年再次進行「新陳代謝」,引發了當地媒體及民眾關注。緩慢的消化速率代表著緩慢的新陳代謝率。幾隻大王具足蟲兩年才出現了一次排便現象,足見這一物種的代謝速率緩慢到何種程度。降低新陳代謝率,會是延年益壽的終極秘訣嗎?大王具足蟲。
  • 日水族館大王具足蟲兩年來首次排便,低代謝率能幫助延長壽命嗎?
    一隻大王具足蟲的排便引起公眾關注,也不禁令人好奇:幾年才排一次便的低代謝率生物,壽命會因此延長嗎?上周二,日本三重縣水族館的一隻大王具足蟲時隔兩年,首次排便,在媒體掀起海嘯,一時間,這種絕對隱私變成了大伙兒茶餘飯後的談資。之前該館飼養的大王具足蟲們排便頻率一直出奇的低,以至於每次排便都會被飼養員記錄在水族館博客上。兩年一次排便,足見這一物種有著超乎常識的緩慢代謝速率。這種「凍結時間」的神奇能力是怎麼來的呢?
  • 火速圍觀:日本水族館大王具足蟲兩年來首次排便
    在日本的三重縣水族館,飼養了5隻大王具足蟲,飼養員發現它們的排便頻率一直很低,以至於每次排便都會被飼養員記錄在水族館博客上。而上一次觀察到糞便殘渣,要追溯到2018年4月23日了。期間整整兩年,飼養員沒有觀察到任何與糞便有關的殘渣,一點蛛絲馬跡也沒有。
  • 「一夫一妻」或致動物滅絕;大王具足蟲排便引轟動;通過燈泡可竊聽...
    (快科技)大王具足蟲時隔兩年再次排便引轟動#生物根據朝日新聞的報導,鳥羽水族館所飼養的大王具足蟲排便頻率極低,館內每次都會有專人進行記錄。此次引起轟動的大王具足蟲排便,是該水族館時隔兩年再次觀察到的。鳥羽水族館從2007年9月開始飼養大王具足蟲,自2013年7月以來,陸續有新的夥伴加入,目前共有5隻。上次工作人員觀察到它們排便,還是在2018年4月23日,並且其中沒有包含未被消化的食物。據該館介紹,此次大王具足蟲排便是在5月12日確認的。
  • 大王具足蟲:深海「顏值擔當」
    當然大王具足蟲有時也會捕食魚類,比如攻擊捕魚網等。當大洋深處食物匱乏的時候,大王具足蟲只有靠天活命,它們可以忍受長期的飢餓。當一次性遇上大量食物時,大王具足蟲可以把自己填飽到最後只能勉強行動的地步。成年大王具足蟲的體長可達19~37釐米。這樣的巨大體型在深海動物中都是很難得的,其它的一些等腳類動物都只有1-5釐米。
  • 大王具足蟲被「圍觀」:兩年才排一次便 卻是7年前吃的飯
    大王具足蟲被「圍觀」:兩年才排一次便 卻是7年前吃的飯  Winnie Lee • 2020-06-13 16:40:34 來源:前瞻網
  • 大王具足蟲的能好怎?!
    當法國動物學家米奈·愛德華(Alphonse Milne-Edwards)在1879年通過他的同事——亞歷山大·阿加西( Alexander Agassiz)從墨西哥灣採集到的一隻雄性的未成年的大王具足蟲的標本來描述深水蝨這個屬的時候,在科學界和公眾間引起了極大轟動:當時的人們都認為深海是沒有生命存在的。
  • 日本水族館大王具足蟲「絕食」五年引關注
    日本三重縣鳥羽市水族館飼養的大王具足蟲【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東京新聞》1月3日報導,日本三重縣鳥羽市水族館飼養的一隻大王具足蟲已經「絕食」5年,館方2日向外界公開了給它餵食的情況,但它看起來並沒有食慾。
  • 大大大大王!大王具足蟲
    大王具足蟲Bathynomus giganteus
  • 日本水族館大王具足蟲「絕食」五年引關注/圖
    日本三重縣鳥羽市水族館飼養的大王具足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東京新聞》1月3日報導,日本三重縣鳥羽市水族館飼養的一隻大王具足蟲已經「絕食」5年,館方2日向外界公開了給它餵食的情況,但它看起來並沒有食慾。
  • 宿便能攢4年,這個大蟲子因為排便火了
    5月25日,日本三重縣水族館飼養的一隻大王具足蟲時隔兩年再次發生了排便,根據糞便中所含有的鱗片,可以確認排出的糞便來源並非是水族館的飼料,而是入館前的食物。三重縣水族館目前存活的5隻大王具足蟲,最早引進於2007年,最晚入館的是2016年引進的 「27號」和「28號」。
  • 一隻蟲能儲存四年的宿便?
    (原標題:代謝規律告訴你,四年的宿便不是沒可能)吃喝拉撒是生命為維持新陳代謝而進行的基本活動,但誰能想到,在日本,一隻蟲卻因為排便登上了新聞頭條。5月25日,日本三重縣水族館飼養的一隻大王具足蟲時隔兩年再次發生了排便,根據糞便中所含有的鱗片,可以確認排出的糞便來源並非是水族館的飼料,而是入館前的食物。
  • 今天,讓我們來吸大王具足蟲
    今天我們來吸大王具足蟲~分享一段大王具足蟲吃鱷魚屍體的視頻,拍攝於約2000米深的海底。
  • 【幹制】大王具足蟲Bathynomus giganteus
    【2019.0501】今天這篇硬文獻給各位,首先要介紹一下什麼是大王具足蟲Bathynomus giganteus,大王具足蟲,又名巨型 深海大蝨、巨型等足蟲,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動物界、節肢動物門、等足目、漂水蝨科動物,人們對它的認識可謂少之又少,來放一張自己的新鮮標本材料對比圖還是很大的,這隻伸直大概33cm左右
  • 海底探秘|巨型深海大蝨——大王具足蟲
    大王具足蟲又稱「巨型深海大蝨」、「巨型等足蟲」,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漂水蝨科動物。
  • 盤點全球巨型生物:以死鯨為食的大王具足蟲
    原標題:盤點全球巨型生物:以死鯨為食的大王具足蟲   盤點全球巨型生物:以死鯨為食的大王具足蟲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世界上總有些動物長的體型格外巨大,如果用人類來打個比方,就像籃球運動員跟普通人的體型差距一樣。
  • 今天給大家安利一下我最喜歡的大王具足蟲~
    作為果殼首席大王具足蟲愛好者,今天要跟大家講一下這種超可愛的生物!
  • 日本「大王具足蟲iPhone手機殼」受追捧
    據日本livedoor新聞網1月8日報導,因絕食5年而「一夜爆紅」的飼養於三重縣鳥羽水族館的「大王具足蟲」,憑藉其奇異的外貌大獲喜愛,最近更是出現了以大王具足蟲為原型的iPhone手機殼。不禁令人唏噓,只要有人氣,真是什麼都能製成手機殼!據報導,這款iPhone5s/5專用手機殼,其外形為「大王具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