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的蝗災,中國現在為什麼很少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2021-01-14 騰訊網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蝗災」了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但是,現在,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蝗蟲在我國已經成為一道特色美食了,甚至在有的地方,野生蝗蟲已經不夠吃了,還需要養殖,這一點和小龍蝦的「傳奇經歷」非常類似。當然,養殖蝗蟲也需要做好防護工作,蝗蟲一旦從大棚當中大量逃逸,會對周圍農田裡的莊稼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蝗蟲

困擾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什麼會消失呢?難道真的與「吃貨」有關嗎?答案是否定的!小範圍的「蝗災」在全球範圍內都沒有消失,甚至在發達國家也有蝗災,只不過,農業科技發達的地區,蝗蟲不足以造成一種自然災害而已。

在塑料大棚裡養殖蝗蟲,要做好防護工作,最好在養殖基地的周邊飼養一些雞和鴨,它們會把逃逸出來的蝗蟲捕食乾淨。在自然界,蝗蟲也是有天敵的,蝗蟲的天敵主要就是青蛙和鳥類。農田當中少量的蝗蟲,並不會對莊稼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因此,蝗蟲和蝗災是兩回事兒,靠吃的辦法解決蝗災,是現代人天真、浪漫的想法。

小麥,農田使得生態環境單一化

第一:蝗災與人類破壞生態環境

蝗災的發生往往與氣候的變化有關,所以,在中國古代,蝗災與旱災是緊密相連的。蝗蟲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故而有「久旱必蝗」的說法。蝗蟲不僅喜歡吃水稻、小麥、玉米的葉子,而且還喜歡吃蘆葦、稗、白茅以及一些蒿類植物的葉子。人類將大片的草叢、沼澤和林地開發為農田之後,就使得生態環境趨向單一化,在氣候乾旱的時期,隨著農田周圍草地的稀疏,蝗蟲的棲息地就被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趨向於密集化,隨著密集化程度的提高,繁殖速度也相應的加快了,並且走向布滿水稻、小麥、玉米的農田,突破一定的臨界點之後,就會形成蝗災。蝗蟲在一平方米的範圍內最多能夠達到數千隻,甚至是上萬隻,因為它們是在空中飛翔的,如此密集的蝗蟲,所到之處,遮天蔽日,莊稼盡毀,顆粒無收。在古代,因人類的剩餘糧食不足,當農作物被毀之後,緊接著就會引起饑荒。

水稻,農田使得生態環境單一化

水災、旱災、蝗災是古代農業社會的三大災害,因蝗蟲能夠飛翔,所以,古代的蝗災,其影響範圍不亞於水災和旱災。從先秦時期開始,我國就有蝗災了,《詩經》裡記載道:「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其中的「螟螣」即是指蝗蟲,當時的人們如何驅趕蝗蟲呢?使用「秉畀炎火」的方法,就是在夜晚的時候,點火誘捕蝗蟲。

總體來說,中國古代的蝗災呈現出頻率越來越高發的態勢,秦漢時期,蝗災平均每8.8年一次,而到了明清時期,則增加到每2.8年一次,史書中記載的蝗災次數,越到後來的歷史時期越多,這與人類不斷破壞生態環境有關。原始森林、草地的面積越來越少,生態呈現出單一化的趨勢,蝗蟲就越容易聚集。另外,歷史時期,我國的氣候從整體上來看,是趨向於乾冷的,這在北方地區表現得十分明顯,氣候的乾旱,也增加了蝗災爆發的次數。

19世紀,人們用人力驅趕蝗蟲

第二:治蝗與蝗災的消失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蝗災的發生與饑荒是緊密相連的,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對於蝗災的治理。人們通常採用鳴金驅趕、火燒、捕殺等辦法滅蝗,但是,這種辦法,對於大面積的蝗災,收效甚微,蝗災發生之時,蝗蟲的密度太高了,人們來不及驅趕和捕殺。在中國古代,由於人們對蝗蟲的科學認識知之甚少,老百姓通常把蝗蟲當作是「蝗神」,遇到蝗災時,往往燒香拜佛,求助於神靈,這更加耽誤了滅蝗的時機,直到晚清民國時期,我國偏遠地區鄉村的農民,仍然把蝗蟲當作是「神蟲」,例如,1927年,我國山東省的高密發生了蝗災,人們紛紛在堂屋或者田邊擺起神案,上香祈求;1931年,江蘇省北部一帶發生蝗災,當地的農民焚香祝拜,希望蝗蟲早日飛走。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人們對於密集度非常高的飛蝗,是無能為力的,比較科學的做法,就是養一些雞和鴨來啄食蝗蟲,但是,雞和鴨的數量畢竟有限,它們也捕食不了如此之多的蝗蟲。而且,在中國古代,農民一般養不了多少雞和鴨,因為飼養家禽和家畜是需要糧食的,在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年代,沒有多少剩餘的糧食。然而,有的時候,運氣比較好,蝗災來了以後,正好遇到了成群的飛鳥,於是,地裡的禾苗就能夠得以保全,如:《新唐書》記載道:「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貝州蝗,有白鳥數千萬,群飛食之,一夕而盡,禾稼不傷。」《舊五代史》記載道:「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六月,許、陳、汝、蔡、潁五州蝝生,有野禽群飛蔽空,食之皆盡。」但是,這種情況是極少發生的。總的來說,當時的人們遇到蝗災,還是「靠天吃飯」。

附著在植物山的蝗蟲

最近幾十年以來,蝗災離我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遠了,仿佛消失了一般。為什麼現在沒有蝗災呢?這主要得益於飛機在農業生產領域的運用。現在遇到蝗災,人們可以使用飛機噴灑農藥。飛機噴灑農藥,可以有效地滅蝗。由於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蝗災」的預報也非常的準確,能夠提前做好防範,而在古代,蝗蟲的出現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蝗災作為一種災害,現在已經消失了,但是,小範圍的蝗災依然有,即使是發生小範圍的蝗災,也不會形成災害,因為我們現在有完善的糧食儲備體系。蝗蟲會造成糧食減產,但不會形成災害,正如現在的水災和旱災一樣,小範圍內存在,但是不足以形成大的災害。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我們整個社會應對這些傳統的災害的能力是非常強的。因此,在21世紀的地球上,經濟發達的地區,是不會出現蝗災這樣的傳統的災害的。

飛機在農業領域的運用

使用農藥滅蝗,蝗蟲會不會產生耐藥性呢?蝗蟲與細菌是不同的,細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生物的繁殖速度快,意味著進化速度就快,人們頻繁地使用抗生素,細菌會變異,形成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但是,蝗蟲、老鼠畢竟是多細胞動物,繁殖和變異的速度相對於細菌來說是非常緩慢的,只要人類合理使用殺蟲劑、滅鼠藥,昆蟲和老鼠是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的。

綜上所述,現在沒有蝗災了,是因為農業科技進步的原因,與蝗蟲是不是成為了一道美食無關。事實上,養殖蝗蟲,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防止蝗蟲逃逸。人類靠吃的辦法,是解決不了蝗災的,除非遇到了「白鳥數千萬」、「野禽群飛蔽空」的情況,才能夠依靠天然的食物鏈的辦法解決蝗災。

相關焦點

  • 史書中的「蝗災」,為何中國現在很少見?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一旦有蝗災發生,田裡莊稼幾乎是顆粒無收,在長發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蝗蟲出現意味「路有餓死骨」;蝗蟲飛過代表「莊稼盡毀」,能夠號令千軍萬馬、指揮眾多猛獸的統治階層對蝗蟲也無可奈何。它們體積小、飛地高,想要將其一網打盡幾乎是難於登天。蝗蟲難治,難道古人對蝗蟲就聽之任之了嗎?儘管這種難以根治的小蟲子令人抓狂,這並不代表古人就舉旗投降了。
  • 古代常見蝗災,但現在中國為什麼沒有蝗災了?蝗蟲都被吃貨擼了嗎?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困擾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什麼現在很少見了?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古代蝗災頻發,為何我國現在卻很難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物種了?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關於蝗蟲的知識,以及為何中國現在很少見到蝗蟲了,難道真的是被吃光的?但大家要注意,「蝗蟲」和「蝗災」(動輒幾百億、幾千億隻)根本就是兩碼事,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為何可怕的蝗災如今很少見。 第1個原因:生態環境的改變
  • 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大蝗災了?
    但是在中國沒有成災記錄,只有1956年昆蟲學家蔡邦華記載「沙漠蝗原為舊大陸包括非洲的有名的大害蟲,在我國雲南亦發生。」中科院動物所張學忠先生在1974年4月29日在西藏聶拉木的樟木採到1頭沙漠蝗。可以說, 沙漠蝗在中國基本沒有,只是零星地進入西南邊境。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完全是兩碼事!
    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解決兩碼事,你不會真覺得靠人吃能消滅蝗災吧?太文盲了,一是大規模蝗災蝗蟲有毒,吃多了會死人,其次數量太多,快速吃完一個地方的糧食就飛走,蝗蟲能飛一兩千米高。在沒有現代科技加持的古代,蝗災是無解的。其實吃不吃的真的沒所謂,人類不缺這點蛋白質,主要也還是因為不好捉,現在工業滅蝗普遍還是飛機噴灑農藥,但都集中在前期預防,對這種成規模的流動性大群體是否有效真的存疑。
  • 蝗蟲,蝗災與人類
    對於蝗蟲最早的起源,現在學術界的爭議依舊很大。而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變態的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大約公元前1422年至1411年,古埃及一個墓室的狩獵壁畫中,就出現了關於蝗蟲的細節繪畫。宗教典籍聖經中的《出埃及記》也曾記載了公元前1446年埃及地區的大瘟疫,《古蘭經》中也有蝗災的記錄。而在古代中國,西周時期(公元前9世紀)就有專門處理蝗災的官員。
  • 蝗災來時,「吃貨」可以消滅蝗蟲?史書記載,豬吃蝗蟲長得很快
    即便是它們飛到不適合其繁殖的地方,依然可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所以蝗災時,場面是非常壯觀和可怕的,遮天蔽日,所過之地莊稼不留。根據經歷過民國時期的老人說,40年代初蝗災來時,站到廚房裡,把鍋蓋打開,再把鍋蓋合上,鍋裡就是一鍋螞蚱了,螞蚱連廚房裡的灶王爺貼紙都吃了。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為什麼?
    不過,我們還是迎來了一些好消息,那就是根據印度公開數據顯示,4000億沙漠蝗蟲如今已經得到了控制,所以這絕對是一個好消息,但是也有一個不幸運的消息,那就是印度農業部門預測,今年6月蝗災威脅可能加劇。所以說還需要準備下一步的蝗災問題,雖然這是說預測的可能性,但是提前做好準備是沒有什麼壞處的。蝗蟲為什麼有這麼多?
  • 4000億蝗蟲奔湧亞洲!把它吃成珍稀動物?一點也不好笑
    另外我國還還引入了殺蝗蟲的真菌,用細菌戰等等方式來滅蟲。看到這你肯定會說,那現在非洲快點用第二種辦法飛機播灑藥物啊!但是蝗災發生的國家,例如戰火紛飛的索馬利亞,飛機撒播藥物這樣最基本的抗災方式,也很難實施。為了阻擋蝗蟲對農作物以及環境的破壞,巴基斯坦啟用了數百架次飛機,在空中噴灑農藥。不幸的是,在行動過程中,有一架飛機因為出現意外,墜毀在了拉希姆亞爾汗。
  • 蝗蟲最怕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蝗災?
    根據專家的預測,如果不對蝗蟲數量加以控制,其規模還將進一步大幅增長,最多可能會達到200萬億隻,因為蝗蟲現在已經進入繁殖季節。為什麼會發生蝗災呢?蝗蟲容易泛濫成災的一大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繁殖能力非常強。蝗蟲每隔三周就能進行一次繁殖,而且對於產卵地的要求很小,只要土質較為鬆軟就行,幾乎可以隨時隨地繁衍後代。而且蟲卵都在地下,它們不容易遭到破壞。
  • 2020大蝗災是怎樣發生的?|蝗蟲|聯合國糧農組織|東非|蝗群
    據估算,這種蝗蟲每天可以隨風移動150公裡,存活時間為3個月左右,主要啃食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一隻雌性蝗蟲可以產大約300顆卵,1平方公裡規模的蝗群一天的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沙漠蝗群從何而來?為什麼會突然成群肆虐?蝗災又該如何遏制?此次蝗災會不會入侵中國?我國是否有充足準備以應對蝗災?
  • 古代發生蝗災時,為啥災民寧可挨餓也不吃蝗蟲?專家:想吃也不能吃
    我們經常聽到除四害,比如蒼蠅、老鼠、蟑螂、蚊子這些個動物昆蟲都會對人類的生活質量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政府才會號召大家一起消滅它們,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在古時候也有這麼一種昆蟲,它的泛濫成災不僅會干擾到生活質量,更多的時候是直接威脅人的生命的,它就是蝗蟲。
  • 蝗蟲的前世今生,蝗災的治理,非洲蝗蟲為什麼飛不過來?
    1蝗蟲外號螞蚱。中國最早關於蝗蟲的記載在詩經中稱之為螽,幼蟲叫蝝。孔子編訂了春秋,在春秋魯宣公十五年記錄了歷史上的第一場蝗蟲災。華中以南,蝗災漸少,到了東南沿海,幾乎沒有.從古至今人類與蝗蟲的搏鬥從未取得勝利。大旱必蟲災,蝗蟲的卵深在地下,能夠二十年不死。待到溫度適應便會集體出土。在莫言的小說裡也寫過關於蝗災的故事。老農民在地裡拔草,見一個又一個的紅色小土堆冒出來,一個又一個細小蟲子在田間跳來跳去,他拔腿就跑。遮天蔽日的烏雲飄過發出巨大聲響。那次蟲災吃掉了村民的大門,咬掉了村長的鼻子。
  • 古代鬧蝗災,為啥百姓寧願挨餓也不吃蝗蟲?專家:他們不能也不想
    而我國也是一個蝗災頻發的國家,根據對史實的考查統計,在我國古代,秦漢時期每9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蝗災,到了兩宋則是三年半一次,元朝時更是低至一年半一次,到明清稍有好轉,大概是3年一次,但依然十分頻繁。而到現在,因為科學技術和救災技術的進步,蝗災漸漸已經消失在了我們的視線裡。而蚱蜢蝗蟲甚至還成為了一種獨特的美食,深受一部分人的喜愛。
  • 敘詭筆記|1644年蝗災:蝗蟲竟然「環抱人而蠶食之」
    前一段時間,4000億隻蝗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消息牽動了很多國人的心,擔心這些蝗蟲會進入中國,給我國糧食生產帶來巨大危害……雖然後來的一切證明,「蝗蟲軍團」雖然猖獗,但不大可能越過我國邊境,但在網上,各種關於蝗災的科普文章和視頻,以及相關的檢索量還是暴增。
  • 蝗蟲為什麼這麼厲害?
    蝗蟲一次飛行的最遠距離可達150公裡然後隨機降落,令其很難被就地消滅。蟋蟀蟈蟈等同屬於直翅目的昆蟲,雖然都和蝗蟲外形差不多,但是沒有遠距離飛行的能力,所以不能成災。 中國生態學大家馬世駿提出,蝗災最容易發生在水旱災交替的環境中,在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洼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
  • 蝗蟲肆虐的真相: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另一場「人禍」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了東非蝗災的消息,有人開始設想,如果蝗蟲來到中國,該怎麼辦?網友回覆:起鍋燒油,吃了它啊!遙遠的危機變成了饕餮們的腦洞盛宴。人們翻出舊事,2017年,山東濰坊出現大規模蝗蟲泛濫,當地村民集體出動捕蝗,引起附近市民前來收購,10元一斤非常搶手。除了人吃,家禽也可以參與。
  • 非洲蝗災肆掠,為什麼不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呢?
    蝗蟲的確營養豐富,主要是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不僅僅是很多生物的,比如雞鴨和魚蝦類的天然蛋白質餌料,而且繁殖能力非常強,一個蝗蟲可以產卵幾十顆,一年可以產卵三次,2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成成蟲。前段時間的非洲蝗蟲的確刷新了我們的三觀,也見證了蝗蟲恐懼的繁殖能力,數量大,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我前天在西瓜上面刷到了一個視頻,講的是在熱帶地區有一種龍貓,專門以吃蝗蟲為主。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我麼國家確實有養殖螞蚱的,但是不是很多。
  • 為什麼有蝗災,卻很少聽說其它昆蟲成災的?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
    今年的蝗災的規模堪稱空前,它們從東非開始出發,橫掃南亞越過巴基斯坦並直逼中國邊境。每3000萬到5000萬隻蝗蟲可以覆蓋150公裡,一天吃掉200噸各種植物,而人類作為以耕種為主要謀生方式的物種,對這些區域的人民打擊可謂空前巨大。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吃草的蟲子那麼多,卻很少聽說有像蝗蟲一樣達到「遮天蔽日,神明震怒」的規模。
  • 蝗蟲危害很大,如果發生蝗災,要如何防治?
    蝗蟲俗稱螞蚱,是農田中常見的一種昆蟲,蝗蟲主要發生在熱帶、溫帶草原和沙漠地區,蝗蟲的食性雜、食量大,喜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蔬菜的農作物,食物匱乏時豆類、菸草、蘆葦、果樹、林木及雜草的葉子、嫩莖、花蕾和嫩果等等植物都會受到蝗蟲的危害,蝗蟲每天都要吃掉和自己的體重相當的食物,一旦成災,有可能導致糧食顆粒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