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億蝗蟲奔湧亞洲!把它吃成珍稀動物?一點也不好笑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金融八卦女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鐵馬

· · ·

寫在開頭:今天的文章,密恐的、膽小的,都慎入!

這是衣索比亞航空一架遭到襲擊、傷痕累累、不得不迫降的飛機。

我知道圖片有點噁心,襲擊這架飛機的傢伙是一群蝗蟲,這群蝗蟲撞擊了飛機的引擎、擋風玻璃和機頭。

也就是它:

這架飛機降落後進行了大約11.5個小時的清潔和徹底檢查,所幸沒有發現任何損傷。

1.

/ 開年蝗災 /

這群襲擊飛機的蝗蟲,只是蝗災大軍的一個縮影。

引發非洲蝗災的蝗蟲們,從東非飛出,然後飛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目前已經到達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還會進一步肆虐亞洲。

蝗蟲在「無攻擊形態」下,其實就是我們小時候抓的螞蚱/蚱蜢,但是造成蝗災的群居性蝗蟲,就沒這麼友善了。

一旦從獨居的「綠螞蚱」聚集到60隻以上時,螞蚱就會發生這幾個改變:

身體顏色由綠變黃:

飛行距離由之前的幾十米最多上百米變到能一天奔襲150公裡,速度也加快太多,感受一下這速度:

習性兇狠、攻擊性強、食量增大(每天能吃掉相當於自己身體重量的食物)。如果用人來作比較的話,就是一個100斤的人一天能吃掉100斤的食物,食量真的太可怕了:

所以蝗蟲過境之處,真的只能用「慘烈」來形容。

其實,在乾旱少雨的非洲,蝗災多年來是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而這次蝗災的規模不同以往,早在1月中旬,東非就遭到了3600億隻蝗蟲的光顧。

這是個什麼概念?

根據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20開年的這次蝗災對肯亞地區來說,已經達到了70年來最強的蝗災,在肯亞東北部,僅僅一個蝗蟲群就長60公裡,寬40公裡。

鐵馬對比了一下,一個蝗蟲群2400平方公裡,比深圳、廈門等城市的面積還大,你想想一下,一個城市,全是黑壓壓蝗蟲的景象。

蝗災導致了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地區的農業直接「停滯」,根本沒有辦法種植植物。對於整個東非地區,這次的蝗災達到了25年來之最,1平方公裡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

所以,2020年已經有近兩千萬人面臨著斷水斷糧、無法生活、甚至餓殍遍野的未來。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數據顯示,非洲蝗蟲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整體規模擴大了6400萬倍。

更悲觀的是,已經進入孵化期的蝗群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蝗災的擴大趨勢可能會延續到今年6月,屆時,蝗群規模甚至可以增長到當下的500倍(現在已經是4000億蝗蟲了)。

除了東非一些國家面臨著絕收以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也不容樂觀,印度有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30%-50%的糧食減產。

而印度是世界低價糧食主要供應地,主要供應中東,印度糧食大量減產甚至絕產或將是多米諾骨牌倒塌的第一張……

2.

/ 吃了它,行嗎??/

蝗蟲之所以難被消滅,一個主要原因是蝗群的飛行能力非常強,當一個地區的植被,被蝗蟲吃完之後它們便會起飛前往另一個地區,蝗蟲一次飛行的最遠距離可達150公裡然後隨機降落,令其很難被就地消滅。

消滅蝗蟲的方式有兩種,第一是「生物防治」引入天敵,另外一種就是「化學防治」,噴藥。

例如在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了蝗災,除採取化學藥物外,當時,浙江的3萬隻鴨子作為滅蝗「戰士」坐飛機去新疆滅蝗蟲。央視7套還專門有過關於蝗蟲的科普簡介:

牧民回憶稱:

「鴨子太自覺了,我幾乎不用費心……早上四五點鐘,天剛露明,鴨子們就自己出去吃蝗蟲,幾個小時後,就到附近的小河溝裡喝水、休息,下午7點多鴨子再次出動,直到晚上9點多太陽落山時才回來。」

另外,我國還引入過一種可愛的小鳥「粉紅椋鳥」來吃蝗蟲,每天每隻能捕食蝗蟲120-180隻。

▲圖片來源:新疆經濟報

我們有多重視粉紅椋鳥呢?

2018年6月,新疆在修218國道,造價5億,但是途中遇到了粉紅椋鳥產卵孵化,所以國道停工一個月,不修了,等寶貝疙瘩粉紅椋鳥們繁殖結束再繼續修路。

另外我國還還引入了殺蝗蟲的真菌,用細菌戰等等方式來滅蟲。

看到這你肯定會說,那現在非洲快點用第二種辦法飛機播灑藥物啊!但是蝗災發生的國家,例如戰火紛飛的索馬利亞,飛機撒播藥物這樣最基本的抗災方式,也很難實施。

為了阻擋蝗蟲對農作物以及環境的破壞,巴基斯坦啟用了數百架次飛機,在空中噴灑農藥。不幸的是,在行動過程中,有一架飛機因為出現意外,墜毀在了拉希姆亞爾汗。

▲2月15日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奧卡拉地區拍攝的蝗蟲肆虐景象。圖片來源;新華社

衣索比亞一個噴藥飛行員說:「它們靠上升氣流飛升約900米高,數量多到能堵塞飛機進氣口,這樣很危險。」

所以空中噴藥的最佳時機是蝗蟲大軍還停在地面。所以以清晨蝗蟲還沒飛起來,是最佳噴藥時機。

可非洲地區頻繁的晨雨阻礙空中噴藥,等飛機升空,蝗蟲大軍也早已飛起。

另外從技術角度上看,對付蝗蟲最好的手段就是動用農業飛機進行撲殺。不過許多地區的問題就是缺少這種專用的農業飛機,例如印度空軍有雖然數量龐大的軍用飛機,而這些在滅蝗作業中幾乎起不了什麼作用。

最後,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人說:「這是蝗蟲群沒來中國,不然下場和小龍蝦一樣。」

你問吃行不行?

對於我們平常抓的螞蚱來說,可以吃。但對於成群結隊的「沙蝗」來說,且不說4000億隻蝗蟲能有多少人願意吃,關鍵是吃不了。中科院院士、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團隊的研究發現,由於群居有利於繁殖但是會增加被捕食的風險,我們常見的綠螞蚱,在群居的時候顏色會變成黃黑色的蝗蟲。蝗蟲變黑以後會分泌一種叫苯乙腈的氰化物,實驗表明苯乙腈會造成鳥類捕食蝗蟲的意願急劇下降。

如果鳥非要吃,苯乙腈可能會轉變為有毒氫氰酸。蝗災大規模發生時,吃光蝗蟲既不現實也不可能,養雞養鳥吃也做不到,人能不能吃?有風險。

▲沙漠蝗蟲

不過據說索馬利亞已經放棄了抵抗,在索馬利亞中部,已有居民開始食用蝗蟲。居民們煎、炸蝗蟲後,與米飯和面同食。

另外,蝗蟲的繁殖能力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強!蝗蟲幼蟲只需要20天即可成年,真的用「吃」來消滅的話,吃的速度真心還沒它們生的快。

蝗蟲一次能產卵60-80個,產卵的時候,她會把肚子插入土地中。

產卵後,土會把卵蓋住,完全看不出這裡有卵,卵的孵化完全沒有天敵啊。

美國西部在19世紀末遭遇過蝗災後有過一份報告,農民們在當地每平方英寸平均殺死蟲卵150個。

1平方英寸大概是6.5平方釐米,也就是你電腦上鍵盤上三個鍵大小的地方,就有150個蟲卵。

想想都頭皮發麻…

而且,蝗蟲群落的新生代蟲卵,孵化之後很快就會轉變成極具攻擊性的群居狀態,也就是說,蝗災在出生地,就形成了。

3.

/ 治蝗五千年 /

古代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蝗災最嚴重的國家,自古以來,蝗災、水災、旱災並稱為中國農業的三大災害。

早在《詩經:大田》裡就有記載:「去其螟塍,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說的就是用火燒除蝗蟲的辦法。

「治蝗」在古代也一直是歷朝歷代的執政大事之一。

困擾我們五千年的蝗災問題,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才解決的。說到這裡要提一個人——生態學家馬世駿院士。也是像鄧稼先、錢學森一樣留洋學成報國的偉大科學家。

正是因為有他和他的團隊從五十年代開始就開始治蝗,咱們國家今天才會有如此明顯的治蝗成果。

馬世院士帶著團隊通過實地考察、定點觀察、室內試驗、數據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飛蝗爆發的主因是水、旱災相間發生。

他們制定了治理蝗蟲的策略,一方面通過化學方法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蟲密度;另一方面改造飛蝗發生地,如修築堤壩、控制水位等,通過綜合防治,大範圍的蝗蟲災害在中國大地基本得到防治。

雖然我們對馬世駿院士知之甚少,但在他誕辰100周年,中科院可是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的,足以見得他在科學界的地位之高。

水利工程先進、旱災發生的比較少、近幾十年來的治理有方是我國現在蝗災少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咱們國家還會組織人手去從地裡挖蝗蟲卵塊。

所以開玩笑說什麼蝗蟲來了就會被吃成珍稀動物的段子,真的一點不好笑。為了抗蝗災,我們的老祖宗們是經歷了多少災荒,經歷了多少代人,才讓蝗災從大部分中國人的記憶中消失。

但就是這樣,經過了70年的努力,國內的蝗災也沒有全部消滅,每年還是會有小範圍的復發。

4.

/ 寫在最後 /

受千億蝗災蔓延非亞影響,截至收盤,今日A股農藥板塊漲幅居首。其中,草地貪夜蛾防治板塊大漲8.43%,草甘膦板塊大漲6.85%。

中科院院士、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表示,中國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區,沙漠蝗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日前針對沙漠蝗是否會在我國大規模暴發作出回應,農業農村部監測調度分析顯示,沙漠蝗對我國的危害概率很小,國內大規模暴發蝗災風險很低。

農業農村部同時表示,正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表示,我國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邊境與尼泊爾和緬甸沙漠蝗發生區毗鄰,隨季風可能有少量遷入我國,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介紹,近年來,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不斷提升,防治技術水平屬於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藥械儲備充足,國內大面積暴發蝗災風險很低。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同時安排雲南、西藏等省區加強邊境的蝗蟲監測,嚴防遷入危害。飛蝗在全球有7個亞種,中國的常見飛蝗包括東亞飛蝗等三種,但沒有非洲沙漠蝗,從歷史上看,沙漠蝗也沒有在中國造成重大危害的記錄。

但問題是非洲這幾年連年乾旱,許多國家等地持續內戰無人滅蟲,興修水利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奢望……

目前,進入亞洲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蝗蟲分兩撥,去年年中,葉門(亞洲離非洲最近的國家)曾出現大量沙漠蝗蟲造成的蝗災,而且沒有得到控制。葉門的蝗群又繼續在6月進入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和印度雨季的延長再度為蝗群的繁殖提供了絕佳條件。

▲19年葉門蝗災

夏季來臨時,第二批蝗群跨越紅海和亞丁灣進入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2019年正好是東非地區氣候最潮溼的年份之一,被風暴卷到非洲之角的蝗蟲得以生存並迅速繁衍。

究其原因,蝗災或許是全球變暖、氣候劇烈變化的副產品。

如果想要治理蝗蟲,就是能監測到每隻蟲產卵地,把蟲卵給解決掉,這個很明顯不能達成;或者緩解全球變暖,改善生態環境。

不然,人類和蝗蟲的角逐裡,贏家可能是蝗蟲。

參考資料:

[1]Wei Jianing,Shao Wenbo,Cao Minmin,Ge Jin,Yang Pengcheng,Chen Li,Wang Xianhui,Kang Le. Phenylacetonitrile in locusts facilitates an antipredator defense by acting as an olfactory aposematic signal and cyanide precursor.[J]. Science advances,2019,5(1).

[2]知乎,xianran,《蝗蟲問題,比你想的更嚴重》,最後編輯於 2020-02-14.

相關焦點

  • 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儘管這種難以根治的小蟲子令人抓狂,這並不代表古人就舉旗投降了。他們用現有的條件和蝗蟲鬥智鬥勇,且不論成效如何,這三種方法還是令人稱奇的!一、古人用火誘捕蝗蟲,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們從歷朝歷代的蝗蟲季中總結了經驗:蝗蟲喜歡溫暖乾燥之地、喜歡吃植物葉子,古人製作了原始的長杆網兜,點火捕蟲,在《詩經》中有這麼一個記載:「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
  • 4000億蝗蟲侵入亞洲,蝗蟲都怕什麼呢?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方法?
    近日,源起東非的蝗災呈現擴大之勢且進入亞洲,巴基斯坦和印度已有多地受到了共4000億隻蝗蟲的攻擊。中科院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院士康樂介紹,我國蝗災治理非常成功,本輪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跟我們農田常見的飛蝗有一定的不同,這種沙漠蝗蟲繁衍能力、適應能力更強,所到之處遮天蔽日成群數不清的蝗蟲過後,真正是寸草不生,對於農業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是相當嚴重的,蝗蟲泛濫對很多國家的生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那麼蝗蟲怕什麼呢?
  • 4000億隻蝗蟲席捲印巴,平常單獨活動的蝗蟲是怎麼變成蝗災的
    從非洲跨越紅海一直深入亞洲腹地,2年來蝗蟲大軍一路所向披靡,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蝗蟲大軍能飛躍紅海,沙烏地阿拉伯一路經過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從來沒有一次蝗災影響如此的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次蝗災的形成呢?
  • 4000億隻蝗蟲席捲印巴,平常單獨活動的蝗蟲是怎麼變成蝗災的
    起源2018年5月份的非洲沙漠蝗災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平息的趨勢,聯合國糧食組織甚至發出警告稱蝗蟲可能還會繼續惡化下去,目前蝗蟲大軍已經進入了尼莫爾以南地區。從非洲跨越紅海一直深入亞洲腹地,2年來蝗蟲大軍一路所向披靡,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蝗蟲大軍能飛躍紅海,沙烏地阿拉伯一路經過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從來沒有一次蝗災影響如此的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次蝗災的形成呢?
  • 逼近中國邊境的4000億隻蝗蟲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
    逼近中國的4000億隻蝗蟲,僅存在於中國媒體的報導裡。文|S.P一周來,除了新冠疫情,中國網民最關注的熱點新聞,莫過於4000億隻蝗蟲肆虐印巴,已抵達中國邊境的消息。公告顯示,印巴「The situation is calm」,蝗蟲表示情緒穩定,只有少量蝗群殘留在印巴邊境。但在FAO的所有公告中,所謂的「4000億隻蝗蟲」,都找不見一點蛛絲馬跡。
  • 「4000億隻蝗蟲」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大象公會
    「4000億隻蝗蟲」之謎對於此次大蝗災,最具權威性的信息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其官網上有持續更新關於非洲蝗災的公告,最近一篇發於2月17日。公告顯示,印巴「The situation is calm」,蝗蟲表示情緒穩定,只有少量蝗群殘留在印巴邊境。但在FAO的所有公告中,所謂的「4000億隻蝗蟲」,都找不見一點蛛絲馬跡。
  • 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 距離中國僅一步之遙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 距離中國僅一步之遙 近期,一場罕見的沙漠蝗蟲災害衝擊非洲大陸。2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進行了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現在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 蝗蟲為什麼這麼厲害?
    2020年初,4000億蝗蟲從非洲奔湧到亞洲,在印度形成巨大的災害,波及到的國家包括:東非的肯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蘇丹、烏幹達、坦尚尼亞,西亞的伊朗、葉門、阿曼,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等。據報導,肯亞已經有約105萬畝土地受到影響。印度555萬畝農田受害,損失超百億盧比。為什麼看似不起眼的小蟲子卻能如此厲害?
  • 非洲4000億蝗蟲已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下一步真的要到中國了嗎?
    對於生在中國又稍微有一點地理知識,外加小時候在田間抓過螞蚱餵過雞的你來說,一定會對遠在8000公裡外的小蝗蟲毫不在意,難道還能比南美洲巴西的那隻動不動就扇翅膀的蝴蝶還厲害?01來勢洶洶的沙漠蝗蟲這是一隻沙漠飛蝗,體長大約6~7公分,體重2 g左右。它擁有兩個短角,具有1對複眼和3隻單眼,後腿發達,用後腿可以跳比身體長數十倍的距離。
  • 4000億隻蝗蟲來襲?!2020開年到底怎麼了!
    最近經常會在網絡上看到「4000億隻蝗蟲抵達中國邊境」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但其實這爆料裡的「4000億」,實屬胡扯。不過非洲倒也的的確確遭受了近20年來最嚴重的一場蝗災,而且仍在持續,而與我們相鄰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剛剛遭受完一場蝗蟲的洗禮。
  • 4000億的蝗蟲在7天裡「失蹤」了,發生了什麼?看完表示驚呆了!
    隨著現代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國際上的各個國家都流行起了出國旅遊的潮流,這一點光是在我國就被國人體現的尤為盡致,絕大多數的中國小夥伴們在難得的假期裡,肯定都會想著出國去走走,這樣一來不僅是可以開拓下自己的視野,同時呢,也可以充分地體驗到不同國家的不同民風民俗。那麼今天就來講講4000億的蝗蟲在7天裡「失蹤」了,發生了什麼?
  • 人類可以吃掉如今的4000億蝗蟲嗎?生物學者:它們有毒不能吃
    筆者:三體-小遙根據最新消息,最初出現在非洲的蝗災已經跨越地域,到達歐洲和亞洲,並且對所到之地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在未來一段時間就將到達中國邊境地區,數量或許會達到4000億隻。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遷徙類害蟲,導致蝗災出現的蝗蟲往往以群居為主,能夠在短時間內對農作物造成致命威脅。看到類似的消息,有網友表示,我國很多地區都有食用蝗蟲的習慣,可以用「吃貨」來對付蝗蟲。
  • 40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看太空圖分析,告訴你多可怕!
    40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看太空圖分析,告訴你多可怕!嚴重影響了東非地區人民的正常生活,肯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等多個非洲國家已經受到了蝗蟲群的侵襲,它們的覆蓋面積可以達到2000平方公裡,超過了4000億隻蝗蟲的肆虐,導致了多地出現了嚴重的糧食危機,聯合國也表示必須在短時間內消滅這些蝗蟲。不僅如此,它們還擁有著非常強的繁殖能力和遷徙速度,現在已經到達了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蝗災的範圍也在進一步的擴大。
  • 蝗蟲肆虐的真相: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另一場「人禍」
    2018年中,因為連續的強降雨,在阿曼、葉門和沙烏地阿拉伯三國間的沙漠地帶,土地溼潤起來,土中的沙漠蝗蟲開始從卵中孵化。到了當年年底,沙漠蝗蟲的數量增激增,開始成群聚集起飛。中國網際網路一度謠傳沙漠蝗總數在3600億或4000億隻,但據「大象公會」考證,印度媒體的報導中沒有提及3600億隻蝗蟲,也沒有撤軍的消息。
  • 4000億隻蝗蟲在印度被殲滅?恐怕是低估了蝗蟲而高估了「三哥」
    據稱從肆虐東非之後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蟲群,已經達到了恐怖的4000億隻,和中國已經是近在咫尺。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見識過蝗災,但是都從網絡上看過。那是真正的「所過之地,寸草不留」。下面的圖片就是蝗災恐怖的照片。嗅覺靈敏的證券分析師們早早從中察覺到了市場機會,各種分析報告連夜做出,對相關概念股票比如農藥類提前布局,就等著爆賺一波了。
  • 你可能不知道,大熊貓不再算是珍稀動物了
    你會相信有一天,大熊貓和藏羚羊都變得不再珍稀嗎?或許這一天真的不太遙遠了。 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朱䴉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4000隻,亞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頭,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到30萬隻以上。甚至曾在我國野外消失的野馬、麋鹿已重新建立起野外種群。如今,四川人民偶遇野生大熊貓的新聞也時常見諸報端。 那麼,人類為什麼要花費這麼大力氣拯救瀕危物種呢?
  • 4000億蝗蟲逼近?曾有3萬隻鴨坐飛機去新疆吃蟲救災
    來源:浙樣紅TV 4000億隻蝗蟲 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說,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鄰邦蔓延之勢;在該邦駐紮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吃光不得不撤軍。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糧食減產30%-50%。 印度官員說,抵達印度的蝗蟲,一部分從巴基斯坦過來,一部分是伊朗來的。來自東非的沙漠蝗蟲是最主要的群體。
  • 印度蝗蟲肆虐,小小蝗蟲為何成為人類大敵?
    2020年伊始,在西亞,南亞和東非區域,正在爆發一場規模巨大的蝗災,最開始的時候這波蝗災出現在東非地區,索馬利亞,肯亞等國家,這場蝗災分為許多波,最大的一群蝗蟲數量足足有3000億隻,我們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蝗蟲所到之處可以說是寸草不生,很多人因此沒有了食用的糧食。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為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這幾天關於「蝗蟲」的事件可以說非常熱門,因為這還是一群「非同尋常」的蝗蟲,它們跨越了東非、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等地,最終對我們亞洲部分地區都帶來了影響,根據科學統計數據顯示,這次的蝗災蔓延出現在了10多個國家之中。
  • 這個國家的人,已經快要把他們的「國寶」吃成珍稀動物了
    這個國家的人,已經快要把他們的「國寶」吃成珍稀動物了。因為它是這個國家比較特有的一種動物,所以也被當地人們稱之為國寶,可是他們不僅不照顧這些被稱之為國寶鳥類,反而把它們為食,為什麼冰島的人要吃自己本國的國寶,那是因為國家文化性質的不同。在我們看來國寶是被珍惜的、愛護的,而不是拿來吃的。之所以稱海鸚鵡為國寶,是因為它的肉十分鮮美,可以做出種菜品,供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