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億隻蝗蟲」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大象公會

2021-01-14 大象公會

逼近中國的4000億隻蝗蟲,僅存在於中國媒體的報導裡。

文|S.P

一周來,除了新冠疫情,中國網民最關注的熱點新聞,莫過於4000億隻蝗蟲肆虐印巴,已抵達中國邊境的消息。

· 目前新浪微博單個超話閱讀量已經超過1.8億,有3.5萬人次參與討論

在社交媒體中,這些飛蝗鋪天蓋地的圖片視頻,無不讓人心驚膽顫。

蝗災已經困擾了中國農民幾千年,而此次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宣布為「史上最嚴重蝗災」更是讓困守家中的中國人民提心掉膽。然而弔詭的是,就在2月17日晚上8點,新華社刊登消息稱,「印度當前蝗災基本已經結束」。

能讓「數千裡牛馬毛皆盡」的看起來勢不可擋的蝗蟲大軍,似乎一夜之間悄無聲息地撤走了。這不免讓人困惑:這刷爆朋友圈的4000億隻蝗蟲,跑到哪裡去了?

我們決定探究那4000億隻兵臨中國的飛蝗到底是從何而來,又是到何處去。

一開始,這看起來是一個科普話題,但研究了一番之後,我們無奈的發現,這是一個「報導出了偏差」的問題。

「4000億隻蝗蟲」之謎

對於此次大蝗災,最具權威性的信息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其官網上有持續更新關於非洲蝗災的公告,最近一篇發於2月17日。

公告顯示,印巴「The situation is calm」,蝗蟲表示情緒穩定,只有少量蝗群殘留在印巴邊境。但在FAO的所有公告中,所謂的「4000億隻蝗蟲」,都找不見一點蛛絲馬跡。

同樣令人困惑的結果也能在谷歌搜索上發現。搜索400 billions locusts(4000億隻蝗蟲),找不到任何有效的信息。

在中文世界,結果就截然不同了。在百度以4000億蝗蟲為關鍵詞,可以很輕鬆地發現有15萬個相關結果。

這其中,諸多信息源都出自權威媒體的正式報導。

如中國新聞網2月16日發布的一則新聞報導稱,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稱「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大量農作物被毀,駐紮該邦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吃光,而不得不撤軍。」

除此之外,澎湃新聞、三聯生活周刊與21世紀經濟報導等媒體,也先後報導了這一消息。

不過,梳理時間線,我們發現了發表於更早時間的幾篇閱讀量不大的自媒體推送,竟然領先於這幾家媒體,率先發布了36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的相關信息。

· 公號「尖端1號」於2月10日推送的文章

這篇推送的信息與幾家正規媒體所報導的內容大致相同,只有幾處細節略為不同。

首先,襲擊拉賈斯坦邦的4000億蝗蟲,縮水成了襲擊全印度境內的3600億。其次,文章還表示70萬印度軍隊因此餓了肚子,在幾天之後的新聞中,印度軍隊糧食吃光而不得不撤退。

看起來合理的解釋是,在這篇推送到幾家正規媒體發布報導的這幾天裡,蝗蟲從襲擊印度全境的3600億隻迅速增殖,變成單襲擊拉賈斯坦邦就有4000億隻。而經過這幾天蝗蟲的消耗,本來已經餓肚子的70萬印度軍隊不得不撤軍。

一切看起來順理成章——假如我們沒有找到文章裡所提到的印度媒體《 Latesly 》的這篇報導的話。

這篇報導的標題為拉賈斯坦邦部長向莫迪求援,兩則新聞裡都有12個邦遭受蝗災襲擊的信息,除此以外,《 Latesly 》沒有其他相關報導。因此我們可以確定,這就是推送中所指的報導。

但閱讀這篇報導就會發現,它既沒有提及3600億隻蝗蟲,也沒有撤軍的消息。這篇報告給出的信息來源是一個推特帳號。

在這個帳號所提供的信息中,我們只能找到財政部長向總理寫的求援信。3600億隻蝗蟲與70萬印度軍隊似乎無從談起,4000億蝗蟲的線索到這裡好像就斷了。

但我們不妨將目光放的長遠些。在印度4000億蝗蟲之外,「3600億」這個數字,以另一種形式頻繁地出現在中文媒體上。

在《財新》2月17日的一則報導中,先後有東非三國蝗蟲數量達3600億隻,與沙漠蝗蟲數量達3600億隻兩種說法,且後一種說法據稱源自聯合國糧農組織沙漠蝗蟲信息處。

另一家正規媒體,界面新聞的《3600億蝗蟲肆虐亞非,你吃的糖可能受影響》一文中同樣援引國際糧農組織的數據稱東非蝗蟲達3600億隻。

也許,國際糧農組織的官員真的在某個場合,或者在某個地方發布過3600億隻蝗蟲的相關信息。但是在英文世界的所有報導中,我們都找不到這個信息。

我們能找到國際糧農組織的相關說法,僅僅在他們的快問快答部分,有關於蝗群規模的很模糊的回答:

· 「一個蝗群可以從一平方千米變化到幾百平方千米,而每平方千米可以容納4000萬到8000萬隻蝗蟲。」

假如糧農組織沒有公布3600億隻蝗蟲這一數據的話,那它又可能是從哪來的呢?

回到國內媒體,我們能找到的最早的正規報導,依然是中新網1月22日發的報導:「據美聯社報導。入境肯亞的蝗蟲達3600億。」

在1月24日CCTV2財經天下節目中,我們又一次見到了「3600億」這個數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根據中新網這篇報導,終於,我們鎖定了美聯社2020年1月17日發布的名為「東非遭遇25年來最嚴重蝗災」的最初消息。中新網報導中「在該國東北部,僅僅一個蝗蟲群就長60公裡,寬40公裡」、「它們每平方公裡數量可達1.5億隻」的信息,我們都能在美聯社的這篇報導中找到。

但通讀全文,我們依然沒能發現3600億的身影。

但是憑著小學生的直覺,我們發現這些數據之間有一種奇妙的聯繫。

細心的讀者們可以把圖中把報導中一個蝗群的最大密度1.5億每平方千米,乘以報導中指出的一個蝗群的面積,60公裡乘以40公裡。

它最終指向了這個攪得中文世界人心不寧的數字——3600億。

從中國新聞網(或它援引的文字來源央視網)根據美聯社報導計算而來的肯亞一個蝗群的數量達3600億隻,到肆虐東非的3600億隻蝗蟲的有關報導,再到最後4000億隻蝗蟲抵達中國邊境的報導,我們只能說,我們找到了一條可能存在的信息鏈。

結合英文世界正規媒體從頭到尾都找不到3600億或4000億的反面證據,我們相信這條信息鏈的存在具有相當大的可能性。

在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報導中,許多專業媒體人所表現出的品質是值得尊敬的。然而,在關於蝗災的報導中,顯然發生了一些我們不能理解的事情。

報導出了偏差的印度蝗災

那麼,真實的印度蝗災到底有多嚴重呢?

據印度媒體《 The Wire 》(thewire.in)1月23日的一篇報導,可以確認兩點:

第一,印度近大半年確實遭受了嚴重的蝗災,而且是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

第二,報導所指的印度蝗災,是指2019年6月到2020年初的這次蝗災。與2020年初廣為報導的東非蝗災沒有直接關係。

這場印度蝗災始自2019年6月。

報導引述聯合國糧農組織稱,2019年1月,第一批蝗蟲抵達葉門,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西南部,在春季廣泛繁殖形成了大量蝗蟲群。

由於當地局勢的原因,在伊朗和葉門沒能有效控制蝗蟲,6月至12月之間,蝗蟲大批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邊界。而巴基斯坦同樣沒能控制局面,蝗蟲入侵印度。

恰好印度當年延長的季風季節,為蝗蟲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蝗災便加劇惡化。通常蝗蟲群到10月底就會離開。但此次蝗蟲群駐留時間更長,將來年的收成也一併破壞了。

簡單來說,這次的印度蝗災,是從去年持續至今的,而引起蝗災的蝗蟲,是去年入侵印度的。

2020年2月17日《印度時報》的最新報導中,拉賈斯坦邦的官員稱,蝗蟲已經被限制在一小部分地區,得到了控制,也就是說,這次從2019年開始的蝗災終於快要平息了。這也正是新華社稱「印度當前蝗災基本已經結束」的信息來源。

那麼,中文世界隨處可見的所謂「印度因為蝗災向死敵求和」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2020年2月8日,《印度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共同的敵人將印度與巴基斯坦團結在一起」的文章。這大概就是中文世界那些誇張說辭的來歷。

不過,這篇文章的內文不是說當下的蝗災,而是介紹了印度次大陸預防蝗災的一段歷史:自英國1939年在印度次大陸設立蝗蟲預警組織以來,印巴雖然經歷和分裂和敵對,在蝗災防控方面一直緊密合作。

對於今年的蝗災,兩國自然也要繼續合作。《印度時報》另一篇報導說得很明白,按照今年非洲蝗災情勢預測,到2020年6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將迎來更大規模的蝗蟲入侵,兩國將繼續聯手。

· 印度時報2月16日報導:《今年印巴或面臨更嚴重的蝗災,兩國將繼續聯手以打敗共同的敵人》

事實上,自去年6月以來,印巴兩國已經舉行了5次蝗災信息溝通會,今年也無非是「繼續」。這與中文世界流傳的所謂「印度求和」,完全不挨著。

所以說,看到問題還是要研判一下,不要見得風是得雨。

相關焦點

  • 逼近中國邊境的4000億隻蝗蟲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
    逼近中國的4000億隻蝗蟲,僅存在於中國媒體的報導裡。文|S.P一周來,除了新冠疫情,中國網民最關注的熱點新聞,莫過於4000億隻蝗蟲肆虐印巴,已抵達中國邊境的消息。我們決定探究那4000億隻兵臨中國的飛蝗到底是從何而來,又是到何處去。一開始,這看起來是一個科普話題,但研究了一番之後,我們無奈的發現,這是一個「報導出了偏差」的問題。「4000億隻蝗蟲」之謎對於此次大蝗災,最具權威性的信息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 4000億隻蝗蟲來襲?!2020開年到底怎麼了!
    最近經常會在網絡上看到「4000億隻蝗蟲抵達中國邊境」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但其實這爆料裡的「4000億」,實屬胡扯。不過非洲倒也的的確確遭受了近20年來最嚴重的一場蝗災,而且仍在持續,而與我們相鄰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剛剛遭受完一場蝗蟲的洗禮。
  • 非洲4000億蝗蟲已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下一步真的要到中國了嗎?
    當你剛剛刷新對蝗蟲的認識,一扭頭,時間來到了 2020 年 2月 14日左右,蝗蟲已經飛到中國邊境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網上開始流傳各種蝗蟲圖片。微博的熱點話題:#4000億隻蝗蟲已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閱讀量也達到了1.9億,討論3.5萬。出現了這樣手臂粗細的蝗蟲,它叫南美洲的橙斑翅巨蝗。又或者蝗蟲吃蛇,這是美國和墨西哥的大笨蝗。
  • 4000億隻蝗蟲席捲印巴,平常單獨活動的蝗蟲是怎麼變成蝗災的
    從非洲跨越紅海一直深入亞洲腹地,2年來蝗蟲大軍一路所向披靡,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蝗蟲大軍能飛躍紅海,沙烏地阿拉伯一路經過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從來沒有一次蝗災影響如此的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次蝗災的形成呢?
  • 4000億隻蝗蟲席捲印巴,平常單獨活動的蝗蟲是怎麼變成蝗災的
    起源2018年5月份的非洲沙漠蝗災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平息的趨勢,聯合國糧食組織甚至發出警告稱蝗蟲可能還會繼續惡化下去,目前蝗蟲大軍已經進入了尼莫爾以南地區。從非洲跨越紅海一直深入亞洲腹地,2年來蝗蟲大軍一路所向披靡,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蝗蟲大軍能飛躍紅海,沙烏地阿拉伯一路經過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從來沒有一次蝗災影響如此的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次蝗災的形成呢?
  • 4000億隻蝗蟲在印度被殲滅?恐怕是低估了蝗蟲而高估了「三哥」
    據稱從肆虐東非之後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蟲群,已經達到了恐怖的4000億隻,和中國已經是近在咫尺。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見識過蝗災,但是都從網絡上看過。那是真正的「所過之地,寸草不留」。下面的圖片就是蝗災恐怖的照片。嗅覺靈敏的證券分析師們早早從中察覺到了市場機會,各種分析報告連夜做出,對相關概念股票比如農藥類提前布局,就等著爆賺一波了。
  • 蝗蟲肆虐的真相: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另一場「人禍」
    2018年中,因為連續的強降雨,在阿曼、葉門和沙烏地阿拉伯三國間的沙漠地帶,土地溼潤起來,土中的沙漠蝗蟲開始從卵中孵化。到了當年年底,沙漠蝗蟲的數量增激增,開始成群聚集起飛。中國網際網路一度謠傳沙漠蝗總數在3600億或4000億隻,但據「大象公會」考證,印度媒體的報導中沒有提及3600億隻蝗蟲,也沒有撤軍的消息。
  • 40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看太空圖分析,告訴你多可怕!
    40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看太空圖分析,告訴你多可怕!嚴重影響了東非地區人民的正常生活,肯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等多個非洲國家已經受到了蝗蟲群的侵襲,它們的覆蓋面積可以達到2000平方公裡,超過了4000億隻蝗蟲的肆虐,導致了多地出現了嚴重的糧食危機,聯合國也表示必須在短時間內消滅這些蝗蟲。不僅如此,它們還擁有著非常強的繁殖能力和遷徙速度,現在已經到達了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蝗災的範圍也在進一步的擴大。
  • 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 距離中國僅一步之遙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 距離中國僅一步之遙 近期,一場罕見的沙漠蝗蟲災害衝擊非洲大陸。2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進行了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現在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 4000億蝗蟲逼近?曾有3萬隻鴨坐飛機去新疆吃蟲救災
    來源:浙樣紅TV 4000億隻蝗蟲 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說,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鄰邦蔓延之勢;在該邦駐紮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吃光不得不撤軍。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糧食減產30%-50%。 印度官員說,抵達印度的蝗蟲,一部分從巴基斯坦過來,一部分是伊朗來的。來自東非的沙漠蝗蟲是最主要的群體。
  • 4000億蝗蟲侵入亞洲,蝗蟲都怕什麼呢?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方法?
    近日,源起東非的蝗災呈現擴大之勢且進入亞洲,巴基斯坦和印度已有多地受到了共4000億隻蝗蟲的攻擊。中科院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院士康樂介紹,我國蝗災治理非常成功,本輪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從非洲開始肆虐的蝗蟲,已經蔓延至巴基斯坦和印度,蝗蟲數量之多、密度之大是近七十年來最多的一次,這次的蝗蟲是沙漠蝗蟲
  • 多少諾貝爾獎得主晚節不保|大象公會
    · 穆利斯的自傳《心靈裸舞》,充滿了奇思妙想和奇談怪論比如,他宣稱自己 1985 年時,在加利福尼亞的樹林裡看到一隻「標準的外星浣熊」。穆利斯堅稱當時自己沒嗑藥,那隻浣熊可能是來自外太空,不但發著螢光,還會講人話。按理說,能得諾貝爾獎的人都是自己領域的佼佼者。這些錯誤連受過基本科學教育的人都不會犯,他們為什麼還會深陷其中?
  • 4000億的蝗蟲在7天裡「失蹤」了,發生了什麼?看完表示驚呆了!
    那麼今天就來講講4000億的蝗蟲在7天裡「失蹤」了,發生了什麼?看完表示驚呆了! 每個人都必須聽說,最近許多外國的農業發展受到了相當大的威脅,確實蝗蟲正在越過邊界。農民口中的蝗蟲出沒的地方生長不好,這確實是當之無愧的。
  • 「趣味科普」一朵雲等於幾頭大象的重量?
    有趣的是,我們通常認為國際質量體系會用千克來衡量雲的重量,但其實國際上常用一個特定的計量單位來表示雲的重量:大象。這樣算下來,幸虧雨是一點一點地落下來,而不是瞬間傾盆,否則,對我們的城市和鄉村而言,這些雲可稱得上是「水炸彈」了,一切物品都會被砸個稀巴爛。
  • 一隻雞一天能吃下70隻蝗蟲,為何巴基斯坦不用雞來消滅蝗蟲?
    這支飛蝗大軍從東非出發,沿途經過紅海,中東,南亞,目前到達巴基斯坦,這個時候飛蝗的數量已達4000億隻。蝗蟲大軍所到之處,寸草不生,途徑國家大多糧食大幅度減產,甚至部分國家出現饑荒,其中印度就因為這場蝗災,使得他們的軍糧損失殆盡,印度政府急於向巴基斯坦停戰求和。
  • 為什麼中國觀眾愛「原聲加字幕」|大象公會
    過了一天,首領又問:怎麼樣,招了沒? 手下說:他咬舌自盡了! 那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國配大片」才變得沒有存在感呢? 從小屏幕到大屏幕 今天的電影觀眾非常挑剔,不僅能指出字幕裡明顯的翻譯錯誤,對過於接地氣的「神翻譯」吐槽也屢見不鮮。
  • 4000億蝗蟲奔湧亞洲!把它吃成珍稀動物?一點也不好笑
    如果用人來作比較的話,就是一個100斤的人一天能吃掉100斤的食物,食量真的太可怕了:所以蝗蟲過境之處,真的只能用「慘烈」來形容。其實,在乾旱少雨的非洲,蝗災多年來是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而這次蝗災的規模不同以往,早在1月中旬,東非就遭到了3600億隻蝗蟲的光顧。這是個什麼概念?
  • 把中醫保健品送給全世界|大象公會
    原標題:把中醫保健品送給全世界|大象公會中國保健品的星星之火,已被盜火者撩遍全球。文|方辰黃章晉2015年5月8日,二戰勝利70 周年紀念日,歐美政要的紀念活動成為媒體焦點。倫敦,時任首相卡梅倫在二戰紀念碑敬獻花圈。
  • 大象公會:公眾號要切合人性
    騰訊科技訊 (韓依民) 1月11日,大象公會主編鄭子寧在微信公開課PRO版上,分享了大象公會的運營經驗。鄭子寧表示,大象公會能火,首要原因是了解什麼人在讀。大象公會做內容有三個原則,一是要做成恐懼、激動、新奇和困惑的主題;二是要符合大象公會本身的定位,因為大象公會的主要傳播途徑就是朋友圈,這種帶有社交性的傳播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品位的;第三就是要有懸賞、獎勵和共鳴。以下為鄭子寧演講實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非常感謝微信邀請我們來參與關於原創內容的分享,我首先先分子簡要地介紹一下大象公會。
  • 7天內4000億蝗蟲說沒就沒!這速度太開掛,印度是怎麼做到的?
    其中,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蝗蟲都是由非洲而來,有農業專家對於此次損失進行了估計,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農業產量或許將因為蝗災的來襲減少30%到50%之間。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有超過八成的人數從事農業工作,而此次受蝗災影響,可以說幾乎沒有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