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根據最新消息,最初出現在非洲的蝗災已經跨越地域,到達歐洲和亞洲,並且對所到之地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在未來一段時間就將到達中國邊境地區,數量或許會達到4000億隻。
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遷徙類害蟲,導致蝗災出現的蝗蟲往往以群居為主,能夠在短時間內對農作物造成致命威脅。
看到類似的消息,有網友表示,我國很多地區都有食用蝗蟲的習慣,可以用「吃貨」來對付蝗蟲。而生物學家表示,這些蝗蟲與我們傳統認知中的蝗蟲仍然有一定的差異,作為沙漠蝗蟲,它們是鐵線蟲的主要寄主之一,加上這個族群有很大的毒性,並不能登上人們的餐桌。
在此之前,我國也經歷過類似的蝗災,不過本土蝗蟲相對來說沒有那麼複雜,甚至還有人爭先恐後前來捕捉,利用傳統家禽進行生物防治的做法也十分可行。然而,面對數量龐大的沙漠蝗蟲,它們經過的很多國家都對此束手無策。甚至有專家認為,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到今年六月份的時候,它們的數量將會增加500倍。
在此基礎上,有科學家們曾經提出利用穿山甲吃掉隱藏在土層中的蝗蟲卵。但是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嚴重,因為非洲地區的穿山甲已經由於濫捕濫殺而數量稀少,根本沒有達到抑制蝗災的規模。
除了生物防治之外,也曾有人建議,利用無人機噴灑藥物進行防治,然而非洲地區十分貧窮,蝗災嚴重的地區只有七八架飛機,無法對蝗蟲種群進行毀滅性打擊。
對於一些「吃貨」的言論,專業人員已經表示不可取,蝗災有一部分是天災,也有一部分屬於人禍。試想一下,如果當地沒有因為濫捕濫殺穿山甲,或許它們還可以幫助人們抑制蝗蟲進一步繁衍。但是一切為時已晚,我們只能寄希望於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更加先進的防治手法。
面對不斷肆虐的蝗災,科學家們始終沒有放棄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目前這一特殊情況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克服重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