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集群出動成災,竟是為了避免被同類吃掉

2021-01-09 成都科協

蝗蟲離我們並不遠,幾隻蝗蟲聚集在一起並不能稱之為災難。災害的界定往往存在一個發生面積上的閾值,只有達到相應的閾值才能稱之為災害。

現在整個東非都被沙漠蝗蟲的陰影所籠罩,現在已經影響到了七個東非國家,已經早早達到了蝗災的級別。對於埃塞爾比亞來說,這是2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蝗災,而對於肯亞來說,這是70年來的最糟糕的一次。

蝗災泛濫之所以那麼恐怖,一是因為蝗蟲太能吃,二是它們的數量太龐大。一隻沙漠蝗蟲每天可以吃掉相當於自己體重的糧食,大約兩克左右。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因為蝗蟲是成群結隊的,數量龐大,一平方公裡的蝗蟲一天大約能吃掉35000人的糧食。

因此,了解蝗蟲群體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這個群體分崩離析,就變得尤為重要。

那你知道多少只蝗蟲會使它們從無序趨於走向有序嗎?科學家告訴你3隻足矣。

想要了解一個群體是如何運行的,必須得觀察它們的行為特徵。

科學家Jerome Buhl對昆蟲的集體行為頗有研究。他曾做過一個實驗,把一些蝗蟲放到了一個環形盤狀物上,觀察蝗蟲的行為路徑。

剛開始如果只放置幾隻蝗蟲,那麼它們在盤中的行徑是無序的,到處亂爬。

隨著時間的推移,放置的蝗蟲數量逐漸增多,群體的行進變得越來越穩定,爬行的方向變得慢慢統一,雖然依舊有少數個體處在無序的狀態。

然而隨著數量的增多,密度逐漸變大,蝗蟲的行為變得越來越有集體性,運動的方向也逐漸完全統一了起來。

根據這一現象,Louise Dyson和他的團隊於2015年提出了一個最小模型進行描述,只需要3隻蝗蟲聚集在一起就可以讓它們的行為趨向於統一。換言之,只要有一隻蝗蟲發現它身邊有另外兩隻蝗蟲,那麼它的行為就會和其他兩隻趨於一致。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隨著蝗蟲數量的增多,它們的行動變得越來越統一呢?

科學家從摩門蟋蟀(Anabrus simplex)那得到了靈感。

不要以為這種蟋蟀是什麼善茬,它們的生活習性和蝗蟲沒什麼區別。它們也有成群結隊行進的行為,一邊行進一邊吃,種子、花朵、其它昆蟲的屍體、糞便都成為了它們的食物。摩門蟋蟀能毀掉它們所經過地方40%至50%的植物,2003年,在內華達州有將近一千二百萬畝土地被它們所侵蝕。

如果行進的過程中,這些食物吃沒了怎麼辦,它們靠什麼存活下來呢?答案是靠吃掉對方。因為它們本身就是一個「行進中的鹽和蛋白質的包裹」。因為擔心被吃掉,所以它們的行進速度會隨著數量的增加而變快。

因為摩門蟋蟀和蝗蟲的行為相似,所以Jerome Buhl就開始檢驗,相食行為是否也會影響蝗蟲的行動,讓它們從無序活動變為有序活動。

同樣的,Jerome Buhl用沙漠蝗蟲在環形圓盤中做高密度的行進實驗,只不過這次,他把其中一些蝗蟲的腹部神經給去除了。去除了腹部神經的蝗蟲,活動能力減弱,移動的速度變慢,行動效率變低。而行動效率低下的蝗蟲,在群體行進中容易暴露它們的側翼,側翼又是它們最脆弱的地方。

實驗發現,側身對著蝗群的蝗蟲相比那些頭部或後腿朝向蝗群的,更容易被吃掉。由此可見,在高密度的情況下,一個群體中任何一隻蝗蟲如果不與鄰居保持隊形,就會暴露其脆弱的側翼,從而更容易被同類吃掉。通過保持隊形,行動效率更高,它們就會更安全。所以你現在應該知道為什麼蝗蟲會集結,繼而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

在密度較低的時候,每平方米只有幾隻蝗蟲,它們可以很大程度上避開彼此,可以作為獨居生物各自四處活動,也不用擔心被吃掉。但隨著蝗蟲繁衍數量的增多,群體數量變大,在同一塊地盤上不可避免地拉近了蝗蟲間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統一協作的運動是避免被吃掉的最佳選擇。

統一協作的運動過程也體現在蝗蟲生理上的變化。

因為是一種高密度的運動,蝗蟲與蝗蟲之間難免會發生觸碰,而後腿的觸碰,引起了蝗蟲血清素水平的升高。有動物實驗表明,當提高血清素在動物體內含量時,動物的互相攻擊行為明顯減少。這也是蝗蟲在群居過程中,會避免同類相食,並且行動趨於統一的原因。

血清素水平的升高也體現在外形的變化,蝗蟲體表顏色從獨居的綠色變成了群居的黃色。它們的大腦也變得更大,腿變得更短,但耐力更強。

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一旦蝗蟲的密度降低,它們就會回到了獨居時候的模樣,彼此之間保持距離,獨自行動開來。然而,群體離散行為的閾值遠遠低於群體形成的閾值。也就是說,蝗群形成容易,但散開則很困難。

按照國家的防蝗災防治標準,當蝗蟲發生密度高於10頭/平方米,需要採取飛機防治與地面防治相結合的方法來控制。如果上升到15頭/平方米,那就得開展應急防治,可以上飛機撒藥了。所以,千萬不要等蝗災的時候才想著消滅,在獨居的蝗蟲開始聚集成群的初始就該有所準備。

相關焦點

  • 蝗蟲集體出動很整齊是為了什麼 素來有同類相食的習慣
    蝗蟲集體出動很整齊是為了什麼 素來有同類相食的習慣時間:2020-05-20 11:24   來源:東方天氣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蝗蟲集體出動很整齊是為了什麼 素來有同類相食的習慣 2020年5月20日螞蟻莊園小課堂: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路線一致,這是為了?
  • 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是為了 螞蟻莊園每日一題5月23日答案
    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是為了 螞蟻莊園每日一題5月23日答案時間:2020-05-23 10:2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是為了 螞蟻莊園每日一題5月23日答案 蝗蟲大家應該都知道,每一次蝗蟲出動都是成群結隊,而且行動一致,那麼各位小夥伴知道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是為了什麼嗎
  • 螞蟻莊園5月20日答案 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路線一致是因為
    支付寶螞蟻莊園5月20日的的問題和昆蟲有關,大家知道蝗蟲是害蟲,蝗蟲有哪些習性呢?小雞寶寶考考你,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路線一致,這是為了?5月20雞課堂答案是什麼?正確回答就可以獲取獎勵哦,你知道蝗蟲為什麼這樣子嗎?各位不知道答案的小夥伴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了正確的答案。
  • 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路線一致這是為什麼 螞蟻莊園今日答題答案
    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路線一致這是為什麼 螞蟻莊園今日答題答案 2020年5月20日,今天是周三,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更新了,今天的問題是「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路線一致,這是為什麼?
  • 為什麼有蝗災,卻很少聽說其他昆蟲成災?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
    近段時間,起於東非,禍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巨大蝗蟲災害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這些蝗蟲所到之處,莊稼荒蕪,數千萬隻的蝗蟲在一天之內就能吃掉200噸各種各樣的植物,這種蠶食方式讓人驚訝不己,同時也為這種驚人的破壞力感到震驚。有人會很好奇,為什麼一直以來都說有蝗災,但是卻沒有聽過其他的昆蟲成災,究竟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 支付寶螞蟻莊園5月20日答案 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路線一致這是...
    支付寶螞蟻莊園5月20日答案 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路線一致這是為什麼時間:2020-05-20 12: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支付寶螞蟻莊園5月20日答案 蝗蟲集體出動時整整齊齊路線一致這是為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5月20日答案是什麼呢?
  • 小小蝗蟲,如何成災?這種食物鏈底部生物到底有何可怕之處?
    蝗災,自古有之,可兒時的我一直對這兩個字充滿了不解,小小的蝗蟲,如何能夠成災呢?對於孩童而言,蝗蟲不過是稻田、草地裡捉來的玩物,如果捉得多了,甚至還可以成為一種美食。蝗蟲的可怕之處:繁殖位於食物鏈底部的生物之所以能夠將位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搞得焦頭爛額,必然是有過人之處的,而其最大的過人之處就是強大的繁殖能力。一隻蝗蟲很弱小,但是一群蝗蟲就截然不同了。蝗蟲軍團是如何誕生的呢?
  • 科學家發現蝗蟲集群通信秘密!
    ,眼下科學家正在發現這種害蟲為什麼會形成破壞性的集群。是什麼促使蝗蟲從獨居變成「群集」?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秘密在於信息素。  據法新社東京8月12日報導,研究顯示,信息素幾乎就像一種無法抗拒的香料,當蝗蟲發現身邊哪怕只有少量同類時,也會釋放這種化合物。
  • 科學家發現蝗蟲集群通信秘密
    外媒稱,今年蝗蟲正在世界多個地區毀滅莊稼,眼下科學家正在發現這種害蟲為什麼會形成破壞性的集群。是什麼促使蝗蟲從獨居變成「群集」?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秘密在於信息素。  據法新社東京8月12日報導,研究顯示,信息素幾乎就像一種無法抗拒的香料,當蝗蟲發現身邊哪怕只有少量同類時,也會釋放這種化合物。這種化學物質會吸引其他蝗蟲加入集群,而且也開始釋放這種氣味,從而形成一個反饋迴路,導致巨大的蝗蟲群。
  • 蝗蟲為何成災?因為一種可怕的進化策略
    它們只不過吃點綠葉子而已,而且看起來沒什麼防禦力,雞、鴨、鳥,都可以吃它們,隨便跑來一個小孩,都能把它們一腳踩死,所以很多人就弄不懂蝗蟲為何會成災?還有一些人會有腦洞大開的想法,他們說蝗蟲來了中國,只怕是不夠中國人吃的,因為中國本就有一道菜,叫「油炸螞蚱」。
  • 蝗蟲緣何聚群成災?最新研究:「臭味相投」
    當黑壓壓的蝗蟲鋪天蓋地般襲來,到底有多可怕?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判斷,1平方公裡的蝗群1天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這些吃糧不眨眼的蝗蟲是如何聚群成災的?「這些結果使我們第一次真正認識到蝗蟲的群聚信息素。這些發現不僅可以被應用到基礎研究中,同時也非常有希望應用於野外蝗蟲的治理上。」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所長比爾漢森表示。不可忽視的蝗災危害小小的蝗蟲雖然其貌不揚,但若數以億計的蝗蟲們聚到一起,其破壞力卻是災難性的。
  • 蝗蟲來時 民國百姓為何沒有支起油鍋?
    闊太為什麼要從村民手裡收購蝗蟲呢?是為了支起油鍋嗎?是為了大快朵頤嗎?絕對不是,人家是在用自己的錢做慈善,誘導村民儘可能多殺蝗蟲,希望控制住蝗災的規模,減輕些蝗災的危害。  蝗蟲沒有成災時,確實是高蛋白食品,可燒烤,可油炸。但當幾萬隻、百萬隻、千萬隻成年蝗蟲集合起來,它們分泌的激素就會突然改變,不僅會散發出一種讓人聞了就想嘔吐的濃烈氣味,而且還能讓捕食它們的人類、飛鳥和雞鴨紛紛中毒,輕者嘔吐,重者昏迷,嚴重者致死。
  • 科學家發現蝗蟲「集群」秘密
    外媒稱,今年蝗蟲正在世界多個地區毀滅莊稼,眼下科學家正在發現這種害蟲為什麼會形成破壞性的集群。是什麼促使蝗蟲從獨居變成「群集」?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秘密在於信息素。據法新社東京8月12日報導,研究顯示,信息素幾乎就像一種無法抗拒的香料,當蝗蟲發現身邊哪怕只有少量同類時,也會釋放這種化合物。
  • 中國人與蝗蟲較量!曾出動空軍滅蝗
    一場歷史罕見的蝗蟲災害,正在逼近中國邊境。聯合國糧農組織於近日宣布,非洲沙漠蝗蟲在持續入侵東非後,已飛過紅海蔓延至伊朗、巴基斯坦、印度,距中國一步之遙。 沒錯,你看到的都是蝗蟲▼
  • 為什麼有蝗災,卻很少聽說其它昆蟲成災的?蝗蟲有什麼特別之處
    每3000萬到5000萬隻蝗蟲可以覆蓋150公裡,一天吃掉200噸各種植物,而人類作為以耕種為主要謀生方式的物種,對這些區域的人民打擊可謂空前巨大。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吃草的蟲子那麼多,卻很少聽說有像蝗蟲一樣達到「遮天蔽日,神明震怒」的規模。
  • 科學家發現蝗蟲集群通信秘密
    外媒稱,今年蝗蟲正在世界多個地區毀滅莊稼,眼下科學家正在發現這種害蟲為什麼會形成破壞性的集群。是什麼促使蝗蟲從獨居變成「群集」?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揭示,秘密在於信息素。  據法新社東京8月12日報導,研究顯示,信息素幾乎就像一種無法抗拒的香料,當蝗蟲發現身邊哪怕只有少量同類時,也會釋放這種化合物。這種化學物質會吸引其他蝗蟲加入集群,而且也開始釋放這種氣味,從而形成一個反饋迴路,導致巨大的蝗蟲群。
  • 蝗蟲如何聚群成災?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
    中國科學家團隊的最新研究不僅揭示蝗蟲群居的奧秘,而且使蝗蟲的綠色和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阻止蝗蟲的聚集;四是嗅覺受體OR35的發現,為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建立4VA反應缺失的突變體成為可能,這種突變體長期釋放到野外就可能在重災區建立起不能群居的蝗蟲種群,既在野外維持了一定數量的蝗蟲,又達到可持續控制的目的,將環境保護與害蟲控制有機結合起來。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完全是兩碼事!
    雞鴨防蝗是通過人工預測在蝗蟲5、6周齡即若蟲時期(此時蝗蟲剛出土,尚不具備飛行能力未形成外骨骼,更沒有因為群居而產生毒性)此時對雞鴨進行放牧,雞鴨是從小就訓練好的,定時借用哨子一類的轉場,將蝗蟲數量控制在每樣方15隻以下,預防蝗災發生,若是已經形成蝗蟲群雞鴨根本吃不了。
  • 神奇的椋鳥與雞鴨,是蝗蟲的殺手
    ,並利用化學藥劑及時防治高密度的蝗蟲發生區。2019年4月新疆多地發生蝗蟲災害,數以萬計的粉紅椋鳥發動「空襲」。一隻粉紅椋鳥一天能捕食120至180隻蝗蟲。椋鳥除了粉紅椋鳥,雞鴨鵝鷹也能食蝗於成災之初。2018年曾出動數千隻鴨子和雞。2001年6月新華社報導說,除了粉紅椋鳥,新疆養殖的滅蝗雞鴨也有近70萬隻。
  • 4000億隻蝗蟲席捲印巴,平常單獨活動的蝗蟲是怎麼變成蝗災的
    今年成災的蝗蟲屬於沙漠蝗蟲,俗稱蚱蜢,主要分布在非洲以北的沙漠地區,原本在沙漠地區生活的蝗蟲因為食物缺少的原因,數量不多,而且大部分處於散居狀態,這種狀態下的沙漠蝗蟲跟咱們平常所見到的蚱蜢沒什麼區別,膽小,羞怯,長長待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就算是碰到同類也會躲避,而且多在夜間活動,對於人類沒有什麼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