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爆發的蝗災可謂是讓全世界都為之擔憂,如果不加以控制,這些蝗蟲甚至有可能進入中國,一些中國網友笑稱,這些蝗蟲,也就是俗稱的蚱蜢,是可以拿來吃的,「如果它們敢來中國,我們就把它們吃光。」因為在中國古代也確實有吃蝗蟲的先例,甚至現在仍然有人吃蝗蟲,因為蝗蟲怎麼說也是一種高蛋白的昆蟲。然而,科學研究表明,此次印度爆發的蝗災為「群居蝗蟲」,這種蝗蟲千萬不能吃,因為它的體內很可能含有毒素!
研究表明,普通的青色蝗蟲是無毒的,但群居蝗蟲(學名Gregarious locusts)在高密度的刺激下將啟動CYP305M2基因,這種基因能夠將苯丙氨酸轉化為一種叫做苯乙醛肟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快速水解成苯乙腈。而苯乙腈將作為嗅覺警告信號對其天敵產生強烈的排斥性,當群居飛蝗受到攻擊時,將產生劇毒氫氰酸。簡單來說,如果人類要對群居蝗蟲進行捕捉或者發起共計,群居蝗蟲就可能會產生毒素來保護自己,所以抓來的蝗蟲是不能吃的。
蝗蟲在散居的時候身體呈青綠色,而結群後,蝗蟲將變為棕褐色。
中科院也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群居蝗蟲可產生毒素防禦天敵,因此不能食用。
很顯然,「吃貨」是不能解決物種入侵的,即便蝗蟲沒有毒,其繁殖速度也是快到讓人難以想像的,今天有4000億隻,可能明天就翻番,人們捕捉它就很困難,更別說吃了。
在外國,有很多中國的物種入侵,比如小龍蝦,亞洲鯉魚等,很多網友都紛紛站出來說要用「吃」來解決物種入侵,很顯然這種行為是不支持的,先不說有沒有毒,人們遠遠低估了這些物種瘋狂的繁殖,只有採取特殊手段才能解決物種入侵。不過對於這次印度的蝗災,中國也大可不必擔心,這些蝗蟲實際上屬於沙漠蝗,它們不能適應中國的潮溼氣候,飛到中國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