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治蝗?醒醒吧,群居蝗蟲有毒!

2021-01-12 中國青年網

幾個月來,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都遭受蝗災。儘管印度蝗災已經基本結束,但非洲的蝗蟲卻似乎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

面對這樣的新聞,有人甩出了「吃貨治災」的老思路,調侃道:「蝗蟲要是敢來,我們就起鍋燒油,吃絕它。」然而蝗災真的可以靠吃貨解決嗎?

並非任何蝗蟲都能吃

事實上,吃蝗蟲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蝗蟲可食可藥用,古已有之。《本草綱目》記載,蝗蟲單用或配藥使用能夠治療多種疾病,如咳嗽、氣短、破傷風、急慢驚風、高血壓等。

而大量現代關於蝗蟲營養價值的研究表明,蝗蟲的蛋白含量高達74%以上,絕大多數種類的蝗蟲都含有十多種胺基酸,其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比值甚至比大多數動物油脂的都高,油脂質量高於菜籽油而與花生油相近。概括來講,蝗蟲營養成分齊全,蛋白質含量豐富,胺基酸組成合理,脂肪含量不高,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且富含礦物質的天然保健食品。

「但是,人類食用動物,必須要放在人類生產生活環境這個範疇內考慮和實施,毋庸置疑,我們曾經經歷和正在經歷的疫情早已證明,如果將這一範疇擴大到自然界,是極度危險的,最新研究表明,蝗蟲也不例外。」內蒙古生物技術研究院工程師張志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張志剛表示,我們的日常餐桌,特別是燒烤桌上,很多人吃的炸蝗蟲、烤蝗蟲基本都是人工養殖或散居的。但是,這並不代表著蝗蟲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吃,更不等於任何蝗蟲都可以吃。

蝗災來襲,應少些調侃和臆想

郝建光是一位觀鳥者,20年來在內蒙古草原觀鳥數十次。他回憶說:「多年前我在觀察百靈鳥的時候趕上過幾次草原蝗災,百靈鳥是蝗蟲的天敵,但是每到蝗災,百靈鳥往往不怎麼吃蝗蟲,這個現象困擾了我多年。」

其實,這一現象同樣困擾著科學界,直到中國科學院康樂院士、魏佳寧副研究員團隊對「蝗蟲群體防禦機制」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後,這一問題才有了答案。

蝗蟲能夠在獨居與群居這兩種生活方式間來回「切換」。團隊研究發現,群居型蝗蟲會大量釋放揮發性化合物苯乙腈,而散居型蝗蟲幾乎不合成苯乙腈,並且群居蝗蟲在遭到攻擊時會立即將苯乙腈轉化為劇毒化合物氫氰酸。當蝗蟲大量聚集時,其天敵不喜歡吃蝗蟲,原因便在於此。這時的蝗蟲,不僅動物不能吃,人也無法食用。

張志剛表示:「動物聚集是一種普遍的自然現象,有些動物聚集後,其個體形態和群體顏色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顯然是為抵禦天敵而生。換句話說,群體動物可能具備了個體和散居動物所不具備的防禦天敵的本領,而中國科學院的這項重要研究進展,科學地解釋了蝗蟲具備的這種能力。」

「幾滴甘霖,人們可以受用,但是洪水來襲,人們卻無福消受,從邏輯上講,蝗蟲和蝗災的道理也在於此。」張志剛說,「任何一項對自然界研究的重大突破,歸根結底都是要提示人類如何與自然更好地和諧相處;當蝗災來襲時,我們應該少一些調侃和臆想,多一些科普,始終保持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靠吃貨治蝗可行嗎?答案是——群居蝗蟲有毒!
    儘管印度蝗災已經基本結束,但非洲的蝗蟲卻似乎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面對這樣的新聞,有人甩出了「吃貨治災」的老思路,調侃道:「蝗蟲要是敢來,我們就起鍋燒油,吃絕它。」然而蝗災真的可以靠吃貨解決嗎?並非任何蝗蟲都能吃事實上,吃蝗蟲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蝗蟲可食可藥用,古已有之。
  • 說吃蝗蟲的醒醒吧!群居蝗蟲是有毒的,不能依靠吃來解決物種入侵
    近日,印度爆發的蝗災可謂是讓全世界都為之擔憂,如果不加以控制,這些蝗蟲甚至有可能進入中國,一些中國網友笑稱,這些蝗蟲,也就是俗稱的蚱蜢,是可以拿來吃的,「如果它們敢來中國,我們就把它們吃光。」因為在中國古代也確實有吃蝗蟲的先例,甚至現在仍然有人吃蝗蟲,因為蝗蟲怎麼說也是一種高蛋白的昆蟲。
  • 蝗蟲太逆天了:群居就變態,雌蟲還能自己生娃
    散發出「大爺來玩啊」的群聚信息引誘附近的蝗蟲過來越是成年蝗蟲的糞便越誘蟲蝗蟲大腿上有大量觸覺感受器猛戳大腿4小時之後散居型蝗蟲就會像群居型一樣所以蝗蟲變態的整個過程就是聞屎——戳大腿——群租我國有世上最早的治蝗手冊《捕蝗法》明代徐光啟編著的《除蝗疏》還非常科學地研究了蝗蟲的生活習性有針對性地治蝗認為治蝗要從蟲卵抓起
  • 千億蝗蟲逼近邊境,雞鴨等待出擊!吃貨卻在研究蝗蟲怎麼做著吃
    這幾天,看過電視新聞或者是上過網的人估計都知道非洲正在鬧蝗災吧!蝗蟲,又稱為「螞蚱」,是一種害蟲,而且是破壞性極強的遷徙性害蟲。據悉,這次蝗災中的蝗蟲數量估計有四千億隻,一天可飛行百餘公裡,白天逆風而行,如大軍過境,密度非常大。而且蝗蟲的食量驚人。凡是它們所到之處,幾乎都是寸草不生,用「慘烈」來形容也不足為過。
  • 蝗蟲侵禾苗,柳神捨身相替:從歷史角度看古人從拜蝗神到治蝗災
    既然如此,我便答應你,不傷莊稼不損禾苗,由他以身相替吧。說罷飲盡三杯酒,就消失不見了。隨後,蝗災如約而至,但蝗蟲所過之處莊稼未動一絲一毫,只有柳樹盡毀。原來,柳神感念縣令憂民之心,亦不忍百姓遭蝗災之苦,便在此前託夢給縣令,指明蝗神路過之處。縣令依其言,那日於路上攔下的正是蝗神,蝗神遵守諾言,果然不害莊稼,而以柳樹替之。
  • 蝗蟲為何成災?因為一種可怕的進化策略
    原來,在蝗蟲數量很少的情況下,它確實是綠色的,此時他通過保護色來防止天敵看到它,這時候的蝗蟲活的很慫很憋屈,基本不會飛,就躲在草叢裡苟且偷生,它唯一的武器就是保護色,只要別被發現就行了,完全就是個小透明。此時誰都可以去欺負它,比如中央臺放過一個紀錄片《牧雞治蝗》,講的就是訓練柴雞去吃蝗蟲,一隻優秀的雞一天能吃70多頭蝗蟲。
  • 4000億蝗蟲侵入亞洲,蝗蟲都怕什麼呢?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方法?
    有人說蝗蟲怕吃貨,因為蝗蟲還沒有進入我國,很多吃貨都已經開始科普蝗蟲的捕捉方式,和製作的吃法,蝗蟲確實是一種美味,但面對密度如此之高的蝗蟲,我們還是要理性對待。牧雞能力強,責任也大,治蝗期間,往往變身「流動治蝗雞」,5天時間內就可以完成1000畝的活動任務。
  • 防治沙漠蝗 中國緊鑼密鼓
    近日,西藏拉薩海關工作人員在阿里普蘭口岸開展沙漠蝗監測工作。近日,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林草局開展了除治沙漠蝗災害應急演練。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一輛小轎車在馬路上正常行駛,突然車前不遠處有一大團低矮的「烏雲」,車很快鑽入「雲」團中,頓時聽到「啪啪啪」的聲響,玻璃窗上滿是黃色的汙點,兩隻活著的蝗蟲趴在車前玻璃的雨刷器上,不時晃動著觸角,扇動著翅膀。
  • 無人機滅蝗有奇效 能從根源上將蝗蟲消滅
    同時多家媒體也都爆料,我國政府不僅打算派鴨子去吃蝗蟲,還計劃讓一些博士學習牧鴨技術,跟隨「鴨子大軍」一併「援巴」。 據了解,「牧鴨治蝗」辦法在我國由來已久。因為鴨子擁有超強吃蝗蟲的作戰能力,又喜歡群居易於管理,且防治蝗災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破壞,還能起到修復生物鏈作用,自古以來便是我國治理蝗災的慣用手段。
  • 「沙漠蝗」來勢洶洶 多國治蟲救災
    原標題:「沙漠蝗」來勢洶洶 多國治蟲救災近期,來勢洶洶的「沙漠蝗」大軍正侵入俄羅斯南部,俄多個地區正在與蝗蟲作戰。俄羅斯南部的農民為了保護小麥,從早到晚,連續兩周不停地噴灑化學藥劑,防範蝗蟲成災。在印度,蝗蟲席捲了西部和中部各邦。高溫天氣進一步加劇了蟲害。在噴灑殺蟲劑的同時,中央邦地方當局還通過在車上放置擴音器大聲播放音樂的方式,來驅趕蝗蟲。專家警告,如果6月底前蝗災不得到控制,印度的食品供應也會面臨風險。那時,季風將到達印度北部,蝗蟲也將發育成熟並開始繁殖。
  • 蝗蟲聚群成災的「元兇」找到了!還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
    一隻蝗蟲不過手指大小,但當它們聚集成群,會讓所過處寸草不留。飛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蝗蟲,我國往年鬧蝗災主要也是飛蝗所致。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飛蝗聚群成災的信息素是4VA(4-乙烯基苯甲醚),這可謂是蝗蟲研究的重大進展。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完全是兩碼事!
    雞鴨防蝗是通過人工預測在蝗蟲5、6周齡即若蟲時期(此時蝗蟲剛出土,尚不具備飛行能力未形成外骨骼,更沒有因為群居而產生毒性)此時對雞鴨進行放牧,雞鴨是從小就訓練好的,定時借用哨子一類的轉場,將蝗蟲數量控制在每樣方15隻以下,預防蝗災發生,若是已經形成蝗蟲群雞鴨根本吃不了。
  • 一隻雞一天能吃下70隻蝗蟲,為何巴基斯坦不用雞來消滅蝗蟲?
    如何治蝗已成為巴基斯坦的重中之重,這段時間網上都在流傳若干年前河北牧場用雞治蝗的經典案例,很多人也就都想,要不要空運「戰鬥雞」大軍過去,然而巴基斯坦為什麼不用雞呢?有人認為巴方(下文的巴基斯坦都用巴方,巴國來代替)的雞不夠用,河北牧場治蝗的時候,號稱「戰鬥雞」的牧雞,一天能吃70隻蝗蟲不在話下。
  • 蝗災來時,「吃貨」可以消滅蝗蟲?史書記載,豬吃蝗蟲長得很快
    蝗蟲俗稱螞蚱,在農村很廣泛,一般認為它是害蟲,但也無法根除,一旦遇到適合大量繁殖的氣候,就會迅速繁殖。然而蝗蟲有個可怕的特性,就是一旦同一區域蝗蟲的數量達到一定值後,它們就會朝著一個方向猛飛,就跟遷徙一樣。而且一邊遷徙,一邊繁殖,越來越多。於是蝗災就來了。
  • 雲南蝗蟲侵襲11萬畝,不是沙漠蝗,當地農民:第一次見
    但是和我們常說的沙漠蝗不同,是當地獨有的一種蝗蟲。大環境如此,我國也難以獨善其身了。很多人都想有著喜馬拉雅山的天險,沙漠蝗飛不進我國,但是不想,雖然沙漠蝗飛不進來,卻有其他蝗蟲品種捷足先登了。今年的6月28日,在雲南普洱市發現了一種黃脊竹蝗,它們從寮國飛來,目前已經影響到當地11萬畝土地。
  • 胡宗憲是怎麼治蝗蟲的?
    胡宗憲年輕的時候,曾經到山東益都做過一任知縣大人,不過他的運氣不好,剛上任,就鬧蝗災,當時也是蝗蟲鋪天蓋天,把莊稼都啃了。莊稼一啃,縣裡的老百姓沒有就糧食吃了。為了生活下去,很多人都做起了強盜。胡宗憲作為知縣大人,也很頭大。擺在他面前的兩大難題,一是蝗蟲,一是強盜。
  • 國外蝗蟲厲害,會不會飛到中國,危害農田草場?過來後能防治嗎?
    導讀摘要:國外的蝗蟲那麼厲害,會不會飛到我國來毀壞農田、草場、森林?能不能過來?怎樣防治?國外蝗蟲那麼厲害,會不會跑到中國來毀壞農田?能不能過來?蝗蟲是一種直翅目植食害蟲,又叫蚱蜢、螞蚱、草蜢,生長在東南亞,熱帶和溫帶草地、沙漠地區以植物葉片雜草為食,是一種植食能飛行小昆蟲動物,能夠遷徙飛到我國境內,啃食山林,搶食莊稼,危害極大。蝗蟲以群集兵團式啃食植物,所到之處,只留下啃不動的樹枝、葉脈、草莖,片綠不存,所到之處造成植物毀滅性損失。蝗蟲種類繁多,有1000多種,分土蝗和飛蝗,繁殖能力非常強大,以群居形式生活在沙漠、草場和森林之中。
  • 4000億蝗蟲奔湧亞洲!把它吃成珍稀動物?一點也不好笑
    但對於成群結隊的「沙蝗」來說,且不說4000億隻蝗蟲能有多少人願意吃,關鍵是吃不了。中科院院士、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團隊的研究發現,由於群居有利於繁殖但是會增加被捕食的風險,我們常見的綠螞蚱,在群居的時候顏色會變成黃黑色的蝗蟲。蝗蟲變黑以後會分泌一種叫苯乙腈的氰化物,實驗表明苯乙腈會造成鳥類捕食蝗蟲的意願急劇下降。如果鳥非要吃,苯乙腈可能會轉變為有毒氫氰酸。
  • 非洲4000億蝗蟲已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下一步真的要到中國了嗎?
    當群居飛蝗受到攻擊時,體內的苯乙腈(PAN)會轉化為劇毒氫氰酸(HCN)。也就是說蝗蟲受到攻擊時,體內會產生毒素,來反擊吃掉它的上級動物。另一方面,如果這波蝗蟲真的入境了,國家100%會用農藥消殺,這時你去撿蝗蟲烤著吃,那跟送人頭沒啥區別。平常日子弄點蝗蟲吃沒啥問題,但鬧蝗災時,我真的不建議大家吃蝗蟲。044000億隻蝗蟲就這樣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