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年輕的時候,曾經到山東益都做過一任知縣大人,不過他的運氣不好,剛上任,就鬧蝗災,當時也是蝗蟲鋪天蓋天,把莊稼都啃了。莊稼一啃,縣裡的老百姓沒有就糧食吃了。為了生活下去,很多人都做起了強盜。
胡宗憲作為知縣大人,也很頭大。擺在他面前的兩大難題,一是蝗蟲,一是強盜。胡宗憲不是那種坐著等靠要的人,他面對這兩個問題,他一邊讓人抓強盜安民,另一方面經過多方走訪調研總結,看看怎麼可以治蝗蟲效果比較好。
這天朝廷裡給胡宗憲所管轄的地方送來了安民的糧食和糧種,胡宗憲頓感欣慰,因為有了糧,他就可以治蝗安民。
有了糧後,胡宗憲出了兩條方案治蝗蟲:
一是用蟲卵換糧食。
當時沒有做土匪的百姓還是很多的,他們的莊稼都被蝗蟲吃了,每天只能吃稀粥,甚至草根樹皮。
但聽說胡大人用蟲卵可以換糧食和糧種,於是所有的人都土地裡,挖蝗蟲的卵,這樣蝗蟲的繁殖量就大大下降了。還要把挖過蟲卵的土地種上種子。
二是讓強盜將功折罪。
大災之年,因為飢餓做強盜的人,胡宗憲抓了不少,還要供應他們吃飯,胡宗憲也不做這賠本的買賣。
胡宗憲讓這些強盜也去挖蟲卵,挖多少蟲卵換多少口糧減多少刑罰,按比例分配。這些人的積極性很高,他們聽說有糧食又可以減刑,都去積極的挖蟲卵去了。
這兩條政令下去,當時全縣所有老百姓都去地裡挖蟲卵,重新上糧種,一片積極的幹勁。那些上山做強盜還沒有被抓的,本來也是普通百姓,看到家人朋友都在換挖蟲卵換糧食,他們做強盜也搶不到什麼吃的,於是紛紛下山,回家抓蟲卵換糧食去了。
就這樣沒過幾個月,胡宗憲所在的縣城,蝗蟲就治理完畢,再也沒有了,當年秋季,糧食還豐收了。後來的幾年,那個地方一直是產糧的大縣。讓強盜去治蝗蟲,這可真夠大膽的,不過效果確實好。年紀輕輕的他,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和上官的青睞,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