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裡的蝗蟲,要比非洲的蝗蟲可愛

2021-01-08 藝素簡

除了新冠肺炎,全世界都糟心的另一件事是從非洲飛到歐亞的蝗災。雲團似的蝗蟲大軍,吃光了沿途的植物。

最可怕的是,這個災害不好控制,飛機噴藥都難做到,人們真是束手無策!

這麼強大的蝗災,蝗蟲到底是多麼可怕的生物呢?很多遠離農村的人有點不可想像。可是你知道嗎?在國畫中,蝗蟲寶寶們可是一隻只小可愛呢!

現代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素來以工筆草蟲的工細結合大寫意的老辣功蓋書畫界。你看看他的蝗蟲,形神意趣樣樣齊備。

有嚴謹精細中富有生機的工筆蝗蟲,也有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意盡功簡的寫意蝗蟲。

蝗蟲同其它昆蟲多出現在野逸派書畫作品中,題材多是田園鄉村,來源多是寫生。一幅寂靜的畫面上有幾隻輕靈的昆蟲,頓時多了幾分生機。

黃荃雖然是「黃家氣派」的代表,但是他大名鼎鼎的《寫生珍禽圖卷》裡,也有蝗蟲的身影。躍躍欲跳起的蝗蟲跟其它大大小小的昆蟲,穿插在禽鳥中間,使畫面真實活脫。

看看宋朝徐迪的《野蔬草蟲圖》裡的蝗蟲,強勁彈開的後腿。刻畫出蝗蟲的一個特點,善於跳躍。蝗蟲一個跳躍加上滑翔可以達十多米遠,也因此多了一種適應環境,抵禦外敵的能力。

還有一種蝗蟲,飛得更遠,頭尖,身體細長。大一點的叫螞蚱,小一點的叫蚱蜢。蚱蜢最小的可能也只有黃蜂那麼長。

「又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想想那種小舟兩頭尖尖,又小又窄,怎麼能載得動易安居士傷懷感慨的沉重憂愁呢!

看看這些小可愛的樣子,怎麼也不能讓人把它與災害聯繫起來。注意一下,那些大腦袋的蝗蟲,佔頭部一半的是它的大門牙——口器。蝗蟲就是憑著這對大門牙成災的。

其實,大門牙只是工具,成災的根本確是它的貪食。有時候僅僅為了獲得水分,食物不經過充分消化就排出體外,導致需要咬食大量的植物。

在國畫中,草蟲畫被齊老先生重新振興起來。作為一個近似於獨立的畫科,可以單獨表現。可以入畫的昆蟲各式各樣,在藝術家的處理下,都顯示出美好的一面,這是藝術家們的匠心所在。

蝗蟲的畫法並不複雜,除了需要寫生觀察外,還需要細心和耐心。一般先畫頭部和胸背部,根據其它部位前後關係接著畫出前後翅和腿。白描完成線稿,勾線時注意刻畫它的大門牙和強健有力的後腿。

蝗蟲的顏色比較多,賦色時可根據畫面需要,也可以根據實物顏色進行。主要注意蝗蟲各部分的花紋,一定要融合不能突兀。

腿部的力量感除了線條質量,結構狀態,還可以通過水線來表達。

眼睛要用暈染方法,不能因為小就生硬地點出來。

寫意的蝗蟲也是先畫頭部,接著畫胸部。翅膀、腹部和後腿要根據不同姿態產生的前後關係,選擇先後,或者預留位置。

寫意蝗蟲也要力求造型準確,寫意因為沒有單獨賦色的過程,更考驗創作者的筆墨技法。寫意的用墨、用色是融入進筆法裡的,一筆下去既要體現物體的形質,又要體現創作者的意態。

在線條不足以撐起形質時,造型對創作者的表達還是有作用。一說起線條有人就認為只有粗細均勻的筆跡才叫線條。我們這裡說的線條,是書法線條,包括中鋒和偏鋒,也有提按頓挫等筆法。當線條質量達到隨心所欲的程度時,物形就可以隨「意」表達了。

相關焦點

  • 蝗蟲來襲!建立防禦蝗蟲11道防線
    今年非洲沙漠蝗蟲大爆發!四千億隻,一天吃完3.5萬人口糧。遮天蔽日,漫天遍野!非洲沙漠蝗蟲殺入寮國,很快攻入廣西。,跟捕魚類似,我們要研發各種各樣的捕捉蝗蟲網,有大型,小型,網兜,適合個人使用的,機器使用的。
  • 蝗蟲止步!災難的蝴蝶效應
    ,最具殺傷力的遷徙害蟲之一,已經威脅非洲、中東和亞洲農業數世紀。 以防卵變幹,沙漠蝗蟲在潮溼的土壤裡產卵 其實蝗災的直接誘因並不是蝗蟲繁殖速度快
  • 非洲的蝗蟲效應會不會造成糧食危機
    最近關於蝗蟲的消息越來越多,一開始蝗蟲災是遠在非洲,當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並不覺得驚訝,反正非洲離我們那麼遠,應該不會有什麼事。但最近又看到消息說蝗蟲已經飛到了印度,離中國僅一步之遙,這樣就不得不重視起。
  • 蝗蟲的前世今生,蝗災的治理,非洲蝗蟲為什麼飛不過來?
    1蝗蟲外號螞蚱。中國最早關於蝗蟲的記載在詩經中稱之為螽,幼蟲叫蝝。孔子編訂了春秋,在春秋魯宣公十五年記錄了歷史上的第一場蝗蟲災。2關於治理蝗蟲的著作古往今來數不勝數其中代表性有:明朝徐光啟《除蝗疏》董口《救荒活民書》俞森的《捕蝗集要》山東蒲松齡的《捕蝗蟲要法》浙江陳方生的《捕蝗考》陳僅的《捕蟲彙編》江蘇顧彥的《治蝗全法》陝西芷齡的《除蝻八要》陳崇砥《治蝗書》等3
  • 科普:千億蝗蟲逼近我國,說說蝗蟲那點事
    說到蝗蟲,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螞蚱,其實螞蚱是蝗蟲的一種。這兩天非洲鬧蝗災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昨天報導據說已經達到了3600億,大家可能還在想像3600億隻蝗蟲是什麼概念,我們來看幾張圖片。蝗蟲過處遮天蔽日、顆粒無收,雖然現代社會對於滅殺蝗蟲有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是當蝗蟲達到一定數量級的時候,依然讓人談「蝗」色變。
  • 蝗蟲止步!
    蝗蟲,最具殺傷力的遷徙害蟲之一,已經威脅非洲、中東和亞洲農業數世紀。如今,它再次捲土重來。而最近,蝗災成為了除疫情之外的另一焦點。此次蝗災於去年年底在東非醞釀興起,為東非地區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情。然而,千億隻蝗蟲並沒有考慮停下前進的腳步,隨後,它們又飛躍至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西南亞國家,讓各國的農業籠罩在恐慌之下。
  • 蝗蟲席捲印度北部,印度是如何控制住蝗蟲的
    此前,聯合國糧農組織稱,非洲的衣索比亞、吉布地、索馬利亞遭遇了25年來最嚴重蝗災,而肯亞正經歷70年來最嚴重蝗災。而這個非洲蝗蟲也表現出驚人的遷徙能力,跨過紅海和波斯灣,最後出現在南亞的印度北部,面對鋪天蓋地的蝗蟲,印度是如何防止這場蝗災。
  • 非洲蝗蟲捲土重來,數量激增20倍!威脅中國機率有多大?
    據專家預測,今年,農業的病蟲害屬於偏重年份,今天我們關注非洲蝗蟲捲土重來,威脅中國機率有多大?沙漠蝗蟲是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的主要農業害蟲,它們飛行能力強、食量大,一旦成群飛過,地裡的莊稼就會被啃食一光。
  • 蝗蟲,蝗災與人類
    序言 二月初,來自印度與巴基斯坦的「4000億」蝗蟲在網絡上肆虐,網友們紛紛出謀劃策,貢獻烹飪方法,甚至有傳言浙江省要出動「10萬鴨子大軍」幫助巴基斯坦消滅蝗蟲。
  • 4000億蝗蟲侵入亞洲,蝗蟲都怕什麼呢?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方法?
    從非洲開始肆虐的蝗蟲,已經蔓延至巴基斯坦和印度,蝗蟲數量之多、密度之大是近七十年來最多的一次,這次的蝗蟲是沙漠蝗蟲,跟我們農田常見的飛蝗有一定的不同,這種沙漠蝗蟲繁衍能力、適應能力更強,所到之處遮天蔽日成群數不清的蝗蟲過後,真正是寸草不生,對於農業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是相當嚴重的,蝗蟲泛濫對很多國家的生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那麼蝗蟲怕什麼呢?
  • 蝗蟲剋星,Chinese!
    如果大批蝗蟲不能及時被消滅的話,那今年的土地收成就非常不樂觀,這對於僅僅靠天吃飯的非洲人民來說,無疑是最根本的生計困難。 即便索馬利亞地區已經進入全面戒備的狀態,但仍然控制不了蝗蟲的繁殖速度。 歐盟預測,接下來的幾周全人類都將面臨歷史上最為嚴重的蝗蟲災害。 嚴重則意味著,本就糧食不充沛的非洲國家,將面臨更加難以想像的饑荒。
  • 印度蝗蟲肆虐,小小蝗蟲為何成為人類大敵?
    2020年伊始,在西亞,南亞和東非區域,正在爆發一場規模巨大的蝗災,最開始的時候這波蝗災出現在東非地區,索馬利亞,肯亞等國家,這場蝗災分為許多波,最大的一群蝗蟲數量足足有3000億隻,我們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蝗蟲所到之處可以說是寸草不生,很多人因此沒有了食用的糧食。
  • 非洲蝗災肆掠,為什麼不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呢?
    前段時間的非洲蝗蟲的確刷新了我們的三觀,也見證了蝗蟲恐懼的繁殖能力,數量大,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我前天在西瓜上面刷到了一個視頻,講的是在熱帶地區有一種龍貓,專門以吃蝗蟲為主。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我麼國家確實有養殖螞蚱的,但是不是很多。
  • 4000億隻蝗蟲席捲印巴,平常單獨活動的蝗蟲是怎麼變成蝗災的
    起源2018年5月份的非洲沙漠蝗災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平息的趨勢,聯合國糧食組織甚至發出警告稱蝗蟲可能還會繼續惡化下去,目前蝗蟲大軍已經進入了尼莫爾以南地區。從非洲跨越紅海一直深入亞洲腹地,2年來蝗蟲大軍一路所向披靡,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蝗蟲大軍能飛躍紅海,沙烏地阿拉伯一路經過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從來沒有一次蝗災影響如此的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次蝗災的形成呢?
  • 4000億隻蝗蟲席捲印巴,平常單獨活動的蝗蟲是怎麼變成蝗災的
    起源2018年5月份的非洲沙漠蝗災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平息的趨勢,聯合國糧食組織甚至發出警告稱蝗蟲可能還會繼續惡化下去,目前蝗蟲大軍已經進入了尼莫爾以南地區。從非洲跨越紅海一直深入亞洲腹地,2年來蝗蟲大軍一路所向披靡,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蝗蟲大軍能飛躍紅海,沙烏地阿拉伯一路經過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從來沒有一次蝗災影響如此的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次蝗災的形成呢?
  • 蝗蟲為什麼這麼厲害?
    朱廣思 科普作者,北京科普作協會員 2019年12月以來,非洲肯亞發生7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也發生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
  • 蝗蟲大補還是藥?等著吃蝗蟲的各位,別鬧啦
    正值同胞們努力抗擊新冠肺炎的時候,又有消息傳來,4000億隻蝗蟲已從非洲經過中東,直抵南亞。這支飛蝗部隊,組成了長約60公裡、寬約40公裡的集團軍陣營,覆蓋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裡。有人惶恐,別來喔,會毀了莊稼;有人興奮,大補呢,鍋和油都準備好啦,少了不夠吃;還有人說,吃不完的,可以曬乾磨粉,餵雞鴨。怎麼辦?盼望著,盼望著,請蝗蟲早點飛過來?
  • 東非蝗蟲肆虐之際,一部《蝗蟲毀滅日》告訴你蝗蟲能不能飛到中國
    近日,東非蝗蟲肆虐,於是,一部2004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又火了一把。電影的名字叫《蝗蟲毀滅日》。大致的故事是,有位科學家吃飽了撐的製造了一種變異蝗蟲,是沙漠蝗蟲與澳洲疫病蝗蟲的混種,這種蝗蟲有耐藥性,普通的殺蟲劑殺不死它,並且壽命也是一般蝗蟲的3倍,達到了2年。
  • 中國科學家發現蝗蟲的集結號 揭示蝗蟲聚集成災的原因
    【中國科學家發現蝗蟲的集結號 揭示蝗蟲聚集成災的原因】8月12日,《自然》雜誌發布的研究成果表示,中國科學家在飛蝗中發現一種叫4VA的荷爾蒙,這種荷爾蒙就好比是讓蝗蟲「欲罷不能的香水」,會讓本來喜歡獨處的散居蝗蟲躁動起來,開始大面積聚集,對農業、經濟和環境構成重大威脅。
  • 沙漠蝗蟲有可能侵入中國嗎?專家:警惕蝗蟲群遷入境
    因此切不可掉以輕心,要儘可能及早著手做好各種預案。2月13日農業農村部蝗災防治指揮部辦公室發布的第一期《治蝗快報》顯示,該辦公室將密切關注世界沙漠蝗發生動態,積極為巴基斯坦和非洲蝗災防控提供技術支持,分享我國蝗蟲可持續治理經驗。同時,紮實做好國內蝗情監測,掌握蝗蟲發生動態,制定防控方案,做好應急防控準備,確保蝗蟲「不起飛、不擴散、不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