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出了一則熱搜,標題為「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網友們了解過後紛紛表示「衝鴨,滅了可惡的蝗蟲」「想不到鴨子們那麼厲害!」其實早在2005年,我國就曾出動30000隻「鴨兵」前往新疆北部滅蝗,根據統計,1隻鴨子1頓能吃100多隻蝗蟲,著實厲害。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關於蝗蟲的知識,以及為何中國現在很少見到蝗蟲了,難道真的是被吃光的?
蝗蟲,俗稱「螞蚱」,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類型的蝗蟲,其中中國有1000多種,它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布範圍最廣,它就是我國蝗災的罪魁禍首。
根據資料顯示,我國古代遭遇了多次可怕的蝗災,比如秦漢時期,平均8.8年經歷一次蝗災,兩宋3.5年經歷一次,元代最可憐,1.6年經歷一次,明、清兩代均為2.8年,這意味著什麼?百姓顆粒無收,遍地都是餓死的人,走投無路的百姓只能靠捕食蝗蟲充飢。
畢竟蝗蟲本身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如蝦,在我國香港地區稱其為「飛蝦」,並且蝗蟲具有藥用價值,能夠健脾消食,息風止痙,《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用砂糖和服,治小兒驚風。」但大家要注意,「蝗蟲」和「蝗災」(動輒幾百億、幾千億隻)根本就是兩碼事,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為何可怕的蝗災如今很少見。
第1個原因:生態環境的改變
俗話說「旱極而蝗」,意思是嚴重的蝗災與嚴重的旱災通常相伴而生,因為蝗蟲是一種喜歡在乾燥地方產卵、繁殖和生長的動物,當土壤中含水量只有10%左右才適合它們產卵。然而如今的田地,大多使用大型灌溉模式,很少出現乾旱的跡象。
同時,人類不斷砍伐樹木,破壞生態環境,森林、草地面積越來越少,蝗蟲失去棲息環境,自然出現了聚集現象,只要在蝗蟲聚集的區域提前飛播牧草、定期放牧、加強草場管理、提高植被覆蓋率,蝗蟲的數量自然就慢慢減少了。
第2個原因:治蝗措施越來越多
治蝗措施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物防治」,一種是「化學防治」,我們先說「生物防治」。上文中提到,我國常常用「鴨子兵團」去消滅蝗蟲,同理,雞、鵝、鳥都可以吃蝗蟲。
《新唐書》中記載:「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貝州蝗,有白鳥數千萬,群飛食之,一夕而盡,禾稼不傷。」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我國就知道使用生物防治。
接下來我們看「化學防治」,這個就非常簡單了,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殺蟲劑」層出不窮,既可以使用馬拉硫磷+二線油,也可以使用卡死克、馬拉硫磷原油,若是藥械不足,還能使用毒餌誘殺蝗蟲,效果非常好。而且以目前的技術來說,我們已經可以提前防治蝗蟲,所以出現蝗災的概率大大降低。
綜上所述,才是中國蝗災減少的原因,大家可千萬別誤會是「吃貨」消滅了蝗災,「吃貨」頂多能消滅一些蝗蟲,二者不可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