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蝗災頻發,為何我國現在卻很難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物種了?

2021-01-07 騰訊網

前段時間出了一則熱搜,標題為「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網友們了解過後紛紛表示「衝鴨,滅了可惡的蝗蟲」「想不到鴨子們那麼厲害!」其實早在2005年,我國就曾出動30000隻「鴨兵」前往新疆北部滅蝗,根據統計,1隻鴨子1頓能吃100多隻蝗蟲,著實厲害。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關於蝗蟲的知識,以及為何中國現在很少見到蝗蟲了,難道真的是被吃光的?

蝗蟲,俗稱「螞蚱」,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類型的蝗蟲,其中中國有1000多種,它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布範圍最廣,它就是我國蝗災的罪魁禍首。

根據資料顯示,我國古代遭遇了多次可怕的蝗災,比如秦漢時期,平均8.8年經歷一次蝗災,兩宋3.5年經歷一次,元代最可憐,1.6年經歷一次,明、清兩代均為2.8年,這意味著什麼?百姓顆粒無收,遍地都是餓死的人,走投無路的百姓只能靠捕食蝗蟲充飢。

畢竟蝗蟲本身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如蝦,在我國香港地區稱其為「飛蝦」,並且蝗蟲具有藥用價值,能夠健脾消食,息風止痙,《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用砂糖和服,治小兒驚風。」但大家要注意,「蝗蟲」和「蝗災」(動輒幾百億、幾千億隻)根本就是兩碼事,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為何可怕的蝗災如今很少見。

第1個原因:生態環境的改變

俗話說「旱極而蝗」,意思是嚴重的蝗災與嚴重的旱災通常相伴而生,因為蝗蟲是一種喜歡在乾燥地方產卵、繁殖和生長的動物,當土壤中含水量只有10%左右才適合它們產卵。然而如今的田地,大多使用大型灌溉模式,很少出現乾旱的跡象。

同時,人類不斷砍伐樹木,破壞生態環境,森林、草地面積越來越少,蝗蟲失去棲息環境,自然出現了聚集現象,只要在蝗蟲聚集的區域提前飛播牧草、定期放牧、加強草場管理、提高植被覆蓋率,蝗蟲的數量自然就慢慢減少了。

第2個原因:治蝗措施越來越多

治蝗措施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物防治」,一種是「化學防治」,我們先說「生物防治」。上文中提到,我國常常用「鴨子兵團」去消滅蝗蟲,同理,雞、鵝、鳥都可以吃蝗蟲。

《新唐書》中記載:「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貝州蝗,有白鳥數千萬,群飛食之,一夕而盡,禾稼不傷。」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我國就知道使用生物防治。

接下來我們看「化學防治」,這個就非常簡單了,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殺蟲劑」層出不窮,既可以使用馬拉硫磷+二線油,也可以使用卡死克、馬拉硫磷原油,若是藥械不足,還能使用毒餌誘殺蝗蟲,效果非常好。而且以目前的技術來說,我們已經可以提前防治蝗蟲,所以出現蝗災的概率大大降低。

綜上所述,才是中國蝗災減少的原因,大家可千萬別誤會是「吃貨」消滅了蝗災,「吃貨」頂多能消滅一些蝗蟲,二者不可相提並論。

相關焦點

  • 史書中的「蝗災」,為何中國現在很少見?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二、鳴金趕蟲,這種最原始的「恐嚇法」在田間氣到「治標不治本」的效果,動物懼怕聲響,他們利用這個通病在田間鳴金,古代沒有錄音機,這行鳴金只能依靠最原始的人力,收效甚微、難以根治。這個方法彰顯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
  • 史書中的蝗災,中國現在為什麼很少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蝗災」了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完全是兩碼事!
    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解決兩碼事,你不會真覺得靠人吃能消滅蝗災吧?太文盲了,一是大規模蝗災蝗蟲有毒,吃多了會死人,其次數量太多,快速吃完一個地方的糧食就飛走,蝗蟲能飛一兩千米高。在沒有現代科技加持的古代,蝗災是無解的。其實吃不吃的真的沒所謂,人類不缺這點蛋白質,主要也還是因為不好捉,現在工業滅蝗普遍還是飛機噴灑農藥,但都集中在前期預防,對這種成規模的流動性大群體是否有效真的存疑。
  • 古代鬧蝗災,為啥百姓寧願挨餓也不吃蝗蟲?專家:他們不能也不想
    而我國也是一個蝗災頻發的國家,根據對史實的考查統計,在我國古代,秦漢時期每9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蝗災,到了兩宋則是三年半一次,元朝時更是低至一年半一次,到明清稍有好轉,大概是3年一次,但依然十分頻繁。而到現在,因為科學技術和救災技術的進步,蝗災漸漸已經消失在了我們的視線裡。而蚱蜢蝗蟲甚至還成為了一種獨特的美食,深受一部分人的喜愛。
  • 古代常見蝗災,但現在中國為什麼沒有蝗災了?蝗蟲都被吃貨擼了嗎?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困擾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什麼現在很少見了?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我們該如何應對頻發的蝗災?
    現在為了控制局面,巴基斯坦已經動員了所有的力量,積極開展反蟲工作,使用大批飛機噴灑農藥,意圖消滅蝗蟲。這對巴基斯坦來說,無疑是一場決戰,一旦他們失敗了,不僅自己要遭殃,就連亞洲多個國家將遭殃。蝗災曾經與水災、旱災一起並稱為三大自然災害,中國的黃河河灘和沿海灘涂是蝗災發生最為嚴重的地區。
  • 蛙類鳥類都是蝗蟲的天敵,為何蝗災來的時候依然無法阻止?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其實,「利用天敵防治蝗災」的思路,早在中國古代就十分豐富。比如在中國古代治蝗史上,這種「等天敵」的事情就不少。許多曾震驚朝野的蝗災,都是被神兵天降般的「蝗蟲天敵」打敗的:唐朝開元二十五年(737)貝州蝗災時,就有數萬白鳥從天而降,把蝗蟲轉眼一掃光。
  • 蝗蟲,蝗災與人類
    對於蝗蟲最早的起源,現在學術界的爭議依舊很大。而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變態的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大約公元前1422年至1411年,古埃及一個墓室的狩獵壁畫中,就出現了關於蝗蟲的細節繪畫。宗教典籍聖經中的《出埃及記》也曾記載了公元前1446年埃及地區的大瘟疫,《古蘭經》中也有蝗災的記錄。而在古代中國,西周時期(公元前9世紀)就有專門處理蝗災的官員。
  • 說吃蝗蟲的醒醒吧!群居蝗蟲是有毒的,不能依靠吃來解決物種入侵
    近日,印度爆發的蝗災可謂是讓全世界都為之擔憂,如果不加以控制,這些蝗蟲甚至有可能進入中國,一些中國網友笑稱,這些蝗蟲,也就是俗稱的蚱蜢,是可以拿來吃的,「如果它們敢來中國,我們就把它們吃光。」因為在中國古代也確實有吃蝗蟲的先例,甚至現在仍然有人吃蝗蟲,因為蝗蟲怎麼說也是一種高蛋白的昆蟲。
  • 古代發生蝗災時,為啥災民寧可挨餓也不吃蝗蟲?專家:想吃也不能吃
    我國有記錄的蝗災共有八百多起,最早是在周朝便有記載了。這個蝗災通常有一個現象,它多數是伴著旱災發生的,如此一來靠農作物過活的老百姓的日子就苦不堪言了。這基本就是不符合實際的,在任何時候有錢人家都不用為吃飯擔心,單是他們攢下的糧食起碼就夠吃三年的。但是蝗災一來窮苦的老百姓就遭殃了,辛辛苦苦在田頭勞作一年,黑壓壓一片衝過來片刻就一掃而空了,看到此情景,任何人都束手無策只能急得掉眼淚。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中國人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遊的哪個不敢吃,把蝗蟲當下酒菜吃這災情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 4000億蝗蟲奔湧亞洲!把它吃成珍稀動物?一點也不好笑
    / 吃了它,行嗎??/蝗蟲之所以難被消滅,一個主要原因是蝗群的飛行能力非常強,當一個地區的植被,被蝗蟲吃完之後它們便會起飛前往另一個地區,蝗蟲一次飛行的最遠距離可達150公裡然後隨機降落,令其很難被就地消滅。消滅蝗蟲的方式有兩種,第一是「生物防治」引入天敵,另外一種就是「化學防治」,噴藥。
  • 東非蝗災蔓延 是誰吹響幾千億隻蝗蟲的「衝鋒號」
    這是2月15日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奧卡拉地區拍攝的蝗蟲肆虐景象(手機拍攝)。新華社發在肯亞東部,蝗蟲形成了一個長約60公裡、寬約40公裡的蝗蟲群,覆蓋面積逾2000平方公裡。此次蝗蟲大軍平均每日可移動150公裡,如不進行阻止將會持續製造災禍。本月,東非多個國家遭受嚴重蝗災侵襲,受災人口超過千萬。
  • 蝗蟲太逆天了:群居就變態,雌蟲還能自己生娃
    ,蝗中王沙漠蝗是外地蟲飛蝗才是中國蝗災的主要災星我國最早在《春秋》中記錄了公元前707年的蝗災從西周末年到新中國成立蝗蟲兩三年一小災五七年一大災禍害了中國幾千年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幹掉了大型的蝗災最初,古人認為蝗災是德行有虧的報應皇帝修德就不會有蝗災有大蝗災的時候群臣會逼皇帝發「罪己詔」《後漢書》裡說有德行的地方蝗蟲過境卻不傷作物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為什麼?
    不過,我們還是迎來了一些好消息,那就是根據印度公開數據顯示,4000億沙漠蝗蟲如今已經得到了控制,所以這絕對是一個好消息,但是也有一個不幸運的消息,那就是印度農業部門預測,今年6月蝗災威脅可能加劇。所以說還需要準備下一步的蝗災問題,雖然這是說預測的可能性,但是提前做好準備是沒有什麼壞處的。蝗蟲為什麼有這麼多?
  • 古代平均三年發生一次蝗災,為什麼現在沒有了?近代的他是關鍵
    蝗災在古代是造成全國饑荒的元兇,沒遭遇一次蝗災不僅農作物受損,當地的生態環境也會遭到破壞。造成的後果就是百姓流離失所,嚴重的時候還會引起百姓的揭竿起義。古代皇帝為了治理蝗災下了很多的苦功夫,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 敘詭筆記|1644年蝗災:蝗蟲竟然「環抱人而蠶食之」
    前一段時間,4000億隻蝗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消息牽動了很多國人的心,擔心這些蝗蟲會進入中國,給我國糧食生產帶來巨大危害……雖然後來的一切證明,「蝗蟲軍團」雖然猖獗,但不大可能越過我國邊境,但在網上,各種關於蝗災的科普文章和視頻,以及相關的檢索量還是暴增。
  • 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大蝗災了?
    這些蝗蟲你平時不認識,這會兒就會被網上瞎傳的圖嚇得跟什麼似的。現在知道了吧,這次非洲蝗災的蝗蟲,長相上並不可怕,個頭也是一般大小。而且雞鴨吃的主要是沒長翅的蝗蝻。 對付一般的、早期的蝗災還可以,真要把它們放到漫天飛蝗那種環境,完全是杯水車薪。那人吃呢?很多人不明白古代蝗災為什麼會餓死人,吃蟲不就行了?那你是不知道鬧蝗蟲的景象是什麼樣的。我爸前兩天跟我聊了聊他小時候北京對外經貿大學一帶的蝗災,那會兒那一帶都是玉米地。
  • 蝗災頻發...
    近日,南美國家巴拉圭正在遭受蝗蟲的侵襲,而且蝗災呈現不斷蔓延態勢,在位於阿根廷東北部與巴拉圭接壤的地方,當地居民拍攝到蝗蟲群飛來的畫面。對此,阿根廷農業部門已經拉響蝗災警報。據美聯社25日消息,從巴拉圭飛來的蝗蟲群正大批南下,越過國境線抵達阿根廷東北部科連特斯省的多處農田。從當地居民拍攝到的視頻可以看到,遮天蔽日的蝗蟲群數量巨大,密度驚人。目前,蝗蟲群已給當地的玉米種植戶造成了一定損失。
  • 高考地理考點 : 從東非蝗蟲肆虐看蝗災
    當下,來勢洶洶的蝗群正在逼近中國,雖然我國有著天然的高原山脈作為屏障,但同樣是不能掉以輕心的。   熱點解讀   以熱點事件為背景,以區域地理為載體考查發生蝗災地區的氣候特徵、蝗災形成的原因、蝗蟲的生長習性、蝗災產生的危害、蝗災的防治。
  • 雲南多地發生蝗災:為什麼蝗災總會捲土重來?
    雲南蝗災的是什麼蝗蟲?古籍中記載的蝗災大部分是由東亞飛蝗造成的,飛蝗是蝗蟲中危害最大的,雖然只有一個物種,但有很多亞種。此外蝗蟲的爆發和氣候條件也有很大關係。中國古代有「旱極而蝗」的說法,認為蝗災往往和旱災相生相伴,非洲沙蝗的大爆發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對於竹蝗來說需要的氣候條件可能又不同。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乾旱的環境有利於它們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