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平均三年發生一次蝗災,為什麼現在沒有了?近代的他是關鍵

2020-12-06 現代歷史觀

蝗災在古代是造成全國饑荒的元兇,沒遭遇一次蝗災不僅農作物受損,當地的生態環境也會遭到破壞。造成的後果就是百姓流離失所,嚴重的時候還會引起百姓的揭竿起義。古代皇帝為了治理蝗災下了很多的苦功夫,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史料記載,蝗災是古代中國的常客,秦漢時期平均8年多就會發生一起蝗災,兩宋時期,平均3.5年就會發生一起蝗災。到了元代和明清時代基本是2.5年就會發生一次蝗災。因此古代平均三年發生一次蝗災這種說法還是比較正確的。

中國古代蝗災主要發生在旱災之後,旱災過後河床裸露,給蝗蟲提供了很好的產卵場所。這些小小的昆蟲不僅能夠造成饑荒,甚至還能夠改變歷史。在唐代的默念,蝗災從山東而起,直奔中心城市長安,此時的小皇帝唐僖宗還擔心地問起蝗災的情況。下面的大臣哄騙他蝗蟲是來了,但他們沒有進長安城,都在城外抱枝而死。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民不聊生,正常的填飽肚子都成了問題。因此沒了生路的饑民於是揭竿起義,成立了當時的黃巢義軍。

蝗災在中國古代人人談之色變,知道現代,很多國家也經常發生蝗災。比如說我國的周邊國家印度,以及一些非洲國家就經常會爆發蝗災。蝗蟲的繁殖能力很強,而且蝗災爆發後烏泱泱的一篇,莊家稻穀很快就會被啃食乾淨。

一隻蝗蟲一天可以吃掉兩克的食物,兩百隻蝗蟲就可以吃掉一個成年人一天的口糧。蝗災通常都是幾千億隻蝗蟲一起出動,所以基本上蝗災爆發一天,理論上十億人一天的口糧就被吃完了。

蝗蟲的繁殖能力很強,如果蝗災又遇到了下雨天,那麼蝗蟲就可以無限繁殖,這蝗災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了。

不過好在的是我國有天然屏障,國外的蝗災進不來。從印度到中國一定要穿過喜馬拉雅山脈,這樣的高度對蝗蟲來說挑戰很大,而且那裡氣溫很低,也不適合蝗蟲生存。而如果從南亞進入,蝗蟲也只能抵達孟加拉,再往前就是雨林,雨林多變的氣候也不適合蝗蟲生存繁衍。

在《中國曆朝天災人禍表》的統計裡,記錄了中國發生的257次蝗災,而在近代,中國蝗災的問題才被基本解決。解決這個兩千多年問題的人叫做馬世駿,馬世駿是山東人,1937年畢業於北平大學農學院生物系,1948年他留學美國攻讀婚寵生物學。1951年的時候回國,解決了中國大地上的蝗災問題。

馬世駿帶著他的團隊走遍了中國蝗災多發地帶,他提出了用化學方法來控制蝗蟲密度,另外加上改造蝗蟲棲息地,修建水壩,控制水位可以從繁殖上控制蝗蟲的數量的方法。

在一系列的綜合治理下,國內蝗災情況得到了根治,國內從此就沒有發生過蝗災。

相關焦點

  • 古代常見蝗災,但現在中國為什麼沒有蝗災了?蝗蟲都被吃貨擼了嗎?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困擾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什麼現在很少見了?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大蝗災了?
    但是在中國沒有成災記錄,只有1956年昆蟲學家蔡邦華記載「沙漠蝗原為舊大陸包括非洲的有名的大害蟲,在我國雲南亦發生。」中科院動物所張學忠先生在1974年4月29日在西藏聶拉木的樟木採到1頭沙漠蝗。可以說, 沙漠蝗在中國基本沒有,只是零星地進入西南邊境。
  • 史書中的蝗災,中國現在為什麼很少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蝗災」了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古代鬧蝗災,為啥百姓寧願挨餓也不吃蝗蟲?專家:他們不能也不想
    比如1840年,也是一個庚子年,結果清朝就被英國打開了國門,開始了近代百年屈辱史。1900年,也是個庚子年,結果八國聯軍侵華,搞了個庚子賠款。而今年又是一個庚子年,結果就是全球新冠疫情,非洲蝗災等等。而且,在這個秋天時候,非洲的蝗災在夏天消停了一會兒之後,又再次捲土重來。蝗災發生時,會有鋪天蓋地的蝗蟲四處取食,所到之處是寸草不生,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自然災害。
  • 從宇宙背景看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藍星新時代網承平關於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這個問題人們討論了近百年,各種各樣的文章論文充斥網絡和出版物上,大家從不同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十分深入的探討,但是都是站在人類自身的社會文化認識範圍內進行的探討,都是在不明就裡狀態下的論說,均沒有切中要害,這是為什麼吶?
  • 雲南多地發生蝗災:為什麼蝗災總會捲土重來?
    那麼,雲南地區爆發的蝗災和古代書籍中記錄的蝗災是一回事嗎?中國古代有「旱極而蝗」的說法,認為蝗災往往和旱災相生相伴,非洲沙蝗的大爆發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對於竹蝗來說需要的氣候條件可能又不同。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乾旱的環境有利於它們生長發育。
  • 古代蝗災頻發,為何我國現在卻很難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物種了?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關於蝗蟲的知識,以及為何中國現在很少見到蝗蟲了,難道真的是被吃光的? 蝗蟲,俗稱「螞蚱」,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類型的蝗蟲,其中中國有1000多種,它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布範圍最廣,它就是我國蝗災的罪魁禍首。
  • 為什麼會發生蝗災?
    目前,蝗災已經肆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蝗蟲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大量的農作物被啃食破壞,甚至導致一些非洲國家可能會出現糧食危機。據統計,蝗蟲數量已經達到了4000億隻,這是目前全球人口總數的51倍。根據專家的預測,如果不對蝗蟲數量加以控制,其規模還將進一步大幅增長,最多可能會達到200萬億隻,因為蝗蟲現在已經進入繁殖季節。為什麼會發生蝗災呢?
  • 雲南蝗災嚴重,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又應如何防治呢?
    據最新消息,雲南省勐臘縣累計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面積已達十萬畝,自今年年初以來,全球各地就被蝗災信息不斷席捲,但我國雲南省出現的蝗災為本地蝗災,和席捲非洲的沙漠蝗蟲並不是同一種蝗蟲。雲南蝗災——黃脊竹蝗 為什麼世界範圍內會不斷出現蝗災消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50年後,科學找到了蝗災的「罪魁禍首」,或將徹底消滅蝗災
    眾所周知,在020年初始之時,出現了全球性的蝗災,4000多億隻的蝗蟲侵襲農田,導致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暫時性的糧食危機,農民多年的勞作毀於一旦。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蝗災呢?蝗災是大量的蝗蟲聚集而引發的一場動物性的災難。一隻蝗蟲其實並不可怕,可是成千上萬隻蝗蟲,足以釀造成一場災難。蝗蟲為何喜歡聚集在一起呢?
  • 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
    英勇的海軍沒有被敵人打敗,卻敗給了海洋。與黃河大水一樣,英國艦隊的沉沒也屬天災,但英王沒有感嘆人事不修,而是懸賞重金,希望科學家們能找出精確計算經度的方法。為此還專門成立了經度局,設立格林尼治天文臺。這兩個故事都說明一個事情,即數據問題。康熙46年中西方並沒有完全拉開差距。
  • 史書中的「蝗災」,為何中國現在很少見?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文/淺弋道歷史看過古裝劇的小夥伴對封建時期的都蝗災略知一二,突如其來的蝗災對食不果腹的百姓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在科技落後的封建時期,人們對蝗災束手無策,由於沒有科學的根治方法,鋪天蓋地的蝗蟲讓百姓頭痛不已。
  • 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呢?
    這個提問實際上是李約瑟難題,英國學者李約瑟提出了類似的提問:它提出:為什麼中國有雄厚的技術基礎,卻沒有發生像歐洲工業革命那樣的科學革命和產業革命呢?對於這個問題,國內外很多人進行了討論,所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但大都圍繞在哲學與科學的層面上的 討論,我也就不再這兩方面展開討論了。
  • 「吉林根網」雲南多地發生蝗災:為什麼蝗災總會捲土重來?
    那麼,雲南地區爆發的蝗災和古代書籍中記錄的蝗災是一回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研究一下。中國古代有「旱極而蝗」的說法,認為蝗災往往和旱災相生相伴,非洲沙蝗的大爆發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對於竹蝗來說需要的氣候條件可能又不同。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乾旱的環境有利於它們生長發育。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為活動也會造成蝗災,比如過度放牧會導致蝗災發生。
  • 古代發生蝗災時,為啥災民寧可挨餓也不吃蝗蟲?專家:想吃也不能吃
    我國有記錄的蝗災共有八百多起,最早是在周朝便有記載了。這個蝗災通常有一個現象,它多數是伴著旱災發生的,如此一來靠農作物過活的老百姓的日子就苦不堪言了。 有個電影臺詞叫「這年頭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這基本就是不符合實際的,在任何時候有錢人家都不用為吃飯擔心,單是他們攢下的糧食起碼就夠吃三年的。但是蝗災一來窮苦的老百姓就遭殃了,辛辛苦苦在田頭勞作一年,黑壓壓一片衝過來片刻就一掃而空了,看到此情景,任何人都束手無策只能急得掉眼淚。
  • 為何國外常出現蝗災,而中國很少?他解決了這個難題,卻鮮有人知
    我國古時,百姓也常常受到蝗災的威脅,在《詩經》中就有記載:「去其螟螣(螣即蝗蟲),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據《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時期我國平均8.8年要受到一次蝗災,兩宋時期是3.5年一次,元代時期是1.6年,明清兩朝則是2.8年。
  • 2020大蝗災是怎樣發生的?|蝗蟲|聯合國糧農組織|東非|蝗群
    為什麼會突然成群肆虐?蝗災又該如何遏制?此次蝗災會不會入侵中國?我國是否有充足準備以應對蝗災?破壞力極大的沙漠蝗蟲Desert Locust蝗蟲存在於我們生活周圍,人們經常說的螞蚱、蚱蜢,都屬於蝗蟲中的一科,蝗總科的昆蟲都可以叫做蝗蟲。蝗總科包括8個科,我們通常所說的螞蚱主要是劍角蝗科中的蝗蟲和錐頭蝗科負蝗屬的蝗蟲。
  • 中國近代為何沒有科學革命?李約瑟難題年內破解
    中新網3月19日電 「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提出的這一問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  據北京日報報導,由李約瑟開創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和編寫工作今天仍在繼續。
  • 蝗蟲侵禾苗,柳神捨身相替:從歷史角度看古人從拜蝗神到治蝗災
    這則故事出自《聊齋志異·蝗神》,從故事中可以看出,在我國古代,蝗災已然是令人聞之生畏的災害之一。它水災、旱災並稱三大災,在當時,想以人力相抗已是極難,而古人對於難以解釋,無法應對之事往往只能寄託於神明,因此人們虛構了「蝗神」的存在,及「柳神」的捨身相救。但是實際上,即沒有蝗神現身,也沒有柳神相救。在沒有找到正確的滅蝗方法前,古時的百姓們飽受蝗災之苦。
  • 我們該如何應對頻發的蝗災?
    現在為了控制局面,巴基斯坦已經動員了所有的力量,積極開展反蟲工作,使用大批飛機噴灑農藥,意圖消滅蝗蟲。這對巴基斯坦來說,無疑是一場決戰,一旦他們失敗了,不僅自己要遭殃,就連亞洲多個國家將遭殃。蝗災曾經與水災、旱災一起並稱為三大自然災害,中國的黃河河灘和沿海灘涂是蝗災發生最為嚴重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