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

2020-12-05 付算法

回答這個問題,先講兩個故事!

康熙46年,黃河泛濫,沿途百姓流離失所。在中華最高統治中樞,康熙與眾臣子商議救災事宜,太子與八阿哥都建議立即撥款救災……這時四阿哥從戶部匆匆趕來,聲稱,已無糧可調,已無錢可用!國庫餘銀不過二十餘萬兩,至少有兩百萬兩的缺口……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

同樣是康熙46年,西方世界也有一個故事。英國海軍上將肖維爾爵士擊敗了法國地中海艦隊,從直布羅陀凱旋,因為算錯了經度,誤入蘭茲角,整個艦隊5艘船,觸礁沉沒了4艘,包括肖維爾爵士在內的2000多名官兵葬身魚腹。

英勇的海軍沒有被敵人打敗,卻敗給了海洋。與黃河大水一樣,英國艦隊的沉沒也屬天災,但英王沒有感嘆人事不修,而是懸賞重金,希望科學家們能找出精確計算經度的方法。為此還專門成立了經度局,設立格林尼治天文臺。

這兩個故事都說明一個事情,即數據問題。康熙46年中西方並沒有完全拉開差距。一個是大一統的農業國家,財務制度暴露問題;一個是商貿國家,航海技術出現偏差;一個是幾百萬的巨大差額,一個是僅僅算錯一度,便偏航二十海裡的小誤差。

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思路,而思路決定出路。康熙大帝首先想到的是,人事不修!國庫虧空全在於沒有管好底下的人;而英國政府則認為他們缺乏一種精確測量經度的工具,於是他們在工具上做文章。

二十世紀有個英國人叫李約瑟,他很納悶,中國在世界上強盛了幾千年,為何在近代落後了,科技革命怎麼沒有在中國發生。

按現在西方學者的研究,即使在1820年,也就是鴉片戰爭前2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都是世界第一的,佔到全世界的1/3。

一說到近代史,中國人總是頭大,什麼科技落後,政治腐敗,連國民劣根性都扯出來,中國精英階層自卑不已,拼了命的找中國人的問題!這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

其實這個教育就像康熙說的人事不修一樣,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其實是假大空。

大家可以算一下帳,從1840年到1949年,多少年,109年,這是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的時間。再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幾個大分裂時期,三國184年黃巾起義到280年晉滅吳,也有105年;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170年;五代十國907年——960年,54年。

對比歷史數據不難發現,所謂的百年屈辱並不是前無古人的,至少是在歷史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而有些落後並不是痛斥自身就可以解決的。比如著名的諾基亞,它突然就跟不上時代節奏,時任CEO奧利拉不禁動情地說道,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輸了!

收購諾基亞的微軟似乎也面臨著這個魔咒,它一直很強,一直佔據著市場主導地位,可是移動網際網路來臨了……它做錯什麼了嗎,也許同樣只是不合時宜罷了!

中國之前持續的領先跟近代短暫的落後(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瞥)也完全符合這樣的邏輯。

這就要搞清楚中國之前為什麼會領先。

中國自秦開始,就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這種大一統是建立在皇權,吏治(郡縣制)的有效協作之上,是一種高度組織化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無疑是超前的。反觀西方,他們的城邦傳統,封建領主制度則要散漫的多。

單拿收稅一項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什伍相裡制,十家為什,五家為伍。到西漢,進一步發展成編戶齊民,將個人信息完整記錄到官方文書中,只有這樣的管理技術才能維持那麼龐大的帝國統治。

而歐洲的賦稅則是各管各的一畝三分地,國王管國王的,教士管教士的,貴族管貴族的,平常歲月誰也管不到誰的頭上。這就是小國家的好處,政治上比較單純,大家看問題比較簡單,技術問題就是技術問題,政治問題就是政治問題。

現在都鼓吹西方的小政府,這是因為你站在現代物質水平的基礎之上來理解古人。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社會,散漫的治理是很難形成強盛的國力的。你看西方近代化的過程,不僅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家整合也是如火如荼,鐵血宰相卑斯麥就是以統一德國大大小小的公國而聞名。

這就是西方的發展路徑,科學技術發展推動政治整合,科學技術發展在前,政治整合在後;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仰奈於小政府,相對鬆散和包容的社會氛圍。

而中國的發展路徑則是另一種,它是政治整合推動生產力發展,政治整合放在了第一位。這種大政府,整合的資源更多,管理的人口和幅員更廣大。其副作用是,管理太過嚴密,人們的創造性受到了壓制。而在人類漫長的農業史上,中國模式顯然更為先進。

近代東方與西方的分野實際上是政治與科技的分野。在這之前,政治整合能夠形成優勢,推動生產力的較快發展;在這之後,科技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其效率遠遠超過了政治整合的水平。

中國很多公司都注重模式創新而非技術創新,其實是這一文化傳統的延續。因為所謂的模式創新,其本質就是政治創新,停留在整合資源的層面。西方更注重技術創新而非模式創新,這是西方發展模式的延續,也是他們的成功經驗。

相關焦點

  • 近代的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學上的進展和工業革命發生
    從中國近代的發展來看,在近代,中國確實是沒有在科學方面的進展,也沒有過工業革命。中國,一個文化古國,一個擁有兩千年歷史的國家,為何到近代卻停止了科學的發展呢?錢穆一.近代的中國是從封建時期到民主的過渡,地主階級為極力鞏固自己的權力和保護財富,不允許科學進步和工業革命的產生
  • 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呢?
    這個提問實際上是李約瑟難題,英國學者李約瑟提出了類似的提問:它提出:為什麼中國有雄厚的技術基礎,卻沒有發生像歐洲工業革命那樣的科學革命和產業革命呢?對於這個問題,國內外很多人進行了討論,所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但大都圍繞在哲學與科學的層面上的 討論,我也就不再這兩方面展開討論了。
  • 為什麼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這段話也同樣適合於中國古代早期哲學,因為在古代先哲的思想成果中,就已經包含了完全可以與古希臘相媲美的自然哲學,儘管它與古希臘自然這些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的範疇和理論體系,但它確實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對宇宙和自然的哲學思考。
  • 從宇宙背景看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藍星新時代網承平關於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這個問題人們討論了近百年,各種各樣的文章論文充斥網絡和出版物上,大家從不同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十分深入的探討現在我們從宇宙背景來看一下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的問題。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的問題由來。這一問題的主要提出者李約瑟博士(1900至1995)是英國著名學者,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李約瑟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科技史時就提出了這一問題。
  •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
    而如果我們看得更長遠一點,文藝復興時代的威尼斯、佛羅倫斯,這些都是歐洲文化一度最燦爛、經濟最發達的地方,為什麼這些地方都沒有發生工業革命,而獨獨發生在英國的中北部,像曼徹斯特、蘭開夏這些英國相對貧窮落後的地區,並繼而席捲英國乃至世界? 前些年彭慕蘭教授提出的「大分流」問題,也從另一角度提出了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18世紀中國發達的江南地區的命題。江南的手工業特別是紡織業也很發達。
  • 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2)
    中國在20世紀開始參與世界現代科學的發展,並且貢獻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中國對於近代科學的直接貢獻,卻為「零」。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這個問題,近百年來,有無數人在腦海裡盤旋,也有無數的答案。中國的科技發展歷史悠久,無論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等等,查一查歷史,都比歐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學卻誕生於歐洲而不是古代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說科學是近代才產生的,與古希臘無關?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除了西方,為什麼其他文明都沒有產生科學?為什麼科學只在歐洲產生?其實,看了本文你就知道:科學是近代產物,古代任何文明都沒有科學,包括古希臘羅馬。2.歐洲的近代化進程沒有被打斷,中國的被打斷了,沒有發展成近代文明。文藝復興方興未艾之時,又發生了宗教改革,隨後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殖民時代到來,歐洲走上了發展快車道。中國的百家爭鳴成就也是十分輝煌。但是因為秦國統一六國,文化發展的進程被打斷了。
  • 《解讀中國經濟》: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儘管感覺其情懷上不及吳敬璉、溫鐵軍等經濟學家,但其觀點和見解仍值得大家一讀。從今天起《峰雲讀書會》幾篇文章介紹,林毅夫先生的《解讀中國經濟》,內容讓我們感覺眼前一亮或眼前一黑,顛覆我們傳統認知的內容。今天首先介紹一個有意思的題目: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選這個題目是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還從來沒從這個角度想過這個問題。
  • 科學網—科學是工業革命的重要推手
    工業革命是英國人的傑作,這個時期創造的財富超過了英國歷史上的總和。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而不是歐洲或者亞洲其他地方?牛津大學經濟史教授羅伯特·艾倫在學術專著《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視》中,通過查閱大量文獻,以寬闊的學術視野,深入探討了這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奧秘之所在。
  • 中國近代為何沒有科學革命?李約瑟難題年內破解
    中新網3月19日電 「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提出的這一問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  據北京日報報導,由李約瑟開創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和編寫工作今天仍在繼續。
  •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誕生在中國呢?
    如果翻開歷史來看,中國有好幾次是擁有實力,發展出工業革命誕生現代化的,但是每一次都擦肩而過,以至於李約瑟發出了一個著名的問號,為什麼現在科學技術沒有最先誕生在中國,以當時的條件來看,我們是最有優勢的。,人類已經了解機載活塞運動,以至於李約瑟夫比較奇怪,為什麼沒有發生現代科學呢?
  • 為什麼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英國,而不是中國、印度或日本?
    為什麼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英國這個蕞爾小島,而不是中國、印度或者日本?它又為什麼開始於1800 年前後?為什麼生產力的極大解放沒有促成全世界普遍富裕?經濟史學家格裡高利·克拉克試圖在新作《告別施捨》中,用近年來流行的「大歷史」敘述方式,解答這三個彼此相關的命題。
  • 李約瑟難題:為什麼科學沒在中國近代發生?
    原標題《「中興事件」的李約瑟難題:為什麼科學沒在中國近代發生?》 一 即使是中國人,也很少有人比英國人李約瑟發自心底地愛這個東方古國。故事始於他與一名中國女留學生的婚外情。那是1937年,留洋青年方鴻漸正在返回上海的船上。「紅海早過了。船在印度洋面上開駛著。
  • 沒有黑死病 中國就不能發生工業革命?
    摘要:不要以為人口增多帶來好處只是工業革命之後的事。很多人誤以為,古代技術沒有突破,人口增多只會造成人口和土地的矛盾,這大謬。  (搜狐財經思想庫:讓思維有樂趣,讓思想有力量!  我和輝總認識很多年了,常有討論。看他這篇文章,我很吃驚。因為我感覺這文章錯得太厲害。估計很多讀者不知道秧馬是什麼。其實秧馬就是能在水田裡滑動的凳子,製造成本非常低。我就跟帖說我自己的經驗。我小時候為什麼甩開了凳子?因為,我想早點幹完去玩,而坐著扯秧沒有效率!扯秧、洗秧都需要利用腰力,坐著幹很不方便。  我有點擔心這或許只是我的個人經驗。
  • 工業革命為什麼誕生在西方?工業革命的未來將是終結
    全球工業革命歷史沿革 然而,在全球工業革命歷史長河中,工業革命為什麼誕生在西方?工業革命優先發生在西方,與科學革命有關,科學革命優先發生在西方與航海有關,而航海與地形地貌密切相關,從這個角度講,地理位置導致工業革命誕生在西方是歷史的必然。 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西方,與科學革命有關 工業革命的本質是新科技的大規模應用,科學革命先於工業革命,自然科學的發展引發新技術,新技術大規模應用推動形成工業革命。
  • 為什麼人類數百萬年文明的積累,卻沒有近代兩百年的發展迅速?
    對於現在科學的發展,已經能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了,說說起人類的歷史,已經是有了數百年了,即使到我們所知到的文明時代,也已經是有了幾千年。雖然說也是在不斷的發展,但是能看出一個問題,雖然也讚嘆過很多古人的智慧。
  • 世界科學、技術、工業革命趨勢分析
    過去400 年,共發生兩次這樣的科學革命。第一次科學革命發生在16 ~ 18 世紀,以哥白尼天文學革命為開端,以牛頓和伽利略為代表的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為標誌。牛頓和伽利略的科學範式替代了託勒密和亞里斯多德的科學範式。第二次科學革命發生在20 世紀初期,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德布羅意等一批科學家發展出的量子力學的誕生為標誌。
  • 中國科技近代為何落後於西方?歐洲人有「第三隻眼」,從此開了掛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在史學研究領域有一個著名的難題,叫做「李約瑟難題」,英國學者李約瑟從20世紀的3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他發現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遙遙領先於同一時期的歐洲,於是,就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呢?
  • 揭秘近代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
    依靠工業革命的成果和強大的航海能力,西方的戰艦與滿載貨物的商船幾乎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文明較低的地區成為原料生產地,文明較高的國家成為商品傾銷地,這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江戶時代的日本與中國一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除了中國與荷蘭之外,日本與世界各國完全沒有交流,發展更是相當落後,那麼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呢?
  • 歐洲人在近代為何飛速發展?原來有「第三隻眼」開了掛!_遊俠網 Ali...
    在史學研究領域有一個著名的難題,叫做「李約瑟難題」,英國學者李約瑟從20世紀的3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他發現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遙遙領先於同一時期的歐洲,於是,就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