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2020-12-05 七弦泠泠上

這個問題,要從自然哲學的誕生說起。

亞里斯多德說:「古今以來,人們開始哲學探索,都應起於對自然萬物的驚異。他們先是驚異於種種迷惑的現象,逐漸累積一點一滴的解釋,對較大的問題例如日月與星辰的運動及宇宙的創始作出說明」。

亞里斯多德這這番話適合於古希臘,因為古希臘之初的哲學家們都曾以極大的熱情和高超的智慧探求大自然的奧秘和宇宙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創立了自然哲學。

這段話也同樣適合於中國古代早期哲學,因為在古代先哲的思想成果中,就已經包含了完全可以與古希臘相媲美的自然哲學,儘管它與古希臘自然這些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的範疇和理論體系,但它確實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對宇宙和自然的哲學思考。

但也應該承認的是,中國古代雖然也有著高水平的自然哲學,但它卻有著與希臘自然哲學不同的特點:

首先,中國早期自然哲學士兵被包裹在社會政治哲學和倫理哲學的體系之中的,很少有獨立的自然哲學家和自然哲學體系。

其次,與古希臘自然哲學比較徹底的無神論傾向相比,中國早期自然哲學從未與神秘主義徹底決裂。

再次,中國古代自然哲學始終與直觀經驗、實踐理性有著血肉聯繫,沒有運用邏輯方法構造出純概念的原理體系。

最後,中國古代早期自然哲學和古希臘哲學一樣,充滿了「天然純樸」的辯證法思想,但中國古代辯證邏輯和辯證思維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自然哲學的誕生來看,其誕生與其臨海的地形、外來入侵、國家領土變遷、民族遷徙融合、東西方文化交融有關,這也決定了中西方中西方自然哲學產生的土壤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的土壤自然也就生長出不同的作物。整個古代歐洲基本以遊牧文明和航海文明佔主導,這一過程中,所有人都要在不斷的遷徙之中維護共同利益,就必須尋找自身利益的證據,當再次遇到的時候拿出證據證明自己的財產、債務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以契約為主的社會關係。

這樣的社會土壤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哲學家的思想並且支配著整個西方古典這些,只是隨著哲學思考深入才逐漸受到人們的職業,並被要求作出進一步的證明。

但是,可以看到,這些掛念和前提也正是近代科學所要求的,也就是說,若沒有這些前提,近代科學的誕生和發展就無異於痴人說夢。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以中原文明為基礎,中原文明一直以農耕文明為主,農耕文明的特點是以家庭(家族)為基礎的村落 文明,相對於遊牧、航海文明,農耕文明最大的特點在於穩定,人群缺乏流動性,宗族觀念更強,以血緣和親情為基礎的倫理關係為主要社會關係。

這樣的社會土壤讓中國古代先哲自然而然地以個人為中心來認識、理解自然世界。這種對自然的認識、理解只需要陌生人的認同,只要求的個人理解力方面的平衡和內心的南安寧就可以。

沒有大規模的遷徙,人們就不需要把外來的文化和自身積累的經驗技術相結合,生活中對大自然、對萬物缺少新的認識,新的思想就難以出現,自然哲學發展就十分緩慢,而天文、氣象、海流等自然現象的規律性逐漸被個人的理解力取代,人與自然萬物渾然一體、人即自然、自然即人,由此」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產生也就順理成章了。

通近代科學沒有落地中國並不奇怪,甚至這一據俄國其實在一開始就已經註定,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西方自然哲學思想形成過程及終極取向的不同。然而,必須指出的是,自從伽利略有意識地首創用系統的實驗方法研究自然界以後,西方近代科學就逐漸從作為思辨只是的自然哲學中獨立出來而成為實證知識。

另外,西方的近代技術是以實證知識的科學作為基礎的,它們之間的結合是由各自的本質所決定的,是一種必然趨勢。

顯然,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國自然哲學,路越走越遠,絲毫沒有想過用實證的方法來闡述哲學思辨的問題,自然,也就不可能誕生近代科學體系,沒有近代科學體系的支撐,也就不可能出現工業革命。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能夠順手點個讚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歡迎評論交流,願每一個朋友平安、歡喜、自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呢?
    這個提問實際上是李約瑟難題,英國學者李約瑟提出了類似的提問:它提出:為什麼中國有雄厚的技術基礎,卻沒有發生像歐洲工業革命那樣的科學革命和產業革命呢?對於這個問題,國內外很多人進行了討論,所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但大都圍繞在哲學與科學的層面上的 討論,我也就不再這兩方面展開討論了。
  • 近代的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學上的進展和工業革命發生
    從中國近代的發展來看,在近代,中國確實是沒有在科學方面的進展,也沒有過工業革命。中國,一個文化古國,一個擁有兩千年歷史的國家,為何到近代卻停止了科學的發展呢?錢穆一.近代的中國是從封建時期到民主的過渡,地主階級為極力鞏固自己的權力和保護財富,不允許科學進步和工業革命的產生
  • 袁江洋:科學革命與中國道路
    沒有阿拉伯文明的中介作用,古希臘文明就不可能對猶太—基督教文明發生持續影響;另一方面,由中國傳入的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則為文化的傳播與互滲提供了技術基礎。在此意義上,著名科學史家、科學史學科創始者喬治·薩頓,就曾寫下了這樣的警言:「光明來自東方。」
  •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
    布羅德伯裡和古普塔應用經濟學生產函數和費用函數的原理做計量分析,說明在17世紀到19世紀末的階段,工業革命使英國與印度在紡織業上發生了逆轉。事實上,英國的機制紡紗產品不但摧垮了印度的傳統手紡紗業,也解體了中國從黃道婆開始起源的手紡紗業,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其紡織品與機器出口到全世界。 為什麼工業革命會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
  • 沒有黑死病 中國就不能發生工業革命?
    摘要:不要以為人口增多帶來好處只是工業革命之後的事。很多人誤以為,古代技術沒有突破,人口增多只會造成人口和土地的矛盾,這大謬。  (搜狐財經思想庫:讓思維有樂趣,讓思想有力量!  我和輝總認識很多年了,常有討論。看他這篇文章,我很吃驚。因為我感覺這文章錯得太厲害。估計很多讀者不知道秧馬是什麼。其實秧馬就是能在水田裡滑動的凳子,製造成本非常低。我就跟帖說我自己的經驗。我小時候為什麼甩開了凳子?因為,我想早點幹完去玩,而坐著扯秧沒有效率!扯秧、洗秧都需要利用腰力,坐著幹很不方便。  我有點擔心這或許只是我的個人經驗。
  •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誕生在中國呢?
    如果翻開歷史來看,中國有好幾次是擁有實力,發展出工業革命誕生現代化的,但是每一次都擦肩而過,以至於李約瑟發出了一個著名的問號,為什麼現在科學技術沒有最先誕生在中國,以當時的條件來看,我們是最有優勢的。,人類已經了解機載活塞運動,以至於李約瑟夫比較奇怪,為什麼沒有發生現代科學呢?
  • 為什麼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英國,而不是中國、印度或日本?
    為什麼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英國這個蕞爾小島,而不是中國、印度或者日本?它又為什麼開始於1800 年前後?為什麼生產力的極大解放沒有促成全世界普遍富裕?經濟史學家格裡高利·克拉克試圖在新作《告別施捨》中,用近年來流行的「大歷史」敘述方式,解答這三個彼此相關的命題。
  • 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
    英勇的海軍沒有被敵人打敗,卻敗給了海洋。與黃河大水一樣,英國艦隊的沉沒也屬天災,但英王沒有感嘆人事不修,而是懸賞重金,希望科學家們能找出精確計算經度的方法。為此還專門成立了經度局,設立格林尼治天文臺。這兩個故事都說明一個事情,即數據問題。康熙46年中西方並沒有完全拉開差距。
  • 工業革命為什麼誕生在西方?工業革命的未來將是終結
    第一次以蒸汽技術為代表,英國主導推動,英國成為全球霸主; 第二次以電力技術為代表,美德日三國主導; 第三次以計算機、原子能為代表,美國獨領風騷,繼而構建全球霸權; 第四次以人工智慧數位技術為代表,中美德日爭雄,中國作為唯一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擠進工業革命競爭中
  • 中國引爆工業革命的關鍵步驟和「訣竅」
    以工業化的年曆表來看,中國早已在1978 年改革開放後最初的15至20 年的鄉鎮企業繁榮中,成功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並在20世紀90年代末引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目前已經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潮和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門口——儘管一直充滿成長的「煩惱」。    為什麼工業革命在中國缺席和推遲了二百多年後,卻又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突然被成功引爆?
  • 湯超:第三次生命科學革命為何是現在?| 科技史
    牛頓還和萊布尼茨各自獨立地發明了微積分。以天文學為例,這些故事的背後發生了什麼?它們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發生?這可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科學革命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科學革命之後,人類的思維徹底改變,把自然當成可以用科學來理解的東西,有定量規律的東西,一百年發生了工業革命(1750-1850),到後來產生蒸汽機
  • 為什麼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中國中醫理論能引發新的一次工業革命
    「中醫的理論和實踐,我們真正理解了、總結了以後,要影響整個現代科學技術,要引起科學革命。」《黃帝內經》是中國中醫理論的奠基綱領,是一部用哲學思想、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寫成的一部醫學書籍。所說的自然,包括天和地,包括宇宙。人的一切都與自然有著必然的內在和外在的聯繫。天地之間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太陽清晨升起,下午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天空中的銀河世界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個很小的部分,行星圍繞著恆星運轉,具有固定的周期性。
  • 《解讀中國經濟》: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儘管感覺其情懷上不及吳敬璉、溫鐵軍等經濟學家,但其觀點和見解仍值得大家一讀。從今天起《峰雲讀書會》幾篇文章介紹,林毅夫先生的《解讀中國經濟》,內容讓我們感覺眼前一亮或眼前一黑,顛覆我們傳統認知的內容。今天首先介紹一個有意思的題目: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選這個題目是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還從來沒從這個角度想過這個問題。
  • 科學革命在中國困難重重,只因這一點!
    但是,中國卻始終在孔子的影響下處於人治狀態,人治的特點就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這造成了大量人才被埋沒。而西方世界卻走向了法制,大量人才脫穎而出,之後西方世界後來居上,中國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恥辱。當下,中國仍然沒有擺脫人治的傳統,這造成了不少人才被埋沒,也造成了中國科學始終停滯不前。
  • 人類簡史:科學革命為什麼發端於歐洲,而不是東方?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寫了一本書叫《人類簡史》,書中的論述或許能夠幫我們解答這樣的疑問:科學革命為什麼是發端於歐洲,而不是東方?科學革命起步很晚,距今只有五百年。科學革命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
  • 文一:中國為何超越 因為中國找到了工業革命的「秘訣」
    另一方面,如果燦爛的古代文明能夠預測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未來,那為什麼埃及、印度、希臘和奧斯曼帝國沒有重振昔日雄風,在今日工業強國林立的世界經濟和政治舞臺中心閃亮登場? 本文為中國崛起給出了一個不同的解釋。這個解釋根基於西方當年自地理大發現以來迅速崛起的歷史,根基於英國工業革命的內在政治經濟學邏輯,根基於對中國自洋務運動以來多次工業化失敗原因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 柳卸林:新工業革命,中國不會再錯過了
    傑裡米·裡夫金是從需求角度提出了能源的可持續問題,但他並沒有提出背後的科技需求來。和他的視角不同,科技界往往從技術的角度來分析工業革命。例如,電子革命就是源於半導體的發現,它支撐了整個IT產業的發展。這個鏈條的前端,量子力學為其奠定了強大的理論基礎。現在講的光伏也好、風能也好,科技界還沒有看到背後隱含的科技革命在哪裡。這種從需求角度出發的工業革命,沒有科技革命在背後支撐,很難實現。
  • 被地理條件限制的歐洲大陸,為什麼比中國更快進入工業革命?
    中國的地緣條件,在全世界屬於獨有的。東南沿海,西南是藏區和高原,北方有草原,氣候豐富多樣。在工業革命之前,中國的東西方基本是人力無法逾越的天塹。唯一的威脅來自於蒙古草原,於是歷代王朝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北方的防守上。用長城把太行山、燕山和祁連山接通,並且在山口修建山海關、雁門關、嘉峪關等關口。基本守住了400毫米等降水線,甚至還能派騎兵殺入草原。
  • 從宇宙背景看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藍星新時代網承平關於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這個問題人們討論了近百年,各種各樣的文章論文充斥網絡和出版物上,大家從不同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十分深入的探討,但是都是站在人類自身的社會文化認識範圍內進行的探討,都是在不明就裡狀態下的論說,均沒有切中要害,這是為什麼吶?
  • 人類的腳步:科學革命的簡史
    農業革命、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只是歷史時期的幾個例子,人們普遍認為,創新比歷史上其他時期發展得更快,導致科學、文學、技術和哲學領域發生巨大而突然的變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科學革命,它出現在歐洲正從歷史學家稱之為黑暗時代的智力沉寂中覺醒之時。在歐洲中世紀早期,人們認為關於自然界的許多知識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的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