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緣條件,在全世界屬於獨有的。東南沿海,西南是藏區和高原,北方有草原,氣候豐富多樣。
在工業革命之前,中國的東西方基本是人力無法逾越的天塹。唯一的威脅來自於蒙古草原,於是歷代王朝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北方的防守上。
用長城把太行山、燕山和祁連山接通,並且在山口修建山海關、雁門關、嘉峪關等關口。基本守住了400毫米等降水線,甚至還能派騎兵殺入草原。
除非中原內部發生動亂,否則草原騎兵只能幹瞪眼。而且草原騎兵被打敗之後,往往不會停留在蒙古草原,會逐漸向西遷徙,到中亞大草原去。
匈奴在遭受漢朝的暴擊之後,一路西進到了中亞,在波斯和印度建立了王朝,後來又衝入羅馬。在中亞留下了許多突厥子孫,最終定居土耳其。
幾千年來,發生在中國的蝴蝶效應直接影響了亞歐大陸民族的遷徙和王朝興亡。
地理條件制約
中國的地理特點是外圍有高山和海洋,內部遍布河流和平原,特別適合農業生產。想要發展生產力,一定要有平原跟河流。一旦農業跟運輸貿易發展起來,便會產生貨幣和法律,一切齊活,文明也就誕生了。
農業文明對集體的認可度特別高,因為個人的能力難以抵抗災害,只有集體合作才能保證農業生活的安全。於是農業文明誕生的王朝選擇中央集權為國家制度。只有中央集權的大政府能迅速調配農業資源,用來發展生產、保護國家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
歐洲沒有發展成為大一統國家,就是因為搞了一大堆聯邦,大家各玩各的,彼此不能協調一致。加上歐洲到處都是山脈,很容易形成獨立的地理單元。直到今天歐洲依然是一堆小國家,靠歐盟這杆旗幟做門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歐洲沒有佔人口多數的主體民族,哥特人、日耳曼人、法蘭西人、希臘人等等,這些族群把龐大的羅馬分割成碎片,形成如今的歐洲格局。
地理條件決定了中國必然是大一統的集權國家,能夠利用佔人口多數的主體民族,把入侵的草原騎兵同化,比如鮮卑部落和滿洲清軍。
說完地緣問題,再來說土地上的物種。一個國家發展成什麼樣子,很大程度要看土地上有什麼東西,而土地上的東西基本限定了國家發展的天花板。
一般來說,農業國家必須要有大動物。這些大動物要有足夠的體力幹活,同時又不能太兇悍,不然不好馴化。
恰好,中國有牛、馬、驢,用這些牲畜耕田,極大地節約了人力,讓農民有能力開墾更多的土地,生產更多的糧食,保證生產力逐步提高。
牛、馬、驢還可以拉車,發展了交通運輸業,貨物可以自由流通,商業貿易可以持續繁榮,用驛站傳遞信息也很方便。這些都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礎建設,沒有大動物,國家就只能停留在自給自足的時代,永遠不能發展成大帝國。
北美洲有野牛,但是太兇悍,農業時代基本沒有馴化的可能。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美洲一直停留在極低的文明水平,印第安人還處在原始社會。
另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非洲。非洲是個好地方,可非洲的動物太兇悍,兇悍的獅子、豹子、蟒蛇、河馬基本都在非洲。
這些動物根本無法馴化,所以非洲的農業根本發展不起來,幾千年來一直停留在溫飽線求生存。連文明的最低門檻都進不去,日後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耕地、商貿、交通都沒有發展起來,這就是動物對國運的制約。
中國的優勢
文明要一步步走,沒有地理環境就沒有農業,沒有農業就沒有工業。美洲和非洲一直停留在低級階段,結局就是被屠殺和奴役。
中國有竹子,有竹子就有了紙張、筷子和扁擔;有各種土,就有了陶器和瓷器;有蠶就有了精美的絲綢;有銅礦和鐵礦,就有了武器和生活工具。
甚至20世紀還發現了石油,解決了中國工業的能源問題。凡是你能想到的資源,中國都有,亞歐大陸的地緣格局保證了中國開局順利,並且比其他國家更加安全,大部分時間都可以關起門過日子。
適合農業的地理環境,讓中國建立起強大的國家制度以及龐大的國內市場,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滿血復活,迎接下一輪挑戰。
豐富的物種資源打破制約國家發展的天花板,讓中國在2000年的時間裡一直坐在世界第一強國的寶座上。正是這些平平無奇的東西,支撐起中國數千年繁榮和國運。
你以為的理所應當,其實是無數巧合讓中國僥倖成為唯一生存下來的文明古國,而這種巧合卻是無數已經消失的民族夢寐以求的。
歐洲的後發
中國的優勢很明顯,但是到後期卻成了制約工業發展的瓶頸。因為古代中國實在是太發達了,種田就能活下去,沒有冒著生命危險出海貿易的生存需求,大規模的商業社會就沒有發展起來。
中國的土地又能養特別多的人口,便沒有提高生產效率的欲望。既然生活過得去,幹嗎要發展工業呢?
只有人口減少到一定程度,人們才會花費巨大成本研究新技術,改善舊設備。但古代中國人口減少的時候往往是亂世和王朝初期,大家種田都忙不過來,哪有工夫研究技術。
一旦進入盛世,適合發展商業貿易了,偏偏又遇到人口飆升和人均耕地減少的問題,也就是內捲化,工作機會極度緊缺,人工費用特別便宜。
所以中國王朝一直在歷史周期律中轉圈。歐洲就不一樣了,各國的農業都不太行,養活不了太多人口,熬過漫長的中世紀以後,歐洲逐漸開始恢復海洋貿易。
海洋貿易其實是和海盜搶劫綁定在一起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家都喜歡建立殖民地,歐洲逐漸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這就是需求倒逼行動。
到了英國做老大的時候,這套手段已經很成熟了,英國海軍帶著貨物滿世界跑,賺錢賺瘋了。有了利潤的刺激,英國資本家開始搞圈地運動,他們還改進了技術,提升了效率,工業革命逐漸啟動。
所以說,中國沒有發展出工業革命是常態,歐洲發展出工業革命才是必然。地理優勢讓中國輝煌數千年,一直站在世界的最中心,但這種優勢在特定條件下卻變成劣勢。
沒有發展農業的歐洲不得已到海外求生存,一不小心就搞出工業革命,順便統治世界幾百年。而中國和歐洲離得太遠,等到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技術擴散到中國時,文明代差已經形成,再想追趕就費勁了。
這條路走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但是我們已經無限接近,並且在追趕的過程中,中國完成涅槃新生。可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