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2021-01-09 千家智客

[導讀]轟轟烈烈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大幕已經拉開,人工智慧正在引領人類社會進入新紀元。

  近兩年,全球IT巨頭紛紛布局人工智慧領域:谷歌相繼收購DeepMind、Kaggle為代表的人工智慧公司、IBM打造Watson平臺、百度進軍無人汽車、阿里聯合杭州市政府打造「城市數據大腦」、騰訊成立AI實驗室……毋庸置疑,人工智慧時代已經到來。之所以說它是一個時代,而不是單純的「風口」,因為它的出現意味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序幕悄然拉開,人類歷史即將再一次被顛覆!

  「革命」本義指變革天命,後詞義擴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於政治,是一種徹底的顛覆,推動事物發生根本變革,引起事物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凡是可以冠之「革命」二字的,皆是引起深刻社會關係變革的重大事件,推動著人類歷史進程的快速前進。工業革命之所以稱其為「革命」,意義便在於此。

  前三次工業革命:顛覆,還是顛覆!

  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一名普通的紡織工哈格裡夫斯發明了以他的女兒名字命名的珍妮紡紗機,紡紗效率和質量的提高為他們帶來了日漸富裕的生活,他自己或許還沒有意識到這項發明的偉大意義:成為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而工業革命真正意義上的標誌則是源於十年之後蘇格蘭數學儀器製造師瓦特的發明——蒸汽機,世界工業進入蒸汽時代。

  從生產技術上看,機器取代人力,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從社會結構上看,傳統農業社會開始轉向現代工業社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從城市發展上來看,工業城鎮興起,開始了城市化進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於十九世紀中期,以電力的廣泛應用和內燃機的發明為主要標誌。發電機的誕生使得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的相繼問世為人類社會打開了全新的大門。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石油也像電力一樣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新能源;另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推動了內燃汽車、遠洋輪船和飛機的迅速發展。

  從生產關係層面看,壟斷與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從經濟結構層面看,重工業有長足發展,且逐步佔主導地位。從城市發展層面看,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同時帶來了環境汙染等問題。從生活方式層面看,品種繁多的家用電器走進千家萬戶,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內容;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現擴大了人們的活動範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美國、德國成為世界性的經濟中心。

  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於二十世紀中期,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以原子彈、氫彈為代表的原子能技術進入新紀元,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把人類從繁重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人造地球衛星的成功發射使人類跨入了航空航天新時代,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的出現則開啟了一扇全新的生物科學之門。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在推動生產力發展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第三次工業革命體現的是科技革命的概念。

  從產業結構上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使得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從城市結構上看,公共運輸工具(例如公交)的出現使得城市空間向密路網、複合用地、開放街區、精明增長轉變。從生活方式上看,汽車、飛機、鐵路的高速發展和普及極大地增加了人們的出行距離,加之網際網路、計算機的出現,使得世界成為觸手可及的「地球村」。以美國為首的歐美發達國家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科學技術成為世界各國爭相搶佔的制高點。

  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在顛覆性地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發展,產業、城市、生活乃至國際關係得以重塑,誰能搶佔先機、順勢而為,誰才能有機會成為「革命」的弄潮兒,引領一個時代。

  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慧開啟未來之門

  歷史的車輪繼續向前,出現了與蒸汽機、電力、計算機的發明同等量級的新事物——人工智慧,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全球。什麼是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的深度學習。大數據是人工智慧的基礎,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分析為人工智慧提供素材,機器基於素材的積累實現深度學習——以人的思維方式思考、解決問題。人工智慧出現的意義絕不僅僅是機器人的批量生產與應用,而是作為核心驅動力驅動產業結構、城市形態、生活方式和科技格局的顛覆式變革。

  ◆ 對產業結構的改變:跨界整合,助力升級

  一方面,圍繞人工智慧積極布局新興領域,包括智能軟硬體(例如語音識別、機器翻譯、智能交互)、智慧機器人(例如智能工業機器人、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運載工具(例如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無人船)、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智能終端(例如智能手錶、智能耳機、智能眼鏡)、物聯網基礎器件(例如傳感器件、晶片),形成人工智慧主題的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的聚集。

  另一方面,以人工智慧推動製造業、農業、物流、金融、商務、家居產業在內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智能製造、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金融、智能商務、智能家居產業。通過智能工廠的推廣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推動人工智慧在各行各業的規模化應用,全面提升產業發展的智能化水平。

  ◆ 對城市形態的改變:立體空間,高效管理

  人工智慧不是未來城市的全部,但從根本上影響城市空間形態與管理模式,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歷史上畜力車、步行為主的交通方式決定了城市的道路窄、尺度小,汽車的出現則促使了以車行道為主的人車分流的城市設計,公共運輸工具的出現使得城市公共空間大幅增加,未來以無人駕駛、無人機為代表的智能交通方式的普及則會推動城市立體空間(特別是地下空間)的充分利用,由此帶來更加立體多面的城市尺度。

  同時,人工智慧會推動城市管理方式升級,包括智慧政務、環境監控、數字社區、應急指揮等,智慧基礎設施遍布城市各個角落,通過大數據的採集、處理與分析,極大地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與準確率。

  ◆ 對生活方式的改變:高度自由,三生有幸

  晨起洗漱的你在智能鏡子上看到今天的天氣預報、新聞提要和約會提醒;吃完早餐後,自己的全自動座駕已經停在門口,將目的地設置成辦公地點,便可以安心地坐在座位上準備一天的工作了;上班的你不放心家裡的寵物,打開手機看到它正和機器人管家歡快地玩耍;下班回家的路上,把家裡的空調提前打開給自己營造一個涼爽的環境……這只是一個很小的生活片段,人工智慧所帶來的不只是腦洞大開的生活,更是「三生有幸」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慧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把人們從繁重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物質和精神層面的極大豐富,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體驗生命。萬物互聯帶來高度自由,人們通過搭乘智能交通工具可以迅速到達任何一個目的地,也可以憑藉更加多元的社交媒體方式,和超越地理空間上的人交流。

  ◆ 對科技格局的改變:中國崛起,領跑世界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國被動地開啟近代化歷程;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而喪失了追趕世界科技潮流的重要機遇;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以追隨者的角色在科學技術領域探索出了巨大的成就。而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一次,中國要做引領者。2017年7月8日,國家下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不是以科技部、工信委或幾部委聯合下發的方式,而是國務院直接主導,這是一個鮮明的信號:中國正在舉全國之力,搶佔人工智慧制高點。

  而中國自身也的確具備領跑人工智慧的條件和潛力。目前全球人工智慧企業最為集中的三個國家分別為美國、中國、英國,三國的人工智慧企業數量佔全球總數的65.73%,其中「BAT」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布局躋身全球第一梯隊。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累計達到15745項,位列全球第二。中國人工智慧論文引用量排名世界第一。中國人工智慧領域融資規模約為26億美元,遠高於以色列和印度……這些數據的背後是中國強大人工智慧實力的彰顯,也決定了中國將憑藉人工智慧登上世界科技舞臺。

  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科技的重大突破。轟轟烈烈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大幕已經拉開,人工智慧正在引領人類社會進入新紀元。我們應該為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而感到驕傲,為中國能夠扛起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旗而感到自豪。而面對人工智慧開啟的未來之窗,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焦點

  • ICT技術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幕已然拉開目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幕已然拉開。早在2008年歐巴馬首次公開提出「物聯網」概念的時候,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戰火就由美國率先挑起。是的,在整個第四次工業革命中,「AI人工智慧」技術絕對是標誌性的核心技術之一。
  • 你知道第一、二、三次工業革命,那你了解第四次工業革命嘛
    第四次工業革命,又稱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繼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後的又一次科技革命。四次工業革命的歷程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以人工智慧技術,機器人技術,虛擬實境技術,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 什麼才是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說到第四次工業革命,想必我們在這之前經歷了前三次工業革命,那這三次工業革命又是指哪些呢?下面小郎君簡單介紹一下前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蒸汽機的誕生開始主導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
  • ...五大方向,培養人才並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 中新人工智慧高峰論壇
    在張道昌看來,與三次工業革命相比,第四次工業革命除了是技術創新,也是一個讓我們能夠無縫轉型數字世界的大腦。 6月1日,以「深度視野,對話未來」為主題的首屆「中新人工智慧高峰論壇」在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召開。
  • 如何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挑戰
    網絡配圖以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推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不斷走向深入,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發生深刻的變化。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很多人對於第四次工業革命主要是看新技術帶來的進步,看到生產效率提高、生活便捷的神奇效果。一些國家、很多企業,當然還有很多從事研究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更多的是從怎樣提高自身及相關方的競爭力的角度思考。但是,作為國家的政策制定者需要從更宏觀、更長遠的角度來審視。
  •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給人類帶來什麼?
    (白色為未被大英帝國侵略的國家)二,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讓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電極大的改善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對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提速,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
  • 中國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成功造出人造太陽
    圖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什麼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方向是人工智慧、清潔能源、量子信息、虛擬實境、生物技術為概括方向。第四次工業革命其實就是綠色革命,實質和特徵就是大幅度提高資源生產率 ,經濟增長與自然資源全面掛鈎,綠色革命最核心的是什麼?就是能源。
  • 高奇琦:人工智慧、四次工業革命與國際政治經濟格局
    同時,近年來中美在貿易等領域的摩擦也可從第四次工業革命主導權競爭的角度進行分析。整體來看,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領性技術。中國已經在數據、市場和政府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優勢,但同時在智能硬體、算法框架、原始創新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儘管美國對中國採取了技術封堵的策略,但中國應以更加柔性的競爭性合作的方式加以回應。
  • 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顛覆性影響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描述並分析第四次工業革命對經濟、企業、政府、國家、社會及個人的潛在影響。  在所有這些領域,最重大的影響之一可能來源於賦權,即政府如何與公民互動;企業如何與僱員、股東和客戶互動;超級大國如何與小國互動。因此,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顛覆現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模式,被賦權者必須認識到,他們屬於一個分散的權力系統,需要在相互交往中加強協作,方能取得成功。
  • 工業革命為什麼誕生在西方?工業革命的未來將是終結
    第一次以蒸汽技術為代表,英國主導推動,英國成為全球霸主; 第二次以電力技術為代表,美德日三國主導; 第三次以計算機、原子能為代表,美國獨領風騷,繼而構建全球霸權; 第四次以人工智慧數位技術為代表,中美德日爭雄,中國作為唯一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擠進工業革命競爭中
  • 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
    隨著5G的到來,科學家也在思考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什麼時候將到來,科學家們認為量子科技、人工智慧、基因工程、石墨烯將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
  • 褚君浩院士: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智能時代
    褚君浩院士從第四次工業革命、迎接智能時代、培育創新能力三方面,分享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驅動力、特徵和態勢,討論智能化複雜體系的核心技術以及探討智能時代背景下的應對措施。 所以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氣化,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信息化,第四次工業革命總趨勢就是智能化。 它的特點就是智慧融入物理的實體系統裡面,簡稱智慧融物。現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有以下三個特徵:信息科學技術在物理數學生物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多領域發現和發明多軌並行、交叉推動;信息科學技術和多領域科學技術深度融合,將信息滲透到各個領域,由此用信息技術提升能級。
  • 從智慧聯想的發布談人工智慧革命 - 智慧聯想,人工智慧,工業革命...
    聯想想把智慧聯想做成一個平臺,做成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是開放的,是基於人工智慧、基於網際網路內容和基於物聯網的。說了這麼多,相信你對智慧聯想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時我們再回到發布會的開始,回到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說到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上。
  • 蒜泥科技轉載: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智能時代——褚君浩院士
    近日,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辦的第十九期「海上院士講壇」上,褚君浩院士受邀開講,作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智能時代」的主題報告。褚君浩院士從第四次工業革命、迎接智能時代、培育創新能力三方面,分享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驅動力、特徵和態勢,討論智能化複雜體系的核心技術以及探討智能時代背景下的應對措施。
  • 王樹國: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變革與發展
    關鍵詞  第四次工業革命;新時代;高等教育;變革與發展  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機遇、迎來新挑戰,這對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新的教育框架和模式來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 日本專家預言: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鋰離子電池、AI和IoT融合
    吉野彰先生表示:IT革命被廣泛認為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但是從現在開始,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發生——鋰離子電池技術與AI和IoT融合在一起,可以稱之為ET(能源與環境技術)革命。從吉野彰先生的說法來看,人工智慧、物聯網與鋰電池發展的三者結合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而且被預言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桂蓉:工業網際網路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
    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加速推進,塑造了產業新優勢,我國高度重視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相關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設施已經有4000多萬臺,覆蓋了能源、交通、醫療等,提質增效顯著,「特別是今年的新冠戰疫,工業網際網路為物質、供需的對接提供了保證。」郭桂蓉說。
  • 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三駕馬車
    哪些技術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動力呢?基於世界經濟論壇所做的研究和論壇全球議程理事會的工作成果,我甄選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關鍵技術。  所有的新進展和新技術都有一個重要特點:它們很善於利用數位化和信息技術無所不在的力量。本章提及的所有創新成果,無一不是借數字之力得以實現和發展的。
  • 第四次工業革命給計量測試帶來機遇和挑戰
    2013年4月,德國在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工業4.0的概念,即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稱第一次工業革命為工業1.0,第二次工業革命為工業2.0,第三次工業革命為工業3.0)。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時,也強調要加強中德「工業4.0」合作。那麼,什麼是工業4.0,或者說第四次工業革命到底是什麼樣子?對計量測試發展帶來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
  • 人性化,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原動力(上)
    「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路上」,這一點已經達成共識,為了搶灘未來至高點,各國、各大中小企業、甚至到幾乎每個人都在積極備戰。照顧好家庭,打理好日常所需,職場上,1980年左右出生的這一代人,應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承上啟下的一代,1970年的大部分人對數位化、網絡化還是菜鳥,對新模式、新技術還有一些隔膜,而80後對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從最開始就是體驗者,一直到許多人是新技術的引領者,他們有能力面對新技術的衝擊,保持在新舊更替中不會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