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第四次工業革命,想必我們在這之前經歷了前三次工業革命,那這三次工業革命又是指哪些呢?
下面小郎君簡單介紹一下前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蒸汽機的誕生開始主導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係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二次是以西門子發明發電機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版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新權息控制技術革命。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工業道路是以中美為主導的工業革命,誰真正率先掌握第四次工業革命,誰就能真正在科技領域主導全世界。那中國在當下需要真正掌握哪些科技成果,中國才能算是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呢?在小編看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以分子遺傳學為理論基礎,以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的現代方法為手段,將不同來源的基因按預先設計的藍圖,在體外構建雜種DNA分子,然後導入活細胞,以改變生物原有的遺傳特性、獲得新品種、生產新產品。基因工程技術為基因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基因工程蘊涵有生、老、病、死的絕大多數遺傳信息,破譯它將為疾病的診斷、新藥物的研製和新療法的探索帶來一場革命。隨著人類對基因研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將隨著新的世紀進入新的紀元。
第二:AI技術(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工智慧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與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人工智慧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慧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人工智慧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懂得計算機知識,心理學和哲學。人工智慧是包括十分廣泛的科學,它由不同的領域組成,如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等,總的說來,人工智慧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複雜工作。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對這種「複雜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2017年12月,人工智慧入選「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
繁重的科學和工程計算通常,「機器學習」的數學基礎是「統計學」、「資訊理論」和「控制論」。還包括其他非數學學科。這類「機器學習」對「經驗」的依賴性很強。計算機需要不斷從解決一類問題的經驗中獲取知識,學習策略,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運用經驗知識解決問題並積累新的經驗,就像普通人一樣。我們可以將這樣的學習方式稱之為「連續型學習」。但人類除了會從經驗中學習之外,還會創造,即「跳躍型學習」。這在某些情形下被稱為「靈感」或「頓悟」。一直以來,計算機最難學會的就是「頓悟」。或者再嚴格一些來說,計算機在學習和「實踐」方面難以學會「不依賴於量變的質變」,很難從一種「質」直接到另一種「質」,或者從一個「概念」直接到另一個「概念」。正因為如此,這裡的「實踐」並非同人類一樣的實踐。人類的實踐過程同時包括經驗和創造。
這是智能化研究者夢寐以求的東西。
第三: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新近發展或正在發展的具有優異性能的結構材料和有特殊性質的功能材料。結構材料主要是利用它們的強度、韌性、硬度、彈性等機械性能。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態合金 (金屬玻璃) 等。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所具有的電、光、聲、磁、熱等功能和物理效應。近幾年,世界上研究、發展的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屬材料,精細陶瓷和光纖等等。尤其是以石墨烯為代表的新材料研究更是當代科學界的研究熱門。比如中國的少年科學家曹原,發現石墨烯層以一定的角度疊加,就能產生異乎尋常的超導能力,以此解決了困惑科學界的百年難題,為我國的少年科學家點讚。
21世紀科技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製和應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類對物質性質認識和應用向更深層次的進軍。
第四:可控核聚變
核聚變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為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自然界中最容易實現的聚變反應是氫的同位素——氘與氚的聚變,這種反應在太陽上已經持續了50億年。可控核聚變俗稱人造太陽,因為太陽的原理就是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主要藉助氫同位素。核聚變不會產生核裂變所出現的長期和高水平的核輻射,不產生核廢料,當然也不產生溫室氣體,基本不汙染環境)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氫彈就是我們所了解的不可控核聚變,科學家們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
可控核聚變是人類終極能源-無限清潔能源,注意無限和清潔兩詞。具體可以從幾方面來講
哲學方面,人類所期待的共產主義社會的核心是無限生產力,無限生產力的核心是無限能源,所以說可zhidao控核聚變是開啟共產主義社會大門的鑰匙之一。但從可控核聚變真正全面化商用到共產主義社會真正實現,期間會有一段時間來發展與轉變。
資源方面,縱觀人類歷史,就是能源迭代的發展史,每次能內量密度的躍進都是人類社會躍進的標誌之一。大到國家戰爭,小到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權利與領地之爭,實質上都是能源之爭,如果能源無限,那麼這些所有的一切都會消失。人心不再存惡,世間再無紛爭。
科技方面,科技發展的限制就是能源,能源無限了,科技樹就可以無限地往下點下去。社會將會出現真正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解放勞動力(人),人類也有了移居其他星系的能容力與基礎。
當然以上種種並不是說可控核聚變一商用就馬上都能實現,而是說可控核聚變讓這些真正都成了日程表上板上釘釘能夠實現的東西。
第五:量子科技l
首先在中國將首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的時候,這項技術中國就已經領先其他的任何國家了,連美國都沒有辦法與之相比。量子衛星的主要作用是通訊,通訊是信息來源的重要因素,這種通訊方式有著最主要的保密作用。如果說中國一旦完全掌握了量子技術,那就意味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破解解放軍的通訊。
可喜的是,我國目前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都獲得了領先。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對此,小夥伴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