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桂蓉:工業網際網路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9月21日,在5G+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郭桂蓉為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提出了三大建議。

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加速推進,塑造了產業新優勢,我國高度重視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相關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設施已經有4000多萬臺,覆蓋了能源、交通、醫療等,提質增效顯著,「特別是今年的新冠戰疫,工業網際網路為物質、供需的對接提供了保證。」郭桂蓉說。

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新基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因此,郭桂蓉提出了三大建議:

首先要加快5G創新,解決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問題,「目前中國與其他許多國家的科技創新還有差距,掌握核心技術越來越重要,要把握好新賽道發展機遇,如人工智慧建設等前沿技術,推動形成技術研究、產業研究的局面。」

在此基礎之上,郭桂蓉還建議要加強安全的防護,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場景豐富,要加快構成覆蓋我們國家各地方企業的安全防護,同時加強重點基礎設施的安全響應。

「在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同時,更要發揚科技愛國和創新精神,不斷在廣度和深度上探索工業網際網路新路徑,在獨創上下功夫,珍惜來之不易的成功並加強國際合作,」郭桂蓉說。

(文章來源:華西都市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工業網際網路缺乏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10月18日,2019工業網際網路全球峰會上柴天佑在演講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攝工業網際網路是工業經濟實現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關鍵支撐,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對我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
  • 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15年是新一輪工業革命技術發展關鍵期
    中新社武漢11月20日電 (記者 劉育英)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20日在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表示,今後15年是5G+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等新一輪工業革命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製造工業完全可以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 褚君浩院士: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智能時代
    文章導讀 近日,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辦的第十九期「海上院士講壇」上,褚君浩院士受邀開講,作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智能時代褚君浩院士從第四次工業革命、迎接智能時代、培育創新能力三方面,分享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驅動力、特徵和態勢,討論智能化複雜體系的核心技術以及探討智能時代背景下的應對措施。
  • 蒜泥科技轉載: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智能時代——褚君浩院士
    近日,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辦的第十九期「海上院士講壇」上,褚君浩院士受邀開講,作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智能時代」的主題報告。褚君浩院士從第四次工業革命、迎接智能時代、培育創新能力三方面,分享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驅動力、特徵和態勢,討論智能化複雜體系的核心技術以及探討智能時代背景下的應對措施。
  • ICT技術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幕已然拉開目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幕已然拉開。早在2008年歐巴馬首次公開提出「物聯網」概念的時候,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戰火就由美國率先挑起。因為這個技術打通了一些核心技術關節,使得不同的技術可以交叉聯通,讓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路線變得越來越清晰。
  • 第四次工業革命給計量測試帶來機遇和挑戰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6日訊  隨著2016年「5.20世界計量日」的日益臨近,計量,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事實上,計量,在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應該時刻關注計量。近日,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秘書長馬愛文撰文論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給計量測試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以下為論文全文:   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
  • 中美德工業網際網路哪家強?柴天佑院士解讀工業和網際網路磨合大勢
    18日~20日在瀋陽舉辦的工業網際網路國際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柴天佑院士發表主題演講。柴天佑院士認為,工業網際網路不是一張信息網,是互聯的工業系統,目前全球工業網際網路仍然需要解決眾多挑戰。
  • 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來我校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月9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柴天佑在辦公樓第一會議室作題為《工業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的學術報告。報告會前,校黨委書記胡金焱會見了柴天佑院士,交流中,柴天佑院士對我校未來研究院的發展規劃、自動化學院的學科建設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 專家熱議5G+工業網際網路趨勢與方向
    中國工程院等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院士專家,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東風汽車、華為、阿里巴巴等相關領域的企業負責人參加大會,他們圍繞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與方向、前沿技術與產業發展、行業應用與融合創新等熱點問題分享觀點。
  • 為什麼說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而工業革命真正意義上的標誌則是源於十年之後蘇格蘭數學儀器製造師瓦特的發明——蒸汽機,世界工業進入蒸汽時代。   從生產技術上看,機器取代人力,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從社會結構上看,傳統農業社會開始轉向現代工業社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從城市發展上來看,工業城鎮興起,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 「5G+工業網際網路」賦能製造業智能升級 中國製造迎歷史機遇
    中新網武漢11月22日電 (記者 劉育英)首個國家級的「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21日在武漢閉幕。大會展示了「5G+工業網際網路」在中國的最新進展、發展前景和政策走向。與會專家認為,對於中國製造來說,「5G+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賦能新型基礎設施和製造業是中國製造實現跨越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 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是國家科學技術界和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學術機構,是科技大師薈萃之地。
  • 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離不開國際合作
    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阿克塞爾?庫恩教授在中國·山東(青島)海歸創新創業峰會上進行線上主旨演講。 胡耀傑 攝 中新網青島8月7日電 (記者 楊兵 胡耀傑)「在德國,我們將工業網際網路這一重要的未來課題納入『工業4.0』範疇。目前,德中兩國間有多個非常有意義的合作項目,要實現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目標,就必須開展國際合作。」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如何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挑戰
    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僅僅是技術的革命,更將對社會產生深刻的革命性影響,而這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規對新技術及其相關的影響進行規範和治理。最近,美國議會對Facebook公司將要發行的加密貨幣進行聽證、法國議會通過的對大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徵收「數字稅」,都是這種工作的體現。
  • ...五大方向,培養人才並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 中新人工智慧高峰論壇
    在張道昌看來,與三次工業革命相比,第四次工業革命除了是技術創新,也是一個讓我們能夠無縫轉型數字世界的大腦。 6月1日,以「深度視野,對話未來」為主題的首屆「中新人工智慧高峰論壇」在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召開。
  • 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顛覆性影響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描述並分析第四次工業革命對經濟、企業、政府、國家、社會及個人的潛在影響。  在所有這些領域,最重大的影響之一可能來源於賦權,即政府如何與公民互動;企業如何與僱員、股東和客戶互動;超級大國如何與小國互動。因此,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顛覆現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模式,被賦權者必須認識到,他們屬於一個分散的權力系統,需要在相互交往中加強協作,方能取得成功。
  •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給人類帶來什麼?
    (白色為未被大英帝國侵略的國家)二,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讓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電極大的改善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對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提速,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
  • 高奇琦:人工智慧、四次工業革命與國際政治經濟格局
    同時,近年來中美在貿易等領域的摩擦也可從第四次工業革命主導權競爭的角度進行分析。整體來看,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領性技術。中國已經在數據、市場和政府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優勢,但同時在智能硬體、算法框架、原始創新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儘管美國對中國採取了技術封堵的策略,但中國應以更加柔性的競爭性合作的方式加以回應。
  •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與華為5G+工業網絡聯合創新中心成立
    近日,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與華為5G+工業網絡聯合創新中心籤約暨揭牌儀式在瀋陽舉行。雙方將依託聯合創新中心,聚合產學研優勢資源,優選產業夥伴,在5G+工業網絡場景探索、技術研究、標準定義、原型驗證和應用推廣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度合作,推動5G+工業網絡及工業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