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15年是新一輪工業革命技術發展關鍵期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武漢11月20日電 (記者 劉育英)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20日在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表示,今後15年是5G+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等新一輪工業革命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製造工業完全可以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周濟表示,5G+工業網際網路對生產製造的賦能,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與製造技術的融合,將使裝備、產線、車間、工廠發生革命性大變革。但目前推進的只是數位化、網絡化階段的智能工廠,5G+工業網際網路、新一代智能製造更先進的技術升級還在後面。

周濟認為,中國製造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中國的現代化路徑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製造業經過了一個串聯式發展過程,已基本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正開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軌道上快速前進。

「作為新興工業國家的中國,如果抓不住這一次機遇,當別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軌道上奔跑時,還停留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軌道上追趕,就會在科技創新的賽場上落伍,就算實現了工業化,還是會拉大和工業國家的差距」,周濟表示。

周濟表示,中國製造業有著獨特的發展優勢,如果要後來居上,必然是並聯式發展過程,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工業革命同步推進,融合發展,使建設製造強國的進程大大加快。

周濟表示,5G+工業網際網路、新一代智能製造技術將為產品和裝備的創新插上騰飛的翅膀,到2035年實現從數字一代發展到網聯一代,湧現出一大批智能產品,同時裝備也將用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技術等武裝起來。(完)

相關焦點

  • 新一輪建築再工業革命技術發展趨勢
    在5G+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等新一輪工業革命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恆兆基建築再工業革命完全可以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以打造裝配建築高端裝備產業配套基地為發展任務,以裝配製造自動化、智能化為發展方向,重點發展裝配式建築機械低碳、綠色、信息化管理裝配系統。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桂蓉:工業網際網路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
    9月21日,在5G+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郭桂蓉為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提出了三大建議。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加速推進,塑造了產業新優勢,我國高度重視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相關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設施已經有4000多萬臺,覆蓋了能源、交通、醫療等,提質增效顯著,「特別是今年的新冠戰疫,工業網際網路為物質、供需的對接提供了保證。」郭桂蓉說。
  • 新一輪技術革命對中國挑戰大於機遇
    重大創新到了產業化突破的臨界點  《經濟參考報》:對於裡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提出的建立在網際網路、新材料、新能源相結合基礎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來臨的觀點,您有什麼看法?您認為,當前世界和中國的產業發展處於什麼階段?  馮飛: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世界各國都在尋找迅速走出金融危機陰霾的解決方法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 未來15年怎麼幹?楊振寧等共謀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
    科技部網站29日消息,9月27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高層次專家座談會在科技部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科技、經濟、產業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共同擘畫未來15年中國科技創新的宏偉藍圖。規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主持會議。
  • 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來我校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月9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柴天佑在辦公樓第一會議室作題為《工業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的學術報告。報告會前,校黨委書記胡金焱會見了柴天佑院士,交流中,柴天佑院士對我校未來研究院的發展規劃、自動化學院的學科建設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塗善東為永定一中師生作報告
    近日,「情系青少年,院士進校園」科普教育報告活動在永定一中新階梯教室舉行。活動由永定區科協主辦,永定一中承辦,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塗善東為學校師生作題為《工程讓世界更美好》的報告,400多人參加聽講。報告中,塗善東院士從祖父塗演凡致力教育救國,開拓民智,並在永定一中的工作經歷說起為開頭,馬上與學生拉近了距離,讓師生們倍感親切,增強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發展無人機 規劃要先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發展無人機 規劃要先行 2020-10-16 2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工程院發布電子信息工程發展十四大趨勢 國產傳感器快速發展
    集成電路過去五十年集成電路產業遵循摩爾定律持續高速發展,現階段電晶體微小型化的平面布局逼近物理與工藝極限,產業技術演進趨勢放緩或變軌。三維電晶體結構技術發展,晶元級集成技術誕生,系統構造和新材料新工藝技術進步,以及光電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持續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創新和物理形態的變革。7.
  •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為3D列印技術落地指路
    本報訊  11月24日,廣東省醫學3D列印應用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火炬開發區醫院臨床基地正式揭牌,95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現代臨床解剖學的奠基人、有著「數字人之父」之稱的鐘世鎮參加了此次活動。3D列印技術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標誌之一,是精準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2020-10-23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無人機技術將成智能社會創新風向標
    文|界面重慶 於燈燈6月28日,西部國際無人機發展論壇在重慶九龍坡區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大響等無人機行業專家,以及無人機企業代表出席論壇,探討無人機與人工智慧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和應用。
  • 重磅丨中國工程院發布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
    新型數字貨幣發展提速,全球金融體系或將迎來新一輪變革。 14. 光學工程 天地一體化的空間目標多維度光電探測與信息傳輸技術成為該領域各國競相發展的下一個目標。針對陸海空天信息安全的需要,開展高精度、高實時、多維度、多功能、寬幅段光電探測、識別、防護、評估與信息傳輸是未來發展趨勢。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人工智慧技術在五大方向上已初露端倪
    中國網財經9月15日訊(記者 杜丁)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大會日前在京舉辦,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通過視頻方式發表了關於「人工智慧2.0」的大會報告。潘雲鶴院士在報告中指出,人工智慧從1.0走向2.0時代出現了新的發展動向。人工智慧技術在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五大方向上已初露端倪,隨著未來相關技術應用的加速擴張,將在智慧醫療等相關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人工智慧技術在五大方向上已初露端倪
    中國網財經9月15日訊(記者 杜丁)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大會日前在京舉辦,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通過視頻方式發表了關於「人工智慧2.0」的大會報告。潘雲鶴院士在報告中指出,人工智慧從1.0走向2.0時代出現了新的發展動向。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
    (科創上海)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中新社上海11月2日電 題: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作者 樊中華 鬱玫大科學裝置一直以來被視為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國之利器」。
  • 中科院曲久輝院士新晉美國工程院院士
    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國國家工程院於2019年2月7日公布了新晉院士的名單,此次當選者共包括86名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
  • 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第四屆材料基因工程...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2020年10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綿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承辦的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
  • 2017院士名單最終官方完整版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於年初正式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選人。6月4-10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選舉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05位。
  • 香港肝臟移植專家範上達榮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新網12月14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肝臟移植專家範上達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新一輪增補中,榮膺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院士。   中國工程院昨日(十三日)公布新增補五十名院士名單,來自本港的肝移植專家範上達範上達以其香港首例原位肝移植、肝移植五年百分之八十二生存率的世界先進水平等卓越成就折服評委,成為五十名新增補院士中唯一一名來自內地以外的人士。
  • 2020中國電子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舉行 院士大咖共話新材料發展前景
    中國工程院屠海令院士、中國工程院周濟院士、中國科學院江風益院士、中國科學院楊德仁院士、中國科學院曹鏞院士等全國電子材料領域頂級專家,以及國內外企業家約500人齊聚黃埔,圍繞著5G、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鏈需求引領電子材料發展等議題開展研討和交流,共謀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