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為3D列印技術落地指路

2020-11-25 中山網

本報訊  11月24日,廣東省醫學3D列印應用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火炬開發區醫院臨床基地正式揭牌,95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現代臨床解剖學的奠基人、有著「數字人之父」之稱的鐘世鎮參加了此次活動。

3D列印技術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標誌之一,是精準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3D列印技術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複雜成型和個體化,與臨床結合,使得臨床手術更加精準,解決了許多臨床上的各種難題。火炬開發區醫院已將3D列印技術運用於複雜關節內骨折復位固定、脊柱畸形矯形、骨腫瘤關節假體植入、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全髖關節置換等方面。廣東省醫學3D列印應用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火炬開發區醫院,有助於該院科研平臺的建設和科學研究的發展,將拓展3D列印技術該院醫療中的使用。

在此次活動中,鍾世鎮院士和南方醫科大學黃文華教授帶來了精彩的學術講座,與大家分享了3D列印技術在婦產科、肝膽外科、骨科等臨床科室的應用及康復醫學輔具製造中的應用成果,也為3D列印技術在火炬開發區醫院的發展提出了明確落地的思路與策略。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湖南率先探索「3D列印+精準醫療」
    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 攝製)星辰在線11月2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11月29日,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增材製造行業的院士、專家,還有航空航天、裝備、材料、檢測等龍頭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了增材製造技術的前景及發展趨勢。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圍繞「3D列印+」作主題發言。
  • 鍾世鎮院士團隊骨骼3D列印進入動物試驗階段—新聞—科學網
    列印出來的肝臟血管模型。 ↑列印出來的足部模型。 ←列印出來的受破壞的頭蓋骨模型。 7月9日,颱風「蓮花」正面襲粵,下午2點15分,南方醫科大學生命醫學樓前,飄起星星點點的小雨。年過九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走下汽車,緩緩將車門關上,拎包走上臺階。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來金昌作3D列印輔導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來金昌作3D列印輔導報告 2020-07-05 0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提出 把金昌打造成3D列印金屬新材料之都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提出把金昌打造成3D列印金屬新材料之都每日甘肅網7月6日金昌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趙吉仁 鎳都報記者高嘉蔓 通訊員崔昌榮)7月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到金川集團公司參觀考察,應金昌市委邀請作了《3D列印與列印的金屬材料製備》專題講座。
  • 記3D列印領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盧秉恆
    作為3D列印領域的學術領頭人,盧秉恆本人一直在身體力行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在註冊資本為6000萬元人民幣的西安瑞特快速製造工程研究有限公司,盧秉恆任董事長;在註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的蘇州秉創科技有限公司,盧秉恆任法人代表。  「這兩種不同的身份區別還是很大的。
  • 金屬3D列印是啥技術?CCTV-1今晚十點半檔,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華明開講
    本期《開講啦》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華明作為我國金屬3D列印技術領域的第一位院士將帶觀眾走進他的「硬核」專業分享他在這個領域二十多年來辛苦耕耘的成果和思考今晚十點半檔鎖定CCTV-1央視綜合頻道《開講啦》跟隨王華明院士一同感受有趣的3D列印世界金屬3D列印技術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坪山舉辦2020年院士大講堂 盧秉恆院士開講「智能製造與3D列印」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作題為「智能製造與3D列印」的專題輔導報告,區相關單位負責人、深圳技術大學師生代表以及轄區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講座。在本次講座中,盧秉恆院士圍繞「中國製造2025」,就中國製造的發展歷程、現狀以及未來路線做了深入淺出、高屋建瓴的介紹。盧秉恆院士特別介紹了3D列印在航空航天、汽車、IT、醫療、新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2020-10-23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第一代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印表機問世
    圖為項目首席科學家徐銘恩教授。供圖中新網杭州11月24日電 (黃慧)23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面向活體器械的功能材料與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列印技術開發」重點專項啟動推進會舉行。其中,關鍵技術創新「離散製造微層析成像技術(MCT)」技術,從基礎原理的提出到技術實現,全部由項目組內的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完成。據MCT技術發明者,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王玲介紹:「現有的CT、雷射共聚焦等成像技術受到物體體積、信號穿透深度、射線損傷等因素制約。
  • 院士開講|揭示人體奧秘,讓你更了解自己
    圖為鍾世鎮院士「百聞不如一見,看圖就能知意。」作為我國現代臨床解剖學的奠基人、中國數字人和數字醫學研究的倡導者,鍾世鎮院士表達了他對館藏標本功能的理解。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廣州日報記者海國攝正是因為對人體結構的深刻理解,鍾世鎮院士才能順利開展對「數字人」(即在電腦裡合成的三維人體詳細結構,全部數據來自真實人體)的研究。
  • 中國工程院盧秉恆院士山西國控產業院院士工作站授牌儀式舉行
    【每日科技網】  院士工作站授牌儀式  12月18日,中國工程院盧秉恆院士山西國控產業院院士工作站授牌儀式在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大廳舉行。省科協黨組書記許富昌、副主席郝建新出席相關籤約及授牌儀式。
  • 大咖面對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要實現衛星一體化落地為民用
    在第四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要實現通信、導航、遙感衛星一體化,把數據能夠傳到手機終端,落地為民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姜婧儀 實習生 章宇璠 拍攝 朱信智 楊澤華 剪輯 戴哲涵5G6G要覆蓋到地球的陸、海、空、天中國進入5G時代,但5G通信目前的最終效果仍局限在地球
  • 周廉院士:3D列印產業發展關鍵在材料
    原標題:周廉院士:3D列印產業發展關鍵在材料   科技日報訊 (記者付麗麗)「3D列印發展的關鍵在材料,未來3D列印材料將爆發巨大生命力,可能佔據3D列印產值30%以上份額。我們一定要做好3D列印材料這篇大文章,縮小與國際差距。」12月18日,在中國3D列印材料理事會成立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3D列印材料理事會主席周廉說。
  • 西安鐘樓,出現3D列印盧秉恆院士大幅廣告牌
    想不到可以是院士代言製造業和經濟發展。其實,盧秉恆是3D列印增材製造領域的首個院士,還曾經給李總理上過「國課」。他已經是3D列印領域的一個符號和權威,經常受邀到各大相關論壇進行演講,是整個行業的座上賓。
  • 總投資2億元 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項目落戶湘潭高新區
    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迎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主任、增材製造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秉恆,高新區領導李建華、遊志華、譚何龍、吳小波出席籤約儀式。副市長傅軍主持籤約儀式。籤約儀式現場。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項目由盧秉恆院士牽頭建設,依託他本人及團隊的技術、人才、資源等優勢,在湘潭高新區內建設湖南省內唯一、輻射中南五省的高標準綜合型3D列印精準醫療研究院,計劃總投資2億元。項目內容主要包括一個研究院、一支產業基金、一個專業孵化器。
  • 3D列印精準醫療研究院項目落戶湘潭 總投資兩億元
    華聲在線9月1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蔣睿 通訊員 劉瀾)9月13日,總投資2億元的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落戶湘潭高新區。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主任、增材製造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秉恆牽頭,依託其團隊的技術、人才、資源等優勢,在湘潭高新區建設省內唯一、輻射中南五省的高標準綜合型3D列印精準醫療研究院。據了解,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項目主要包括「一個研究院、一支產業基金、一個專業孵化器」。
  • 3D列印領域院士盧秉恆成泰爾重工股東
    憑藉大股東在3D列印等先進領域的布局,泰爾重工轉型智能製造的腳步加速。12月26日,南京增材製造研究院發展有限公司宣布進行股權轉讓暨剪彩儀式,泰爾重工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邰正彪設立的投資公司將成為南京增材的控股股東,有著「中國3D列印之父」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從此加盟。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人工智慧技術在五大方向上已初露端倪
    中國網財經9月15日訊(記者 杜丁)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大會日前在京舉辦,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通過視頻方式發表了關於「人工智慧2.0」的大會報告。潘雲鶴院士在報告中指出,人工智慧從1.0走向2.0時代出現了新的發展動向。人工智慧技術在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五大方向上已初露端倪,隨著未來相關技術應用的加速擴張,將在智慧醫療等相關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人工智慧技術在五大方向上已初露端倪
    中國網財經9月15日訊(記者 杜丁)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大會日前在京舉辦,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慧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通過視頻方式發表了關於「人工智慧2.0」的大會報告。潘雲鶴院士在報告中指出,人工智慧從1.0走向2.0時代出現了新的發展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