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校長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科技發明一等獎王華明:推動3D列印航空航天領域應用
近日,北京市科委圍繞以北航王華明教授為領銜專家的「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團隊,啟動了一批重大項目。項目整合了北航、中航天地、索為高科、奧瑞視、航材院等多家單位優勢資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從鈦合金、超高強度鋼、高性能鋁合金等三個材料體系的工藝研究、軟體開發、裝備製造及檢測驗證等全產業鏈推進3D列印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項目的實施將極大促進北京市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形成在航空航天等重大高端裝備產業和先進位造技術等領域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
載人飛船的「鍋底」竟是金屬3D列印製造?聽王華明教授講硬核科技
作為我國金屬3D列印技術領域的第一位院士王華明教授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帶領團隊為實現金屬3D列印技術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科研攻關聽聽來自王院士的權威解答吧!大型金屬構件是製造重大裝備的基礎部件但是傳統技術無法克服生產過程中物理冶金和鍛造成形的原理性制約例如採用當今世界最大的8萬噸液壓鍛造機鍛造鈦合金零件其最大尺寸也不超過5平方米但金屬構件的大小直接影響著航空航天等重大裝備製造
-
兩院院士四川行|金屬3D列印有多牛?國產大飛機率先用上了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王代強 朱雪黎 攝影 華小峰【院士名片】王華明1962年生,四川合江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有「中國雷射3D列印帶頭人」之稱。
-
今晚十點半檔,CCTV-1《開講啦...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升空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圖片源自《開講啦》之前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共六次發射均在西昌的深山裡升空而這次嫦娥五號升空是嫦娥系列首次從深山走向大海在文昌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隸屬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設、管理、使用今年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年
-
劉大響、王華明牽手湖南工學院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
據市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衡陽共有院士專家工作站19家,其中省級9家,市級16家,總數在全省排名第二,匯聚了王國棟、方智遠、何季麟等21位院士,引進了高層次人才260餘人,成為衡陽服務科技創新的重要智力支撐。此次引進的劉大響院士長期從事航空動力研究與教學,曾任多項大型國防科研項目和國家重點工程的總工程師,主持完成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和國際合作,為中國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
這位老爺子很逗,今晚十點半央視開講啦!
這位老爺子很逗,今晚十點半央視開講啦!第一期首先和大家探討中國古建築之美而第一位開講嘉賓就是著名古建築學家天津大學教授王其亨小天提前為大家帶來了「劇透」哦詳細內容大家還要守在電視機前觀看啦王老師的「學富五車」多數時候王教授總是這麼笑嘻嘻的非常可愛但一旦說起建築
-
載人飛船的「鍋底」竟是3D列印製造?聽第一院士講硬核科技!
作為我國金屬3D列印技術領域的第一位院士,王華明教授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帶領團隊為實現金屬3D列印技術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科研攻關。 來聽聽王院士的權威解答吧!
-
第206篇《走進王華明的世界——兼談對增材製造的認識》
釋題王華明——中國工程院院士,1962年5月生,四川瀘州市合江縣人。我的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國防科技工業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研究應用中心主任。世界——「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雙重含義是也!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湖南率先探索「3D列印+精準醫療」
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 攝製)星辰在線11月2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11月29日,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增材製造行業的院士、專家,還有航空航天、裝備、材料、檢測等龍頭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了增材製造技術的前景及發展趨勢。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圍繞「3D列印+」作主題發言。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提出 把金昌打造成3D列印金屬新材料之都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提出把金昌打造成3D列印金屬新材料之都每日甘肅網7月6日金昌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趙吉仁 鎳都報記者高嘉蔓 通訊員崔昌榮)7月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到金川集團公司參觀考察,應金昌市委邀請作了《3D列印與列印的金屬材料製備》專題講座。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宮聲凱教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蘇東林教授、無人系統研究院向錦武教授等3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航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樊文飛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校校友曹建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楊威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中國工程院諮詢項目暨中國適航規章戰略研究推進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召開
9月5日下午,中國工程院諮詢項目「中國航空發動機自主適航規章的制定策略和技術路徑研究」和「中國航空發動機自主適航規章的頂層架構和瓶頸技術簇特徵研究」推進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唯實會議中心召開。中國工程院尹澤勇院士、陳懋章院士、劉大響院士、楊鳳田院士、張軍院士、向巧院士、王華明院士,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專職型號總師李繼保、專職型號總師李概奇、副總工程師張健、重大專項部部長楊銳、科技委副主任劉廷毅、航空發動機研究院院長李建榕,中國工程院運載學部辦公室主任姬學,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副處長陳曄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來金昌作3D列印輔導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來金昌作3D列印輔導報告 2020-07-05 0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今晚十點半檔,CCTV-1《開講啦》帶您探索時間的...
我們總問「時間都去哪兒了」卻很少想過「時間究竟是怎麼來的」本期《開講啦》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我們所說的中國標準時間「北京時間」就是由他所在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發出的張首剛和他的團隊
-
坪山舉辦2020年院士大講堂 盧秉恆院士開講「智能製造與3D列印」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作題為「智能製造與3D列印」的專題輔導報告,區相關單位負責人、深圳技術大學師生代表以及轄區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講座。在本次講座中,盧秉恆院士圍繞「中國製造2025」,就中國製造的發展歷程、現狀以及未來路線做了深入淺出、高屋建瓴的介紹。盧秉恆院士特別介紹了3D列印在航空航天、汽車、IT、醫療、新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
-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頒發!榮耀屬於他們
航空工業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譚瑞松(左)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尹澤勇(右)頒發「終身奉獻獎」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原總設計師陳一堅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尹澤勇被授予終身奉獻獎。
-
河南科技大學:喜訊!校友李賀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官方網站公布了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我校傑出校友、西北工業大學李賀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2002年至2016年擔任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院長。2004年起任超高溫結構複合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12年作為負責人獲批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2019年7月當選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獲日本複合材料學會Hayashi Memorial國際獎和中國炭素傑出成就獎。
-
今晚十點半檔CCTV-1《開講啦》為你揭秘「高分家族」
今晚,《開講啦》邀請到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高分專項工程總設計師童旭東他親歷了高分專項十年來的發展將為大家揭秘這個神奇的「高分家族」講述他與衛星之間不為人知的故事高分七號拍攝的「3D大片」究竟長啥樣?
-
杭州一大學教授3D列印出活性人體腎臟
36歲的徐銘恩從2000年開始從事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一直主攻生物3D列印技術。 據分析,張冠李戴的背後,可能系編譯外媒報導時出錯,而華中科大又正好有教授從事3D列印技術研發。 列印耳朵或鼻子只需1小時 徐銘恩團隊所用的印表機系自主研發的生物材料3D印表機,名為「Regenovo」,看上去只有縫紉機大小,重50公斤。